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X799.301200601087饮食业油烟净化工艺的新探索/张金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2005,23(2).-45~47,51环图X-26针对饮食业厨房油烟组成及污染特点,在比较现有净化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雾化湿法与过滤吸附相结合的油烟净化新工艺,且对油烟净化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雾化湿法与过滤吸附相结合的净化工艺对油烟的去除率在92%以上,净化后的油烟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标准,适合中、小型餐馆使用。图2表1参13X799.303200601088农村生活污水地埋式无动力厌氧处理技术研究/沈东升…(…  相似文献   

2.
复合式油烟及有害气体净化设备的研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介绍了油烟污染状况和油烟特性以及一种新型油烟净化方法,该方法采用旋风分离与吸附过滤相结合的方式净化油烟及有害气体,根据该方法研制出了系列复合式油烟及有害气体净化设备.此设备具有结构紧凑、净化效率高,更换材料方便、系统噪声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鸡毛用作油烟净化过滤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系列试验对鸡毛吸附油脂及净化油烟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将鸡毛制成过滤吸附板置于油烟净化设备中作为二级净化段对饭店厨房油烟净化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净化效率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水雾水膜式厨房油烟净化装置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针对第三产业油烟扰民的实际情况,开发出集排烟、净化于一体的湿法去除厨房油烟的装置,此法的关键在于喷嘴在较低的泵压下形成的伞状水膜和在其下部形成的雾化效果极佳的水雾.运行结果表明,此法净化效率较高、性能稳定、维护操作方便,价格适宜.  相似文献   

5.
针对饮食业油烟捕集和清除的特点,开展了过滤-洗涤复合法净化油烟的试验研究。通过模拟试验给出了过滤风速、滤料厚度、喷液量和洗涤液浓度的合理范围,对过滤-洗涤式净化设备的研制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型湿法离心式油烟净化器及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清清  龙激波 《环境工程》2005,23(6):42-44,47
采用湿法和离心法等净化原理,研制了一种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每1000m3烹调油烟废气在800~1500元左右,运行维护简单,不需要人工清洗,试验结果显示,油烟净化效率在80%以上,最高可达到92%,与相同效率的油烟净化设备相比,初投资和运行费用都较低。  相似文献   

7.
文章指出了餐饮业油烟的危害和特性,归纳了餐饮业油烟净化技术分类,介绍了一种集多种湿法除油烟技术之长处于一体的自吸式文丘里旋流板餐饮油烟净化设备,分析了该设备结构尺寸对除油烟效率及系统阻力的影响;采用清水、1%NaOH溶液、Y吸收剂的净化实验表明:油烟专用吸收液Y吸收剂可以明显提高除油烟效率,有效去除油烟异味。  相似文献   

8.
雾化电晕等离子体饮食业油烟净化技术与装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阐述饮食业油烟净化的必要性及其净化的难度 ,提出了接地放电极雾化电晕等离子体烟气净化技术 ,论述了该技术的原理 ,介绍了半湿式和湿式两种形式的接地放电极雾化电晕等离子体烟气净化装置 ,适用于单纯净化烹调油烟 ,或同时净化烹调油烟及燃烧柴油、木炭所产生的灶烟。  相似文献   

9.
在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油烟过滤-洗涤复合式净化效率的理论模型,推导出了净化效率的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试验对其进行了必要的相似修正,最后获得了一个可以应用于实际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该公式对于油烟过滤洗涤净化过程的参数优化和净化器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静电油烟净化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压静电原理,采用多电场模块组合技术,将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热裂解尘雾、燃料烟尘在静电和电场的作用下电荷、吸附及氧化,达到净化油烟、除去烟尘、除去异味的作用,电场内所产生的臭氧还能杀菌,去除异味和有害气体。利用高压静电研制的油烟净化器比湿式油烟净化器、过滤式的油烟净化器有更大的优越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现有的油烟净化器清洗困难、清洗成本高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低温等离子油烟净化器,该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低温等离子油烟净化器可随时清洗吸附的油烟,并且清洗容易、成本低。  相似文献   

