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厌氧氨氧化菌生长条件复杂、影响因素多,其工艺系统运行控制复杂,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构建了1个多级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提高SBBR单级自养脱氮厌氧氨氧化系统出水总氮去除率预测精度,并确定了系统工程应用的关键控制参数。一级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影响出水总氮去除率的关键性指标进行预测;二级神经网络模型基于一级模型增加数据维度,并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网络、借鉴遗传算法变异的思想扩大搜索范围,提高了出水总氮去除率的预测精度。多级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其总氮去除率平均相对误差为0.54%,相对误差为5.76%,均方根误差为1.132 1,预测数据基本上与实际值相符;与其他预测模型相比较,该模型表现出较优的预测精度。进一步分析发现,通过控制工艺系统的曝气量调节出水亚氮浓度,是保证工艺反应的稳定和实现厌氧氨氧化工艺工程应用的有效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海域污染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国内外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将人口、社会经济、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纳入一个综合系统,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引入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中,构建了以系统动力学(SD)模型、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多目标规划( MOP)模型为主,以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灰色预测模型GM(1,1)和曲线回归模型等为辅助手段的海洋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复合系统(以下简称复合系统),并选取渤海湾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复合系统在渤海湾的应用,定量评价和预测渤海湾的承载状况,为海洋开发与管理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评价和决策支持的技术方法,促进中国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及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城市减灾现状分析入手,重点剖析城市减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探讨了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如何确立防灾减灾的地位。进而用系统科学思路研究城市综合减灾的体系建设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较为科学地解决了跨世纪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有机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实验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苯,甲苯和萘为对象,通过实验研究,测定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水吸附平衡过程,在水溶液中生物降解过程以及在湿地系统(即土壤-水-微生物系统)中生物降解过程,并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建立有机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过程综合数学模型,数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利用模型,定量预测了污染物生物降解所需的时间和程度,并提出动力学因子FK,判断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速度的控制因素,定量预测了污染物在土壤固相的浓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由于人-地剧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复合巨系统,在城市环境规划工作中常伴随有大量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并存的决策问题,这就需要采取人—机交互式的决策支持系统方法来全面支持规划专家的规划活动,同时,城市环境规划本身也是个面向空间实体的操作过程,这也决定了GIS将发挥基础性主导工具作用,基于以上两点认识,作者以GIS为基本框架,设计了城市环境规划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原型方法,实现了城市环境规划数据调查评价、预测、功能区划、规划方案生成与决策、制图等特定功能要求,成为支持城市环境规划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雨水、污水和中水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并对国内外雨水、污水和中水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及相关实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疾病、污染、海洋温度上升以及人类的过度利用,珊瑚礁正面临着致命的毁灭.为了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迫切需要收集和分析数据,找出影响珊瑚礁生存的主要因素.数据挖掘技术可用于复杂系统的行为建模和预测,将数据挖掘算法与珊瑚礁生态系统数据相结合,构建生态数据挖掘平台,为预测珊瑚礁的生长趋势提供决策支持.针对海洋数据多源性、多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提出改进的数据挖掘平台,并详细论述了数据源层、ETL工具层和数据仓库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系统(CEPT)处理废水时影响因素多,难以进行适当的控制和处理效果的预测等问题,建立起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CEPT法处理猪场稳定塘废水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烧杯试验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模型对COD、总磷、浊度去除率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5%、4.8%和4.9%。通过对pH值和絮凝剂投药量等可控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得到CEPT系统的最佳操作条件和最合理操作条件。该模型的建立为CEPT法处理废水工艺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供了一条简便实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蟹岛生态园区农业废气物及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方案,通过对沼气池和生活污水厌氧,好氧-生态塘处理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实现了节能环保和废弃弃物无害化综合处理利用,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肥料加工,能源利用和休闲度假有机结保的生态农业经济,为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复杂、呈高度非线性,故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构建模型预测其长期运行效果。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复合基质模拟槽系统进行为期4个月的实验,监测得到56组COD去除率数据样本,经Matlab小波去噪后分别利用RBF和Elman网络构建动态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该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去除效果。结果表明,RBF和Elman神经网络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86和0.0163,精度较高,该系统后期的COD去除率在49.4%~59.0%之间。  相似文献   

11.
