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藏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析了影响青藏铁路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 ,基于青藏铁路“快速通过高原 ,减少站点布局 ,减少定员 ,减少劳动强度”的原则 ,提出了建设青藏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 ,并根据青藏铁路站点分布和自然条件情况 ,提出了青藏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信息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利用现代化的传感技术、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及环境因素信息 ,并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 ,将各种安全信息传送至调度中心和维修部门 ,实现行车事故的预测与预防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     
青藏铁路由西宁至格尔木段和格尔木至拉萨段合成,全长1956公里。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其中格拉段标高全部在海拔3000米以上,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5公里。这是对极限的挑战,对生命与健康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后,对青藏铁路沿线进行了考察。总书记走进车站值班室,仔细察看列车控制、通信系统,关切地询问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叮嘱职工们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注意保重身体。总书记又顶着烈日来到驻地,弯腰走进帐篷,同几位年轻技术人员拉起了家常——从什么时间参加工作、承担过什么建设任务,到高原生活是否习惯、医疗有没有保障、伙食是否可口。总书记还来到食堂,亲自察看那绿油油的蔬菜是不是水灵,冰箱里的肉、蛋是不是齐全……以总书记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以及全国广大各族劳动人民,都关切地注视着青藏铁路建设,关切地注视着建设者们的安全与健康。所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没有一人因高原病死亡——这个了不起的事实,与那向天边延伸的铁轨,一道构筑了人类史上的奇迹。向所有为之做出努力的人致敬!  相似文献   

3.
陈宜强 《劳动保护》1998,(12):30-32
在高原工作,对人类安全的威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劳动中的安全,这是共性的;二是高海拔以缺氧为主要环境特征的对人体生理健康的威胁,即与低海拔地区相比,多了一个适应高原和征服自然的问题。高原梗概我国高原地域辽阔,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4.
高原反应 高原是与天接近的地方,旖旎壮美的景致,神奇壮阔的风物,处处显示出与平原的迥然不画,人在高原往往有一种心灵被洗礼净化的感觉.然而高原的高海拔常常导致空气稀薄、气压低、空气中含氧量降低,这种缺氧状态下的高原反应使得许多人把上高原视为险途.神圣的高原,竟是如此让人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青藏高原泥石流类型及其在高原分布情况,目前正在建设的青藏线和规划中的其他高原铁路都面临泥石流的威胁,研究高原铁路沿线泥石流预警技术具有必要性和实用价值。笔者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判定泥石流灾害发生可能性的预警模型。根据预警结果,将泥石流威胁条件下的行车安全保障作业分为预报、预警和警报3个阶段,并制定了不同阶段的行车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吕坤  秦妍 《安全》2013,(6):58-60
正1标准制订背景地下有限空间因其长期处于封闭或部分封闭状态,自然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含氧量不足,导致缺氧窒息、中毒、燃爆等危害。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夏季的高温、高湿等不良气候条件会在不同程度上加剧地下有限空间环境的恶化,给作业人员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运输组织的特殊性及安全保障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分析了青藏铁路的特殊性及其对运输安全的不利影响 ,这种特殊性对青藏线建设和运营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以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核心 ,设计和建设安全保障体系 ,是青藏铁路建设和安全运营中的关键。笔者从设备、人员、环境和管理 4个层面 ,按照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 ,提出青藏铁路安全保障体系的架构及其功能 ,强调必须采用先进技术和规划型行车组织管理模式 ,以保证青藏铁路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的环境与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青藏铁路线的环境特征,立足于青藏铁路及其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重点分析了青藏高原环境对青藏铁路安全的危害和铁路建设与运营对环境构成的负面影响,并针对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促进铁路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直言弯路     
今年7月1日,在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庆祝大会上,胡锦涛主席要求铁道部门在青藏铁路的运营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广大职工的“劳动安全”。此语一出,有如空谷足音,使人顿悟:安全工作的弯路已经到头,安全工作者有望被领出误区,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为目的的安全事业,将回到《宪法》规定的劳动保护原则上来。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障川藏铁路安全建设和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从高海拔寒冷气候、职业病危害因素、急慢性高原病、高原医疗救治、传染病和新冠疫情等方面分析了川藏铁路施工建设期间主要环境状况和卫生问题及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结合"以人为本、卫生保障先行"的指导思想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探讨了川藏铁路建设期间卫生保障措施,包括...  相似文献   

11.
