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埋管送风又称“地下送风”。其原理是将室外空气通过一定长度的埋管,与周围的土壤发生热交换,冷却到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然后利用风机、风管、送风口等送至工作场所,从而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室内采取这一措施后,可降温2~6℃。由于这种降温设施具有造价低、占地少、见效快等特点,因而在广州已被相当数量的工厂所采用。 埋管送风系统在设计上、结构上基本与一般的送风系统相同。但有两点不同,一是送风口形状各异,二是管道埋入地下土壤30~60厘米,送到地面车间的空气有一定湿度,这个湿度比地下送风湿度低得多,操作者不会患风湿关节痛。 送风系…  相似文献   

2.
地下交通枢纽站火灾烟气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交通枢纽站火灾时烟气控制策略是人员疏散安全的重要因素。地下交通枢纽站科学合理设置机械排烟和送风,在火灾发生时,可以有效降低毒气造成的人体伤害,控制伤亡损失。选取广州珠江新城地下交通枢纽站作为分析案例,分析如何合理布置机械排烟口以及机械送风补风口,利用CFD技术分析地下交通枢纽站的排烟补风策略,比较三种烟控模式,探讨利于人员安全疏散的最佳烟气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盾构隧道行车道发生火灾时烟气侵入人员疏散通道,可通过在盾构隧道疏散通道内设置独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保证疏散通道内正压状态进行防烟,提高人员疏散安全性。分别利用风速法和压差法对某隧道工程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送风量进行试算,并采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软件对疏散前室送风、疏散通道单侧送风及疏散通道双侧送风3种加压送风方式进行模拟分析,对比不同加压送风方式下各疏散口风速、温度、能见度的情况。结果表明,通过风速法计算得到的加压送风量要大于压差法。采用前室加压送风会造成较强的气流扰动,导致疏散口附近风速及温度剧烈波动,部分烟气进入前室,不利于人员疏散。采用疏散通道加压送风时,疏散口处风速稳定。但采用单侧加压送风时,火源下游疏散口处会有部分烟气积聚,影响人员疏散。采用双侧加压送风时烟气积聚少,疏散口附近温度、能见度等安全指标均在临界范围内,防烟效果良好,可以保证人员疏散安全。因此,建议采用纵向疏散通道加压送风,送风量建议采用风速法计算,当采用纵向疏散通道双侧加压送风时,建议在风速法得出的送风量基础上增加10%作为安全值。  相似文献   

4.
就通风空调工程中具有特殊应用的环形风道的摩擦阻力计算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提出了采用流量当量直径法和直接利用圆形风道计算图风道的比摩阻2种方法,第2种计算方法与流量当量直径法比较,查表时更直接。  相似文献   

5.
锚室是悬索桥的重要构成部分,常位于地下或半地下空间,进入锚室内部的雨水与地下水蒸发到空气中,若锚室除湿风系统布置不善,将使局部空气相对湿度大于40%,加大锚室内部裸露主缆钢丝的锈蚀程度,直接缩短整座大桥的使用寿命。探究了锚室除湿风系统送风口送风角度的改变与锚室内部空气速度场及绝对湿度的关系。首先根据流场运动控制与输运方程描述了锚室内部空间空气与水蒸汽的运动与分布规律,分析了在风量不变的情况下锚室内部的流速场、绝对湿度场,通过不同送风角度的比对分析原方案的情况,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其次,在获得最佳送风角度且不改变总风量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顶部与底部送风的风量分配,探究风量分配对锚室绝对湿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采用顶部与底部送风结合的方式,顶部送风方向与缆束轴线方向平行且顶部送风风量为600 m3/h,底部送风风量为1 800 m3/h时除湿效果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火源位于合流分岔路段上游时不同的纵向通风烟气控制策略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最佳的通风控制策略及送风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发生时,若只有主隧道送风,当送风风速为临界风速时,尽管火源上游烟气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下游仍会有部分烟气会流入匝道,影响匝道内的行车安全;若加大主隧道送风风速以消除匝道内的烟气,则所需风速过大,既不经济也不安全;如果采用主隧道和匝道联合送风的送风策略,主隧道以临界风速送风,则匝道以较小的送风风速即可得到较好的烟气控制效果。该通风策略应为最优的烟气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剧场建筑的空调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剧场建筑特殊性,对其观众厅及舞台的空调系统的设计方式进行探讨,并得出如下结论:(1)观众厅采用下送风方式;(2)舞台采用侧送,顶送及下回风方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某火车站中庭火灾补风采用下送风和侧送风时的排烟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火源热释放速率的情况下,无论采用何种补风形式,均有"补风量越大,模拟区域能见度越高、平均温度越低"的规律。当补风量较小时,侧送风条件下模拟区域内的平均温度低于下送风条件下模拟区域内的平均温度;而补风量越大,侧送风和下送风条件下的平均温度趋于一致。另外,侧送风条件下的能见度高于下送风条件下的能见度。对于所选用的火车站模型,最佳补风量应为排烟量的90%。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应合理采用火灾性能化设计确定合理的补风方式以及补风量。  相似文献   

