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来.镇江市集中人力、物力、精力,强化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织密织牢安全生产防护网。一、健全“三化联动”排查机制源头化风险辨识。组织专家对企业的生产区域、重要设施设备、重点部位逐一进行辨识,建立风险分级清单,找准隐患治理痛点,编制《现场安全隐患整改手册》,指导职工及时排查整改隐患。  相似文献   

2.
史运涛  张荫芬  党亚光 《安全》2021,42(6):12-19
为解决社区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问题,本文以社区设备设施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及智能防范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端—边—云"的社区设备设施风险监测系统,并详细介绍基于"端—边—云"的风险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及终端层、边缘层和云层的架构、设计方案和可以实现的具体功能,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社区设备设施安全从"故障检、周期检"到"风险检、智能检"的提升,提高社区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综合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企业动态     
正绍兴供电公司"一会一图"强化作业安全本刊讯2018年1月,绍兴供电公司启动新一轮大修、技改等大型工作,班组工作繁重,区域电网也将面临较大安全风险。对此,变电运维室采取"一会一图"方式,强化监督管控,理清风险点和问题清单。大型作业中,运行方式调整、工作票许可、安措布置、设备验收等工作常常应接不暇,容易出现疏忽遗漏等问题,影响工作进度的同  相似文献   

4.
化工企业非常规作业是区别于工艺运行条件下的检维修等常规作业活动,受作业活动性质影响常处于风险管控的盲区。通过分析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和作业活动特性,提出了非常规作业活动的概念,揭示了事故与非常规作业之间的强关联性。针对化工企业非常规作业活动的风险特点,建立了基于清单目录管理的风险管控模型,有效弥补了风险管控的缺失环节。通过建立非常规作业活动的目录清单,全面梳理企业非常规作业活动范围,评估作业活动的风险水平,制定标准化的风险控制单。构建程序化的非常规作业安全规范,通过清单准入、票证办理、条件核准、各级安全控制、安全监督等关键环节,严控作业活动风险,实现化工企业非常规作业的全过程、高效的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水电厂安全运行,根据水电厂设备设施构成要素,系统分析其风险,建立涵盖水轮机及其辅助设备、发电机及其辅助设备、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自动装置、电气一次设备、电气二次设备、水工建筑物及金属结构、机具与防护设施等因素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欧氏距离定义样本差异,标准化处理属性特征值,通过聚类迭代,开发水电厂设备设施风险的动态分级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水电厂设备设施故障风险在每年的第2,3季度明显大于第1,4季度,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各季度设备设施故障风险同比有增加的趋势,风险分级结果与设备设施故障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最大程度上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并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政策,结合企业生产现状,创新构建“量锁式”双重预防机制,针对生产区域的设备、作业、岗位进行风险辨识,并进行固有风险评估和定级,通过安全措施实现固有风险降级,确保残余风险处于一般及以下范围,降级的安全措施作为隐患排查清单,按照固有风险的分级对隐患排查清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结果表明:企业使用“量锁式”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双控体系,有效控制生产安全的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和消除重大安全隐患,最大程度上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运行。  相似文献   

7.
水电站建设工程涉及的人员多,设备设施多,作业点多,战线长,作业安全风险大,需要系统性的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方案以解决安全问题.对作业要素安全风险、作业过程安全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系统化的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方案,为水电站建设的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窦晓岚 《安全》2015,36(1):50-53
本文以监督的角度从作业管理、人员操作、设备设施本身、作业环境几个方面存在的可能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作业前及作业过程防范措施的落实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监督要点.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地铁安全运营水平,为地铁运营管理部门提供线路长期运营以来的安全风险变化趋势,基于地铁运营部门提供的有关某地铁的,主要涵盖车辆、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供电系统、机电系统、线路和轨道系统、消防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土建等10类重要设备设施故障的统计结果,采用动态分级法(DT)对该地铁线路运营2 a来的设备设施风险进行分级,将地铁综合风险等级划分为7级,得到综合风险等级和风险逐月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综合风险分级结果与设备设施故障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利用该方法可得到地铁运营的安全风险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便于作业人员快速、准确判断钻台上不同作业工况、不同区域的风险程度,尽可能选择更为安全的区域作业及停留,本文进行陆地钻修井平台风险分区可视化的研究。该研究根据风险矩阵原理,采用LEC危险性评价法对不同作业中存在的每种单一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将风险进行叠加,综合评估钻井平台不同分区的风险值,据此将作业区域按风险级别以不同色标进行标识,即风险区域可视化量表。结果表明:作业人员通过查看此表即可迅速知晓该工况下钻台不同区域内的风险状态,从而尽量减少在高风险区域作业和停留时间,以降低作业风险。风险叠加可视化分区的建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将此方法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其他多种风险共存的高危作业场所。  相似文献   

