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演变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西双版纳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地的植物、土壤动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不同程度入侵区的植物种类及其重要值差别较大,在重度入侵区,紫茎泽兰的重要值高达237.74%,但随着入侵程度的降低,植物种类有所增加且紫茎泽兰的重要值随之降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2)三种入侵区的土壤动物隶属23目,其中弹尾目(Collembola)、蜱螨目(Acarina)和膜翅目(Hymenoptera)为优势种群,三者总量占捕获总数的61.77%;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与密度类群指数均表现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3)土壤微生物可培养数量类群方面,细菌表现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轻度入侵区,放线菌、真菌、自生固氮菌与氨氧化细菌均表现为重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轻度入侵区;多样性指数表现为重度入侵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优势度指数表现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重度入侵区,均匀度指数表现为重度入侵区〉轻度入侵区=中度入侵区。可见,紫茎泽兰入侵地的植物与土壤动物多样性随入侵程度加重而降低,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却随入侵程度加重反而呈上升趋势。今后,加强室内模拟与野外定点长期观测相结合试验是探究紫茎泽兰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机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云南省和四川省5个受紫茎泽兰入侵的样地中草本植物和灌木的种类和数量,分析了其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5个样地采得本地植物87种,其中常见本地植物32种,隶属19科31属.紫茎泽兰入侵造成5种生境条件下物种丰富度指数下降显著或极显著.除样地d外,其他样地紫茎泽兰入侵的样方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下降显著或极显著.而紫茎泽兰入侵对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影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有所不同,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其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趋势较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为主的群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昆明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2005年雨季前后的6月至9月,共布设144个样方,采样分析了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对云南昆明地区针叶林、阔叶林和草地3种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地表腐叶层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后土壤动物类群总数显著减少,其中针叶林减少41.3%,阔叶林减少29.0%,草地减少36.7%;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总数下降,其中针叶林减少63.5%,阔叶林减少20.4%,草地减少43.2%。紫茎泽兰入侵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6月至8月,在没有紫茎泽兰入侵情况下,针叶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逐步升高;紫茎泽兰入侵后,由于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及部分类群个体数量减少,针叶林和草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了林下和撂荒地生境有无竞争条件下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Sprengel))幼苗的生长特征、生长速率、生物量和种内竞争的形态反应。结果表明:(1)2类生境条件下紫茎泽兰植株幼苗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无竞争条件下紫茎泽兰幼苗根长和叶片数明显高于在竞争条件下对应指标值;(2)同类生境中,在无竞争条件下紫茎泽兰幼苗的生长速率、生物量积累显著比在竞争条件下的高;(3)不同生境中,撂荒地生境紫茎泽兰幼苗生物量显著高于林下生境的值,在无竞争条件下,林下生境紫茎泽兰幼苗生长速率比撂荒地生境的高,而在竞争条件下反之;(4)林下和撂荒地生境紫茎泽兰幼苗植株竞争强度差异不显著,但在林下生境其地上部分的竞争强度显著大于其在撂荒地生境的值,而根的竞争强度相反。可见,紫茎泽兰幼苗在种群建立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和形态反应,这可能是其能成功入侵不同生境的一种重要生理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5.
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el)是一种世界性入侵杂草,其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会对生态系统结构和演替造成严重影响,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拟通过分析紫茎泽兰与本地物种小藜的竞争效应及生理生化特征,以探讨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的竞争机理。在温室条件下,设置紫茎泽兰、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的种内和种间竞争盆栽试验,测定了两种植物不同处理下的植株生物量;并通过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紫外吸收法、三氯乙酸法和酸性茚三酮法,分别测定了功能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紫茎泽兰与小藜混种时,紫茎泽兰的单株生物量、相对产量(RY)均显著高于小藜对应指标,其竞争平衡指数(CB)显著大于0,而相对产量总和(RYT)显著小于1。混种与单种的结果比较表明,紫茎泽兰的混种生物量比在单种时显著增高,增幅达22.01%;而小藜的混种生物量比在单种时显著降低,降低了44.81%。在混种中,紫茎泽兰功能叶片的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均比在单种时显著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在单种时显著升高;小藜功能叶片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单种,而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单种无显著变化。这说明紫茎泽兰的相对竞争能力比小藜强,紫茎泽兰通过调整生理生化特征来应对种间竞争可能是其竞争取胜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研究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对异质生境植物群落生活型、物种组成、重要值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异质生境中群落生活型组成比例有差异,水生生境地面芽植物(H)∶隐芽植物(Cr)∶一年生植物(Th)为56∶38∶6;湿生生境为43∶36∶21。②异质生境中物种组成差异明显,水生生境试验样方包含9科13属16种,对照样方(无空心莲子草入侵)包含10科19属23种;湿生生境试验样方包含8科14属14种,对照样方有10科19属22种。空心莲子草入侵不同生境后群落内物种重要值变化及差异均较大,部分乡土物种在试验样方中减少甚至消失,水生生境和湿生生境群落中分别有30.44%、36.36%物种消失。