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隧道施工地质灾害成因与特性,对隧道施工地质灾害进行分类,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在建立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对常见灾害中的塌方、涌水、突泥、瓦斯爆炸、岩爆等现象提出防治措施,旨在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正蓉  韦秀燕 《安全》2009,30(1):13-15
建立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预警是减少和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的有效办法。本文通过阐述建立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预警的必要性,预警分级以及各预警级别的应对措施,技术和组织保证措施,从全面建立、组织和实施阐述了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预警的全过程,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参考性文件。  相似文献   

3.
深埋长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模糊层次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是影响深埋长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因素,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和模糊层次评价相结合,建立深埋长隧道地质灾害风险预测体系。首先对超前地质预报进行了研究并建立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以该体系为指导对隧道进行地质预报,了解掌子面前方的地质信息。其次在地质预报基础上作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模糊层次评价,对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及整体风险程度进行评估。最后以米仓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建立的地质灾害风险预测体系进行了实践,得到里程段内发生涌水突泥、塌方、大变形及岩爆等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以及地质灾害整体综合评价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4.
长大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外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频繁遇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涌水、突泥,以下同)对工程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调研国内外长大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现状和危害,首次提出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方法为灾害发生前兆的现象预报法和S-t曲线变化趋势判断法;并对主要风险源水压和水量、水质、初期支护内力及围岩位移进行监控,给出相应的预警标准。笔者研究并开发了隧道灾害预警系统,在浏阳河隧道过河段现场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适应隧道复杂环境,稳定性好,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判别,对长大隧道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催化装置四机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介绍了齿轮箱高速轴及轴瓦损坏的情况,并分析说明了引起损坏的原因。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合理的齿轮轴修复工艺方案,即采用激光融敷表面修复高新技术,迅速可靠地对齿轮轴进行修复,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从而实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效益增长。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夏季室内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湿润度水平与人体热应激响应的关系,特邀40名在校大学生配合试验,于2010年和2011年的7—8月在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实验中心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测试不同工况下的皮肤湿润度,研究了人体局部和整体的出汗感,并结合室内环境热感觉和热舒适心理测试,分析了人体的热应激水平。结果表明:额头、胸口、背部为人体出汗较敏感部位,三者共占出汗感增幅的80%以上,对整体出汗感影响最大;在中性偏热环境下,相对湿度对皮肤湿润度的影响大于温度,且皮肤湿润度与整体出汗感呈线性关系;中性热舒适温度比中性热感觉温度高0.5℃,皮肤湿润度对热感觉的影响大于对热舒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典型气候条件对采矿废石酸性排水的影响,以辽宁省本溪市红透山铜矿废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作用对采矿废石风化产酸的影响。黄铁矿(FeS2)在废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3.51%,是主要的产酸硫化矿物。利用自制淋溶试验设备开展了为期120 d(共计20次)的冻-融循环、干-湿循环及淋溶试验,对不同试验条件下铜矿废石淋溶液的pH值、酸度、电导率以及Ca2+、Mg2+、SO2-4、总Fe及Cu2+质量浓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干-湿循环作用而言,单纯的冻-融循环作用不会对废石的风化产酸产生明显影响。试验过程中冻-融循环作用下废石淋溶液的pH值基本维持在5左右,干-湿循环作用下废石淋溶液的pH值则保持在4.5左右。由于风化产酸程度较高,干-湿循环作用下黄铁矿风化所形成的总Fe、SO2-4质量浓度分别为冻-融循环下的8.5倍和1.6倍;Cu2+的质量浓度约为冻融循环条件下Cu2+质量浓度的5.2倍。冻-融循环及干-湿循环条件下,氧气及水分穿透黄铁矿外"包裹层"的时间分别为60 d和80 d。因此,与南方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类型相比,我国东北地区冰冻期长、丰水期短的气候类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废石风化产酸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超市已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场所,其室内空气质量、热舒适性直接影响着购物者的购物情绪和身心健康.本文以兰州市某大型超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测试期间该超市室内的热环境参数、能表征室内空气质量的CO2浓度、购物者的热感觉和热舒适等的实际状况;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预测平均投票数-预测不满意百分数(PVV-PPD)理论对测试情况下超市各区域的热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并与主观问卷调查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该超市室内CO2浓度平均值最高达到1 600×10-6,室内空气质量不能满足卫生要求,在这一点上问卷调查结果与实测结果是一致的;但人们对热感觉和热舒适的投票值并不一致:在热舒适区,热舒适投票平均值为31.3%,热感觉投票平均值为22%;而理论计算结果则表明有87.5%的测点区域处于热舒适区.这说明主、客观两种评价方式在有些场合有背离现象;评价指标的选取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对矿井风流热交换计算常用的参数之一即显热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定量分析了显热比与通风时间 (巷道壁面温度 )、巷道壁面的湿度系数、风流的相对湿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通风开始后 ,壁面温度随着暴露时间的增长而降低 ,显热比也随通风时间增长而降低。显热比随巷道壁面湿度系数的增加而下降 ;随着风流相对湿度的增加 ,显热比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外热部位对18650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的影响,通过自主设计的试验平台对电荷量为100%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开展不同外热部位下热失控试验,探讨不同部位外热源对电池热失控行为过程、热失控响应时间、温度特性、电池破裂部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热源功率条件下,外热源位置对电池热失控过程中初爆与二次燃爆间的时间间隔存在影响,顶部加热时安全阀打开瞬间便发生二次燃爆,底部和中部加热工况下,时间间隔分别延迟至18 s和40 s;中部加热时池体温升速率最慢,为0.873℃/s,分别为顶部和底部加热时的77.5%和77.8%;中部加热时热失控响应时间最长达290 s,顶部和底部加热时分别缩短12.4%和30.0%;顶部和底部加热时,热失控破裂部位集中于顶部"褶皱处"和底部防爆阀,但在中部加热工况下,电池发生破裂部位的随机性增加,其外壳破坏程度也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避免露天矿地质灾害对矿山及周边城市安全带来严重影响,提升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速度,以抚顺西露天矿为背景,提出西露天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智能调度系统的设计思路,按照“统分结合、集中管理”的模式,构建救援力量装备库、地理数据库、地质灾害链数据库,设计御灾保障体系模块及应急救援调度模块,研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智能调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构建高效率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智能调度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我国露天矿山安全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12.
