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防风网在国内外露天煤堆场应用研究现状.建议在我国防风网示范工程,推广防风网防尘技术在我国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2.
沈熹 《交通环保》1995,16(3):22-25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防风网在国内外露天煤堆场应用研究现状。建议在我国我网示范工程,推广防风网防尘技术在我国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3.
散货物料风蚀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堆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目前堆场常采用湿法、干法等抑尘方法,其中防风网抑尘法使用居多,其抑尘效果较好且具有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的特点。然而防风网形状、开孔率、开孔孔径、防风网高度、堆垛距等影响防风网抑尘效果。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终给出了较适宜的防风网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4.
为对比防风网不同设置方式对露天堆场起尘的影响,以某露天煤堆场为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并根据实际堆场设计了4种设网方案。通过计算各料堆表面摩阻风速的分布,统计出了各方案下的全年起尘率。结果表明:当防风网呈"口"型设置时,抑尘效果最好;沿全年主导风向上方向呈"L"型设置时,抑尘效果最差。比较"П"型...  相似文献   

5.
防风网是控制煤炭起尘与扩散的一种有效手段,其防尘效果主要与防风网的结构、设置方式有关.虽然防风网的防尘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可,但防风网并未广泛应用于我国大型煤炭港口,其原因主要在于:①我国煤堆场规模较大,而防风网的有效庇护区范围有限,仅在其下风向、约20倍网高距离的范围内,因此限制了防风网的应用;②防风网造价较为昂贵,每100 m的造价多在106元以上.为推动防风网防尘技术在我国大型煤炭港口的应用,应加强对适宜煤堆场规模、防风网的有效庇护距离、新型防风网材料等技术问题的研究,并选择我国北方沿海大型煤码头开展防尘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干煤棚储煤系统在码头堆场的应用的工程实践逐渐增多,但由于干煤棚建设的规模较大,为了安全需预留消防通道,部分煤粉尘从消防通道处逸散到外环境中,带来了一定的粉尘污染。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煤粉尘的逸散,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干煤棚进行组合优化设计,将消防通道用防风网进行封闭设计,相比板状防风网,拱形防风网与干煤棚储煤系统组合抑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露天煤场带来的粉尘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防风网作为一种控制煤堆场起尘与扩散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该文概要地介绍了国内外防风网的研究及应用现状;阐述了防风网的抑尘机理;分析总结了防风网的板型、开孔率和设置方式、网高、网宽、网一堆距等因素对其防风抑尘效果的影响,为今后在工程应用中合理选择防风网的各项参数提供了参考;并对防风网防尘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港口粉尘污染类型,港口粉尘污染包括静态污染和动态污染,容易产生粉尘污染的常见固体散货码头有煤炭码头、矿石码头和水泥码头等,对煤炭、矿石等固体散货码头的起尘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不同货物的种类和粒径、含水率、风力及储存方式等均对港口起尘产生影响,从码头和堆场装卸过程、港口物料输送过程、堆场和港区内道路等角度分别介绍了粉尘污染控制措施,对前沿的防尘方式,如防风网和筒仓的抑尘机理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从港口选址、平面布置、管理、监测和科研等角度对港口污染防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设置防风网、防风堤降低煤炭堆场上方的风速,可以达到抑制煤尘发生量的目的。 例如风速减低率(u/u。)75%,粉尘发生量减少到25%。因此,充分考虑机械场所的气象条件(特别是风向、风速)设置好防风网或防风堤,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防风网 网的高度和位置 网的高度以煤炭堆高度算:煤堆高H,网高0.6H以下即显示防风效果,0.6H~1.0H高度与效果成直线比,1.0H高度以上其效果就不太显著。另外,网离煤堆堆脚的位置1.5H以上大体上不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某炼钢厂利用废旧铁罐炼钢的堆场残留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采用生物毒理试验方法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堆场废渣使附近的地面水和鱼类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该种废渣对鱼类有急性致死的危害,对此类堆场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棚户区改造推进,一矿露天储煤场煤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为降低其污染,工程采用防风抑尘网、喷水洒水抑尘、地面硬化构成露天储煤场防风抑尘集成技术,并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运行期监测结果表明该集成技术抑尘率达88.5%,露天储煤场周界外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浓度均低于《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中相应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2.
