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第十次国际沉积会议将于1978年7月9—14日在耶路撒冷举行。会议由国际沉积学家协会主持召开。会议将讨论以下几方面的议题:自垩和燧石集合体的沉积环境,努布砂岩(中东和北美)的地层和沉积环境;较小海盆地中沉积作用的新情况;联合深海取样研究所(JOIDES)从地中海、红海和黑海所得出的结果;沉积盆地和化石燃料(fossil  相似文献   

2.
第八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会议将于1975年8月底—10月初举行。会议的主要讨论议题如下: 1.地层学; 2.古生物学; 3.沉积岩石学和古地理学;  相似文献   

3.
前寒武纪沉积岩石学和沉积地质学是现代地质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陆地的前寒武纪杂岩在地球开始的历史阶段中占主要位置,并且包括了绝大多数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1973年4月16—1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十次全苏沉积岩会议。来自88个单位的7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讨论议题有:(1)沉积变质岩的岩石学、原生介质和研究方法;(2)前寒武纪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的各种问题:(3)前寒武纪的活质和有机质及其  相似文献   

4.
<正> 沉积盆地古地温的研究对研究盆地油气形成与演化及盆地地质成因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沉积盆地(尤其是象准噶尔盆地这样的老盆地)的古地温与热历史,笔者应用镜煤反射率拟合计算古地温、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及磷灰石裂变径迹等多种方法以研究恢复准噶尔盆地古地温,并且通过与大港油田歧口凹陷的对比研究,深入地讨论了地温与油气形成演化的关系。 依据镜煤反射率拟合计算沉积盆地古地温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北京平原夏垫断裂沉积旋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夏垫断裂下降盘(上盘)第四纪堆积物逐层分析和对比,定性的分析出夏垫断裂下降盘(上盘)距地表10 m范围内,各层的沉积环境和相应的沉积韵律特征。研究发现:由探槽所揭露的地层可以分为7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由上部的细粒层和下部的粗粒层组成,粒度上细下粗;细粒层均为含碳粘土和粉砂质粘土,具有湖相沉积的特点,其沉积环境多为还原环境或弱还原环境;粗粒层一般为细砂、粗砂层,具有快速堆积的特点,其沉积环境多为氧化环境或弱氧化环境;分析认为,断塞沉积所显示的韵律性结构是地震周期性活动的结果,这一研究是揭示夏垫断裂的古地震事件,反演古地震活动并预测其未来行为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1973年9月18—2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六届国际有机地球化学会议。来自25个国家的21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的议题如下: 1.腐殖质和油母质的有机地球化学; 2.地质成因的甾族化合物和(?)烯族化合物; 3.沉积盆地中油气和煤的成因; 4.海洋和其他天然水的有机地球化学; 5.可燃矿产和沉积物中的硫; 6.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西非前寒武及其与巴西东部的对比 (第7次年会,IGCP计划108/144) *The Precambrian of West Afric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Eastern Brazil(IGCP Nos.108/144 7th Annual Meeting) 1983年毛里塔尼亚冰积会议:西非的古冰川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海南岛东寨港西岸博度村附近的小型古海湾采集的BD岩芯沉积物粒度、元素地球化学、烧失量等的实验分析,结合14C测年资料,分析了岩芯沉积物质变化情况,研究了研究区域中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化过程。