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铅冶炼过程中灼烫伤事故的预防水口山矿务局三厂蔡爱国我厂是一个以铅冶炼为主并综合回收锌、铜、镐、铜、金、银等稀贵金属的中型有色冶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灼烫而发生的工伤事故屡见不鲜,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1980~1994年15年来的工伤事故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2.
施倚 《劳动保护》2006,(5):96-96
2006年2月28日23时40分,我公司一位员工下班后在生产区内员工澡堂洗澡时。热水阀门突然冲脱,热水从阀门口喷出,将其腹部及双下肢等处烫伤。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呈报工伤事故报告表,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为不能认定为工伤。其理由是:该员工烫伤纯属个人行为不慎造成,澡堂内不存在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事故既不是发生在工作时间,也不是在工作地点,与工作没有必然和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烫伤是印染行业易发事故和多发事故,导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操作者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环境因素。印染厂主要靠沸水炼、染纺织品,靠高温烘干、定型织物。一般情况下,炼桶、染缸内的沸水都在100℃左右,整理机滚筒表面约130℃,直放蒸汽约 250~300℃,生产车间的所有大型设备无不处于高温状态之下,操作工人无不处于高温包围之中,稍不留意就有发生烫伤的可能。 二是操作因素。车间的设备灼人,而工人生产又必须身临其中,稍有失误,就会被滚烫的机器撕去一层皮。 三是心理因素。虽然工人天天在高温下操作,容易发生烫伤,但毕竟不是…  相似文献   

4.
煤矿生产是井下作业,由于工作条件及环境条件差,地质构造复杂,给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1979~1990年,我矿共发生各种工伤事故1447人次,其中死亡16人,占事故总数的1.11%,重伤133人,占事故总数的9.19%,轻伤1298人次,占事故总数的89.70%。其12年中,1979~1983年发生的事故较多,占68.4%,其中死亡事故占68.75%,重伤占61.6%,轻伤占69.1%。  相似文献   

5.
一、钢绳厂的工伤事故频率贵州钢绳厂1977~1981年期间,发生工伤重事故共478人次。以国际上常用的百万作业小时负伤人数计,钢绳厂的工伤事故频率α平均为:  相似文献   

6.
事故来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而管理工作是由人进行的。因此,人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国外资料介绍,由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工伤事故为75~80%。在我国,通过对某些企业历年工伤事故统计得知,违  相似文献   

7.
热线咨询     
职工洗澡时烫伤能否定为工伤?编辑同志:我公司一位员工下班后在生产区内员工澡堂洗澡时,热水阀门突然冲脱,热水将其腹部及双下肢等处烫伤。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呈报工伤事故报告表,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为不能认定为工伤,其理由是:该员工烫伤纯属个人行为不慎造成,澡堂内不存在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事故既不是发生在工作时间,也不是在工作地点,与工作没有必然和直接的联系,所以与《工伤保险条例》中工伤认定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不能认定为工伤。我们认为这个员工应该认定为工伤,其理由是:我公司是从事危爆物品生…  相似文献   

8.
洛铜集团公司是“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是我国最大规模的综合性铜加工冶炼企业。其生产过程存在的主要职业伤害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伤、电击伤、高处坠落、中毒和窒息等,生产现场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有毒有害气体等。建厂以来,共发生死亡26人次,重伤99人次。洛铜集团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形成了以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月综合评价挂旗制度、安全例会制度、领导安全值班制度、厂和车间级领导安全资格认证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9.
行车作业系统,包括行车、吊绳吊具以及行车工、挂钩工。行车属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事故频率较高。据统计,起重伤害事故死亡人数居全国各类机械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之首,而起重伤害事故占企业工伤事故的10%以上,居各类事故的第二位。我公司共36台行车,从1990~1998年共发生工伤事  相似文献   

10.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既要充分发挥操作者的效能 ,又要致力保障操作者的安全与健康。因此 ,是否能避免或尽量减少工伤事故 ,常作为人机工程学研究和设计的重要评价因素。依照人机工程学原理分析 ,生产中工伤事故的原因主要受人、机、环境和管理因素的制约 ,其关系如图所示 :  在人—机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缺陷通常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管理状况的好坏也是由管理者来决定的 ,因此管理状况的问题也属人的因素问题。1、工伤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相似文献   

