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工程的污染物净化效率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与人工湿地工艺相结合,通过将强化型前处理系统引入到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从而提高了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9个月的实际运行证明,该预处理装置的设置降低了湿地负荷,提高了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率,特别是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改良后的湿地系统对合流制污水污染物净化具有良好效果,且运行成本低,适用于土地资源比较丰富、资金紧张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三峡库区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厂——万州白羊镇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该厂采用前端厌氧、好氧处理加末端人工湿地处理的组合工艺,通过对厌氧、好氧、人工湿地三段出水的长期监测,评价各段水质处理效果,研究污染物主要去除方式。结果发现,组合工艺对BOD5、COD、NH3-N处理效率超过90%,SS降解效率为75%,TN在运行稳定后去除效率为85%,运行以后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削减了三峡库区入库负荷。分阶段研究表明,污染物最大去除效率值稳定在厌氧-好氧阶段,而湿地处理末端尾水存在较大的季节性差异,在温度较低的秋冬季节较差,而在春夏季节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因此,为保障污水稳定处理效果,建议今后小城镇分散污水处理项目应加强前端厌氧-好氧设施的优化设计,而非仅仅依赖湿地。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中磷的行为及其去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中磷是通过基质、微生物和植物的共同作用去除的,其中基质对磷的吸附和沉淀是人工湿地除磷的主要方面.构筑两个以碎石和细砂为填料的人工湿地模拟单元,一个种上芦苇,另一个不种任何植物,研究湿地对磷的处理效果.前期试验表明,种芦苇的湿地总磷去除率可以达到92%,其中,总磷的67.35%在湿地上部就得以去除,有相当一部分磷是由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协同作用加速去除的.最后对人工湿地除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选取芦苇、菖蒲、美人蕉和香蒲等4种南京地区常见的人工湿地常用植物作为供试植物,对其在春季对生活污水总氮(TN)去除效果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通过监测引种植物后污水中TN浓度,利用回归分析建立湿地植物去除污染物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毒季种植植物后污水中的TN浓度按线性关系减少,其中芦苇、菖蒲和香蒲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其直线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27,0.929和0.979;美人蕉在春季对TN的去除能力较差,其线性仅为0.561.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盘锦地区资源匮乏,大洼县盐碱荒地多的特点,进行了发展芦苇湿地处理污水的可靠性、可行性分析,并通过造纸废水处理研究,得出了芦苇湿地处理污水是一种高效、廉洁、便利污水处理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张海  张旭  钟毅  李广贺  张荣社 《环境科学》2007,28(7):1449-1454
针对大庆地区石油类化合物污染湖泊水质特点和气候条件,采用包含砾石床、砾石芦苇床、炉渣芦苇床和炉渣床单元的现场试验系统,考察启动期、投加微生物、投加缓释碳源、水温低于5℃和常规运行期等工况下各单元对石油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及其去除机理.在整个试验期内4个单元石油类化合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4.7%、28.4%、45.9%和42.9%;投加微生物和缓释碳源都可提高石油类化合物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炉渣为填料的单元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优于以砾石为填料的单元.2005年常规运行期间,湿地床和对照床石油类化合物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植物对石油类化合物的去除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系统运行期内通过截留去除的石油类化合物占总去除量70%左右,各单元该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潜流构造湿地去除农田排水中氮的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0,他引:44  
张荣社  周琪  张建  史云鹏 《环境科学》2003,24(1):113-116
对潜流构造湿地处理农业面源污水的脱氮效果进行了中试研究.研究证明潜流湿地氮去除效率和水力停留时间呈正相关关系,芦苇床的脱氮效果明显好于茭草床和空白床,名义水力停留时间大于5d时,芦苇、茭草潜流湿地脱氮效率可以达到60%以上.氮的去除满足一级推流反应动力学关系,空白床、芦苇床和茭草床的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分别为0.14、0.26和0.20d-.微生物的反硝化是人工湿地脱氮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总氮量仅占入水量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芦苇、水葱、香蕉、千屈草四种植物迁移养分的能力,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废水,在四个季节分别测定了出水中COD、BOD、氨氮、总氮、总磷含量,结果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废水效果较好,出水水质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芦苇对氨氮去除效果较好,千屈草对COD、BOD去除效果均较好,香蕉对总氮去除效果较好。湿地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随着水流方向逐渐递减,在温度为15℃~20℃时四种植物下湿地中细菌及真菌数量均达到最大值,当种植芦苇及水葱时湿地细菌量更多。  相似文献   