临安市实施清洁生产和发展绿色产业总体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安市为例,通过对该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制约“瓶颈”的分析,指出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存在强烈的路径依赖,即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清洁生产与绿色产业为目标取向,并相应提出一些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龙口市海水入侵动态系统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入侵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它不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淡水资源,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制约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龙口市为靶区,通过分析研究衡量海水入侵重要因子-氯离子浓度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海水入侵动态系统规律,提出防治海水入侵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城市机动车尾气扩散迁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汽车尾气污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交通、道路、管制及气候条件等是影响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机动车尾气研究的实际,研究了专题MGIS数据库结构, 并以广州为例,建立了基于GIS的城市机动车尾气扩散迁移预报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状况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最小费用规划模型,选取运输费用以及各处理设施(包括垃圾焚烧、制肥、回收利用、 填埋和中转处理)的处理费用为因子,同时把经济收入作为负的费用从中扣除,对选取的三个规划方案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广州市市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处理的最低费用,并给出了市属8个区的垃圾量相应的处理设置。  相似文献   

15.
前置库技术在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前置库技术控制流域面源污染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国内外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太湖流域利用前置库技术的可能性、可行性,研究提出了适合于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的强化净化前置库方案,为太湖地区及其他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了一个可以考虑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Cities are the most complex forms of settlements which man has built in the course of his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ir “metabol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world economy and is run mainly by fossil energy carriers. Up to now there are no validated models for the evaluation of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regions. The guidelines fo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ggest the reduction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The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 of how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 concept” can be transformed from a global to a regional scale. In urban settlements the strategy of final storage should be applied. By this, the subsystem waste management can be transformed within 10 to 15 years to a “sustainable status”. With regard to the system “agronomy”,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agriculture in urban systems should focus on food production instead of promoting reduction of food production in favour of energy plants, which is not a suitable strategy. The main problems are the energy carriers. Transformation to a “sustainble status” is only possible by a re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system, i.e. of buildings and th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e rate determining step in achieving such a status is the change in the fabric of buildings and in the type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The reconstruction of an urban system needs, mainly for economical reasons, a time period of two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17.
反硝化聚磷一体化设备中的聚磷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反硝化聚磷一体化设备中反硝化厌氧池活性污泥的兼性厌氧微生物组成,数量及其在该除磷系统中功能,结果表明,稳定运行期反硝化厌氧池内活性污泥混合液的兼性厌氧微生物总数大大多于启动期,稳定期和启动期分离的兼性厌氧微生物有假单胞菌属,副球菌属和肠杆菌科,通过对三种纯菌株进行吸放磷研究,三种菌都有不同程度的聚磷功能,说明反硝化菌也具有聚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白银市区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白银市区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含量与分布变化特征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东大沟污灌区土壤作物污染严重,Cd,Pb超标明显;西大沟清污混灌区土壤环境为轻度污染,但作物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其余灌区土壤物质符合标准要求。最后,根据土壤作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变化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分离单元运行参数优化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生活杂排水对膜生物反应器中膜分离单元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膜分离单元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试验表明,在适宜的反冲洗和化学清洗条件下,膜的透水率可及时、有效地恢复,使膜生物反应器能长期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20.
The flexible mechanism of the Kyoto Protocol,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should fulfil a twin objective: cost-effective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most host CDM countries have not established the proper institutional capacity to approve CDM projects and, at the same time, are prerogative to defi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riteria for CDM projects, there is a clear need for a single set of guidelines or one evaluation system that accounts both climat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iderations in the approval process of CDM projects.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t of sustainability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for CDM projects screening, reflecting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imens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fficien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determine globally relevant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Priority has been given to energy sector CDM proj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