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对莱州湾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分析测试了黄河入海口70 cm沉积物柱状样的总有机质参数、脂肪烃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1968年前,黄河入海口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低,陆源高等植物源有机质和人类活动源石油烃在沉积物有机质中的占比都较低,藻类、细菌源有机质为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1968-2001年,黄河入海口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逐年增高,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和人类活动源石油烃含量都呈增长趋势;2001-2010年,黄河入海口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低,其中,藻类、细菌源有机质占比增大,人类活动源的石油烃污染仍然明显;2010年后,黄河入海口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又呈增高趋势,且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和人类活动源石油烃含量也呈增长趋势。综上所述,黄河入海口区域有机质污染程度较轻,沉积物有机质呈自然源和人类活动源混合输入特征,其中,人类活动源石油烃是该区域有机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3-2018年莱州湾海域5个航次的监测数据,评价分析了表层沉积物的石油烃污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莱州湾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未检出~377.00 mg/kg,平均值为63.34 mg/kg,污染程度较轻微;各监测站位、年际之间的石油烃含量空间离散程度较高,差异显著性不明显,聚类相似度较低并且分组不明显;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空间分布趋势总体一致,呈均匀空间分布,局部区域存在含量高值区。分析结果表明,港口航运等人类活动是影响石油烃分布主导因素;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年际变化不明显,各监测站位年际变化较明显区域均呈SE-NW(东南-西北)方向分布。  相似文献   

3.
硅在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开展了硅在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及形态再分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梯度范围内(≤3.00 mg.L-1),硅在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均可用线性模型描述,且2个湖泊沉积物分别处于吸附硅和解吸硅的吸附/解吸反应的不同阶段;Langmuir交叉型吸附等温式、Freundlich交叉吸附等温式和Temkin交叉型吸附等温式均能较好地描述硅在2个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结合沉积物自身吸持硅(NAS)和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SC0),阐释了2个湖泊沉积物对硅的源汇作用;以硅的形态再分布为基础,揭示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IEF-Si)释放硅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IMOF-Si)和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OSF-Si)的可持续释硅能力,可为探讨真实环境体系中硅的吸附/解吸机制,阐释湖泊富营养化的营养盐限制机制及营养盐耦合作用对碳循环拉动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2009年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76.25mg/kg,沉积物无石油烃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陆源输送、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4个海域,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为近岸最大浑浊带最高,其次为近岸区和泥质区,在远岸区则常年存在一个石油烃含量的低值区.  相似文献   

5.
东部平原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选自东部平原3种不同类型8个浅水湖泊的1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级提取法,研究了沉积物中有机磷(OP)质量分数、形态及其分布状况,并探讨了OP组分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东部平原湖泊沉积物中w(OP)为65.2~539.2 mg/kg,占w(TP)的19.9%~40.6%,污染程度高的沉积物w(OP)高于污染程度较轻的沉积物. 沉积物中各形态有机磷主要以中活性有机磷(MLOP)与非活性有机磷(NLOP)为主,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中各形态w(OP)顺序均为城市湖泊>大型养殖型湖泊>大型自然湖泊. 城市湖泊与养殖型湖泊以NLOP为主,其相对含量达到50%以上;而大型自然湖泊以生物有效性有机磷(LOP+MLOP)为主,其相对含量为54.6%~61.6%,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磷分布状况与湖泊污染程度和人类活动紧密相关. 酸提取有机磷质量分数〔w(HCl-Po)〕为10.5~200.9 mg/kg,在不同污染程度湖泊沉积物中差异明显,其和总有机磷(Po)的比值〔w(HCl-Po)/w(Po)〕与湖泊水质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沉积物w(TP),w(OP),w(LOP)及w(MLOP)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即沉积物中的HCl-Po可能是湖泊水体磷的重要来源,沉积物中w(HCl-Po)/w(Po)可以反映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2009年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76.25mg/kg,沉积物无石油烃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陆源输送、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4个海域,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为近岸最大浑浊带最高,其次为近岸区和泥质区,在远岸区则常年存在一个石油烃含量的低值区.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典型养殖型湖泊沉积物污染特征以及污染来源,系统采集并测定了骆马湖养殖区和非养殖区沉积物营养盐与5种重金属元素(Cu、Zn、Hg、Pb和Cr)含量.分析了骆马湖沉积物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垂向分布特征,基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进行污染物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骆马湖沉积物整体污染严重,由于圈圩和围网养殖阻碍了水体连通性,养殖区营养盐空间分布不均,重金属在入湖口附近含量更高.