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波  常景彩  王翔 《环境工程》2016,34(9):80-83
为研究燃煤烟气中NO/SO_2协同高效脱除方法,某热电厂通过现场实验研究了O3对烟气中NO、SO_2的选择性氧化规律以及脱硫浆液、半干法循环脱硫灰对氧化产物的吸收效能。结果表明:烟气中NO、SO_2同时存在时,烟气中的O3优先氧化NO,当O3过量30%时,SO_2氧化率可达到42%;实际湿法脱硫循环浆液对混合烟气中SO_2吸收率达到近100%,对NOx(x>1)最大吸收率仅为42%;含水量1)最大吸收率仅为30%,且吸收剂在218s后即丧失脱除效能;含水量为15%的半干法脱硫灰对混合烟气中SO_2吸收率达到100%,对NOx(x>1)最大吸收率为75%,吸收剂脱除效果良好且具备长时间稳定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pH值分区控制的湿法烟气脱硫增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何提高传统WFGD系统的污染物脱除效率,对燃煤电站SO_2实现超低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pH分区控制,设计搭建了新型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试验系统,重点研究了烟气量、SO_2浓度、喷淋密度等对pH分区特性及系统脱硫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烟气量、入口SO_2浓度的增加,喷淋密度的降低,主副浆液池pH值差值增大;脱硫效率随着烟气量、入口SO——2浓度的降低,喷淋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基于pH分区控制的新型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相比传统脱硫系统内部结构简单、同时具有较高的污染物脱除效率,可为现有脱硫系统增效改造提供一条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3.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5):124-131
近年来国家对相关行业SO_2排放政策、标准日趋严格,要求污染物超低排放。碱性固废赤泥脱除烟气中的SO_2是以废治废、经济可行的方法,同时,加入添加剂可以提高烟气脱硫的效果,降低烟气脱硫成本。该研究以赤泥浆液为吸收剂脱除石油焦煅烧烟气中的SO_2,添加无机添加剂改性赤泥浆液,提高脱硫效果。结果表明:赤泥浆液添加二氧化锰改性后脱硫效果最好,碘化钾次之,硫酸镁和硝酸铁脱硫效果较差。二氧化锰改性赤泥浆液脱硫的优化反应条件为:二氧化锰添加量为15 mmol/L,反应温度为60℃,烟气SO_2浓度为1 000 mg/m~3,烟气氧含量为20%。二氧化锰改性赤泥浆液提高脱硫效率机理为:二氧化锰可与SO_2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出的锰离子对SO_2具有催化氧化作用,并且赤泥溶出的铁离子和锰离子具有协同催化氧化作用,从而提高赤泥浆液的脱硫效率。因此,二氧化锰改性赤泥脱硫是切实有效的方法,可为改性赤泥脱硫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鼓泡吸收装置研究了KMnO_4/NaOH氧化吸收NO和SO_2过程,得出以下结论:同时脱硫脱硝时的脱硝效果要好于单独脱硝,但脱硫效果相差相当;KMnO_4和NaOH初始浓度的增加都能促进NO_x的脱除,但KMnO_4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较低浓度SO_2的加入可促进NO_x脱除,然而过高浓度的SO_2会抑制NO_x的脱除。KMnO_4/NaOH同时脱硫脱硝可使脱硝率达70%左右,且脱硫率达98%以上,总体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燃煤烟气中的SO_3会引起设备的腐蚀和堵塞以及排放蓝烟,摸清SO_3在燃煤电厂各设备中形成和脱除现状的现状对于设备选型、SO_3治理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于SO_3转化率的认知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该文根据收集到的测试报告以及前人研究结果,对SO_3在燃煤烟气中的形成和脱除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O_2向SO_3转化主要在锅炉、SCR等设备中发生,转化分别约为1%~8%、0.5%~2%。此外,电除尘器(主要是湿式电除尘器)也会发生SO_2向SO_3的转化。在空预器、低低温电除尘器、干法脱硫、湿法脱硫、湿式电除尘器等装置中主要以SO_3的脱除为主,效率分别在10%~50%、20%~50%、95%、30%~80%、40%~95%。SO_3在各装置中的生成和脱除效率差异很大,影响因素众多。