③异质生境中空心莲子草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呈二项式函数关系;两种生境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随空心莲子草重要值先增加后减少,生态优势度指数均为先减少后增加,空心莲子草入侵对乡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产生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在群落中其重要值达25.8(水生生境)、18.9(湿生生境)时,是乡土植物多样性下降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7.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菊科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植物,是世界性入侵杂草,也是目前危害我国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杂草之一,对我国西南地区农业、畜牧业的良好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种子繁殖是紫茎泽兰初始建群,尤其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环境对种子萌发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物种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试验通过室内生测法分析了紫茎泽兰种子保存时间、种内竞争及环境温度、盐分胁迫及水分胁迫等因素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种子寿命较长,存放2.5年的种子萌发率仍可达45.67%;紫茎泽兰种子萌发时种内竞争作用较强,能够显著降低其种子的萌发势和萌发率;紫茎泽兰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范围较宽,在12~30℃温度范围内均可萌发,且随环境温度的升高,种子萌发越快,萌发率越高,高温(30℃/22℃)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可达到90.33%;同时发现,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对环境中的盐分浓度十分敏感,0.25%的盐质量分数即可达到种子的致死水平,1%的盐质量分数处理即可使种子完全丧失萌发能力。紫茎泽兰种子较耐水淹环境,浸水处理6 d的种子的萌发率仍高达65.68%。由此表明,紫茎泽兰种子不适应盐碱环境,而适宜于温暖潮湿的自然环境。这为探析紫茎泽兰种子萌发活动生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同时,也为有效、安全的防除紫茎泽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取云南、四川省3个不同生境作为样地,研究紫茎泽兰入侵对不同生态系统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造成样地a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下降33.9%、44.2%和32.2%;样地b仅土壤速效磷显著下降31.0%;样地c土壤各营养元素未见显著变化.在不同时间,样地a处理组各营养元素含量基本低于对照组,以2005年7月至10月的差异最显著.这说明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因生境不同而异,且与紫茎泽兰的生长节律有关.  相似文献   

9.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入侵对不同植物群落中昆虫群落的影响,以及不同植物群落抵御紫茎泽兰入侵的生态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紫茎泽兰不同入侵程度和未入侵不同功能型植物群落样地,采用巴氏罐诱法、扫网法结合黄板法对各样地地表昆虫进行调查分析。在各样地共采集到昆虫标本12 099个,隶属于11目64科168种。其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缨翅目昆虫,占总种数的94.86%。随紫茎泽兰的入侵,群落中直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昆虫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膜翅目、半翅目昆虫在群落中所占比例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紫茎泽兰群落中的同翅目、半翅目昆虫所占比例较不同功能型本地植物群落低,而膜翅目昆虫所占比例较其他群落高。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加重,昆虫多样性指数D、H、E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昆虫优势度指数C则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群落的昆虫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紫茎泽兰群落,与紫茎泽兰群落间的差异最小,且有较高的相似性(0.602),可能是对紫茎泽兰的入侵具有较强抵御作用的指示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临沧地区公路两侧紫茎泽兰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省临沧地区是我国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传入最早和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文章在该地区选取典型路段并设置了10个样地,以等级、路宽、路面状况、路龄、人类活动干扰不同的7条公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紫茎泽兰生物量、株高和株数与距公路距离、公路宽度、景观类型、坡向及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公路对紫茎泽兰生物量和株高有显著影响的最远距离为24m,而对株数的影响达34m;6m宽的公路对紫茎泽兰生物量和株数影响最显著,且路龄越长、交通干扰越大的公路两侧的紫茎泽兰入侵危害越严重;紫茎泽兰在公路附近的撂荒地和次生林两个景观类型中入侵危害严重,景观类型对生物量与坡向对株高的影响不显著,位于南坡公路附近的紫茎泽兰生物量和株数最高,研究发现公路附近紫茎泽兰总生物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1700m达最大,随后则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桂西南喀斯特区域群落主要环境因子及稳定性对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入侵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群落生存状况、土壤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研究群落的稳定性特征,探讨不同植物群落对外来入侵种飞机草生长扩散的影响。结果发现:植物群落内本地种盖度、群落高度等与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本地种的生长能对飞机草的入侵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光因子可能是影响飞机草生长的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本地物种多样性对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影响也较显著,说明本地种多样性能有效抵御飞机草入侵;人为干扰对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则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干扰能促进飞机草的入侵;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与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的关系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群落内肥水充裕程度与调节飞机草生长的主导因子光水平呈负相关关系造成的。群落的稳定性与飞机草的盖度和多度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稳定性较高的群落更能有效的抵御飞机草的入侵,稳定性较低的群落更容易受到飞机草的入侵。  相似文献   

12.
