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古迹的价值评估(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价值是客观的,是文物本身固有的……依据三峡工程淹没区内文物古迹的特定地位,阐明了其文物价值,不应仅从现定文物级别下定论,还应立足于三峡地区本身的历史、文化及地理背景,从历史、艺术、科学等各方面去识别、评价。由于三峡工程淹没区内文物包罗万象,在对不同类型的文物进行价值评估时,其出发点、侧重点乃至整个价值评估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本文根据淹没区内建筑、石刻、古遗址以及古墓葬四大类分别进行了论述评价。  相似文献   

2.
文物价值是客观的,是文物本身固有的。依据三峡工程淹没区内文物古迹的特定地位,阐明了其文物价值,不应仅从现定文物级别下定论,还应立足于三峡地区本身的历史,文化及地理背影从历史,艺术,科学等各方面去识别,评价。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的建设,其淹没区22个市、县、地区。在对三峡工程淹没区内地面、地下文物进行普查中得知,此区域内受淹文物达1200多处,其中包括地面、地下文物、古遗迹、古遗物遍及整个库区,极为丰富,并且历史沿革完整。这些文物依据本区内独特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环境等因素而兴建,又由于受历史年代变迁与周围环境的影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按有关法规文件对淹没区内的文物概况及分布区域、保存现状、历史文化面貌、历史年代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对于三峡工程没区文物群落的保护,不只限于其文物价值的研究,文物的保存环境及现状的评估更是采取科学保护方案的先决条件。从地面石抽文物的原位测试技术和地下文物的考古勘探技术两方面以实例和详细的数据,介绍了在三峡工程没区文物保护工程前 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巫山县大昌古镇拟选搬迁新址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昌古镇始建于西晋太康年初,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镇建于明代。镇内目前保存完好的东、西、南三条街道,沿街多为具川东地区建筑风格的民居建筑,是重庆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同时古镇又是三峡工程库区重庆段保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了更好地再现三峡库区古老的历史文化风貌,国家文物局经过充分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将其确定为“整体搬迁”项目。因此,对于大昌古镇搬迁新址的选择就成为本次保护工程的首要问题。对巫山县大昌古镇拟选的五处搬迁新址,在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基础上,综合环境、人文及地质等因素,建立了综合评估体系,并尝试性地对拟选的几处新址进行了客观的定性和半定量评价,为建设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评估体系综合考虑了城市建设的适宜程度、工程建设投资的合理性、文物环境风貌的再生性及资源开发效益的合理性四方面影响单元,和与之密切相关的量化影响因子,建立了分层定量取值标准,采用加权平均原则,在单元评价的基础上完成了综合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大型通江湖泊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和洞庭湖湿地是长江中游仅有的两个天然通江湖泊湿地,具有不可替代自然和人文价值。近年来,尤其是三峡工程运行以后两湖湿地景观格局发生改变,对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Landsat 7为数据源,通过决策树分类及高斯回归的方法定量评估了三峡工程运行前后两湖湿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及其差异性,旨在正确认识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为湿地保护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0~2014年,洞庭湖枯水期水位变化不明显。从历史演变特征来看,虽然有少部分植被挤占泥滩和水体,但总体上3种湿地景观类型面积变化不大。相比之下,三峡工程运行后鄱阳湖枯水期水位显著下降,水体面积萎缩近14%,植被面积增加约8%。与2000年相比,2014年鄱阳湖植被分布高程下降了1 m多。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是形成两湖湿地景观格局差异性演变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围绕如何发挥价值规律作用推动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构建了从价值理论到评估方法到价值实现过程的分析思路。剖析了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本质和价值形成机制的特殊性,并以价值评估问题为重点,分析各种价值度量方法所揭示的价值内容、对价值实现的支持和局限,最后从政府决策的角度讨论了通过价值评估将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纳入经济过程的动力机制。认为:自然资源价值本质和内涵的独特性,决定了价值评估和实现过程的特殊性。人类能否将环境价值完整地表达出来,受到评价方法和人类对效用和稀缺性等认知能力的局限,尽管每一种价值评价方法所揭示的价值内涵是有所差异的,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方法仍是评价环境及自然资源价值的最佳可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地利用的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是对生态功能的一种经济性量化评价。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区,结合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遥感(RS)、气候、国家统计数据和GIS技术,采用替代花费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市场价值法和水量平衡法对三峡库区蓄水前后4个时期(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异格局。结果显示:(1)从2000年到2015年,三峡库区生态服务总价值增加了269.37亿元,增长率为15.32%。(2)其中林地生态系统贡献较高,占48.14%,耕地次之,占44.04%。(3)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其面积的增长而增加。耕地生态系统面积减少了4.64%,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却增加了14.54%,耕地存在不合理利用的现象。草地生态系统面积减少了16.57%,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5.01%,应加强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总之,三峡工程的实施在整个研究区尺度上对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制定区域发展和环境保护计划,确保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技术的洪水淹没计算分析系统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水淹没范围的计算分析是防汛救灾管理和灾害损失评估的核心任务,而利用高新技术对洪水进行监测管理、计算分析和灾害损失评估,一直是防汛应急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为此,探讨防洪流域洪水淹没计算分析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实现方法,对应用系统的软硬件环境、体系结构、系统内容、系统功能和技术特点等进行详细说明,采用较为成熟的模型技术和计算机手段,研究建立基于GIS技术的洪水淹没计算分析系统,实现多源数据管理、洪水演进模拟、淹没范围计算和灾害损失评估等功能,并在海子水库防汛救灾管理工作中运行良好。