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思1:环境教育的目标1975年贝尔格莱德会议提出的环境教育的目标包括:意识、知识、态度、技能、评价能力、参与等六条,对此,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起组织的首届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第比利斯会议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在其建议中又进一步详细确定了环境教育的目标,即意识、知识、态度、技能和参与五个方面,而这个目标一直为国际所公认。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中小学环境教育的主要目标停留在掌握环保知识的阶段。1978年12月,在中共中央转批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通知中指出:普通中小学也要增加环境保护知…  相似文献   

2.
国外普遍重视中小学环境教育,特别是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他们通过立法手段推行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一些国家把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内容。综观国外中小学环境教育,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注重环境意识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75年共同实施的“国际环境教育计划(!EEP)”,对有关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做了规定:“(回)意识:帮助社会团体和个人获得环境意识和敏感性。(2)知识:帮助社会团体和个人获得关于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各种实践经验,并使之有个基本理解。(3)观念:帮助社会团体和个人获得一套价值…  相似文献   

3.
赤峰市环保宣教中心先后命名了一批市级环境教育基地,这些基地包括具有典型示范示教作用和推广价值的生态建设示范区;有具有较大环保启迪和教育价值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科教馆和植物园,在深化赤峰地区环境教育工作、广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方面,这些基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启示一:环境教育基地的创建必须紧紧结合地区实际,才能发挥其教育目的。赤峰市位于内蒙古的东部,辽河的源头,历史上曾经山川秀美、水草丰腴。由于人类的活动使这里生态环境受损严重,土地沙化退化、草原超…  相似文献   

4.
黄姣  李双成 《环境教育》2007,(12):68-69
本次调查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伦理体系构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作的一部分,旨在调查公众环境意识现状,为环境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调查问卷分为环境知识与环境行为、环境态度、环境问题感知与环境意  相似文献   

5.
雷钧 《环境教育》2002,(3):12-13
12环境教育的核心问题“促进全世界所有的人意识并且关注环境及其问题,并促使个人或群体具有解决当前问题,预防新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并推动和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是公认的环境教育目的。因此,环境意识的培养就是环境教育的首要目标。而教育,作为学生社会化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方面,就是树立学生的环境相关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等。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侧重于环境污染的治理教育,忽视环境意识教育、缺乏对形成环境污染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根源深层次的本质认识。虽然这种环境教育极大的提高了人们解释、…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五目标"是指环境教育实施目标教育的五项:一是环保意识目标;二是环保态度目标Z三是环保知识目标;四是环保技能目标;五是环保参与目标。这"五目标"是西方许多先进国家在学校实施环境教育的经验之作,对其环教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将这五目标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将中师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五目标"相结合,通过实践有以下几点认识。1教学中将化学基础知识与环保知识相结合是落实环保知识目标的重要手段。环保知识涉及到环境、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污染及防治\环保法律法规、环境监测。环境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行语文教材中环境教育因素俯拾即是,有歌颂祖国秀丽山川的篇目,如《林海》、《桂林山水》、《草原》、《五彩池》等;有记叙人类关爱自然、与动物为友的生动故事,像《琪琪的心事》、《天鹅嫂》、《鹌鹑》等;还有一些科普文章,如《只有一个地球》、《灰尘的旅行》、《蛇与庄稼》等,是启迪学生心灵,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载体。面对如此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语文教师要做到传授知识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丰富环境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可注重以下三性:紧密性:指语文学习与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小学生环境知识、态度和预期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民 《环境教育》2002,(3):9-11
中小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和环境预期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环境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因而受到各国环境教育研究的普遍重视。开展环境教育较早的国家对此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将此作为环境教育的基础。一、一些国家和地区学生环境知识、态度和预期行为关系的研究将不同国家和地区调查环境知识、态度、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列表对比(见下表),国外环境知调查结果与低分组比较,环境知识高分组对环境态度叙述的反应较为积极,其针对正向叙述的回答多偏于“极赞同”或“赞同”,而对于反向叙述则多答以“极不赞同”或“不赞同”。低分组的态度反应则…  相似文献   

9.
38高中生物学教学环境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根据新教学大纲中高中生物学科环境教育的目标,环境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于环境知识的教育,环境实践技能的教育和关于环境态度观念的教育。关于环境的知识是学生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问题,获得相关技能和态度观念,形成品质行为的科学认知基础。虽然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安排有专门的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内容(15学时),但若能结合教学拓展学生的环境知识,对于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能力将是十分有益的。环境技能的教育主要靠结合专门环境知识、通过一定量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包括使学生表达、交…  相似文献   