灾害是危及人身、财产、工程或环境安全的事件,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大家族.分析我国常见地质灾害的种类及特征,探讨岩溶地貌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点,指出我国目前矿山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潜在灾害隐患突出,且煤炭矿山重于非煤矿山,金属矿山重于非金属矿山;灾害类型与矿山规模、开采方式、矿产类型及所处地域相关等特点,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工程灾害监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松滋A区油田工程灾害统计资料,开展陆相储层油田开发工程灾害特征和成因机理研究。以油田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工程灾害事件"套管损坏"为例,通过比较不同地下地质结构油区工程灾害发育特征的差异,从储层性质、矿物成分、沉积相等入手,分析地下地质结构与套管损坏、油层出砂等工程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理论角度分析灾害成因机理,探讨在油田开发注水情况下,地下地质结构对工程灾害的控制和影响;并从工程角度,提出预防和控制灾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铁路施工过程中突水等岩溶灾害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性,野三关隧道岩溶突水灾害的防治与安全对策是施工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以现场调查为基础,提出岩溶突水灾害的类型,隧道施工岩溶灾害危险地段的划分原则和岩溶灾害危险性分级;结合地质条件分析和岩溶形成条件分析,研究了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施工期岩溶灾害危险段的具体分布位置;探讨了施工中防治岩溶突水灾害的对策,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5.
云南电网几乎覆盖云南全境,已有的灾害历史表明:地质灾害可以导致电网设备产生物理性损伤,致使电网不能正常运行,甚至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局部电网瘫痪.目前国内学者在电力系统易损性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无应用广泛的规范性易损性评价模型.围绕云南电网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估,提出了基于内生易损性和外因易损性的电网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估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以云南电网本身健康指数和历史地质灾害资料为依据,通过从内生易损性和外因易损性对云南各市(州)局电网进行了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估;按四级分区法绘制了云南电网地质灾害易损性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作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省份,云南电网有43.75%部分处于地质灾害高易损性等级以上,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较严重的威胁,分析结果可为云南电网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与自然灾害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了2007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状况和自然灾害情况.2007年中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06 376起,死亡101 480人,同比分别减少19.3%和10.1%.非煤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1 861起、死亡2 188人,同比分别下降0 6%和3.9%.火灾发生15 9万起,死亡1 418人,受伤863人,直接财产损失9 9亿元.共发生森林火灾9 260起,草原火灾248起.2007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9 777 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 325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4 899万hm2,上升19 2%,其中绝收面积575万hm2,上升6.2%.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 363亿元,比2006年下降6.5%.安徽、四川、河南、湖南、云南、重庆、浙江、陕西等地受灾较为严重.全国因气象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约2 342亿元.2007年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灾害性海洋过程16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 37亿元,死亡(含失踪)161人.地质灾害共发生25 364起,死亡598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 75亿元.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7次,地震灾害造成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20.19亿元.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较2006年有所缓和,自然灾害状况也较2006年轻.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背景下,地质灾害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地质灾害防治现状进行分析,从政府、技术两个层面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我国事故与灾害状况综述   总被引:3,自引:36,他引:3  
本对我国2002年的安全生产事故及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包括火灾(城乡火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天气气候特征、农业自然灾害(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冻害)、海洋灾害(风暴潮、赤潮、海浪)、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等。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我国事故与灾害状况综述   总被引:41,自引:37,他引:4  
对我国2003年的安全生产事故及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包括火灾(城乡火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沙尘天气、水旱灾害(干旱、暴雨洪涝、夏季高温)、农业自然灾害(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冻害)、海洋灾害(风暴潮、赤潮、海浪、海冰、溢油)、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等.  相似文献   

20.
复杂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突水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岩溶山区施工的隧道工程,由于岩溶发育分布的复杂性造成对施工掌子面前方的岩溶分布状况难以准确判定,导致施工过程中岩溶突水突泥灾害发生,影响施工安全。笔者以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为例,应用岩溶水文地质基本理论,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循环条件以及区域地壳运动等岩溶形成发展的控制性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隧址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途径;研讨了地层岩性分布规律和区域夷平面分布状况;分析了断层和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分布规律,从而对隧址区的岩溶分布规律有了深入认识,进一步考虑隧道高程和线路走向,评价了齐岳山隧道可能发生岩溶突水突泥等施工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明确了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超前探测和防灾的重点区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