同时大量投放的鱼类、营养物质和含重金属杀菌剂等对湖泊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圈圩区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在垂向上无明显的线性累积,但非养殖区沉积物污染程度随深度变浅而增加趋势明显.骆马湖沉积物重金属整体呈重度生态风险,其中Hg的生态风险最高.除了Cr对儿童健康具有非致癌风险,其他重金属尚未对人体健康构成致癌和非致癌风险.总体而言,骆马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如Zn、Pb、Hg和总磷以入湖客水与骆马湖沿岸旅游业、工业及农业开发等外源输入为主;总氮和总有机碳主要受养殖和水生植物等内源影响;基于污染来源解析结果,建议对骆马湖...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蒙自盆地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机制,该文通过测定大屯海和长桥海两大浅水湖6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含量并计算C/N值,结合流域内的人类活动特征,解析了受人类活动影响下有机质的来源。结果显示:大屯海和长桥海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分别为1.91%~8.78%,0.17%~4.70%,主要富集在湖心区,呈同心圆状分布特征;大屯海δ13C、δ15N含量和C/N值分别为-30.49‰~-21.46‰、4.11‰~9.07‰和8.12~12.55,长桥海为-30.42‰~-21.7‰、8.43‰~13.97‰和8.63~14.80,其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两大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以陆源污水和浮游植物为主,部分属于陆源土壤有机质,说明研究区湖泊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受控于外源和湖泊内源共同作用。大屯海有机质贡献率大小为fsew(污水)>fp(浮游植物)>fsoil(土壤),而长桥海fsoil>f...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东部平原骆马湖、高邮湖、滆湖和阳澄湖四个湖泊沉积物中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分级浸取法研究了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SOEF-N)这四种可转化态氮(TTN)和非转化态氮(NTN)的赋存特征,并结合沉积物...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主要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国主要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Cd、As、Zn、Pb、Cu、Hg、Cr)的分布特征,系统讨论了区域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中国主要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主要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状况评价结果是:Cd>Hg>Pb>As>Zn>Cr>Cu。其中,Cd元素的Eir值介于41.25~1755.00之间,属于轻微到极强生态危害,其中大部分样点属于强至极强生态危害。Hg元素的Eir值介于115.29~470.83之间,属于强到极强生态危害,其中大部分样点属于很强至极强生态危害。地区对比而言,综合污染状况以海河和珠江较为显著,长江污染最轻。就其来源来讲,海河流域和珠江流域污染来源主要为工业污染,长江和黄河主要是流域岩石风化和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东海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多环芳烃总浓度为8.2~180.2 ng/g,和国内外其它区域相比,整体处于一个低至中等程度的污染水平。东海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整体表现为中间低、两端高的格局。内陆架是长江入海物质的主要沉积区,也是PAHs的主要汇集区;陆架北部区域的物质来源复杂,但总体受长江入海泥沙的控制,自西向东PAHs含量梯度递减;研究区域的东北部,较高的PAHs可能源于济州岛的输入;冲绳海槽也含有较高PAHs;而残留沉积区中PAHs含量极低。通过多环芳烃组成特征判断,东海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煤、木材、油类的燃烧,还有部分来自油类的泄漏。同时不同区域Ba P/Be P、Ba A/Chry比值的差别表明内陆架及冲绳海槽的PAHs主要来自河流输送,残留沉积区的PAHs可能主要来自大气沉降。  相似文献   

12.
为综合评估电器加工制造业对纳污水体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影响,对广东典型电器工业区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河涌沉积物的PAHs含量进行了空间和垂直分布、来源以及生态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6种优先控制PAHs中有12种检出率达100%,其余4种具有不同的检出率.ΣPAHs含量范围为343.5~2 099μg.kg-1,均值为1 215.9μg.kg-1.PAHs组成特点为2~3环〉4环〉5~6环.在0~40 cm垂直尺度内,4个分层层面的ΣPAHs含量和种类均无显著变化.同分异构体比率分析显示,空间尺度上PAHs主要污染源来自石油、生物质以及木柴燃烧等活动.垂直尺度上燃烧类型反映了从生物质向石油燃烧为主的转变.河涌沉积物总量污染指标和污染因子指标显示了相同的重度污染特征,各监测断面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为:S7〉S2〉S4〉S3〉S6〉S1〉S5.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评价显示S7、S2、S3等位点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包含居民区和制造业集中区的各监测点ΣPAHs含量分布显示,该地区PAHs污染和电器制造业存在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安徽省中北部6条河流沉积物样品的粒径、矿物组分和有机质含量的测试,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样品中萘、二氢苊、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等12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分析了研究区河流沉积物的特征和多环芳烃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安徽省中北部的淮河南北岸支流沉积物粒径和矿物组分具有不同特征;就PAHs总量来看,北岸支流平均值为313.3ng/g,南岸支流平均为112.8ng/g,差异比较明显,南岸支流沉积物中大多数多环芳烃的平均含量都低于北岸支流(蒽和菲除外,二苯并[a,h]蒽未检出);而有机质的含量,南北岸支流总体无明显差异(含量在0.55%至1.83%之间),但单条河流的分布呈沿水流方向自中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玛珥湖四海龙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及来源,采集四海龙湾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对其中的有机质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四海龙湾表层沉积物中w(TOC)(TOC为总有机碳)为6.7%、w(TN)为0.6%、δ13Corg(TOC同位素丰度)为-28.0‰、δ15Ntotal(TN同位素丰度)为2.2‰. 