10.
小学是系统进行环境教育的起始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进行环保法规的启蒙;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其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作为一门课程,它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是由其课程性质所决定的。根据小学阶段环境教育的目的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笔者认为环境教育应属于活动课程一类。从教学内容看·,它“不以系统知识的传授为基础,而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①,“强调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②;从教学过程来分析,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③;从教学目的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自然科学教学目标与环境教育目标 初中自然科学学科中的环境教育,是以自然科学中的环境知识为基础来加以渗透的,因此,在确定相关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时,基于环境教育的目的,在自然科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以延伸。 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保护和改善环境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意识、价值观和态度,促使学生热心关注和培养学生养成对城乡地区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生态方面互相依赖的明确意识,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个人、集体和社会对待环境的正确观念和新的行为模式。由此,我们根据现行自然科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发展了…  相似文献   

12.
一、环境教育的实践我们在职业中学有关赛业开展环境教育试点,指导思想是“启蒙环境意识,灌输环境知识,获得环保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自觉保护环境,使学生走上工作岗值后能够自觉地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率先在”幼师”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两个专业进行环境教育试点,修订了教学计划:这两个赛业每日利用自习课时间安排两节《环保》课,这样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有益于环境教育的试点。幼师是下一代的启蒙者,也是提高立民族环境意识的基点。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城镇建设是培养城镇建设的规划者和建设者。学生环境意…  相似文献   

13.
以彭州市龙门山镇为例,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从知识、态度和行为三个角度对灾后公众环境意识状况进行研究。当地居民环境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环境问题关注度较高,环境态度较好;环境行为差异较大。职业、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对环境意识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知识方面而对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影响不大。旅游业受地震破坏严重,灾后物资紧缺,环境教育应结合实际,针对学生、村民、公务员等不同人群分别采取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际儿童环境会议见闻刘木廷去年,我有幸率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在英国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儿童环境会议。来自五大洲85个国家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各国环境教育的经验,我从中看到了──各国环境教育的“不等式”会议期间,北美、西欧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积极宣传世...  相似文献   

15.
番禺市民环境意识调查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番禺市民环境意识的现状,把握市民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探讨今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重点和方向,对番禺市21个镇区的市民的环境意识进行了抽样设想。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环境知识3个方面对市民的环境意识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对影响环境影响水平的个人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现阶段番禺市民环境意识勉强进入中 等水平,而市民的环境态度已进入较高水平,环境知识为中等水平,环境行为为中等水平,市民的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环境知识水平相互脱节,表现为意识先行,行为滞后。  相似文献   

16.
王民 《绿叶》2012,(6):13-20
影响人们环境行为的,不单是知识问题,更多地是一个意识问题,所以现在的环境教育也不应当只是知识教育,更应当是环境意识的教育。针对不同的对象,环境教育的内容要有不同的侧重,对于小学生,主要还是要让他们多了解知识,对于高中生,更多地是要改变他们的态度,通过改变环境态度改变他们的环境行为。中国的环境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了比较好的教育基础,公众的环境意识也在提高,但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教育的关注有所减弱,而且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7.
1997中国环境论坛国际会议于11月18-ZI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首次由非政府组织发起的高层次国际环保会议。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大会发来了贺词,国务院总理李鹏接见了部分外方会议代表。会议就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主要议题包括:环境、资源与发展,环境与融资,环境与教育,环境与贸易,环境科技,环境立法。此外,会议还安排了旨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科技展示和交流、洽谈等活动。本次论坛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人类生态学会联合主办,会议得到了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以及亚洲开…  相似文献   

18.
带着新的希望和机遇,21世纪正大步向我们走来,在此《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提出了一项带根本性的重要命题:在全国范围内如何将环境教育付诸行动。1.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提出:”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知识。环境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对象和形式包括:以社会吕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培养环境专门人材为目…  相似文献   

19.
赤峰市环保宣教中心先后命名了一批市级环境教育基地,这些基地包括具有典型示范示教作用和推广价值的生态建设示范区;有具有较大环保启迪和教育价值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科教馆和植物园,在深化赤峰地区环境教育工作、广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方面,这些基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普通中学开展环境教育是环保工程的一项基础建设,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在市教委、环保局和课题核心组的指导帮助下,我校环境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l抓好课堂教学,讲究环境教育的实效明确开课要求。我们从认知、态度、技能、参与四个方面确定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要求,是使学生增进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初步学习有关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解决坏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