各电厂实际的SO_3形成和脱除现状需要进行相关检测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测的燃煤电厂氯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我国4家电厂的6台煤粉锅炉进行现场测试,采集并分析烟气以及飞灰、底渣、脱硫石膏等燃煤副产物样品,以开展燃煤电厂Cl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研究. 结果表明:燃煤中96.99%以上的Cl析出进入烟气,原烟气中ρ(Cl)范围为10.17~33.63mg/m3.除尘器和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对烟气中的Cl具有协同脱除作用,尤其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 除尘器对烟气中Cl脱除效率为12.29%~19.86%,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对烟气中Cl的平均脱除效率为95.22%. 经过燃烧和烟气污染控制装置后,燃煤中0.35%~3.01%的Cl转移到底渣中,6.46%~15.00%的Cl转移到飞灰中,68.88%~77.31%通过脱硫废水排放,9.19%~15.95%的Cl转移到脱硫石膏中;只有2.21%~5.54%的Cl排入大气中,净烟气ρ(Cl)仅为0.34~1.38mg/m3. 目前我国燃煤电厂Cl污染的主要问题是妥善处理脱硫石膏和废水,以防止Cl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国4家电厂的6台煤粉锅炉进行现场测试,采集并分析烟气以及飞灰、底渣、脱硫石膏等燃煤副产物样品,以开展燃煤电厂Cl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燃煤中96.99%以上的Cl析出进入烟气,原烟气中ρ(Cl)范围为10.17~33.63mg/m3.除尘器和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对烟气中的Cl具有协同脱除作用,尤其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除尘器对烟气中Cl脱除效率为12.29%~19.86%,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对烟气中Cl的平均脱除效率为95.22%.经过燃烧和烟气污染控制装置后,燃煤中0.35%~3.01%的Cl转移到底渣中,6.46%~15.00%的Cl转移到飞灰中,68.88%~77.31%通过脱硫废水排放,9.19%~15.95%的Cl转移到脱硫石膏中;只有2.21%~5.54%的Cl排入大气中,净烟气ρ(Cl)仅为0.34~1.38 mg/m3.目前我国燃煤电厂Cl污染的主要问题是妥善处理脱硫石膏和废水,以防止Cl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应用电子束辐照法脱除烟气中的硫、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明 《环境科学》1988,(3):91-94,85
传统的排烟脱硫及脱氮技术,通常是对SO_2和NO_x分别进行控制,这在经济及技术上往往是不太合理的。假如在净化SO_2的过程中,一同将NO_x除去,即在净化烟气的同一过程中同时除去SO_2和NO_x,那是极为理想的。应用电子束辐照法处理含有SO_2和NO_x的烟气,可高效地从烟气中同时脱除SO_2和NO_x。这项新技术,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排烟同时脱硫脱氮技术中最有前途和希望的。  相似文献   

9.
电子束辐照法净化烟气同时脱硫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子束辐照法净化含有SO_2和NO_x的烟气,可高效地同时脱除烟气中的SO_2和NO_x.这项新技术,作为工艺过程简单、高效、无二次污染的新型干法排烟脱硫脱氮技术很有希望.  相似文献   

10.
李海英  郑雅欣  王锦 《环境工程》2018,36(3):102-107
研究分析了烧结烟气中SO_2的形成机理、各段SO_2浓度变化规律,分析了国内几种典型脱硫技术的脱硫原理、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钢铁企业在线监测得到实际的脱硫数据,总结了各种工艺的减排效果、工况适应性、技术稳定性、经济性、副产物利用、设备维护及废水处理情况等。研究分析得出:氧化镁法脱硫效率最高,平均在93%~93.5%;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效率平均值达92.8%,技术最稳定成熟,应用最广泛,约占比60%;钢渣脱硫技术不成熟,脱硫效率不稳定,最小值为79.9%,平均值为92.6%,相差较大。半干法工艺脱硫效率相对较低,其中密相干塔法脱硫效率平均为78.3%,适用于SO_2浓度较低的烟气。  相似文献   

11.