应用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分析模型能准确地计算模拟洪水淹没范围;洪水淹没面积的计算精度以及灾害评估和预测分析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空间数据精度的优劣和相关统计数据的完备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三峡工程规模宏大 ,举世瞩目 ,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建设将对生态与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 ,总库容 393亿m3 ,防洪库容2 2 1.5亿m3 ,能有效地控制上游洪水 ,削减中游地区洪峰流量 ,提高防洪能力 ,防止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 ,降低中下游平原地区 75 0 0万人口和 6 0 0万hm2 耕地及大中城镇的洪水淹没损失 ,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装机 2 6台 ,总装机容量 182 0万kW ,年发电量 847亿kW·h ,能参与西电东送 ,提供清洁能源。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将淹没耕地 2 782 0hm2 ,动迁人口 113万 ,会加剧库区本来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 ;部分文物古迹和三峡自然景观将被淹没 ;将对库区生态与环境带来影响。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三峡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条例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做好移民安置、水质保护、物种保护、环境地质保护及施工区环境保护。真正做到兴水利、除水害、开发利用水资源 ,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 ,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万州区龙宝地处三峡库区中心,位于重庆市东部,城区沿长江北岸展开,依山傍水,颇负“江城”之誉,素有“川东门户”之称。幅员面积605km2,总人口49万,其中城区人口20万,是万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三峡工程设计水位高程175m计算,2/3的老城区将被淹没,各项实物淹没指标占全库区的1/3。淹没涉及6镇2乡5个街道办事处。淹没土地1085.21hm2、房屋200多万m2,工厂、企业搬迁124家,移民11.8万。1996年10月,龙宝被批准为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几年来,龙宝抓住三峡…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指标体系评估结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关注。针对当前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估效果较多的实践,通过文献归纳,对国内外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其系数进行了梳理、分类和评价,将指标体系分为Costanza和谢高地两大类,并将谢高地指标体系分为价值当量、价值系数和区域修正。以辽宁省2005、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案例,运用Costanza价值系数、谢高地两个版本价值当量、两个版本价值系数的区域修正,分别核算了案例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并比较评价结果。研究得出Costanza价值系数应用于中国实践时评估结果显得偏低,谢高地2002版的价值当量和2002版的价值系数区域修正结果最接近平均值,相对较为可取,2007版的价值系数区域修正评估结果也较为接近均值但略低,2007版的价值当量评估结果总体偏高。研究结果有利于指导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选取。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作为一项世界举世瞩目的特大水利水电工程,一直备受公众的关注和争论,其利弊之争一直没有停止。其中,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众说纷纭,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微观的、局部的、分学科的定量研究,而宏观的政府政策层面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的政策分析模型研究更少,几乎没有。基于此,本文通过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整理近些年来公开发表的权威资料和数据,在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通过分析和计算,运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的分析方法,从三峡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子中,筛选出起主导作用的几个因素,从经济价值的角度解释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即有利的影响主要是节能减排与防洪抗旱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利的影响主要是泥沙淤积、水污染和地质灾害。并通过进一步比较分析,结合权威专家的利弊观点梳理,得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总体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客观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改善三峡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政策分析体系模型,具体构建分析了五个方面的政策模型,并对政府政策进行了分析与建议,这五个方面的政策分析模型是:健全监督管理体制的政策分析模型;联动调度协调机制的科学管理的政策分析模型;采取"蓄清排浑"的政策分析模型;转变集中管理的水污染问题政策分析模型;建立多元主体防治与保护体系的地质灾害问题的政策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作为一项世界举世瞩目的特大水利水电工程,一直备受公众的关注和争论,其利弊之争一直没有停止。其中,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众说纷纭,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微观的、局部的、分学科的定量研究,而宏观的政府政策层面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的政策分析模型研究更少,几乎没有。基于此,本文通过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整理近些年来公开发表的权威资料和数据,在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通过分析和计算,运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的分析方法,从三峡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子中,筛选出起主导作用的几个因素,从经济价值的角度解释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即有利的影响主要是节能减排与防洪抗旱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利的影响主要是泥沙淤积、水污染和地质灾害。并通过进一步比较分析,结合权威专家的利弊观点梳理,得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总体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客观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改善三峡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政策分析体系模型,具体构建分析了五个方面的政策模型,并对政府政策进行了分析与建议,这五个方面的政策分析模型是:健全监督管理体制的政策分析模型;联动调度协调机制的科学管理的政策分析模型;采取"蓄清排浑"的政策分析模型;转变集中管理的水污染问题政策分析模型;建立多元主体防治与保护体系的地质灾害问题的政策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5.
