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UV/Fenton法预处理N-甲基苯胺生产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UV/Fenton法对N-甲基苯胺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当原水COD约为3 400 mg/L时,在适宜操作条件(H2O2投加量为50 mL/L,Fe2+投加量为1.209 g/L,pH=5.0,反应时间为30 min)下的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同时得到Fenton试剂处理该废水的适宜条件为:H2O2投加量为60 mL/L,Fe2+投加量为1.692 g/L,pH为5.0,反应时间30 min;单独UV辐照处理该废水的较适宜条件为:反应时间为20 min, pH=5.0。最后就3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UV对Fenton试剂处理N-甲基苯胺生产废水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反应前后的紫外光谱说明,经UV/Fenton反应后,原水中的含苯环物质已得到了彻底的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2.
Fenton氧化/高浓度泥浆法处理矿山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某大型铜矿废水COD不达标问题,采用Fenton氧化对原有高浓度泥浆(HDS)工艺进行改进。探讨了Fenton氧化矿山废水各指标的去除效果以及H2O2浓度对出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氧化-电石乳中和絮凝沉淀工艺处理矿山废水是可行的,最优实验条件为:pH稳定在3.0~4.5,H2O2投加量0.5 mL/L,电石乳投加量8.5 g/L,PAM投加量1.5 mg/L;系统对废水COD的去除机理是加入的H2O2和矿山酸性废水中的Fe2+离子在低pH下形成Fenton试剂;系统对TFe、Zn2+、Cu2+ 的去除效果比Mn2+的去除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3.
氨吹脱-Fenton氧化预处理阿奇霉素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氨吹脱-Fenton试剂氧化法对阿奇霉素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11,吹脱时间160 min,温度30℃的条件下,氨氮浓度从2 458.7 mg/L降低到421.7 mg/L,去除率可达82.85%;Fenton氧化吹脱出水的适宜工艺条件:初始pH值为3、反应时间90 min、FeSO4·7H2O投加量为0.01 mol/L、H2O2/Fe2+的投加比16∶1,此时,COD去除率为72.6%;废水经预处理后,有效地改善了废水水质,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由初始的0.1增至0.37,为后续废水的生化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臭氧(O3)氧化法处理含高浓度黄连素和COD的制药废水,探讨了废水初始pH、O3投加量及初始黄连素浓度等因素对O3氧化过程的影响,确定了O3氧化技术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O3能够有效分解废水中的黄连素,降低其COD浓度;黄连素浓度为700 mg/L、COD为3 500 mg/L、pH为0.88的废水,进气O3浓度为14.05 mg/(L?min),处理时间为180 min(即投加量为2 529 mg/L)时,黄连素和COD的降解率分别可达77.46%和41.28%,BOD5/COD比(B/C比)从0.06提高到0.34,增加了4.7倍;随着废水中初始黄连素浓度的升高,废水COD降解率逐渐降低。O3氧化法是一种有效的黄连素制药废水预处理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环氧丙烷废水的特点,应用电化学法处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运用电化学法处理PO废水前必须进行废水预处理,用以提高电流效率和延长极板寿命。采用曝气和化学絮凝结合的方法去除PO废水中的Ca2+,同时去除部分COD。对曝气、无机絮凝剂(PACl、PFS)和有机絮凝剂(PAM)对PO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曝气量、曝气时间、投药量、复配和沉降时间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比较Ca2+、COD的去除效果、絮凝剂用量、沉降时间、处理成本等方面,在设定的实验参数下得到最佳预处理方案为:曝气量为2.5 L/min,曝气45 min,投加Na2CO3粉末24 kg/t 废水,充分混匀后加入PFS+PAM复配絮凝剂。本方案具有废水处理效果好(Ca2+的去除率为77.03%,COD的去除率为37.46%)、投药量少((100+7.5)g/t废水)、沉降时间短(5 min)、处理成本低(0.675元/t废水)等优点。通过对比经预处理和不经预处理后电化学法对COD去除效果、电流和处理后阴极表面,验证了预处理方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用仿生矿化法制备了壳聚糖/纳米CdS复合粒子,并用于可见光光催化降解猩红B染料模拟废水,系统地研究了染料初始浓度、pH值、催化剂投加量、光照情况和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猩红B的光解脱色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3.0,催化剂投加量为0.7 g/L的条件下,对初始溶液为20 mg/L的猩红B模拟废水,60 min之内脱色率超过96%。酸性媒介比碱性媒介更有利于猩红B染料光解脱色。实验范围内Br-、NO-3和Cl-等无机阴离子,均对降解脱色有促进作用,其中NO3-对脱色作用促进最显著。处理前后的UV-Vis谱图分析表明猩红B在壳聚糖/纳米CdS复合粒子可见光光解处理过程中脱色是因为染料发生氧化光降作用。催化剂重复利用5次后,处理60 min对猩红B的脱色率仍可达到80.7%。  相似文献   

7.