邓建国  马子轸  李振  段雷  蒋靖坤 《环境科学》2019,40(8):3457-3462
湿法脱硫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火电厂脱除烟气中的SO_2,一方面对烟气中的PM_(2.5)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颗粒物,其净效应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选择3台装有不同湿法脱硫工艺的燃煤机组(石灰石-石膏单塔脱硫、石灰石-石膏双塔串联脱硫以及海水脱硫),采集了脱硫系统入口和出口的PM_(2.5)样品,分析了PM_(2.5)的质量浓度和元素组成.根据PM_(2.5)化学组分物质守恒建议了一种估算脱硫塔对PM_(2.5)去除率和增加率的方法,可选择Ti、Pb、Cr和V等元素作为参照.结果表明,所测试的3种湿法脱硫系统对PM_(2.5)的去除率较为一致(67. 5%~84. 4%),平均为77. 1%,但增加率差别较大.其中,石灰石-石膏双塔串联系统的PM_(2.5)增加率较低,仅为8. 6%,主要是由于二级吸收塔入口烟气温度降低,脱硫浆液液滴蒸发减弱导致携带减少;海水脱硫系统PM_(2.5)增加率为23. 9%,这可能与脱硫海水不循环从而所含固体浓度较低有关;而石灰石-石膏单塔脱硫系统可能由于除雾器运行效率较差导致PM_(2.5)增加率高达162. 3%.  相似文献   

12.
基于液相催化氧化原理,以煤浆做洗涤介质进行烟气脱硫。此法起催化作用的Fe2+/Fe3+离子通过SO2、O2和煤中的黄铁矿作用而现场产生。实验过程控制模拟烟气中的SO2摩尔分率和O2浓度范围分别为760×10-6 ̄3200×10-6和3% ̄20%。实验表明,反应温度约在40℃以上时,脱硫率即达90%以上。二氧化硫浓度增大,脱硫率呈下降趋势,与石灰/石灰石脱硫过程类似。在实验范围内,pH值和氧气浓度对脱硫率基本没有影响,实际烟气中的O2浓度完全满足催化氧化反应的需要。随烟气脱硫过程的进行,脱硫浆液中的总铁含量不断增加,说明煤中黄铁矿被不断浸出,故此法在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同时也降低了煤中的黄铁矿硫。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常用于控制SO_3的吸收剂在脱除SO_3的同时也会脱除SO_2,导致吸收剂用量大、成本高。针对该问题,考察了NaHSO_3、Na_2SO_3等7种常用吸收剂对SO_3的脱除率和选择性,筛选出可以高效选择性脱除SO_3的吸收剂NaHSO_3,并研究了烟气工况对NaHSO_3脱除SO_3效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剂NaHSO_3在温度为300℃,空速为60000 h~(-1)的烟气工况下经过1 h的连续反应后,对SO_3的脱除率维持在86.2%左右,其选择性为100%;通过升高温度、增大空速和增加入口SO_3浓度等方式,相同时间内SO_3的累积脱除量均有所提高。用颗粒内扩散模型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对不同烟气工况下的实验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颗粒内扩散不是控制脱除过程的唯一因素,而化学吸附可能是NaHSO_3脱除SO_3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气脱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式。本文综述了脱除烟气中SO2 的一些主要技术 ,包括干法、半干法、湿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其中湿法烟气脱硫应用最为广泛。同时对我国湿法、半干法、干法中的几种脱硫技术进行了比较 ,得出湿法烟气脱硫的脱硫效率最高 ,可高达 90~ 95 % ,半干法次之。湿法烟气脱硫的烟气处理量也最高 ,并且有些技术已经进行了工业化应用。但是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运行费用比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钠系脱硫剂在水泥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新型钠系脱硫剂湿法脱硫工艺在英德海螺水泥厂D线烟气脱硫的应用结果,监测数据表明:D线改造中在同时使用增湿塔和立磨,共计16杆喷枪情况下,排气中SO_2平均浓度为19.164 mg/m~3,平均脱硫效率为93.506%。与传统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对比可知,新型工艺脱硫率与传统方法持平,解决了传统工艺结垢的问题,简化了原有脱硫工序,消除了对石灰石加工时所造成的污染,节约了设备投资,降低了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脱硫后的副产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再生或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6.
