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防灾博览》2002,(5):44-44
热带科学家发现物种比人们预想的少。 科学家在为期8年的研究中发现,地球上的生物种类远远低于人们的设想。这项研究的对象是新几内亚热带雨林植物和以这些植物为食的昆虫。根据人们原先的估算,地球上大约有3100万个物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灾害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具有高效、环境友好、廉价等优点。概述了植物修复的原理,综述了鏊合诱导和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修复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植物病虫害的遥感探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概述了应用遥感技术探测植物病虫害的原理、途径、优缺点与发展过程.着重报导了最近在安徽省孤山林场开展的从TM图象提取森林松毛虫害的成功试验,并展望了应用遥感技术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水平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植物微核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核是染色质的核外体,一般由断裂的染色体或非整倍体形成。带有微核的细胞出现的频率是检测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对细胞遗传物质影响的一个良好指标。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环境中污染物能引起植物DNA损伤,诱发染色体畸变而形成微核的原理来检测诱变物质对染色体损伤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出有害气体、重金属、有机物等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中大气、土壤、水体等污染的监测。该文对植物微核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卢兰  陈锐 《灾害学》1997,12(1):11-15,58
简述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适用性及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科研人员正在开发一种以植物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的轮胎加强材料。新材料不仅能提高轮胎的性能,而且有助于降低车辆的能耗。这种轮胎加强材料的主要成分是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主要从树木等植物中提取,  相似文献   

7.
正居家生活,大家都喜欢在家摆上几盆植物来点缀家装,为家庭中增添一点色彩。不过,现在家庭植物种类繁多,走进一家花店,那植物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各种植物经过精明的商家一番包装,就都具有了别样的功能。比如,有一条"家中摆放这些植物的好处"的消息,就介绍到"滴水观音除灰尘,君子兰释放  相似文献   

8.
梁伟  高德彬  倪万魁 《灾害学》2007,22(3):45-48
首先根据大量现场调查资料,归纳出了黄土路堑高边坡的8类地质结构模型和坡面破坏类型;再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分区,并结合边坡地质结构模型,提出了黄土地区公路路堑高边坡植物防护的基本原则;最后,在保证边坡整体稳定的合理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黄土路堑高边坡植物防护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山区的一种特殊灾害生态现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山区泥石流发生后的泥石流滩地呈现复杂多样的生态过程,是山区所特有的一种灾害生态现象,在人烟稀少的较高海拔,泥石流滩地植物生长表现为一种自然恢复过程。通过贡嘎山东坡高海拔黄崩溜沟泥石流滩地上发生的灾害生态现象和过程的实地研究、发现泥石流滩地植物的生态过程和群落特征,可以揭示近代泥石流的形成时间和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研究表明,加强泥石灾害生态现象的研究,可以促进灾害学与生态学科的渗透,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0.
程延 《防灾博览》2003,(5):15-15
目前,已知我国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23种入侵微生物。这些外来物种给我国农业的生态系统、畜牧和鱼类的栖息环境、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2003年3月6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必须剿灭的入侵我国的16种物种是: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国家林业局也成立了“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和风险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由美国波士顿大学和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中心共同开展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分析了从1981年到1999年欧洲、加拿大、美国和亚洲的气象卫星数据。结果发现,北半球在过去20年中绿色植被覆盖密度有显著的上升。但科学家说这一现象并不表明地球环境有所改善,因为这有可能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 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北纬40度,即纽约、马德里和北京所处纬度的植物自1981年以来越来越茂密了,但植被面积并没有扩大,只是现有植被变得更加密集。从中欧到西伯利亚,60%以上的植物生长区在过去20年中变得更加繁茂。  相似文献   

12.
时尚科技     
依元 《防灾博览》2009,(4):88-89
植物提取物可成为轮胎节能新材料;新型环保灯泡;啤酒、饮料可久置;“附体机器人”;显微镜手机走进民间  相似文献   

13.
冬天,一波又一波的寒潮来临,北方不少地区迎来了一场又一场的大雪。虽然过大的雪会成灾,但是适量的雪是植物过冬的营养品,美丽的雪花还能装点人们稍显枯燥的冬日生活。  相似文献   

14.
晓吾 《防灾博览》2007,(5):29-29
在生活中爱吃葡萄喜饮葡萄酒的人不少,如果能了解葡萄对人体有多少保健作用,或许更能品出它的无穷美味了。根据科学分析,葡萄全身都是宝。其藤能祛风利水,其根和叶有很好的利尿、消肿及安胎的作用。而葡萄的籽又是近几年备受美容界青睐推崇的天然护肤原料。这是因为葡萄籽中富含一种叫花青素的物质,是目前发现的植物来源中最高效的抗氧化剂之一。它能有效地抵抗自由基对皮肤的侵害,其抗氧化  相似文献   

15.
防御灾新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大量的模拟试验,证明了喜温植物的霜害起由于体内水分结冰造成的;而结冰的必要条件是冰核;因而用理、化生物等方法使作物在较低温度下保持过冷状态而不结冰,是防御霜害的新途径。并对抗霜剂一号进行了田间对比试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亓玲 《防灾博览》2007,(1):21-23
2007年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渔业。提醒人们关注湿地生态环境对鱼类和水产养殖的重要性,辨识湿地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如鱼、鸟类、红树植物等。湿地日的来源:为了保护湿地,十多个国家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直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引入成千上万的外来物种,其中多数是有益的或至少是无害的,但少数转化为入侵种对环境、经济或人类健康等造成巨大危害。无论有益或有害,引入者本人通常既无法获得相称的收益亦不会付出相称的代价,这一事实表明外来物种是外部性的典型例证。生物入侵主要关乎外来物种的负外部性问题,因而产生了使其内部化的需要。在对生物入侵的类型进行了细分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工具探讨了生物入侵的外部性问题与内部化对策,认为市场力量主导型的科斯方案有较大局限性,传统的政府管制型庇古方案仍应承担主要角色,同时不应忽视道德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峰 《民防苑》2009,(2):31-32
据了解,每年我国的包装废弃物约200多万吨,其中有近5%为石油塑料制品垃圾。石油塑料制品的成分主要是聚乙烯或聚苯乙烯,如果直接焚烧这些垃圾,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致癌的物质。假如填埋,它们历经百年也不会降解,更会污染海洋环境,导致耕地板结,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最近,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新型材料——植物塑料的问世,打破了这一局面。  相似文献   

19.
江南 《防灾博览》2011,(5):80-85
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到处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其面积甚至超过了某些欧州小国。在这片全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中,不仅生长着许多平时只能在电视画面上看到的珍稀植物,还活跃着美洲豹、鳄鱼、大食蚁兽等众多凶猛的野生动物。居住在这里的印第安部落,也是一个同样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2009年6月,笔者带着种种好奇,随5名探险爱好者一起走进了这片凶险之地。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彩云之南"的云南,有一片神奇的土地——东川红土地,它以气势磅礴的红色驰名中外,被中外学者誉为全世界除里约热内卢外最为壮观的红土地,而当地百姓播种的植物使东川红土地比里约热内卢更加绚丽夺目。特别是在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乡,集中了东川红土地的精华,这里是大自然的造化和人类精雕细刻的杰作。泥石流的"博物馆"东川红土地位于昆明以北,出昆明上高速,约3个多小时的车程,过了嵩明就可以看到沿途的红土山,在公路两旁连绵起伏,光影流动,十分壮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