9.
浅孔留矿法是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急倾斜薄和中厚矿体的常用采矿方法。这种采矿法的特点是工人直接在矿房中大暴露而下作业,采用浅孔爆破落矿,自下而上的分层回采,每次采下的矿石靠自重放出三分之一左右,其余暂留在矿房中做为继续作业的工作台。采场布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金属抛光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降低抛光金属粉尘的爆炸风险,设计一种金属粉尘湿法处理系统,并通过建立多相流动数值模型,探究其内部流场特征与金属粉尘运动规律,分析金属粉尘湿法处理系统的除尘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径的金属粉尘直接重力沉降至水槽中;小粒径(PM10)的金属粉尘易随气流进入风道,进而通过水雾脱除;采用洁净进气源,可以有效降低工人操作环境的粉尘浓度;增加细水雾,可以有效提高金属粉尘湿法处理系统的除尘效率,对PM10的除尘效率从30%提升至82%。  相似文献   

11.
宋莹    李雪冰    王施惠     王妍丹    邓立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1):169-175
针对传统接触性瞬时测风方法未能体现风流脉动性及随机性的特点,在15组不同断面平均风速下,采用非接触式湍流测试手段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对测风站巷道断面中垂线上24个测点的风速进行测试。实验表明,断面测点瞬时速度时间序列极不规则,但速度大小服从正态分布,具有规则的统计规律。基于湍流统计平均后,测风站断面某点的测点风速与断面平均风速呈线性关系,经验证,通过校正系数,可根据断面任意一点风速值来确定断面平均风速的大小。研究表明,LDA测量技术可以精准测试巷道流场的湍流特性,基于统计平均的结果为井下测风站风速传感器的校正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浅谈煤气管道防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埋地煤气钢管的两种防腐方法;绝缘层防腐法,电保护防腐法,详细地阐述了防腐的原理及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公司通向居民生活区新建埋设煤气主管道发生泄漏事故的剖析,全面分析了引起泄漏事故的因素。找出了事故的原因。对预防煤气管道泄漏,确保煤气管道的安全畅通具有重要意义。对钢铁企业、市政建设等所涉及的各种埋地管道、电缆的安全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剑    宋莹    刘明浩    刘永红    邓立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12):65-71
针对传统井下测风方法以及传统接触式流速测量方法的局限性,以矩形均直巷道断面风速实验测试为例,利用非接触式测试技术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对断面风速进行实验测试。实验表明:在平均风速为3m/s左右的均直巷道内的稳定流动下,断面风速分布近似呈矩形环状封闭波动曲线,测点风速具有极度的脉动现象,但测点速度大小服从正态分布。在不同断面平均风速下,断面轴线上风速分布均近似服从指数函数形式。研究表明,LDA测试技术能够较好的反映实验巷道流场风流湍流脉动特性,可以作为研究矿井通风一系列复杂流动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接触式瞬时速度测量方法的局限性,采用非接触测量技术粒子图像测速仪(PIV)获得了突扩巷道流场纵向截面风流分布特征。实验表明:瞬态风流分布“瞬息万变”,而时均流场中,突扩前平直巷道时均速度流线基本呈平滑直线,突扩后上下隅角有大涡存在,但呈现不对称分布,并且涡流区内风流方向极不稳定,且风速值相对于主流风速很低,约在-0.6~0.6 m/s之间波动,表明在煤矿井下测风时可以有条件地忽略涡流区;受突扩大涡湍流脉动影响,风流在距离突扩界面150 mm处开始呈现上扬趋势,突扩断面纵对称轴上风速分布峰值拐点发生了震荡性偏移;当下隅角回流区结束后,风速分布峰值拐点渐渐下移并逐渐呈现对称趋势,回流区内断面风速整体呈现出“Ω”型分布形式。