周玉昆 《环境工程》1989,7(6):28-31
目前,大型燃煤发电锅炉和工业燃煤锅炉排烟的SO_2控制,多采用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该系统技术成熟,操作简单,SO_2脱除效率高,但也存在着酸性废水排放等缺点。因此,近年来WFGD遇到了新开发成功的干法烟气脱硫(DFGD)的挑战并有被取代之势。本文介绍的美国能源部(DOE)匹斯堡能源技术中心(PETC)开发的流化床氧化铜DFGD系统和日本电力开发公司(EPDC)开发的活性炭DFGD系统就是希望取代WFGD的两种代表性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在4.2 MW采暖锅炉上研发实践一体化脱硫脱硝、除尘系统,包括炉内催化法,将部分NO转化为NO_2,再以∩型布置一塔双循环。两级湿法分别采用离心法和反向喷淋法,末端使用离心除雾器降低烟气含水率使烟尘达标。对于脱硫脱硝系统,通过分析脱硫剂对烟尘的影响,一级喷淋系统使用Ca O法,SO_2、NO_2脱除率>70%。二级水中加入NH_3·H_2O,捕捉一级脱硫逃逸的Ca(OH)_2,再生(NH_4)_2SO_3组成双碱法(Ca O/NH_3)。提高Ca O利用率同时,使锅炉烟气中的SO_2、NO_x达标。连续运行结果:SO_2、NO_x、烟尘出口浓度分别为65,35,18 mg/m~3;离心除雾使烟气含水率由10%降低至4.3%,年耗水量较FGD工艺降低35%。  相似文献   

18.
选择我国4家电厂的6台煤粉锅炉,进行了烟气以及飞灰、底渣、脱硫石膏等燃煤副产物样品的采集和F(氟)含量分析,考察燃煤电厂F排放特征. 结果表明:经过烟气除尘、脱硫及脱硝装置后,烟气中氟化物浓度明显降低; 除尘器主要脱除烟气中颗粒态F,静电除尘器对烟气中氟化物的总脱除效率为19.50%~36.59%,布袋除尘器的脱除效率略高于静电除尘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可协同脱除烟气中94.19%的氟化物. 燃煤中的F经过燃烧和烟气净化装置后,有0.83%~3.37%由底渣排放;1.20%~2.00%转移到脱硫废水中;13.45%~33.80%转移到飞灰中;59.60%~79.66%转移到脱硫石膏中;只有2.04%~5.00%通过烟囱排入大气.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旋流板塔烟气脱硫石灰吸收 SO_2的反应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腐蚀结垢试验等。并采用试验得出的技术参数在新汶矿务局泉沟煤矿4t/h 锅炉进行现场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脱硫率达90%,同时兼有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杨茹  刁永发 《环境工程》2018,36(5):104-109
利用稻壳气化发电的副产物——稻壳气化焦载银后,脱除模拟烟气中的Hg~0、SO_2和NO,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验在固定床实验系统进行,稻壳气化焦和载银稻壳气化焦经过20 min吸附后脱汞效率趋于稳定,约为18.2%和89.9%。实验考察了不同烟气组分对Hg~0的脱除效果:SO_2抑制Hg~0的脱除;NO和Hg~0的吸附容量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NO浓度的增加,Hg~0的吸附容量先增加后降低;O_2和HCl能促进Hg~0的脱除,其中HCl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在模拟烟气下,Hg~0吸附容量为45.92μg/g,脱硫和脱硝效率分别为50.3%和41.7%,表明载银稻壳气化焦对Hg~0、SO_2和NO具有良好的协同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