根据分析结果,将研究区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7473aBP7648aBP,为高海平面时期的泻湖相沉积;第2阶段,6155aBP7648aBP,为高海平面时期的泻湖相沉积;第2阶段,6155aBP7473aBP,为古水土流失沉积;第3阶段,26607473aBP,为古水土流失沉积;第3阶段,26606155aBP,为海陆过渡的潮流相沉积;第4阶段,2660aBP至今,为低海平面时期的陆相沉积,沉积物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运用地球化学的方法,通过研究沉积岩或沉积物中各常量、微量元素及各种同位素特征,来示踪古沉积环境,以了解当时的沉积特征。通过Sr/Ba法、硼元素法、碳氧同位素法等地球化学指标判定海相沉积还是陆相沉积及了解古盐度信息;不同气候条件下特定元素(如P、Sr等)含量及元素比值(如Sr/Cu、Mg/Ca)可指示特定的古气候条件;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可通过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如Mo、U、V、Ni、Ce、Eu等)的分析得到较好的恢复;古水深以及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则利用了元素迁移能力的差异,通过查明不同深度带沉积的元素组合(Fe族、Mn族)、比值(Sr/Ba、Sr/Ca)及同位素(87Sr/86Sr比值)的不同加以判定。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样可以用来判定沉积物源、物源岩性和构造背景及热水沉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已经确立了东营北带沙四下亚段凝析油气藏烃源岩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热演化史、古地温史,分析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确定该区沙四下凝析油气藏存在三个成藏期次,分别为沙三~沙二沉积时期的古油藏形成初期、沙一段沉积末期至馆陶组沉积时期的古油藏形成期、明化镇组沉积时期至今的古油藏裂解及凝析气藏形成期。结合构造发育史建立了沙四下亚段凝析油气藏成藏模式;并分析了本区成藏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江苏如东县洋口港地区普遍发育末次冰盛期(MIS 2)"第一硬粘土层"。全新世早期,该区暴露侵蚀,仅局部地区发育潮汐水道。全新世中期(7 000 a B.P.)以来,在最大海侵作用影响下,研究区大部分地区以潮坪沉积为主;高海平面时期(5 220 a B.P.),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处于水下沉积环境;随着海平面下降,北部地区发育古潮成砂体,属于滨海潮坪—潮成砂脊沉积体系。根据地层沉积特征,识别出4期埋藏古潮成砂脊。地层AMS14C年龄表明,4期砂脊是依次在5 220~1 000 a B.P.沉积形成的,反映了潮汐动力作用下古潮成砂脊的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汉江上游旬阳段开展野外考察,在罗家滩(LJT)发现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slackwater deposits,SWD)的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对采集的沉积学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利用Gen.Weibull函数分布的参数化端元模型反演得出4个端元,结合吸湿水等环境替代指标分析,探讨了各个端元所指示的不同沉积动力环境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在黄土层和土壤层中,EM1代表的主要是沉积物沉积后在亚洲夏季风影响下,经历强烈风化成壤作用形成的次生黏土矿物组分;EM2代表高空西风和东亚冬季风翻越秦岭而搬运的远源细粉砂组分;EM3代表山谷风从河谷中分布的河流沉积物和坡积碎屑物中以低空短距离形式搬运而来的粉尘物质,并且受到后期气候变化控制下的淋溶作用影响;EM4则代表山谷风从近源的河流沉积物和坡积碎屑物中搬运而来的粗颗粒物质。在古洪水SWD层中,EM1、EM2和EM3主要来源于汉江上游暴雨洪水侵蚀搬运的河谷两岸分布的表层沉积物;而EM4则明确代表河流特大/大洪水环境下搬运沉积的粗颗粒悬移质泥沙。该成果能够为区域环境变化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应用氨基酸外消旋反应研究地质样品的年龄、沉积速度和平均古温度,以及研究地质体中氨基酸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时,各种氨基酸的光学异构体(主要是对映体,也包括少数非对映异构体,如 L-异亮氨酸和  相似文献   