9.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运行效果,并探寻一级动力学常数的空间变化情况,采用"厌氧调节池+二级串联潜流式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运行后人工湿地对污水中COD、TP、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9.13%,71.54%,57.26%和60.01%。通过湿地原位检测显示以上各类污染物在生物床内都有较明显的沿程下降趋势,在床体的前半部分污染物的降解较快,后半部分相对缓慢。农村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去除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一级生物床中COD、TP、TN和NH3-N的去除,Kv均值分别为3.048、2.469、1.625和1.695;二级生物床中Kv均值分别为2.542、1.946、1.383和1.453。生物床Kv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说明生物床前端对各类污染物的降解速率比后端快。生物床间的跌水池的复氧,增加了二级生物床前端的Kv,提高了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生植物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参数比较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本文对影响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几个主要的水生植物参数作了比较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的蒸散量、生物量、根密度和根长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水生植物的泌氧性能,碎石床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率、氮磷去除效果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有重要的影响。实验选择的5种水生植物都能适应污水人工湿地的工艺条件,但须根据人工湿地水流类型,对实验的水生植物选择不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处理低碳氮比污染河水时的脱氮机理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赵联芳  朱伟  赵建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1821-1827
针对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染河水时出现的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以受到严重面源污染的镇江古运河水为例,采用芦苇碎石床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研究了人工湿地处理此类低碳氮比污水时的脱氮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于污水中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表层30cm处,其去除机理主要包括填料、植物根系等对悬浮态氮的过滤、截留作用,微生物对溶解态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植物的吸收作用;湿地下部由于碳源缺乏抑制了反硝化过程,基本不能发挥除氮的作用;对于硝氮浓度高的污水,通过补充有机碳可以有效提高除氮效果,但对于氨氮浓度高的污水,补充有机碳没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力负荷下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系统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金  朱平  宋嘉骏 《环境工程》2014,32(11):37-40
采用人工湿地与沉水植物稳定塘组合系统在低、中、高三种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对污水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水力负荷对组合系统性能的影响状况,以及各构筑物贡献率的对比。结果显示组合系统耐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良好、出水稳定;整个组合系统除溶解性磷酸盐外,污染物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去除率降低,低水力负荷去除效果最优,各构筑物中人工湿地与水力负荷呈负相关性,而稳定塘则受水力负荷影响不显著;各构筑物贡献率中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但稳定塘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中磷是通过基质、微生物和植物的共同作用去除的,其中基质对磷的吸附和沉淀是人工湿地除磷的主要方面。构筑两个以碎石和细砂为填料的人工湿地模拟单元,一个种上芦苇,另一个不种任何植物,研究湿地对磷的处理效果。前期试验表明,种芦苇的湿地总磷去除率可以迭到92%,其中,总磷的67.35%在湿地上部就得以去除,有相当一部分磷是由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协同作用加速去除的。最后对人工湿地除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芦苇湿地法处理污水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廷华 《环境保护》1992,(10):19-22
污水芦苇湿地处理法是一种低成本、易操作和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法.可用于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如:造纸废水、纺织废水、啤酒废水、炼油废水、养殖和饲料及食品加工废水的处理.基建投资,运转费用和能耗均为常规二级处理方法的1/3~1/5,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污水芦苇湿地处理示范工程于1989年建于北京昌平卫星城东,占地1.5公顷(ha),处理污水量500m~3/d.昌平城镇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除去率为:BOD_5=85.8%,SS=93.8%,T-N=64.6%,大肠杆菌=99.9%.  相似文献   

