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中国十大流域近40多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利用中国1956~2000年月降水量资料,按流域将全国划分为10个区域,分析了各流域年、季降水量的多年平均状况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中国北方流域降水量少,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缺乏且不稳定;南方流域降水较多,年际变化较小,水资源相对充足且比较稳定。分析结果还表明,近45年来,北方外流河流域年降水量一般趋于减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明显减少;南方流域以降水增加为主,90年代降水均较80年代增多,特别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更为明显。季节降水减少主要出现在夏秋季,冬春季降水有微弱增加趋势。近20年来,中国绝大多数流域降水的增减趋势与近45年长序列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北方大部分外流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少,南方流域多为增加。夏、秋季,大部流域降水较前20年减少,冬春季则相反。中国西北诸河流域是十大流域中惟一四季降水均有增加的流域。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研究其气候因子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研究区及其周边地区52个气象站点1951—2012年气温与降水量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年代均值比较、5 a滑动、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气温与降水变化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2 a来,研究区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0.283 ℃/10 a、0.235 ℃/10 a、 0.590 ℃/10 a),尤以20世纪90年代增温最为明显,冬季增长速率最快,对气温升高贡献最大。3类气温分别在1988、1989、1982年发生了突变,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突变时间均晚于平均最低气温。多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1.48 mm/10 a),但下降幅度不明显。年降水量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在20世纪80—90年代相关性较好,均呈上升趋势,而其他时期则呈阶段反对称变化。从季节上看,春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年值相关性最好;夏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的年际变化趋势类似;秋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呈阶段反对称性变化;冬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呈反对称变化,其他年代则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研究其气候因子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研究区及其周边地区52个气象站点1951—2012年气温与降水量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年代均值比较、5 a滑动、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气温与降水变化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2 a来,研究区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0.283℃/10 a、0.235℃/10 a、0.590℃/10 a),尤以20世纪90年代增温最为明显,冬季增长速率最快,对气温升高贡献最大。3类气温分别在1988、1989、1982年发生了突变,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突变时间均晚于平均最低气温。多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1.48 mm/10 a),但下降幅度不明显。年降水量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在20世纪80—90年代相关性较好,均呈上升趋势,而其他时期则呈阶段反对称变化。从季节上看,春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年值相关性最好;夏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的年际变化趋势类似;秋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呈阶段反对称性变化;冬季降水量与3类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呈反对称变化,其他年代则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地区气温变化和热岛效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用石家庄地区17个气象观测站40年(1961-2000年)的平均气温资料,应用气候学、气候统计中的数学方法,对该地区的气温变化状况和城市热岛效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年里石家庄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1981年是气温升高的显著跃变点;石家庄城市热岛效应明显,40年里热岛强度平均为0.59 ℃;其平均增温率为0.006 6 ℃/a,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热岛强度增加趋势明显,1981-2000年热岛强度平均值较1961-1980年平均值升高了0.10 ℃;石家庄市热岛强度的增加与市区已建成区面积扩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洪涝灾害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莹  尹义星  陈兴伟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2):2110-2120
基于1880年以来全国洪灾灾情、耕地面积以及东部地区年降水量数据,采用EMD分解、MK趋势和突变检验与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洪涝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①19世纪末、20世纪50-60年代和20世纪末这3个时间段,是多世纪以来中国洪灾最剧烈的时期;其中19世纪末和20世纪50-60年代的洪灾剧烈期均对应降水丰沛期,而20世纪末的洪灾剧烈期降水并不十分丰沛。②中国洪灾存在多尺度特征,主要周期有2.7 a、5.2 a的年际变化、9.9 a的年代际和20.5 a、51.6 a的几十年际变化等;东部地区年降水量与洪灾变化周期对应关系较好。③从东部近50 a来年降水量变化来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洪灾上升并不是降水量增加的结果。降水强度增加、极值降水事件增多可能是其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水土流失加剧、湖泊围垦等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此外,水利投资强度的变化对近50 a洪灾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上海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为了摸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地区热量资源变化规律,论文根据1991至2003年上海地区11个站年气温、地温资料,在与前30年(1961至1990年)平均比较的基础上,统计分析1991年以来气温、地温、积温、界限温度及无霜期等体现热量资源特征气候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1至2003年,上海地区气温年平均升高0.9℃,5cm深度地温年平均升高0.5℃,≥3℃有效积温年平均升高219℃.d,≥10℃有效积温年平均升高77℃.d,稳定通过0℃、10℃持续期平均延长12.5d和5.7d及无霜期平均延长9.4d,热量资源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瑞典近期温和而湿润的年度与温度、降水量和径流量的长期观察数据相对比,构建和分析了1901~2002年间瑞典南北方的空间平均数据系列.在此期间,降水量明显增多,但温度和径流增加不大.就全国平均来讲,1991~2002年和1901~1990年之间的差异为温度+0.7℃,降水量+11%,径流+7%.温度和降水在5%的水平上差异显著,但径流的差异不显著.但是,20世纪30年代天气同样温和,径流在20年代亦多.过去10年的典型特征是高温、高降水和高径流的结合.最近10年与以前年份之间的明显差异与瑞典气候情景预测的结果相一致,但在季节格局上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对中国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依据中国520个气象站1951~2005年的日平均温度资料,得出各年代的≥10℃、≥0℃积温和持续天数分布的变化,进而分析了气候变暖对中国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10℃、≥0℃积温和持续天数的总体趋势是普遍增加的。尤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全球变暖加剧,积温和持续天数增加比较明显。中国≥10℃、≥0℃积温和持续天数在东部增幅大,西部增幅小;它们的等值线在东部平原地区不断北移,从南方到北方推进速度不断加大,在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等值线变化较小,在高山和高原发现有向高海拔地区抬升的趋势。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热量资源分布的变化已对有些地区气候带的划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82-2003年中国草地生物量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文结合草地生物量调查资料、对应时段NDVI数据,分析了1982-2003年不同时期我国草地生物量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末期,全国大部分地区草地生物量增加或基本持平;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大面积范围内草地生物量降低,热性草丛、温性草甸草原、山地草甸、低地草甸下降幅度分别为10.86%、4.96%、4.86%、3.49%;90年代末期后,北方大部分地区草地生物量上升到80年代的水平,南方草地生物量略有上升;1982-2003年草原区平均气温上升0.6~1.5℃,降雨量减少23.3%,草地生物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有弱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29),与气温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Ⅱ.气候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1973-2002年34个气象站点的基本气象数据,计算出各气象站的多年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干燥度、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变率等。对这些气候指标利用“回归分析+残差修正”的方法进行插值,生成100m×100m的栅格数据,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三峡库区的气候综合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气候进行综合评价,共分为8个等级。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热资源丰富,年均温主要在12~19.12℃之间,大于10℃积温平均为4794.56℃,干燥度小于1,年降水量主要在1100~1500mm之间,年降水变率较小,主要在10%~15%之间。气候综合评价等级平均为5.3级,西南部、中部地区气候条件较东部地区好。