G3技术集成及其在青藏铁路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沿线环境恶劣(严寒缺氧,气候恶劣、多年冻土地段长、生态环境脆弱等)。因此,不仅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而且,要求在线路建成后实现其运营、维修管理信息化。笔者提出采用G3(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技术集成来确保建成后线路的安全运营。在集成系统中:GPS主要用于实施、快速地获取空间目标的三维坐标;GIS为系统集成提供基础平台,对空间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处理;GSM实现信息的无线、实时的传输。采用G3技术可以实现列车行车信息的实时发布、传输与接收,实现数据共享,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从环水保法律法规及专业技术、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理论、铁路工程建造技术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阐述铁路建设项目环水保管理体系要素,提出包括目标体系、标准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4个部分的铁路建设项目环水保管理体系框架.从依法合规进行建设、总结形成标准体系、强化专项保护措施及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对铁路建设管理工作实践进行总...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的角度 ,笔者结合铁路运输系统的特殊性 ,对铁路企业安全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指出了在铁路安全管理中要坚持长期激励为主 ,短期激励为辅的原则 ;合理调整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的关系 ,使两者有效相容 ,使职工和企业成为利益的共同体 ;并在铁路系统内部要注重安全文化建设 ,形成铁路安全文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海拔寒区金属矿山采选固废处置成本高、有效处置率偏低、安全隐患多等问题,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高海拔寒区排土场散体物料物理力学性质、排土场稳定性、充填料浆输送、充填体固结性能、充填体改性增强等方面的研究,构建冻融循环条件下散体物料内部微观结构信息与宏观力学参数定量关系模型,揭示冻融循环下排土场致灾机理和低温低气压环境下胶结充填料浆固结演化特性,提出冻融循环下排土场堆置工艺和低温低气压环境下胶结充填料浆固结增强技术。相关成果对于提高我国高海拔高寒地区金属矿山采选固废的有效处置率,降低固废处置成本,保障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避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传播、扩散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安全隐患,在概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在某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运站应用的基础上,从首选自然通风、确保供风安全、加强通风系统清洗消毒等方面说明加强铁路客运站通风系统管理的措施,提出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开展卫生学评价、做好监督检查和应急处理等保障措施,从而有效阻断传播途径,保障广大旅客和铁路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弃渣场作为铁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部分,其防护应提到首要位置。针对低山丘陵区铁路建设涉及的凹地型、坡地型、沟道型弃渣场,从弃渣场选址原则、不同类型的弃渣场比较、防护措施设计进行分析和阐述,构建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为同类型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防护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评估某地区铁路职工ASCVD总体发病危险,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分析该地区2 910名铁路职工ASCVD总体发病危险、ASCVD危险因素及降LDL-C/非-HDL-C达标率。结果表明,铁路职工中ASCVD极高危、高危、10年高危、10年中危、10年低危和余生危险人数比例分别为1.48%、9.48%、5.36%、11.75%、68.76%和2.16%;危险因素中前三位为超重和肥胖、吸烟、血脂异常;降LDL-C/非-HDL-C达标情况极高危人群、高危人群、10年高危人群均低于30%。说明该地区铁路职工ASCVD发病危险高,中青年人群余生危险应引起重视;ASCVD危险因素多,高危人群降LDL-C/非-HDL-C达标率低;应采取积极措施,根据ASCVD发病危险分层进行不同强度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铁路施工现行安全管理强度大、施工准备不足、部门间协作性与联系性较弱、信息滞后、施工保障不足等问题,充分考虑建筑信息模型的优势,结合建筑信息模型对铁路施工进行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利用Revit对工程项目进行建模,结合三维模型对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与安全教育,导入广联达BIM5D软件对工程项目的即时性管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安全管理体系可以通过可视化设计、施工模拟在施工前充分准备,预先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同时实现信息的全程实时共享,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和管理的及时性;结合建筑信息模型与云平台充分保障后期的运行与维护,达到对铁路工程进行高效、可行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安全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