采用臭氧辅助光芬顿法处理电镀添加剂生产废水,考察双氧水、FeSO4·7H2O、pH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和UV254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4,臭氧通入量为0.25 g,双氧水的投加量93.3 mL/L,FeSO4·7H2O投加量为5.3 g/L,最佳反应时间为30 min,COD和UV254去除率分别达到92.64%和87.95%。这表明,臭氧辅助光芬顿法对电镀添加剂生产废水处理效果显著,处理时间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性矿物吸附法和O3氧化法对某制药厂维生素B12废水进行脱色处理。以废水色度去除率大于50%为目的,通过实验确定改性矿物吸附法和O3氧化法处理维生素B12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废水的pH为3.00,有机化膨润土的投加量为5 g/L,PAC的投加量为6 g/L,投加有机化膨润土后搅拌时间为30 min时,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可达到51.3%,处理成本为12.85元/t。O3氧化法的最佳条件:废水的pH保持不变,O3流量为5 g/h,反应时间为2 min,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可达到68.8%,处理成本为0.96元/t。对比这2种方法,O3氧化法处理该废水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并且能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便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9.
臭氧-BAF组合工艺对石化行业废水深度处理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实验。探讨了臭氧投加量、进水水质冲击负荷等因素对该组合工艺出水COD、NH4+-N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在该水质条件下,臭氧最佳投加量为20~25 mg/L;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低于40 mg/L,NH4+-N低于5 mg/L,达到中水回用设计标准;该组合工艺能够经受一定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了不同pH、温度、Mg2+投量和沉降时间下,镁盐、炉渣、镁盐+炉渣3种处理对模拟和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在pH为11~11.5、沉降30 min、30℃及Mg2+投加量为500~600 mg/L的最优脱色条件下,3种处理对艳红FXC模拟废水的最大脱色率分别为98.41%、98.43%和99.37%,对实际印染废水的最大脱色率分别为90.18%、89.63%和93.33%,其中,镁盐+炉渣脱色效果最好,这可能与炉渣吸附和起到协同增强Mg(OH)2沉淀效果的作用有关。对水样的液相色谱初步检测分析表明,实际废水脱色处理前后染色基团峰高和种类发生了变化。该研究对盐田富镁卤水和炉渣等废物的资源化开发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深度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曝气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电解出水Fe2+和Fe3+变化规律、COD降解速率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间歇加酸的理论。间歇加酸可提高微电解系统中COD降解速率和Fe2+含量,使后续Fenton氧化无需投加FeSO4·7H2O即可达到较好的COD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初始pH=2.5,曝气量为0.6 m3/h,间歇加酸30 min/次,微电解反应2 h,出水投加1 mL/L的H2O2进行Fenton氧化2 h,COD总去除率可达81.33%;间歇加酸30 min/次可将微电解反应2 h出水Fe2+浓度从50 mg/L提高至151 mg/L,COD降解速率从10.6 mg COD/(L·h)提高至22.2 mg COD/(L·h)。  相似文献   

12.
采用Fenton氧化-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BMBR)组合工艺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pH值为3.0,H2O2投加量为90.0 mmol/L,Fe2+投加量为20.0 mmol/L,反应时间为2.0 h的条件下,Fenton氧化预处理对腈纶生产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47.0%以上,COD由1 091 mg/L降至560 mg/L,废水的BOD5/COD由0.32升至0.69,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提高。Fenton处理出水与丙烯腈废水等比例混合后,采用SBMBR进行生化处理,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90 min缺氧/150 min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7%、97.2%和47.4%,碳源不足是限制TN去除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为117 mg/L和1.7 mg/L,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13.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青霉素和土霉素混合废水二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正交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废水初始反应pH值、H2O2投加量、Fe2+/H2O2摩尔比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nton氧化法处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值4、H2O2(30%)投加量50 mL/L、Fe2+/H2O2摩尔比1/20和反应时间60 min,处理后出水COD小于120 mg/L,COD去除率在75%以上,急性毒性(HgCl2毒性当量)小于0.07 mg/L,满足《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表2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微波强化Fenton/活性炭工艺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的影响因素,以阜新某集团公司生产制药原料排出的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实验,采用混凝-微波强化Fenton/活性炭工艺对高浓度制药废水进行实验。实验用水为100 mL、COD为576~1 440 mg/L的制药废水,当活性炭投加量为2 g,H2O2投加量为3/4Qth,pH值为5,微波辐照功率和时间分别为500 W和7 min时,COD去除率可达到92.6%,出水COD在42.6~106.6 mg/L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的投加量、H2O2的投加量、pH值、微波辐照功率和辐照时间对微波强化Fenton/活性炭工艺的处理效果影响都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絮凝-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试剂对某染袜厂2种印染废水(印染红和印染蓝)进行处理。考察了硫酸亚铁投加量、双氧水投加量、反应时间及pH值对印染废水的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Fenton试剂处理该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时间30 min、双氧水(30%)投加量4 mL/L、硫酸亚铁投加量300 mg/L、pH值为4左右。在最佳条件下,印染蓝废水经氧化处理后COD去除率大于80%,色度去除率95%以上;印染红废水需经絮凝预处理后再用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其脱色率达到了99.6%,COD去除率为91.2%,出水COD浓度为96 mg/L,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6.