为井下更为复杂的风流湍流流动研究提供了实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煤矿井下巷道风速是随时变化的,主要规律是一种围绕某一平均值的上下起伏的平稳随机过程,其表现为平均风速和脉动风速,风速传感器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井下主要巷道风速信息。我们将井下风速传感器与通风解算技术相结合,对全矿井的风网进行实时计算,从而得到了全矿井较准确的实时分风量分布状况。系统能够将风速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风速转换为巷道的实时风量,根据月风量统计结果进行巷道阻力系数的自动调整;系统采用相关分析技术,测定煤矿井下数据之间相关关系和规律,并据此建立预分析测模型,进而进行风量的预测和控制;系统具有自我学习功能,通过不断修正模型参数,将实时井下探测数据用于分析和预测,为安全管理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双层炉排锅炉的特点,从锅炉的安装、点火、燃烧的调节、调风、停炉和调火六个方面阐述了正确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某火电厂亚临界锅炉墙式再热器蒸汽出口至屏式再热器联络管母管及排空气管接管座产生裂纹发生渗漏。通过对墙式再热器出口管道排空气管接管座裂纹特征、结构型式、管道现场布置情况、运行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排空气管道安装布置不合理,无保温措施,导致冷凝水倒流,形成热疲劳裂纹并逐步延伸扩展。确认产生裂纹的原因后,优化管道安装布置、对接管座结构型式做出改进并对产生裂纹的管道进行了更换,改进后锅炉运行约1.8× 104 h后复检无缺陷。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及辅助决策设计,弥补常用矿井通风仿真解算软件在环境监测、实时解算和辅助决策方面的不足,基于矿井通风理论、环境监测、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开发矿井通风三维仿真辅助决策系统。提出通过利用实时监测到的井下通风环境参数(风量、风速等)和已存储在系统数据库里的巷道参数,实现对矿井通风网络实时解算,并将其应用到山金阿尔哈达矿井通风系统中。结果表明:矿井通风三维仿真辅助决策系统同步实现了山金阿尔哈达矿井通风系统的环境监测、风网实时解算和三维仿真模拟,提高了其矿井通风管理水平,为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优化设计和矿井向深部中段延伸时的通风系统设计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火力发电建设项目氢气、液氨(氨气)、燃油等系统存在氢、氨、柴油等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雷击或静电打火,可引发火灾爆炸。针对部分建设项目法兰跨接设置不当,给项目安全运行带来隐患的情况,结合火力发电建设项目实际,对雷电和静电的危害及法兰的存在对雷电和静电危害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相关标准对建设项目法兰跨接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金属管道系统是雷电电流泄放及静电释放的通道,减小管道系统电阻可以降低雷击或静电打火风险,金属管道法兰跨接是防雷防静电的有效措施,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对法兰设置跨接,确保管道系统的电流导通性,防止雷电和静电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