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动态飞行模拟器运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动态飞行模拟器(DFS)运动控制系统软件功能、架构、模块、接口设计以及软件具体实现方法。方法在DFS工程控制系统功能及软件设计基础上,对运动控制系统功能及其与工程控制系统关系进行分析,结合现有软件设计方法及数据通讯方式,对软件进行架构设计、接口设计、模块设计,并结合软件运行环境对系统上位机软件进行设计。结果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实现了运动控制系统软件及其上位机软件的设计,并通过了工程实践对软件设计方法有效性的验证。结论工程实践表明文中所述DFS运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方法切实可行,能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家庭中水的利用现状,设计了一套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家庭中水利用装置系统,并实现了相应的自动化控制方案。同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实现的主要功能,并对装置系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系统功能及结构 ,编程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执行功能对儿童、青少年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PHP技术及Mysql数据库设计实现了一个通用性强的分布式网络化评测系统,实现了对儿童、青少年大规模人群进行评测与跟踪,研究结果为父母、学校、教育管理者了解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发展状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SuperMap的长海海域生态环境评估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先对长海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然后以SuperMap为开发平台开发了长海县海域生态评环境评估信息系统,并提出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总体设计、功能设计和系统开发的思路和技术路线。本系统不仅实现了长海县生态环境分析功能,而且根据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实现了三维动态模拟功能,还利用不同时相、不同分辨率潮流场数据实现流场动态显示和查询功能。为长海县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喷气式飞机设备可靠性综合试验剖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设计方法和实现的功能.并给出了某喷气式飞机设备的可靠性综合试验剖面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外利用Internet网进行大气污染监测的状况,提出了基于Intemet的大气污染监测的在线系统,设计了监测系统的功能,选择了系统实现环境。设计了数据库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系统功能及结构,编程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本文针对放射源监管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放射源自动监控系统,研究了系统架构、实现技术和业务软件功能.该系统实现了对放射源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跟踪管理.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河南省水环境自动监测网的总体方案,经过充分的调查和专家反复论证,确定了水站、设备、通信网络以及软件的建设方案;重点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研究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软件的设计,实现了基本信息查询和维护、水环境评价、水质报表输出等功能,实现了地表水水质监测日常事务处理和专业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提高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80,自引:9,他引:80  
在定性分析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现状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基础上,重点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评价:选择36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线性加权函数进行综合测算,评判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引进“障碍度”概念进行定量的障碍诊断,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乙酸甲酯和乙酸乙酯的方法。本方法前处理简便,分离度好,干扰少,分析灵敏度高,有机试剂使用量少,满足环境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3.
北沙河上游流域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分布特征解析和等级分区是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的关键.为了弥补PNPI(potential non-point pollution index,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模型中专家评价法主观赋权的不足,引入均方差决策法,并采用改进后的PNPI模型分析1980-2017年北京市北沙河上游流域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划分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等级.结果表明:①均方差决策法根据土地利用指标、径流指标和距离指标集的数值离散程度确定各指标权重,其结果可体现各指标权重随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的特点.②1980-2017年土地利用指标、径流指标和距离指标的平均权重分别为0.49、0.18、0.33,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对非点源污染风险相对影响较大.③受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北沙河上游流域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呈西北部山区低、东南部平原区高的分布特征.④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潜在非点源污染极高风险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由旱地和园地逐渐演变为城镇用地、农村居民地和建设用地.研究显示,非点源污染风险高低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可通过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降低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测定水中氨的方法与采用测定空气中氨的方法进行比较,分别用两种测定氨的方法对标样进行测定,得出用水中测定氨的方法测定"空气中的氨"标样比用空气中氨的方法更加简单、方便,结果较好.用两种方法分别对环境样品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测定水中氨的方法可以用于"空气中的氨"测定.  相似文献   

15.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生态水位法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计算.该方法主要是从湿地的水文条件出发,通过对其长序列的水文资料分析,得出该湿地较适宜的水文条件,然后再与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得出湿地的理想和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通过计算,得出白洋淀湿地的最小生态水位系数是0.94,理想生态水位系数大于1.10.由此,进一步计算出生态水位和生态环境需水量,该生态水位系数也为其它类似湿地提供了生态水位计算标准.白洋淀全年的月平均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0.87×108m3,理想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78×108m3.计算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符合季节气候水文条件变化规律;从实践角度看,其生态水的配置是可行的.同时,该方法可为国内其它湿地的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PPI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晓峰  李婷 《环境科学》2012,33(3):971-978
土地利用类型和管理方式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基于对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的汇总分析,在三道防线的理念指导下,对密云水库流域3个典型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并设计了9个土地利用优化情景.以曹家路流域为例,利用PPI模型和R-PPI指数对比分析不同土地利用优化情景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土地利用组合.运用PPI模型和R-PPI指数进行土地利用优化情景的设计和比较,可以得到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最优组合,从而优化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和管理方式,削减水土流失,为土地利用规划和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面向对象的北京市区城市内部用地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北京市四环以内为研究区域,以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针对类型多样、特征易混淆的城市内部用地以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海量信息、人工提取费时费力等特点,论文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探讨城市内部用地自动提取方法,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利用不同地物的光谱、形状、纹理和空间关系等特征,通过多尺度分割和隶属度函数法,构建合理的分类层次,不仅精确提取出研究区内水体、绿地、建设用地和待开发用地,更独具创新地区分了城市建设用地内部各种地物类型,包括工业生产用地、低密度和高密度生活用地以及交通用地.该方法有效地利用了资源3 号卫星影像的光谱、纹理及空间信息特征,总体精度可达到87.00%,Kappa系数达到0.853 9,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8.
PSR模型及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论文从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PSR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采用Delphi法确定权重,引入功效函数量度因子贡献值,运用协调度函数并进行二次综合评判来确定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阶段。提出评价-调控-再评价-再调控的动态渐进模式以促进区域土地利用达到可持续性。利用所建模型与指标体系对江西余江县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余江土地利用状况正处于可持续利用初始阶段,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问题较多,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若干问题探讨——以云南德宏州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我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新生的一种分区,也是该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核心内容。在剖析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在确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的规定,结合德宏州实际,制定了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体系,共计将德宏州划分为8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即基本农田集中区、一般农业发展区、城镇村发展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和林业发展区;同时,探索和确定了德宏州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基本思路、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步骤,并应用GIS技术编制了德宏州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图。德宏州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结果符合德宏州实际,对指导全州未来土地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用少量数据建立的长期预测模型所得预测结果一出散性较大,本文介绍的等维灰色动态预测去弥补了这一缺陷。依据这一方法编制的“灰色原理应用系统”软件包,在获得预测结果的同时,还可得到预测值的变化过程及模型的相应参数,可即时对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