高星  李平  吴锦华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376-2380
采用"混凝-电解氧化-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CST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探索了工艺的组合及各种工艺操作条件对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以PAC为混凝剂时,在pH和药剂(有效成分)投加量分别为6.0和600 mg/L条件下,渗滤液COD去除率达到50%,有效降低了难溶惰性COD含量,缩短了后续电化学处置时间。混凝工艺后,采用电化学工艺处理,在最优工艺条件下:pH为6.0、电流I为1.2 A(电流密度为18.18 mA/cm2)、Cl-投加量为1 000 mg/L、极板距离为2 cm,电解30 min渗滤液COD去除率达到36%,同时,难降解有毒物含量明显降低,渗滤液可生化性TbOD/COD由10%提升至最大值64%。最后采用CSTR处理渗滤液电解出水,系统出水COD、氨氮和色度分别为100~150 mg/L、7~13 mg/L和25倍,为反渗透(RO)工序提供了良好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UASB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处理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的特性,采用有效容积为10 L的UASB,研究了启动运行过程中COD和SO2-4降解情况、出水VFA和pH值、产气量及颗粒污泥比产甲烷活性(SMA)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接种厌氧颗粒污泥,保持进水COD为1 500 mg/L,SO2-4浓度为100 mg/L,将HRT由24 h缩短至12 h以提高负荷,经历55 d成功启动了UASB反应器;当HRT为12 h,进水COD和SO2-4负荷为3.0 kg/(m3·d)和0.20 kg/(m3·d),COD和SO2-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89%,出水VFA为3 mmol/L,产气量达9.5 L/d,颗粒污泥的SMA为86.4 mL/(g VSS·d)。  相似文献   

18.
对絮凝预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Fenton氧化处理。通过微分法对Fenton氧化的反应级数进行求解,确定其反应级数为2,并初步建立了Fenton氧化的动力学模型,即1/c=1/c0+kt,由此建立起来的降解的动力学模型与实验数据相吻合;在4个实验基准条件下———初始COD浓度为960 mg/L、pH值4、H2O2投加量0.4 mol/L、nH2O2/nFe2+3∶1,探讨了其中某一变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水样为絮凝反应出水,进水COD浓度为912~960 mg/L,出水COD浓度为80~112 mg/L,COD去除率在87%~92%之间,表明Fenton试剂能够有效地处理垃圾渗滤液。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臭氧氧化法对生活垃圾焚烧厂沥滤液经生化处理后的废水(称沥滤液生化处理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COD降解速率随废水pH的提高明显增加,其中pH=10.5时的COD降解速率常数约为pH=4时的5.8倍。在臭氧投量为52.92 mg/min、pH=10.5的条件下反应70 min后,UV254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84.7%和59.3%。向反应体系投加叔丁醇后COD去除率下降了约15%,由羟自由基氧化去除的COD占总COD去除量的26.7%。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沥滤液生化处理水的96 h-EC50为38%,经臭氧氧化进一步处理后出水的96 h-EC50为77%,表明经臭氧深度处理后沥滤液生化处理水的毒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活性炭载体负载Cu、Fe为催化剂,在微波诱导作用下,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金属前经适当浓度硝酸浸泡处理后,催化剂对COD去除率提高可超过15%,过高硝酸盐浓度对COD去除有不利影响;催化剂对COD去除率随Cu、Fe金属负载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催化剂对Cu、Fe的最佳负载量分别为质量百分比2.11%和1.12%。对于AC-Cu体系,在初始pH=3,H2O2投加量为4.98×103mg/L,催化剂用量为5.0×103mg/L,420 W功率下微波辐射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可达到84.13%;对于AC-Fe体系,当H2O2投加量为0.33×103mg/L,催化剂AC-Fe用量为2.0×104mg/L,420 W功率下微波作用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为60.16%。分析2种催化剂对COD去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AC-Cu表面单分子分布的阈值比AC-Fe高。降解液的pH值对AC-Cu体系、AC-Fe体系COD去除影响存在拐点,最高COD去除率点对应的降解液pH值为3。微波辐射功率较低时,体系COD去除率随辐射功率增加而增加;辐射功率较高时,高温下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硫化物分解成小分子硫化物,对催化剂活性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