15.
水量衡算条件下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芦苇和无植物2种人工湿地,在系统水量衡算的基础上比较了2种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证明,在植物收割后的冬季,芦苇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低于无植物湿地系统约2%;在其他季节,芦苇湿地对污水CODcr的去除率比无植物湿地高出3.3%-5%。但对BOD5的去除率却比无植物湿地低了1.9%-2.7%。因此,芦苇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无植物湿地高,但提高不多。比较了2种系统的氧化还原电位,芦苇湿地比无植物湿地的高(P〈0.05),这种提高主要集中在湿地水面以下约10cm的深度;从整个湿地床体来看。2块连续运行的潜流水平湿地内部氧化还原状态大部分相同。主要是厌氧状态。比较了2种人工湿地基质中降解有机物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二者没有明显的差别。考察了湿地进水有机负荷与去除量的关系,二者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0.99)。  相似文献   

16.
颗粒载体生物滴滤床处理低浓度污水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生物陶粒和Hat Creek煤两种颗粒载体,应用于滴滤床颗粒填料生物反应器模型中,进行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对比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生物陶粒可作为滴滤床填料去除低浓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但在贫营养条件时,处理效果不如Hat Creek煤;而在进水浓度或水量增加,营养不成为限定因素的运行条件下,其极限负荷与处理效果明显要优于Hat Creek煤。  相似文献   

17.
研究芦苇和菖蒲床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径流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SS去除率可达90%以上;总磷的去除率基本维持在50%左右;氨氮的去除率维持在40%~50%左右。重金属去除效果研究中,总Zn的去除效果比对溶解态Zn的去除效果好,其中芦苇床湿地对溶解态Zn的平均去除率为52.74%,对总Zn的平均去除率为62.65%,菖蒲床湿地对溶解态Zn的平均去除率为47.60%,对总Zn的平均去除率为59.15%。根际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芦苇根际脲酶活性高于菖蒲,磷酸酶活性受重金属Zn影响较大,Zn对芦苇根际磷酸酶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菖蒲根际磷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研究,得出两种工艺的特点和使用范围。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系统建设成本低,动力消耗少,处理效果好,但受气候和土地限制。通过实验研究人工湿地并从污染物净化机理上分析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结果,同时考虑了湿地环境和植物对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并从环保节能进行能耗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生态处理工程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文章以某小型屠宰废水处理项目为例,屠宰废水含有高浓度有机物,改造原有预处理工艺加两级芦苇湿地进行处理,出水满足国家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同时跟踪监测人工湿地的进出水水质,利用监测数据分析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芦苇生长影响因素。当COD污染负荷达到560 kg/(hm2·d)及以上时,会对芦苇生长产生抑制甚至毒害;而在较低的污染负荷条件下,湿地具有更高的抗冲击能力,随着进水COD、氨氮等浓度的升高,湿地处理效率也得到提升;但过低的污染负荷会因为湿地基质营养物质的缺乏而影响芦苇的生长,在确保湿地植物芦苇正常生长和高效的氨氮去除基础上,同时考虑最大减少湿地占地面积和投资,湿地进水COD污染负荷宜控制在250 kg/(hm2·d)。  相似文献   

20.
污染物负荷与组成对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污染物负荷与组成对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在构建小试湿地试验装置的基础上,使用模拟污水进行了TN去除试验.试验的影响因素包括:水力学停留时间,单一污染物负荷量,P(C):P(N),TN组成,有机质(以COD计)-氨氮-硝氮比例等。其中,3种污染物最佳比例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停留时间试验、单一负荷试验、p(C):p(N)试验、TN组成试验得到各自的变化趋势,并能够用人工湿地基本理论解释。正交试验确定的3种污染物的最佳比例质量浓度为:有机质:氨氮:硝氮=20:3:3。结论认为.湿地脱除污染物的不同机理是影响TN去除效果根本原因。氨氮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好氧微生物的作用.硝氮的去除则主要依靠反硝化菌的作用.并需要充足的碳源。TN组成问题应综合考虑氨氮和硝氮的负荷总量和水力学停留时间,3种污染物对TN去除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氨氮〉硝氮〉有机质.最优方案的理论TN去除率达到92.26%。此外.可能还存在着其它重要的影响人工湿地TN去除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