洪涝灾情的准确测度需要同时兼顾淹没区的面积大小和淹水时长信息。利用淹没区内由水和作物等多种地物所组成的"复合水体"不同于水体的波谱时间变化特性,将不同洪灾时期的水体指数和植被指数进行信息复合,以有效凸显水体和洪涝淹没区之间的影像差异,据此进行了灾初期、峰期和中后期等3个时次受淹范围的有效识别。在此基础上,根据洪涝灾情随着淹没时长而加重以及灾区内淹水时长非均匀分布的特性,建立基于淹没时长的受淹面积不等权参与的洪灾扩展动态度指数(Variation Index of Flood,VIF)和区域灾情比较指数(Comparison Index of Flood Disaster,CIFD)两种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鄱阳湖区2016年夏季农业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应用上述两种模型不仅可以准确获取鄱阳湖区本次农业洪涝灾情的演变趋势,而且能够方便地对比分析区域内不同地方的受灾程度。鄱阳湖区在2016年6月23日~7月25日期间的洪涝灾情具有由弱增强再趋弱的特征,其VIF指数由初始阶段(6月23日~7月9日)的3.75降至后续阶段(7月9日~7月23日)的1.29;鄱阳县是研究区内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其CIFD指数值居于研究区内各受灾县市之首,该县受灾总面积以及多次被淹的灾区面积均高于其他县市。  相似文献   

16.
模拟与评价雨洪淹没特征是科学评估暴雨洪涝灾害风险与优化雨洪调控措施的基础。以长三角典型平原圩区城镇淀山湖镇的8个圩区为例,基于地形、气象、雨水管网等数据,通过构建多重现期的降雨情景,采用一维SWMM模型模拟了雨水管网的溢流特征,耦合二维CADDIES模型识别了管网溢流在地表形成的雨洪淹没区域,定量评估了雨洪淹没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阐明提升泵站排涝能力与增加水面面积2种雨洪调控情景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1)溢流点数量受圩区地表属性和降雨特征的共同影响,淹没面积与降雨特征显著相关,降雨重现期大于0.63 a且逐渐增大时,淹没面积亦随之显著增加;(2)在强降雨情景下,淀山湖镇雨水管网负荷较高且不能有效应对超过50 a的强降雨事件;(3)提升泵站排水能力能有效减少淹没面积,但未能减少溢流河道以及雨水管网溢流点数量;(4)增加水面面积能显著提升圩区雨洪调控能力,当新兴圩、永胜圩和红旗圩水面率分别达到6.03%、10.87%和8.83%时,可有效抵御100 a降雨事件所导致的河道溢流状况。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地区平原圩区的雨洪灾害风险评估与雨洪调控措施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运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影子价格法、防护费用法等评估方法,以皂市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构建了5个生态补偿主体受益评估模型和8个生态补偿对象受损评估模型,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视角对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皂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生态补偿标准为0676 0×108元/a,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水电开发业主是主要的生态补偿主体,其承担的生态补偿额分别占总生态补偿额的6805%和2658%;移民和河流生态系统本身是主要的生态补偿对象,其获得的生态补偿额分别占总生态补偿额的7574%和1695%  相似文献   

18.
兴建水利设施,特别是象我国三峡工程这样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其所产生的社会与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应预先进行尽可能的评价。对不利影响作过高的评价,会使从全局和长期来看能带来很大效益的工程计划遭到简单的否决;而过低评价或忽视则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在古今中外是有前车可鉴的。所以在研究水利设施规划时,应同时研究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利枢纽是在长江上修建的世界第一大水电站,它规模宏大,举世属目,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建设将对生态与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国内外所关注。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能有效地抗御洪水和提供巨量的清洁洁能源;不利影响主要是在库区,将形成库区淹没和大量移民。  相似文献   

20.
在求取襄阳中心城区重现期雨量与可抽排雨量的基础上,采用基于GIS暴雨洪涝淹没模型计算不同重现期致灾雨量的淹没水深和范围;依据城市内涝对道路的实际影响,制作城市道路内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观表达研究区域内不同雨量阈值的内涝灾害淹没风险分布,定量评估淹没水深、淹没范围。同时给出了城市道路内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合城市道路信息,准确定位高风险易涝街区,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