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在重庆组织安全驾驶培训,专家指出,驾驶员即使技术再好,也可能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出现事故,这时除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外,驾驶员还应该掌握安全行车的五大准则,最大限度地避免行车危险。准则之一:提高预测能力。要时刻查看前方路上发生的事情,不要只关注车跟前,因为隐患往往在车前很长一段距离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2.
《江苏劳动保护》2008,(1):52-52
增强冬季行车安全意识。冬季霜多、雾多、雨雪多、气温低,环境复杂,对行车安全有较大影响。驾驶人员应提高对冬季安全驾驶的认识,加强冬季驾驶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做到防冻、防滑、防事故,掌握处理冬季驾驶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方法。切忌在冬季仍以其他季节的驾驶习惯行车。  相似文献   

3.
驾驶中使用手机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为揭示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探索影响驾驶安全的理论机制,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结合近10 a来相关研究,综述了与驾驶安全密切相关的驾驶分心问题,主要包括:驾驶员分心的定义及其分类;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如反应时(RT)、行车速度、路线保持和跟车距离;手机使用对驾驶员分心影响的理论机制,如信息加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TPB)。分析表明,使用手机会导致驾驶员的反应时延长15%~40%,驾驶路线发生明显偏移,对于行车速度减缓和跟车距离延长的假设需结合驾驶员主客观数据进行比较做进一步验证;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会增加驾驶员的认知负荷,TPB能够对使用手机行为进行有效的解释和预测,但对该理论中基于信念测量的研究还很少;除手机操作任务,影响驾驶员分心的其他操作任务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问:对客车驾驶人安全驾驶行为有哪些要求? 答:客车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遵守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和道路运输驾驶操作规程,谨慎和安全驾驶、文明礼让、安全行车; (2)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要做好车辆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良好;保持车辆清洁和车内空气清新,保证车上消防等各项设备、设施齐备有效;  相似文献   

5.
疲劳驾驶是安全行车之大敌。驾驶员在行车中要防止疲劳驾驶,除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足够的睡眠,控制连续驾车时间外,食用某些食物同样也可起到防止疲劳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栏目上期介绍了在雨天驾驶汽车出车前的准备工作和行车中对速度的控制,本期继续介绍雨天行车应注意的问题和安全行车要领。一、雨天时夜间行车应注意的安全要领夜间由于光照度差、行车视野窄、  相似文献   

7.
运输企业驾驶人安全驾驶行为常识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对客车驾驶人安全驾驶行为有哪些要求? 答:客车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遵守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和道路运输驾驶操作规程,谨慎和安全驾驶、文明礼让、安全行车; (2)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要做好车辆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良好;保持车辆清洁和车内空气清新,保证车上消防等各项设备、设施齐备有效;  相似文献   

8.
《安全与健康》2005,(4):51-51
近日,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在重庆组织安全驾驶培训,专家指出,驾驶员即使技术再好,也可能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出现事故,这时除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外,驾驶员还应该掌握安全行车的五大准则,最大限度地避免行车危险。  相似文献   

9.
驾驶人在行车前,必须保障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精力充沛,严禁疲劳驾驶车辆。要经常对车辆技术状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车辆安全部位,严禁驾驶病车上路行驶。炎热天气行车更要控制车速,避免过长时间高速行车,以免造成发动机或轮胎温度过高。  相似文献   

10.
安全行车是驾驶人的一生追求,然而安全驾驶不仅需要娴熟的驾驶技术,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诸多事故成因中分析,或多或少有心理因素成因的事故还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在汽车驾驶中,驾驶员能正确做到忍让,就能安全行车,幸福一生。 忍让车速 驾驶员在日常行车时,常常会遇到有的车辆在窄路  相似文献   

12.
驻厦某部驾驶员张荣雄,人长得文静,车技却非同一般。手握方向盘13年来,始终把安全行车记心头,苦练驾驶技能,严守行车纪律,出色完成各项运输保障任务,累计安全行车近16万公里。他7次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被喻为“安全行车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13.
夏季气候炎热、光线强烈、路面变软、雨水多等特点使驾驶条件变得恶劣,给安全行车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夏季行车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薛木旺是南平市延平区政府的一名驾驶员,先后开过大货车、旅行中巴车、小轿车等,安全行车里程已达200多万公里。三十年的驾驶经历,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安全行车无小事”。  相似文献   

15.
保证汽车行车安全,除对车辆勤检查、勤保养,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提高驾驶技能,增强安全行车意识外,主要应保证车辆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本文从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及装载四个方面,探讨了车辆技术状况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机动车驾驶是一种特殊职业,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必须时刻铭记责任重于泰山,才能确保运输安全、道路畅通,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除了法制意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驾驶技能,一个优秀的驾驶员还要对行车目的地及其途经区域的天气、道路情况及其他交通活动特性有所了解,即所谓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求人和",才能增强防患意识,更为有效地保证交通安全。本文将对驾驶员对道路气候条件、道路状态、流量及交通活动参与者的知识对行车安全方面的影响展开论述,揭示气象、地理和人文知识对安全行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疲劳驾驶交通事故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疲劳驾驶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结合高速公路行车特点,从驾驶员高速行车的生理心理及高速公路行车环境等方面分析高速公路疲劳驾车交通事故原因。根据交通心理学、安全人机学等原理,提出驾驶者自身控制、运输单位内部管理、宣传和舆论、家庭教导、交通部门服务性诱导、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高速公路疲劳驾驶交通事故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驾驶员在高原低氧路段的疲劳程度,以寻求缓解驾驶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途径,利用生物反馈检测仪分别对初次与经常进入高原公路低氧路段的驾驶员进行实地行车试验。通过对比不同海拔高度受测驾驶员脑电(EEG)变化特征,选取脑电8~13频段与14~30频段的平均功率比值R作为评价驾驶员疲劳时脑电特性指标R,定量分析海拔、连续驾驶时间对R的影响,同时建立R与海拔、连续驾驶时间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海拔与连续驾驶时间是影响驾驶员疲劳的主要因素,R随着海拔的升高与连续驾驶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变大。初次在高原低氧路段行车的驾驶员表现出的疲劳感强于经常在高原低氧路段行车的驾驶员。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驾驶疲劳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建立了驾驶疲劳形成的人机工程学模型,并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了驾驶疲劳的各种形成因素。对预防驾驶疲劳,保障行车安全,汽车人机界面设计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汽车驾驶中,驾驶员能正确做到忍让,就能安全行车,幸福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