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环境》2015,(2):70-71
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而淡水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7%,面临的水问题十分复杂,涉及水质、能效和治理。中国政府认识到这些问题并计划投资两万亿人民币(3300亿美元)用于解决中国的水问题,尤其是要将水质提高30%到50%,以及投资包括污水处理、循环利用、膜处理在内的各种技术。基于这些举措,中国已在水未来蓝图的最关键领域—加大对技术解决方案的投资方面开始领跑。中国公众每天都要用水,但他们对水的认识又有多少呢?为了解中国公众对中国水状况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赛莱默公司与中国水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需全面完善的背景下,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环节的建设显得更为薄弱,总体来看,中国的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还存在一些必须明确的问题和必须面对的挑战.为更好地开展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通过分析实施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过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提出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前提的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计算方法,量化排污权交易可行性,预测由水污染排污权交易导致的水质变化.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生命之源——水“天地万物和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的水,确实并未被大众所珍惜,对于中国,特别是居住在北方的人们来说更应该警惕了。”解决中国环境问题要换位思考在人权问题之后,中国的环境问题成为世界所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对此,中国政府也下决心要改变中国的环境状况。比如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比如温家宝总理那铿锵有力的呐喊: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基尼系数的中国灰水足迹区域与结构均衡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才志  白天骄  韩琴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2):2047-2059
论文在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1998-2013年各类来源的灰水足迹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选取人口、GDP两个指标,应用基尼系数对中国1998-2013年灰水足迹的空间、结构均衡性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区域均衡性方面,经济灰水足迹均衡性较差,东部与西部地区分别在经济灰水足迹和人口灰水足迹中的均衡性较低;2)在结构均衡性方面,经济灰水足迹均衡性已达到“差距偏大”范围,其中农业和工业的均衡性较差,生活经济灰水足迹均衡性近年来降幅明显;3)从边际效应来看,可以通过减少中、西部重污染地区灰水足迹及各省市农业灰水足迹的方式提升整体均衡性,有效促进中国水环境公平性的提升。最后,针对中国灰水足迹均衡性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减少中国灰水足迹、提升水环境公平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水利专家张光斗教授警告说:“中国的供水危机正变成以任何时候都更加现实的问题,这会阻碍经济发展。如果人们继续污染和浪费水,中国不得不进口水。”  相似文献   

6.
水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直接控制污染源排放技术依据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实行对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排污浓度、数量的最高允许值,是国家环境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回顾中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国内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现状及特点,指出了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水安全问题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从原环境保护部历年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来看,2011年以来,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趋好,但局部地区仍存在水质恶化现象。各地严峻的水安全形势已是中国必须重视的"新常态",水环境的管理和改善是中国各级政府必须面对和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中国21世纪的水安全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洪阳 《环境保护》1999,(10):29-31
本文在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的水安全,以及由水引发的其他安全问题,并就中国21世纪的水安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水资源及水安全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结合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的研究工作,论述华北地区紧迫的水安全问题与反思,展望国际水科学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介绍中国科学院在变化环境下的水循环、农业节水和水资源安全研究的阶段成果和近期研究行动计划,提出中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的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与发展的几点建议。目的是研讨未来中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国家需求中的长远发展的前沿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污染一直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也曾是澳大利亚面临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澳大利亚的水环境保护取得了重要成效,积累了众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水环境管理和治理面临的形式、挑战和需求以及澳大利亚在在水环境管理与治理方面的优势分析,提出应借鉴澳大利亚经验,推进中国在水环境法律、体制、机制、技术、市场机制应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白强 《环境》2000,(12):6-7
几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先生曾专题研究中国的水问题,他认为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将超越洪涝灾害而成为中国政府最大和最难解决的水问题,甚至会引发全球粮食市场的变动和其他国际问题。布朗的结论尽管有点刺耳,却给中国人提了个醒——水资源短缺,无可回避。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利用率低,污染严重。而稀缺、污染和浪费,是我国水资源中三大突出  相似文献   

12.
在水资源短缺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水权交易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方法,水银行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仍在起步阶段.梳理了水银行与水权交易的关系,指出水银行是水权交易的形式之一;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水银行的概念界定、交易机制、实施基础、水银行的类型、交易定价,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重点.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综述,为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重要启事     
在第4期《环境经济》杂志上,有一篇题为“中国的水问题:转型、治理与创新”的文章给我印象颇深,也许因为水是基础自然资源,与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面临水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楠 《环境》2003,(3):6-7
1998年春夏之交,大名鼎鼎的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公布了他的研究报告《中国水短缺会动摇世界粮食安全》。据布朗介绍,他的报告是根据美国全国情报委员会的最新数据撰写的,美国全美情报委员会已经开始像当年监视前苏联军事调动那样关注中国的水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属多山地的国家,山地城市依山而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环境要素,构成了区别于平原城市的重要特征。水安全是全球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山地城市水安全问题及影响因素,发现水安全问题日趋严峻,为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山地"和"水"的和谐关系,需要尽快开展山地城市水安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季远军  韩光民 《交通环保》2003,24(Z1):92-93
通过对航行于中国内河水域的小型散化船洗舱水处理进行调查,分析小型散化船洗舱水处理的现状及防治散化船洗舱水存在问题,提出加强小型散化船洗舱水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华 《环境》2000,(12)
今年入春以来,中国北方地区遭遇近十年来最为严重的旱灾。水资源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水利部有关专家指出,随着人口剧增和经济高速发展,水的供求矛盾已成为制约中国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瓶颈。2010年后,中国将进入严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虚拟水国际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引入虚拟水和虚拟水贸易的概念,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对中国虚拟水贸易进行研究分析。选取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相关数据,计算中国17个行业及全国的虚拟水进出口量,分析中国虚拟水进出口情况,指出中国是一个虚拟水净出口国,并且虚拟水净出口量始终处于增长状态,主要出口到美洲、欧洲和亚洲。在中国虚拟水贸易中,对虚拟水净出口贡献较大的行业为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和农业,而对虚拟水净进口有贡献的行业为能源行业、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由于净出口行业基本上为耗水量比较大的行业,净进口行业耗水量相对较小,这就导致了中国虚拟水始终处于净出口状态。这些都为行业战略调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扼要描述中国水资源现状,并研究分析其成因,强调指出目前中国地表水的使用和地下水的开采已趋饱和状态,且面临严重污染治理问题。因此,要开发新水源摆脱缺水困境,必须健全水立法和监管体系,出台保护水生态和治理水污染的优惠政策,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以及科学的治水理念。将污水治理、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及雨水实现资源化等作为开辟新水源的攻关目标,不仅可以改善中国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水污染,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缺水问题,进而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所需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是排放许可证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很多地市都开展了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试点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许可证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归纳和总结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排放许可证实行分类和分级管理体系;完善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的协调机制;使违法行为轻重与处罚力度相当;建立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立体化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