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庆市地下水中铁、锰变化规律及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5年来对大庆地区地下水中铁、锰的监测结果,总结出地下水中铁、锰变化规律,并浅析了其形成。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中铁,锰的危害及去除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地下水中铁和锰的危害,去除铁和锰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推荐最佳的去除铁和锰的工艺流程,更好地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3.
暴雨后水库中铁、锰超标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某水库为例,对南方地区暴雨后水库中铁锰超标现象从外污染源、地下水、土壤、底质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该类型水库中铁、锰超标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某水库为例,对南方地区暴雨后水库中铁锰超标现象从外污染源、地下水、土壤、底质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该类型水库中铁、锰超标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谈地下水除铁锰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市自来水公司铁铎水厂除铁、除锰方法进行了阐述,对相关问题予以了讨论,为类似水厂提高水质提供了参考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物法去除地下水中铁锰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薛罡  何圣兵  王欣泽 《环境科学》2006,27(1):95-100
分析了生物法除地下水中铁锰的影响因素,曝气后使地下水中DO为7.0~7.5mg/L及pH为6.8~7.0时,生物滤层中的锰氧化菌能够保持较好活性及除锰能力,且工艺能够达到铁锰同除的要求.本研究提出的“成熟滤料移植”生物过滤方法,适合于对Mn2+吸附能力较强的优质锰砂滤层的接种,而对吸附能力较弱的石英砂滤层,只能采用菌量较大的实验室选择性培养基培养、驯化锰氧化菌的接种方式;锰砂和石英砂生物滤层的反冲洗强度分别控制在6~9L/(s·m2)、7~11L/(s·m2)的较低范围时,滤层的微生物相受扰动较小,反冲后铁锰去除能力能在5h内恢复.同时滤层采用1.0~1.2mm的均质滤料,在反冲洗强度较低的情况下过滤周期依然可延长至35~38h.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中铁、锰的存在形式及去除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中铁、锰存在形式复杂 ,铁锰超标产生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通过研究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现有除铁除锰技术进行比较 ,阐明了生物除铁除锰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结合淮河流域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淮河流域平原区铁锰元素在浅层地下水(埋深0~50m)中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并总结现有水质资料,认为淮河流域地下水中铁锰的形成和分布特征除了受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土层性质、酸碱条件等影响外,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控制。建议通过适当除铁锰工艺或改变地下水循环条件等方式来改变研究区浅层水地下水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同浓度的含铁含锰地下水采用相应的不同处理技术,介绍了现阶段地下水除铁除锰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南起杭州市区武林门,北至德清县武林头(图1),它曾是具有航运、养殖、灌溉、提供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等多功能的人工河道,但从五十年代末至六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地表-地下联合系统中氨氮与铁锰共存条件下的转化规律,以石佛寺水库为例,通过在入库、出库监测断面布点采样并进行土柱模拟试验,对库区地表水中氨氮转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地下联合系统中的库底土层对地表水中氨氮、铁、锰的去除均存在扩散-吸附-生物氧化3个阶段,且铁的去除要优先于氨氮和锰。对氨氮和铁的去除主要集中在0~40 cm,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1.25%、60%;对总锰的去除则主要集中在25~45 cm,最大去除率为89.24%。通过对库区地表-地下联合系统中氮素以及铁锰转化相互影响的机理研究,掌握了在地表水至地下水的动态转化过程中,库区不同深度土层中氨氮与铁锰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实现氨氮与铁锰同时去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110余个表层土壤样品硼、锰含量的测定结果和土壤缺乏硼、锰的临界值指标,探究了川西北草原土壤中硼、锰的有效性及其丰缺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土壤中全硼全锰含量丰富分别达166.0ppm和736.6ppm,但有效硼和锰的含量仅分别为0.45ppm和5.11ppm,土壤缺乏硼和锰比较普遍.为该区推广施用硼、锰微肥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环境与间隙水中的铁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泻湖及礁外沉积物间隙水中的Fe^2+、Mn^2+、浓度及其比值、沉积物-海水界面扩散通量、沉积物类型及其氧化还原环境。