东部地区气候评价等级最低,小于5级。中部地区气候南北差异较大,河流北岸气候等级在5级以上,气候条件较好;河流南岸相对较差,等级在4~6级之间。西南部地区气候条件最好,评价等级都在6级以上。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影响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它还对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进程构成颠覆甚至倒退的威胁.在支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重点的同时,应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12.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climate policy builds on national policy perspectives. These depend on the perceived risks of climate change,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s and regions involved, and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policy measur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supports the policy making process about these issues.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the policy makers differ and as a consequence communication is often troublesome. The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knowledge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can only be effective if all parties involved engage in a continuous dialogue about causes, effects, impacts and respons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roject carried out in the Netherlands. It has as its major objective the articulation of a variety of perceptions and position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As a result of the project, policy actors produced five policy options and formulated research questions. The policy options are linked in the framework of a policy life cycle. Research questions focus on the risks of climate change and on feasible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responses to it. As to the policy options, striving for common means appears to be more promising than pursuing shared goals and philosophies.  相似文献   

13.
邹晶 《世界环境》2011,(6):14-16
世界银行作为一家国际发展机构,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时值德班气候大会临近之际,我刊特对世界银行气候变化特使安德鲁·斯蒂尔先生进行了专访,以下为采访实录.问:众所周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世界银行在这次会议中的作用是什幺?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人们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关注与行动也日趋强烈.低碳城市建设已成为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已成为世界各地城市发展建设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孙凯 《世界环境》2011,(4):21-22
气候变化及其所带来的系列可题是国际社会需要应对的头等大事,甚至有人断言:“气候变化是人类21世纪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气候变化的影响几乎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而保险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据统计,2006年全球保费收入超过4万亿美元,是石油业的3倍,若按照国民生产总值排序将处于第3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 long time scale of the climate change problem and the inherent nature of the carbon cycle bring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res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fforts. Even if major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are achieved for non-carbon-emitt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energy-intensity improvements, wind, solar, biomass, and nuclear over the course of the 21st century, most examinations of potential future greenhouse emissions conclude that addi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ill be required to stabilize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The evelopment of an expanded suite of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arbon capture and disposal, hydrogen systems and biotechnology hold the potential to dramatically reduce the cost of stabilizing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se technologies in the context of a global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of energy, agriculture, land-use, economics, and carbon cycl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7.
The potential damag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are dependent upon the responses or adaptations that people make to their changing environment. By adapting 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the mix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goods and services, choices of leisure activities, and other behavior, people can lessen the damages that would otherwise result.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adaptation to both climate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is described in the paper. The framework is also suitable for evaluating the economic welfar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llowing for autonomous adaptation by private agents. The paper also briefly addresses complications introduced by uncertainty regarding the benefits of adaptation and irreversibility of investments in adaptation. When investment costs are irreversible and there is uncertainty about benefits, the usual net present value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the investment gives the wrong decision. If delaying an adaptation project is possible, and if delay will permit learning about future benefits of adaptation, it may be preferable to delay the project even if the expected net present value is positive.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ult for adaptation policy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再现地中海和热带沙漠过渡气候环境下飞机蒙皮涂层的腐蚀特征。方法采用单项试验、组合循环试验等方式对涂层试样开展模拟加速试验,观察涂层的腐蚀形态。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研究样品表面的显微形貌及元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盐雾试验、周期浸泡试验和湿热-盐雾-光老化组合循环试验中,样品均出现了起泡现象,这几种试验方法均强化了腐蚀介质Cl?的作用。盐雾试验和湿热-盐雾-光老化组合循环试验中的腐蚀形态与实际使用中出现的腐蚀现象基本一致。周期浸泡试验中,除起泡外,涂层还出现了实际使用过程中未出现的玷污现象。结论盐雾试验的模拟效率最高,蒙皮涂层出现起泡主要是当地大气和地下水中Cl?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气候集团     
气候集团是一家国际性的独立性非盈利组织,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问题,致力于提高商业组织和政府机构在对抗气候变化方面的领导能力,目前已在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和奥克兰,以及澳大利亚墨尔本设立了办事机构。气候集团成立于2004年4月,当时即获得了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来自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的20位政治领袖和商业精英的支持。自成立之日起,集团充分利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高级别活动,组建由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的联盟,着力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和企业及政府的积极参与,将对抗气候变化引导至商业主流,并创造经济机会。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通过阐述气候变暖的源与汇。回顾并分析了前、后100年气候变暖的趋势及风险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候变暖的风险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