可溶性有机质主要包括脂肪烃、脂肪醇、脂肪酸和GDGTs(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等,其中脂肪酸是可溶性有机质的主要组分,约占可溶性有机质总量的68.8%,主要来源于内源性的藻类和厌氧菌; 脂肪烃主要来源于陆源的C3木本植物;结合态脂肪醇具有明显的内源来源特征,而游离态脂肪醇却呈现陆源来源特征. 四海龙湾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GDGTs,主要来源于陆源土壤,包括支链类GDGTs和类异戊二烯类GDGTs,其中类异戊二烯类GDGTs以GDGTⅣ和GDGTⅤ为主,但其在四海龙湾沉积物中的含量相对较小. 研究显示,四海龙湾流域陆源是沉积物中可溶性有机质的主要来源,陆源有机质的大量流入改变了四海龙湾的营养水平;不同种类可溶性有机质表现出不同的来源特征,这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对不同种类有机质降解速率的不同所致,并且导致降解所产生的二次有机质数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中氮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武汉市东湖子湖郭郑湖、庙湖以及南湖这3个不同类型的湖泊进行释氮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在厌氧条件下,不同污染程度的湖泊中沉积物释氮作用均比较明显。为了抑制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氮,控制湖泊富营养化,保持湖泊较高的溶解氧水平是必要的。(2)在厌氧条件下,高温对不同类型湖泊总氮和氨氮的释放均能起到促进作用。(3)沉积物与上覆水间污染物的浓度梯度越大,总氮和氨氮的释放速率与释氮量也越大,此时温度的影响不明显。(4)通过比较3类湖泊沉积物上覆水中总氮和氨氮两者的释放浓度可知,氨氮的释放贡献十分显著,因此控制氨氮的释放量对于控制湖泊氮释放量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US EPA 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其w(PAHs)为101.3~1 494.8 ng/g (平均值为353.0 ng/g),与国内其他的湖泊和河流相比,整体处于中等污染水平. 安州采样点沉积物中w(PAHs)最高,污染最严重;其次为小田庄、烧车淀、王家寨;污染较轻的采样点为枣林庄、光淀、圈头和端村. 在16种多环芳烃单体中,菲、荧蒽、芘、苯并[b]荧蒽所占比例较大. w(荧蒽)/w(芘)和w(菲)/w(蒽)2个比值显示, 白洋淀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和分布受石化材料燃料、煤炭及薪柴燃烧影响较大. 风险评价表明,安州采样点表层沉积物对生物存在潜在危害,而其他采样点沉积物潜在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鄱阳湖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湖体不同区域的PAHs进行定量源解析.PAHs在沉积物中广泛存在,所有点位表层沉积物中ω (∑16PAHs)范围为203~2 318 μg·kg-1,其中湖体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高于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鄱阳湖PAHs环数比例大小依次排列为:4环>5环>6环>3环>2环,4环PAHs组成占主导地位,其含量占∑16PAHs的比例高达86.11%.2~3环以及部分4环PAHs包括Flua和Pyr更容易受到SOM的影响,4~6环PAHs更容易受到ORP及重金属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16PAHs的较高含量位于湖体邻近都昌县与鄱阳县区域,此区域地形相对封闭,与周围区域水流交换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降解.在时间分布上,PAHs含量水平的变化与江西省GDP的发展呈现出高度一致性,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可能是导致PAHs含量水平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鄱阳湖表层沉积物PAHs的主要来源包括石油污染及石油、煤炭和生物质燃烧源,不同区域PAHs来源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本研究可为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污染情况提供参考,对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成渝经济区内采集了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GC/MS方法对其中的PBDEs(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多溴联苯醚)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沉积物中w(ΣPBDEs)(ΣPBDEs包括BDE-1,BDE-15,BDE-17,BDE-28,BDE-47,BDE-66,BDE-71,BDE-85,BDE-99,BDE-100,BDE-126,BDE-138,BDE-153,BDE-154,BDE-166,BDE-181,BDE-183和BDE-190)为0.20~6.45 ng/g,w(BDE-209)为0.44~6.29 ng/g. 与其他地区相比,成渝经济区内PBDEs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 大部分样品中的PBDEs以BDE-209为主,说明成渝经济区河流沉积物中的PBDEs主要来自十溴联苯醚; 但PBDEs的组成特征显示,彭山岷江大桥沉积物中的PBDEs主要来自五溴联苯醚,而官渡沉积物中的PBDEs主要来自八溴联苯醚. 此外,一些以往工作较少关注的PBDEs单体,如BDE-1,BDE-15,BDE-181和BDE-190等,不但在沉积物中的检出率较高(均高于70%),而且有的含量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0~2020年中国湖泊、河流和河口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和重力模型分析了驱动PAHs时空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沉积物中PAHs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北部沿海>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西北.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和东部沿海地区高分子量PAHs的比例相对较高,东北、西北、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低环PAHs的比例相对较高.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从2000年起逐渐增加,2006年以后逐渐减少,且不同地区沉积物中PAHs含量到达峰值的年份有显著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在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发展中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导致污染物积累较快.偏远或欠发达地区PAHs含量逐渐增加,但累积率低于发达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沉积物中PAHs的影响显著,其中对沉积物中PAHs分布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