11.
工伤事故原因的分析苏建中(福建省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验中心站,福州350003)1引言工伤事故是生产系统中人机关系失配的后果。但对每一起具体的事故而言,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促成事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大不相同的。如何吸取事故的教训,防止悲剧...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每当出现一起工伤事故时常有人说“这事让他摊上了,真是倒霉”。好象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与人的安全思想不牢固,不按技术操作规程办事没有联系。鞍钢弓长岭选矿厂的几起事故清楚地告诉我们,工伤事故大多是与没有按标准  相似文献   

13.
公共饮食业发生事故 ,多与机械炊具有关。工作人员在操作中 ,稍有疏忽即可酿成事故。而一旦发生事故 ,大多数将致残。据不完全统计 ,北京某著名高校1984年至1991年共发生6起食堂炊事员工伤事故 ,就有5起事故是被机械炊具致伤。而只有一起事故是将手指甲盖掀掉一块 ,其余4起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残。事故原因和教训多种多样 ,从组织管理方式 ,到劳动人员的技术素质 ,及机械操作规程方面的问题等 ,都有很多教训应该吸取。但是 ,确实也应该总结一下有规律有共性的东西。从这个高校食堂发生的几例事故 ,不难看出机械炊具安全防护系统存…  相似文献   

14.
轨迹交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事故源于生产现场人和物两个方面的隐患,如人流和物流中的隐患未能消除,两个流动线路轨迹相交叉的"点"就是发生事故的"时空".人流中的隐患(即人的不安全动作或行为)、机械和物质危害是构成能量逆流中的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5.
电炉铁合金生产成品的全过程中,岗位操作人员受环境、安全意识、技能水平等影响,灼烫事故时有发生.以所用企业近6年的事故实例,总结分析其原因;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管理,严格安全操作规程,改善环境,增强辨识危害因素的能力,提出了如何预防灼烫伤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6.
配电作业中的触电事故多发生在高压设备上。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 :领导安排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参加工作 ;无票工作 ,或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不全 ;工作负责人对设备运行状态不清 ,盲目指挥 ,现场工作组织混乱 ;单人工作 ,无人在旁监护 ;不执行“停电”措施 ,其中包括不拉配变熔断器、分路熔断器等 ;不验电、不挂接地线。灼烫伤事故大部分发生在低压设备上 ,其主要原因是 :检查计量装置时 ,使用的工具 (螺丝刀、验电笔等 )金属部分裸露过长 ;工作中不慎引起低压弧光短路使面部或手臂被灼伤。倒杆塔事故几乎全部是由违章作业造成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7.
工伤事故预防是工伤保险的一项主要任务,可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来控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从根本上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伤害。具体办法是可适当提取工伤保险基金,建立工伤保险预防基金制度,进行工伤保险政策宣传、教育培训、调研、事故调查取证、安全生产奖励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钻机是地质勘探的主要设备,为使地质勘探工作达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良好效果,操作手柄要少,手柄布局要合理且要与人体操作特性相适应。 XY-2型钻机是一种中浅孔岩心钻机,适用于工程地质勘察、水文水井、大口径施工钻探,目前我国的生产量和在用数都较大。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者对操作手柄的误判断而产生的误操作引起的工伤事故、孔内事故和机械事故较多。从我队在用的6台XY-2型钻机近几年发生的工伤事故、孔内事故和机械事故的综合分析来看,均与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19.
安全带(一)     
在建筑、电力、电讯、铁路、机械等行业中都存在着高空作业场所。在高处作业难度大、危险大 ,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坠落事故。由于坠落高度不同 ,着地姿势不同 ,碰撞物不同 ,坠落事故一旦发生轻则导致骨折、伤残 ,重则导致死亡。据英国工伤死亡统计资料记载 ,由于人体坠落造成的死亡事故占工业死亡事故的15 % ,据日本有关资料记载 ,这类事故约占死伤事故的10 % ,约占死亡事故的30 % ,我国尚无全国性统计资料 ,据一个工业部门统计 ,人体坠落死亡事故约占工伤事故的13 %。可见 ,这类事故占工伤事故的比率是相当高的。从大量的事故调查及…  相似文献   

20.
《现代职业安全》2004,(8):31-31
工伤事故源于生产现场人和物两个方面的隐患,如人流和物流中的隐患未能消除,两个流动线路轨迹相交叉的“点”就是发生事故的“日寸空”。人流中的隐患(即人的不安全动作或行为)、机械和物质危害是构成能量逆流中的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