14.
广东肇庆奥陶系砂泥岩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砂泥岩样品的常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主要手段,探讨广东肇庆地区奥陶纪沉积环境,为尚显薄弱的云开古陆北缘下古生界沉积学研究提供佐证。以"相当B含量"、Ga、K、Rb、V、Sc等元素组分及其比值为判别指标,分析研究区奥陶系碎屑岩沉积的古水体性质和古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奥陶纪早-中期(缩尾岭群沉积期)海水明显淡化、富氧;奥陶纪晚期(三尖群沉积期)以半咸水-正常咸水为主,水体还原性增强。结合地层岩相特征,认为研究区在奥陶纪期间整体为云开古陆东北缘的滨-浅海,早期可能存在受淡水影响的海陆过渡环境,例如三角洲或河口湾,晚期由于海平面上升逐渐成为浅海陆棚。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云开古陆周缘奥陶纪沉积演化,并为开展更为详细的沉积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关于地表常温条件下水和岩石之间的关系、水的化学成分及湖泊蒸发沉积物的形成过程等问题是目前广泛引起注意的问题。本报告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局限于地表条件下的湖相沉积。 湖相沉积,以美国大盐湖为例,它涉及到犹他州、科罗拉多州与怀俄明州的古湖泊(图1),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水成铀矿床、地质构造学、沉积学、古水文地质学、铀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等学科理论,从分析伊犁盆地南缘铀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入手,初步进行了盆地地质构造、地质演化、含矿岩系沉积特征、地下水中同位素(D、18O、3H、234U/238U、230Th/232Th等)和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基本查明了伊犁盆地南缘区域地下水动力条件,研究了区域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与铀成矿的关系,探讨古地下水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为全盲型地浸砂岩铀成矿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古水文地质预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贺兰山寒武系早期苏屿口组为砂、砾混杂和不等粒结构的水下冲积扇沉积;五道塘组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台地沉积,其下部为含泥中、细粒砂屑和生物碎屑,中、上部为含不同形态的核形石碳酸盐岩组成;陶思沟组为发育水下流动波痕和水上暴露泥裂构造碳酸盐岩与细碎屑岩系的混合沉积;胡鲁斯台组和阿不切亥组为陆表海与"风暴海"沉积。根据该区与华北地台的对比,首次提出贺兰山寒武纪早期的苏屿口组古地理面貌应是西低东高,而非传统认为的西高东低;寒武纪早期的五道塘组、陶思沟组古地理面貌则为西高东低。  相似文献   

18.
南黄海西部陆架的浅表层沉积物一直被认为是年代地层框架的构建是古环境与气候研究的基础,年代地层框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研究结论的准确程度。本项研究通过分析沉积岩芯的粒度参数及其变化规律,明确研究区域在所研究深度范围内处于连续不间断的稳定沉积状态;并根据有孔虫的14C同位素获取本岩芯的沉积速率为0.0 164 cm/a,从而获取岩芯在所研究深度范围内的沉积年代为(309~5 248)cal.aBP;并进一步根据岩芯沉积物中元素的年代记录所揭示的气候变化信息与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获取的沉积年代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正> 广西南丹-河池盆地在晚泥盆世基本继承了早、中泥盆世的古地理环境,仍为受基底断裂控制的台间河槽或称为狭长状裂谷型盆地。该盆地沉积了一套由硅岩(D_3~1)、宽条带灰岩(D_3~(2a))、细条带灰岩(D_3~(2b))、小扁豆灰岩(D_3~(2c))及大扁豆灰岩(D_3~(2d))组成的沉积物。 我们认为丹池盆地在晚泥盆世仍处于深水—半深水的安静水体环境。主要根据如下: 1.在罗富剖面的中原层状泥灰岩层(D_3~(2a))中有几十层碳酸岩浊流沉积。浊积岩的碎屑颗粒较细,主要为粉砂级。鲍玛序列主要出现  相似文献   

20.
1973年5月,在苏联基辅举行第四次全苏砂矿地质会议。会议主要研究了古砂矿和埋藏砂矿问题。共听取和讨论了约40个报告,分以下三方面内容:(1)砂矿形成的一般理论问题;(2)古老和埋藏金、锡和钛—锆砂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区域规律及找矿准则;(3)金、钛和钛—锆砂矿石的选矿工艺状态及重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