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通过“碳减排”和“碳增汇”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途径。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长期可持续的碳汇功能,因而,保护和修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增汇途径之一。本文探究了中国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典型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碳库规模及其经济价值,并对浙江省霓屿红树林湿地和上海市鹦鹉洲盐沼湿地两个海岸带滨海湿地恢复区的碳汇能力开展调查和评估。结果表明,通过海岸带生态修复扩增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可为面向碳中和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恢复及蓝碳交易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海岸带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处于地球表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与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与转换过程最活跃的场所,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基地.文章提出海岸带生态系统概念,指出海岸带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从生态学的观点、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合理规划海岸带开发利用,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特征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作为海陆交互作用最剧烈,人地矛盾最突出的区域之一,目前正遭受包括人类活动、污染排放、自然灾害等众多潜在威胁,海岸带生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为保证未来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深入分析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中国海岸带生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从隐患视角对海岸带生态安全概念及内涵进行深层认识和理解,并提出包括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和海岸带安全隐患灾变的"状态-隐患"评估方法框架和指标体系,以期为开展海岸带生态安全动态演变过程、趋势和风险研究提供方法依据,并为海岸带生态安全学科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岸带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状况,发掘我国海岸带蓝碳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力,分析了我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及保护恢复情况,阐述了海岸带蓝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响应机制,论述了我国海岸带蓝碳发展面临的形势及管理需求。最后,提出了我国海岸带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建议,即推进海岸带蓝碳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实现我国海岸带蓝碳的系统性监测,积极开展受损蓝碳生态系统修复案例的研究,加强海岸带蓝碳保护与修复的公众参与度,增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5.
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影响,大都市区海岸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丧失了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如何修复海岸带并发挥其支持作用成为沿海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机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以硬质岸线生态化、基底修复和海滩养护、水文调控、植被恢复以及牡蛎礁为代表的海岸带生态整治修复技术,并分析海岸带生态整治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认为需要充分考虑技术对海岸带特殊条件的适应性,注重研发人工干预与自然演替相结合的复合技术体系,相关技术还应当支持大都市海岸带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提升以及景观尺度的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进而能够提升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亲近海洋、感受海洋的美丽海岸带。  相似文献   

6.
天津海岸带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引入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中,构建了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等15个指标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并引入商业银行利率的概念构建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模型;采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估算了1983年、2005年、2012年和2016年天津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以1983年为基准年,2005年、2012年和2016年天津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下降了82.47%、89.78%和88.66%,呈衰退趋势;但休闲娱乐占总价值比重呈升高趋势,表明通过局部的生态修复,该功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基本能实现生态修复的文化目标;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难以恢复到历史水平。总体来看,近30 a来天津海岸带所开展的生态修复工程对整个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并未取得良好成效,生态修复效果在短时期内难以弥补海岸带不断退化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引言 以下三篇文章分别对海岸带生态系统、人口变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对海岸带资源利用影响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8.
海岸带是一个在地理意义上和社会经济意义上独具特征的区域。这种条带状的区域,包含着巨大的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因而受到沿海国家的重视,并已形成一种“海岸带”的社会意识。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海岸带的研究领域愈来愈广阔,自然资源综合研究与日俱增。近年来,美国海岸带的研究,在环境、社会经济和海岸工程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资源、生态系统、计划和管理法规等方面,出版了有关海岸带技术、环境、社会  相似文献   

9.