11.
<正>海洋石油工业是安全风险最大的行业之一。海洋石油作业环境非常恶劣,活动空间狭小,技术含量高,设备、设施布置高度集中;作业场所各种危险、危害因素多,集中有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质;自然危害,如台风、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地震、海冰等,也威胁着海洋石油作业的安全。并且,因海洋石油作业地点多远离陆地,一旦发生事故,作业人员逃生和  相似文献   

12.
化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动态变化的、相互叠加的、集成化的作业风险。以往的研究缺乏对动态、叠加风险的全面考虑和定量分析,难以满足化工项目施工中特定风险管理的现实要求。为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化工项目施工作业风险,分析施工作业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和叠加现象,以作业风险模型为基础,建立兼顾动态风险和叠加风险的系统性作业风险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某个实例化工项目施工期典型时段各建设单元前后期风险变化值及其相互叠加的风险值,绘制其施工区域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当前主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喷塔楼、2号仓库区域设备集中、人员密集、作业交叉、事故发生风险较高,是安全管理的重点部位。就此,提出具体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包括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划分作业活动单元、开展危害辨识、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等5个阶段。因此,合理、正确地划分作业活动单元是成功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的重要一环。下面谈谈如何划分好用人单位的作业活动单元。合理、正确划分作业活动单元既可以顺利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又可以保证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划分作业活动单元的常用方法有:*按生产(工艺)流程的阶段来划分*按地理位置来划分*按生产设备设施类别来划分*按作业任务来划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人员…  相似文献   

14.
定量风险评价(QRA)中的危险辨识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危险辨识是进行定量风险评价(QRA)的关键步骤,QRA分析区域内的危险设备设施可能很多,但并不是每台设备设施都一定要包含并进行定量风险计算,这不仅涉及到QRA的效率和成本问题,也涉及到评价结论准确性、安全投入有效性等问题。本文简要介绍并比较了欧盟ARAMIS和挪威Purple book中推介的2种危险辨识方法,有助于国内QRA分析人员参照比较及提升QRA分析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冲压机械伤害风险评价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冲压机械伤害风险评价信息系统,无论对企业内部事故预防还是对职工健康安全,还是节省国家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十分必要。应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和数据库软件,对冲压作业进行综合管理评价、设备设施的固有危险性评价及劳动卫生与作业环境评价,进而对冲压作业风险进行评价分级,建立动态的冲压机械伤害风险评价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保存所有评价的项目资料,供应用和参考,实现了对冲压机械伤害风险评价的数据库动态管理,使风险评价分析工作组织化、条理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6.
运用作业-风险结构分解法(WBS-RBS)对盾构吊装作业进行了风险辨识,采用事故统计和调查分析方法完善了作业风险清单,为系统性风险评估打下基础。采用BIM参数化建模构建了附加风险信息的地铁盾构三维模型,并以此搭建BIM 4D平台,借助链接技术实现了风险信息化控制。结果表明,搭建的BIM 4D平台能够模拟展示吊装作业全过程并实时生成作业中的风险信息以及对应的控制措施,便于管理人员预先查明潜在风险与不足,为现场吊装作业风险控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根据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危险物质的特点,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危险点分为起重机械、机械设备、变配电站(室)、锅炉、压力容器、危化品等6类。以该分类为基础,选用风险评价半定量的评点法作为危险点评价分级的理论依据。分析并研究各类危险点所应考虑的不同评点因素,设计评点分层标准和评点分值,计算各类危险点的总评点分值。结合研究院危险点安全管理的控制重点,统筹分析每类危险点的风险等级分布情况,确定其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8.
王伟 《劳动保护》2014,(12):86-87
<正>煤气作业时存在着中毒、着火、爆炸等危险,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杜绝煤气事故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保证煤气设备的严密性,即不向外部泄漏煤气,不向隔断装置的另一侧泄漏煤气;二是带煤气作业时做好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空气呼吸器、长管呼吸器,使用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等;三是煤气设备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控制好煤气区域的点火源;四是保持煤气设备附属设施完好。本文参照了GB 6222-2005《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相关操作规程,列举了煤气作业中的部分隐患,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安全》2014,35(7):74-75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防护设备设施基本要求、安全警示设施、作业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的要求。本部分适用于电力、热力、燃气、给排水、环境卫生、通信、广播电视设施涉及的地下有限空间防护设备设施配置。其他地下有限空间防护设备设施配置可参照本部分执行。  相似文献   

20.
为客观掌握油气管道生产运营岗位主要作业风险,实现油气长输管道企业作业风险管理,提出一种作业分级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首先,辨识油气管道系统主要危险作业类型和引起作业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然后由作业分级法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最后建立基于作业分级的风险矩阵,得到各作业活动的风险级别。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管道公司,以该公司生产区内部高处作业为例,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得出高处作业过程中各步骤的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反映各类危险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程度,为后期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提供指导,有助于公司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