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通过研究自制电解槽,利用掺硼金刚石膜电极(BDD)对医疗废水进行消毒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了电流密度、消毒时间及Cl-浓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流密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消毒接触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Cl-浓度对消毒效果影响显著,医疗废水C1-质量浓度达到200 mg/L以上,消毒接触时间≥9s,出水即可满足GB 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粪大肠茵群数均不得超过500 MPN/L.  相似文献   

2.
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氧化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掺硼金刚石膜电极(BDD)电化学氧化的方法提高2-氯苯酚废水的可生化性,与钛基钌铱氧化物电极(DSA)进行对比,研究了该方法的机理.结果表明,BDD电极电化学氧化2.0h后,BOD5/CODCr值达到0.42,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而DSA电极电化学氧化2.0h后,BOD5/CODCr值仅为0.24.机理研究表明,由于BDD电极具有高的析氧电位,可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OH),能够使2-氯苯酚的苯环充分开环,形成草酸、顺丁烯二酸等易生化处理的中间产物,从而使可生化性提高;而DSA电极的析氧电位较低,产生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3.
掺硼金刚石(BDD)电极在电化学氧化难生物降解性废水时具有电化学性能良好、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试验采用BDD电极电化学氧化榨菜废水,并考察了稀释比、初始pH值、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等参数对COD、氨氮(NH3-N)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稀释比为1∶2、电流密度50 mA·cm-2、未调节pH值、极板间距为15 mm的最优工况下,COD、NH3-N去除率分别为96.9%、100%.COD去除率满足线性方程y=0.435t(R2=0.9899),NH3-N去除率满足多项式拟合方程y=0.53+0.936t+0.031t2-3.46×10-4t3(R2=0.9956).研究表明,BDD电极电化学氧化榨菜废水是一种有效的高级氧化工艺.  相似文献   

4.
采用金刚石薄膜(BDD)电极电化学降解高浓度的二硝基重氮酚废水,在实验过程中,对BDD电极处理高浓度二硝基重氮酚废水的处理,考察了电流密度、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BDD电极降解二硝基重氮酚废水中的有机类物质有明显效果。在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电解效果明显,电流效率高;使用KCl为电解质时,电解效果显著,并且对电极寿命无影响;当电解质KCl质量浓度为2.0 g/L时,电解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次氯酸钠废液应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消毒的合理投加量,通过实验研究了采用次氯酸钠废液消毒后粪大肠菌群数、COD和p H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次氯酸钠废液有效氯的合理投加量为5.0 mg/L~5.2mg/L,此时能使粪大肠菌群数达到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同时COD有一定的下降,p H也在排放限值内。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三维电极法处理医院污水的影响因素,探讨了阳极材料、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空气流量、极水比等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确定在不加化学药剂、不影响水质和低耗能条件下电化学消毒试验的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在用涂有贵金属(钌、铂、铱)氧化物的钛板作阳极,不锈钢板作阴极,电流密度为6mA/cm^2、水力停留时间为15min、空气流量为40L/h、极水比为1.0的试验条件下,消毒后污水中总大肠菌群数〈500CFU/L。电化学法消毒处理医院污水方法简单有效、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7.
将铜锌合金电极(Cu∶Zn =2∶1)作为阴极,钛基掺硼金刚石电极(BDD)作为阳极,用活性炭颗粒作为填料,利用间歇式三维电化学反应器脱除水中的硝酸盐氮.研究pH,电流密度,反应器运行方式,初始硝酸盐浓度对硝酸盐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H值为6.8,初始硝酸盐浓度为100 mg·L-1,电流密度为2.0mA·cm-2的条件下,反应5h后,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45.5%,副产物亚硝酸盐和氨氮接近零.  相似文献   

8.
BDD和PbO2电极电化学氧化苯并三氮唑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伍娟丽  张佳维  王婷  倪晋仁 《环境科学》2015,36(7):2540-2546
分别构建了以掺硼金刚石膜电极(BDD)和二氧化铅电极(Pb O2)为阳极的电化学体系,对比考察了两种电极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苯并三氮唑(BTA)的降解及体系的矿化效果,并从电极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数量与形态角度深入探讨了影响电极矿化能力大小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1BDD和Pb O2电极均对BTA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电解12 h后BTA去除率分别为99.48%和98.36%,但BDD电极的矿化能力明显强于Pb O2电极,电解12 h后矿化率分别为87.69%和35.96%;2BDD体系阳极·OH产生速率和阴极H2产生速率均低于Pb O2体系,即表面活性位点数量少于Pb O2电极,因此·OH数量不是决定矿化能力大小的关键;3BDD电极表面吸附氧活性更强,结合能(532.37e V)大于Pb O2(530.74e V),且表面吸附层更薄,产生的·OH形态更自由,是决定其具有更大矿化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根据天津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日光型厌氧好氧一体化技术,在宁河县大北涧沽村建设污水处理站。运行结果表明:平均出水ρ(COD)<60.3mg/L,ρ(BOD)<20mg/L,ρ(NH3-N)<32.75mg/L,ρ(TN)<33.5mg/L,粪大肠菌群数<30个/100mL。出水可用于农业灌溉。工程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较好,其中COD和BOD的平均去除率均达70%以上,粪大肠菌群的平均去除率达95%。NH3-N和TN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但处理效果有待改进,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6.87%和38.25%。  相似文献   