长期秸秆还田对塿土耕层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关中平原塿土(土垫旱耕人为土)上施用化肥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用量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低秸9 375 kg·hm-2,中秸18 750 kg·hm-2,高秸37 500 kg·hm-2)、间接还田(厩肥,37 500 kg·hm-2)的长期定位试验21 a,观测和分析了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及氧化稳定性等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单施化肥相比,秸秆直接或间接还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了12%(低秸)、24%(中秸)、41%(高秸)和39%(厩肥)。施用秸秆和厩肥21 a,土壤有机碳累积系数平均分别为5.6%和7.2%。秸秆直接还田和厩肥均使土壤有机碳的氧化稳定性降低,胡敏酸的能态升高且保持相对稳定。以上结果表明,秸秆直接或间接还田不仅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也能明显改善土壤有机碳的活性和质量,是提高农田固碳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灰场评价是电厂环境影响评价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粉煤灰的性质,决定了空气环境影响评价在贮灰场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贮灰场源强的计算,则是贮灰场空气评价的关键。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从贮灰场空气污染源产生环节分析入手,结合已有资料,分别讨论了干式贮灰场空气污染源中表层起尘量和自卸汽车卸料起尘量的影响因素及源强计算,并根据其影响因素,总结了贮灰场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的一些要点,希望对广大环评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典型农村庭院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性与系统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淄博西单村为例,对农村庭院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性和系统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庭院生态系统存在多种结构类型:结构多样性可以促进庭院环境的改善,但与庭院的经济产出和庭院的开放度无直接关系。结构多样化庭院体现了未来庭院的发展趋势,经济效益型庭院则是当前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采用L9(3^4)的正交设计法,以可溶性正磷酸盐下降率及pH值上升率为评定指标,对赤泥及粉煤灰处理磷石膏堆场废水的优化方案进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降低可溶性磷酸盐含量的最佳方案为赤泥1.60g,粉煤灰0.80g,水样100ml,时间4d。提高pH的最佳方案为赤泥1.60g,粉煤灰0.40g,水样100ml,时间3d。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天晧水泥有限公司将"挡风抑尘墙"技术成功应用在石灰石预均化堆场和煤场,对消减石灰石预均化堆场和煤场风力,抑制石灰石预均化堆场和煤场扬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解决了大型堆场扬尘治理的一个技术难题。现就"挡风抑尘墙"的工作机理、结构特点及其抑尘效果等进行分析介绍,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卢小慧  余方中  范一鸣  杨阳 《环境科学》2023,44(3):1646-1656
我国各大城市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工业企业搬迁,并产生了众多污染搬迁遗留场地,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峻.为了分析三门峡某铅厂遗留场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空间分布和污染来源,采用地统计学分析场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规律和分布特征,并利用PMF模型解析场地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土壤中As、Cd、Cu、Pb、Hg和Ni的平均值远超过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As、Cd、Pb和Hg含量超过场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As、Pb和Hg含量超过场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Cr的高值区位于废渣堆场北侧,Ni和Cd高值区位于废渣堆场北侧和场地南侧,As的高值区位于废渣堆场南侧与生活区之间,Cu和Pb高值区较为分散,主要集中于中部的原料堆场和炼炉区,Ni和Cd、Cu和Pb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PMF模型可知,7种重金属有3种主要来源,Cd以废渣堆积源为主,贡献率为87.60%;Cu、Pb和Hg以土壤母质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92.50%、75.20%和95.40%;Cr、Ni和As以原料粉尘废气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80.80%、83.30%和62.00%.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垃圾处理方式.从垃圾的收集,垃圾分拣,以及良好的填埋场设计及施工是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国外填埋技术的运用和研究起步较早,在各方面理论和实践已经相当成熟.中国进行垃圾填埋处置应在立足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成果,建立起自己的一整套规范,设计出经济、合理的垃圾回收、处理系统,以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在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波的来源、渗滤液中污染物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渗滤液量的计算,以及控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方法以后.围绕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特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