基于韧性理念的海岸带生态修复规划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生态修复是海岸带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韧性理念中有关规划-吸收-恢复-适应的演化规律对于海岸带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沙化较为典型的海南木兰湾海岸带区域为例,开展海岸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方法及应用研究,基于沙化脆弱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耦合分析划分不同类型空间,并分区制定生态修复规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沙化脆弱性高的区域主要是旱地和沙地,面积达21.8%,生态系统服务高的区域主要是林地、水域、湿地,面积达67.5%。(2)重建修复区主要位于鱼塘、旱地一带,占总面积的16.4%;人工辅助修复区主要位于旱地以及迎风面一带,面积达5.5%;适度开发区多为基本完全沙化区域,面积为15.8%。相关评估结果和生态修复规划方案能够揭示生态系统各关键因子之间的胁迫-响应机理,为海岸带沙化区域的生态修复及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中,综合管理政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把海岸带政策作为海岸带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的主因,旨在从制定全国性权威的海岸带管理法,优化海岸带综合管理机构的设置并合理分配其职责,完善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海岸带管理经济政策,规划双目标体系的海岸带的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政策,完善科学有序的海岸带地质灾害预防,提升有效的公众参与,完善海岸带管理的科技政策,优化海岸带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政策等方面,探讨其深层原由并提出海岸带发展的政策性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围填海负面生态影响的货币化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将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物质性产品和条件的供给服务;另一类是提供其他非物质性的服务,包括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并对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四类服务各自包含的具体子服务加以识别.在此基础上,针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类服务自身的特点,运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调查评价法和成果参照法,提出了围填海造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损害的货币化评估技术选择的基本框架,并构建了四类服务(子服务)损耗货币化的相应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刘健 《海洋环境科学》2016,35(5):750-755
本文以胶州湾为研究区,在对导致海岸带脆弱性的各种压力进行定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海岸带环境脆弱性评估模型,对胶州湾环境脆弱性进行有效判别。研究发现,由人为排放污染物导致的海洋环境质量下降,是致使胶州湾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直接原因。虽然作为压力因素的气候变化和城市化指标对脆弱性指数的直接贡献率不大,但是作为导致海岸带环境脆弱性的根本因素,随着气候变化趋势的不断显现和人类对海岸带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剧,海岸带脆弱性不断增加的趋势是必然的。因此应该在控制直接影响环境的排污行为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对海岸带生态和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压力,以从根本上避免海岸带生态和环境脆弱性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3.
海草是海洋被子植物,广泛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海岸带水域,是地球上水生生态系统中最具生产力的生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海草是海洋被子植物,广泛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海岸带水域,是地球上水生生态系统中最具生产力的生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蓝碳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较高的固碳能力和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重要的作用,目前成为海洋蓝碳研究中的热点与重点。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中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蓝碳本底现状分析表明,中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生境总面积16.16~38.16万hm~2,年碳汇量约为126.88~307.74万tCO_2,总储碳量13 877~34 895万tCO_2,其中主要贡献者为盐沼。结合IPCC给出的碳汇计量建议使用方法与清洁能源机制计量方法标准,对如何计量红树林、海草床、盐沼3部分的碳汇做了方法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中国可预期海岸带蓝碳碳汇增量约为340~516万t CO_2。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系指海洋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是陆地、大气以及海洋三大系统唯一的结合部.其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包括山地、平原、滩涂、浅海、河口、港湾、沼泽等.海岸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其生态环境条件变化极为剧烈且生态系统极易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上,流域和海岸带属于两个独立管理单元,流域与海岸带属于两类生态系统类型。如果河流入海,就系统的层次性而言,它们组成了一个新的系统。本文基于系统论的视角,分别分析了流域与海岸两个系统的要素、边界、结构与过程,首次提出和解释勒流域——海岸连续统概念,并分析了此概念在流域与海岸带管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系统耦合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生态文明视阈下的海岸带"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生态"多维耦合系统(ESREE)的协调发展问题.将大连海岸带作为实证对象,初步构建了海岸带ESREE多维耦合系统模型和海岸带ESREE多维耦合系统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研究表明,大连于2002年进入了海岸带ES-REE多维耦合系统的中度协调耦合状态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现正处于向海岸带生态文明型城市转型的关键阶段.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福建省九龙江河口及其流域的上下游联系,将海岸带生态系统综合管理范围上延至流域,通过构建一组人类活动压力对九龙江河口及其流域生态系统影响的概念模型,诠释流域和河口周边的人类活动压力与该地区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因果关系,并将该模型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工具协助管理者认识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压力、作用路径和生态终点,指导河口—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海岸带生境退化诊断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是世界上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境类型之一. 海岸带生境退化诊断技术研究是保护生态系统和近海生物资源的现实需求,将为海岸带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以渤海湾海岸带为研究区域,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模型,构建了渤海湾生境退化诊断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对渤海湾海岸带生境退化进行了综合诊断和评价. 结果表明: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渤海湾海岸带的水质下降了1个等级,底质和滩涂栖息地下降了2个等级,入海物质对海岸带环境的压力提高了2个等级,海岸带生境的综合评价结果下降了1个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