10.
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采用次氯酸钠、臭氧以及臭氧/次氯酸钠组合工艺,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对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色度的去除规律,消毒副产物中三卤甲烷(THMs)生成量随有效氯投加量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次氯酸钠消毒过程中,有效氯投加量为5 mg/L时,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去除率分别为99.91%和99.99%,色度去除率为26.00%;臭氧消毒过程中,当臭氧剂量为2.6 mg/L时,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去除率分别为99.70%和99.73%,色度去除率为71.65%;在组合工艺中,当臭氧剂量为2 mg/L、有效氯投加量为0.5 mg/L时,出水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总数去除率分别为99.94%和99.87%,色度去除率为70.60%;在相同有效氯投加量条件下,组合工艺较单独次氯酸钠消毒出水的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更低,三氯甲烷生成量降低36.67%,一氯二溴甲烷未检出。  相似文献   

11.
孙迎雪  张凤  王科理  顾平 《环境科学》2007,28(10):2219-2222
对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前后医院污水中的AOX进行了比较,分析了cRt值对不同水质中AOX生成量的影响及相应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序批式MBR对医院污水中AOX的去除率达到63.6%,其中膜截留占14.5%;要获得相同的cRt值,原污水所需的投氯量显著高于MBR出水,相应生成的AOX浓度也较高;通过曲线拟合发现,随着cRt的增长,医院原污水中AOX浓度呈指数增长,而MBR出水呈线性关系.以粪大肠杆菌为指示微生物,要达到医院污水微生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医院原污水所需cRt为5.5 (mg·h)/L,而MBR出水只需cRt为0.007 5 (mg·h)/L,其相应的生物毒性分别为40.39 μg/L和8.96 μg/L (以K2Cr2O7计),AOX浓度分别为607.1 μg/L和102.5 μg/L.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全封闭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医院污水,出水水质良好,ρ(COD)<60 mg/L,ρ(NH3-N)<6 mg/L,浊度<0.3NTU的概率约为95%,ClO2消毒后出水中未检测出细菌和粪大肠菌群,可满足GB 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高效过滤器对曝气尾气中的微生物粒子截留效果良好,大大降低了MBR系统因气溶胶扩散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和威胁。此外采用了远程监控技术,可以通过公共网络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处理城市污水的后续次氯酸钠消毒,分别开展了不同氯的投加剂量对指示微生物(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灭活效果、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生成量以及消毒后出水发光菌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工程应用中MBR处理工...  相似文献   

14.
生物一体化反应器处理医院污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洪  李海波 《环境工程》2010,28(6):8-10
采用一体化生物反应器-消毒工艺处理大庆地区某医院污水,处理效果良好且工艺运行稳定。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工艺的调试及运行。运行结果表明:出水COD、氨氮、SS分别低于50,10,15 mg/L,均满足设计要求,地埋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器适合高寒地区医院等行业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5.
24孔板发酵法测定地表水和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表水和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多管发酵法进行了改进。改进了初发酵方法,采用24孔板代替试管进行初发酵,复发酵方法保持不变。对环境中采集的23个污水样本采用24孔板初发酵法与多管发酵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两者在结果上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采用改进的24孔板法进行初发酵有效节约了培养基、缩短了实验准备时间,简化了操作步骤,尤其适用于大批量的、污染严重的地表水和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张悦  张广山  王鹏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5):1463-1468
采用自制微波无极紫外连续式消毒反应器,对二沉池出水进行消毒.紫外光源为自制圆柱形无极灯,灯内充汞10mg、氩气压强666.61Pa紫外光强5.07mW/cm2,进水流量0.072L/s,出水细菌总数2CFU/mL,大肠菌群数0.微波无极紫外作用过程中,微波破坏细胞壁细胞膜结构使蛋白质、K+等胞内物质产生渗漏,这种不可逆的破坏过程有效抑制紫外光复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