结果表明,间隙水中的Fe^2+、Mn^2+浓度泻湖高于礁外,Fe^2+(礁)/Fe^2+(泻)浓度比为0.28,Mn^2+(礁)/Mn^2+(泻)浓度比为0.66,Mn^2+/Fe^2+比值泻湖内为1.47,礁外为3.52,Fe^2+、Mn^2+均是从沉积物向上覆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人工湿地处理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系统中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根际环境沉淀物中Fe、Mn活性的影响,评估人工湿地处理AMD时对Fe、Mn固持作用的稳定性及可靠性,选用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常见的柠檬酸、苹果酸及草酸来模拟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沉淀物中Fe、Mn的释放及形态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酸对根际环境沉淀物中Fe、Mn的释放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同浓度下的有机酸对Fe的影响顺序为: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对Mn的影响顺序为:柠檬酸>草酸>苹果酸。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沉淀物中Fe、Mn的释放量逐渐增加,且Fe的释放量大于Mn。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机酸参与前沉淀物中Fe、Mn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当添加3种不同浓度的有机酸后,沉淀物中的可还原态Fe、Mn极不稳定,易向可交换态发生转变,而残渣态与可氧化态则较为稳定,说明沉淀物中残渣态与可氧化态的Fe、Mn在人工湿地中是Fe、Mn去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豆科类植物生物量的减少主要与氮和磷之间的平衡受到影响而有紧密的相关性。然而,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不平衡也能响应生物量的减少,比如铁和锰营养元素。选择了贵州茂兰相邻的石灰岩和砂岩地区土壤进行了野外种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着的豆科类植物铁(Fe)和锰(Mn)出现互为相反的分配模式:在砂岩地区生长的豆科类植物根部对铁的吸收相对高于石灰岩地区;而对锰的吸收,石灰岩地区高于砂岩地区。因此,植物根部的Fe∶Mn,砂岩地区高于石灰岩地区。这个结果说明豆科类植物根部对Fe和Mn的吸收存在不同模式。然而,在叶片中的Fe∶Mn砂岩地区和石灰岩地区之间基本没有区别,这说明铁和锰从根部到叶片的迁移具有不同模式。当叶片的Fe∶Mn(质量之比)低于2.9时,有可能响应豆科类植物生物量的减少。我们在研究植物与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之间相关性时,越过环境因素,必须考虑植物内部随生长过程而发生变化的营养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如,生长着的植物中Fe∶Mn比值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6.
广东近海水域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近海水域重金属含量由陆向海方向,随海水盐度、pH值升高及化学耗氧量降低而降低。重金属与环境要素相关的密切程度不仅取决于它们在水体中的迁移形态和化学性质,而且还受到环境理化要素变化的制约。各种重金属元素与水体中有机物的相关程度顺序为:Cu>Zn>Pb>Cr>Hg>As。对影响海水重金属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几个主要外界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用特征有限无法预测大运河对某市潜水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特征有限元法预测了在井群开采条件下大运河水对某市潜水污染的影响,计算了直到2020年的污染物相对浓度的分布.该方法数值弥散和数值振荡较小,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闾文  陈闽蜀 《环境工程》2015,33(3):102-105
为提高钢铁渣综合利用率,考察了钢铁渣粉作混凝土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工作性及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升的影响,并介绍了应用钢铁渣粉的工程项目。试验及工程应用表明,钢铁渣粉作混凝土掺合料,在相同胶凝材料用量下可显著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在保证设计强度要求下可降低胶凝材料用量。此外,钢铁渣粉作混凝土掺合料能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及施工性能,并可能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升,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掺合料。  相似文献   

19.
天然锰砂去除工业冷却水中的锰、铁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胜先 《环境工程》1999,17(1):20-22
采用天然锰砂滤料接触氧化法对去除工业冷却水中锰、铁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滤料粒径05mm~10mm,滤床高800mm,滤速10m/h~12m/h,工作周期96h,反冲洗强度13L/m2·s,反冲洗时间5min~7min。出水Mn2+浓度达004mg/L以下。锰去除率80%以上,总铁浓度可达检验不出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地下水铁锰污染现状及危害进行了介绍,概述了地下水铁锰去除技术方法:主要包括自然氧化法、接触氧化法、生物氧化法等。重点综述了生物法除铁锰的研究进展,从滤料、微生物筛选及驯化、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强化以提高除铁除锰效率,是该研究方向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