12.
烹调油烟对DNA和细胞的损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烹调油烟的成分及对DNA和细胞的损伤,提出了降低居室内烹调油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餐饮业油烟的颗粒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德生  邝元成  刘欣  戴飞鸿 《环境科学》2012,33(6):1958-1963
利用显微镜照相技术和电低压冲击式采样器分别对餐饮业油烟中10μm以上和10μm以下的颗粒物进行分析,得出餐饮业油烟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厨房内油烟中可沉降颗粒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0~400μm之间,数量浓度峰值粒径集中在10~100μm之间;油烟中可吸入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1μm以下,数量浓度峰值粒径集中在0.063~0.109μm之间,质量浓度峰值粒径在6.560~9.990μm之间.通过对餐饮业油烟颗粒物物理特性的全面分析,找出特征值,确定油烟监测的标志物,为餐饮业油烟的治理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餐饮油烟排放是环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来源之一,严重威胁着环境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结合餐饮油烟VOCs的组成特征,总结近几年餐饮油烟VOCs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难点,同时阐述了油烟VOCs净化组合工艺的优势和必要性。最后针对现有问题对油烟VOCs净化组合工艺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发展绿色高效油烟净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GC-MS的烹调油烟VOCs的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万清  聂磊  田刚  李靖  邵霞  王敏燕 《环境科学》2013,34(12):4605-4611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PM2.5和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之一,而VOCs组分不同,对大气反应的贡献也不同.烹调油烟排放的VOCs作为大气中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化学成分随所选用的食用油种类、食品种类、烹调方式、加热温度等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从对食用油的烧杯加热实验入手,简化模拟烹调油烟发生情景,以油温和油品为变量,采用Tenax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油品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产生的VOCs进行组分分析,根据谱库检索和图谱解析,利用面积归一化的半定量法,对各条件下油烟VOCs的具体组分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和定量.  相似文献   

16.
食用油烟对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周亚美 《上海环境科学》1997,16(2):35-36,3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食用油烟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情况,目前有关食用油烟的研究重点是:体外致突变性试验;对肺癌(尤其是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油烟加热产物整体组分的实验研究等。现有的研究:为防治油烟的危害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如降低油温;避免煎炸油的反复使用;在食油精制过程中进行氢化和添加抗氧化剂;加强油烟排除设施等。作者认为,开展职业暴露人群的长期追踪调查,分离鉴定油烟中的致变物并寻找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油烟对环境的污染,分析了油烟中的主要污染物成分及油烟对人体健康的几种危害。讨论了五种油烟净化技术:惯性分离法、过滤分离法、液体洗涤法、静电沉积法、复合技术。分析了液体洗涤油烟净化技术的原理、水循环利用时对洗涤废液进行的油水分离,提出了采用流场分析喷淋,以了解其流场的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液体洗涤法去除油烟效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饮食业油烟气快速检测-检气管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敏  张健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1):840-843
针对GB18483—2001附录A《饮食业油烟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在执法成本与执法手段上的局限性,提出了替代的饮食业油烟气快速检测——检气管法。通过对检气管法原理.方法可行性,经济成本的分析,认为利用检气管,通过该管内的油烟气使显色层显色。与标准色列进行比较.可以快速定性判别油烟气的浓度达标情况。检气管法较适用于低浓度(1~5mg/m^3)油烟气的检测判别,对排放标准2mg/m^3的油烟浓度能够给予判别是否超标或达标。  相似文献   

19.
烹调油烟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万清  田刚  聂磊  曲松  李靖  王敏燕 《环境科学》2012,33(9):2973-2978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的关键前体物,而烹调油烟排放的VOCs作为大气中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其排放浓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食用油的烧杯加热实验入手,简化模拟烹调油烟发生情景,采用Tenax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量检测分析,以加热温度和油品作为变量,对花生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调和油和橄榄油在不同温度下加热生成的油烟VOCs浓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初步估算了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典型食用油单位时间内油烟VOCs的排放强度.结果表明,5种典型食用油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排放的油烟中VOCs的浓度也随之升高;而在同一温度下加热5种食用油,调和油产生的油烟中VOCs的浓度最低;对不同温度下典型食用油单位时间内油烟VOCs的排放强度进行拟合,结果为二项式最优,其单位时间内油烟VOCs的排放强度范围为1.6~11.1 mg.(kg.mi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