市售的氨氯吡啶酸与甲嘧磺隆制剂用四川省西昌市当地自来水稀释1250、2500、5000、10000和625、1250、2500、5000倍后,得到的药液的表面张力大于紫茎泽兰的临界表面张力,药液滴与紫茎泽兰叶片的接触角在接触4min后仍为50°~70°。虽然氨氯吡啶酸和甲嘧磺隆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防除效果较好,可喷药后药剂不容易被植物持留,造成巨大浪费和当地的环境污染。从农药应用角度来看,这两种农药制剂中表面活性剂存在不合理性。笔者通过添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探索合理的有机硅添加浓度,减小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与紫茎泽兰叶片的接触角,改善该药剂对紫茎泽兰叶片润湿性,提高其利用率,减少损失,避免环境污染。文章测定了有机硅临界胶束浓度、紫茎泽兰临界表面张力及添加不同浓度有机硅药液的表面张力,得到有机硅质量分数大于等于0.05%(有机硅临界胶束浓度),药液即可以在叶面铺展的结论。通过有机硅添加量与药液铺展速率的关系的测定,得到结论:有机硅添加质量浓度达到0.05%时,添加浓度越大,铺展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3.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lum adenophorum)入侵我国西南地区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通过研究不同林木种群下紫茎泽兰的生长特性和发生规律,有助于从生态学角度为紫茎泽兰的综合防控提供事实依据。我们分别于2009、2011和2012年在西昌袁家山上开展了不同人工林木群落下紫茎泽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特性的调查。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阔叶林(青冈林)、阔叶针叶混交林(油茶柏树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油茶青冈混交林)下光照强度显著低于两种针叶林(落叶松林和柏树林)和空旷地,光照强度较空旷地减少率均在90%以上。空旷地紫茎泽兰的发生密度可达到111-218株·m-2,两种针叶林(落叶松林和柏树林)对紫茎泽兰的发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能达到46.2%~77.1%。油茶柏树混交林和青冈林下紫茎泽兰只有零星发生,对紫茎泽兰发生抑制率3年均在90%以上,而在油茶青冈混交林下未发现有紫茎泽兰发生。空旷地紫茎泽兰株高和分枝数均要显著高于其他人工林木群落,单株株高可达160.5~180.3cm,单株分枝数达到14.9~17.4,其中两种针叶林下紫茎泽兰的株高和分枝数要显著高于两种混交林和青冈林,株高达到59.5~113.4cm,单株分枝数为6.4~14.8。此外种植人工林木也显著抑制了紫茎泽兰的开花结实,空旷地紫茎泽兰单株种子量能达到8314~15410粒,两种针叶林(落叶松林和柏树林)下紫茎泽兰单株种子发生量为1330-4666-3粒,而两种混交林和青冈林下紫茎泽兰只有零星开花或不开花结实。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的大小与紫茎泽兰的发生密度、株高、分枝数、单株花苞数、单株种子数都呈显著正相关,即光照强度显著影响着紫茎泽兰的发生密度、生长以及开花结实。阔叶林下光照强度的减弱是导致紫茎泽兰发生量减少原因之一。开展植树造林,采用种植青冈林、油茶青冈、油茶柏树混交林等阔叶混栽的方式对紫茎泽兰的发生不仅能起到显著的生态控制效果,而且能绿化荒山,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黑麦草与入侵杂草紫茎泽兰苗期的相对竞争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研究利用黑麦草(Lolium perenne)替代种植治理外来入侵杂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再入侵或新入侵丢荒地,采取复合deWit取代试验设计方法用盆栽植物研究了黑麦草和紫茎泽兰在苗期的相对竞争力,观察在若干密度梯度每密度下不同比例条件下两种植物的相对产量、相对产量总和以及竞争攻击力等参数,并比较其表型特征在不同竞争格局下的异同.黑麦草与紫茎泽兰在所有密度及其比例下的相对产量总和(RYT)均近似于1.0,说明这两种植物面临着对相同资源的直接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在所有密度及其比例下,紫茎泽兰混种时的生物量均显著小于单种时的生物量(即相对产量RY小于1.0);而黑麦草的相对产量(RY)变化则恰恰相反.黑麦草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并不受混种竞争的显著影响(与单种无显著差异),分蘖数反而高于单种,表现出很强的竞争性;而紫茎泽兰在混种竞争下的株高、分株数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单种(无竞争),表现出较弱的竞争性.对利用黑麦草替代种植治理紫茎泽兰在机械防治后再入侵以及对丢荒地新入侵问题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图1表3参18  相似文献   

15.
High quality and low cost carbon can be prepared from Eupatorium adenophorum (E. adenophorum) and Buckwheat straw. The biosorbent was used for Cr(VI) removal.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such as pH, sorbent dosage and temperature were examined and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 was determned. Solution pH is found influencing the adsorp- tion. Cr(VI) removal efficiency is found to be maximum (98%) at pH= 1.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applicable to the adsorption process and their constants were evaluated. The adsorption data obtained agreed well with the Langmuir sorption isotherm model.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ies for Cr(VI) ranged from 46.23 to 55.19mg.g^-1 for temperature between 298 K and 308 K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H = 1.0.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free energy change (AG), enthalpy (AH) and entropy (AS) indicate a spontaneous, endothermic and increased randomness nature of Cr(VI) adsorption. Studies found that the raw E. adenophorum and buckwheat straw mixed materials with simple treatment had a high efficiency for the removal of Cr(VI) and would be a promising adsorbent.  相似文献   

16.
飞机草在广东的分布、危害及化学成分预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资料检索和实地调查,对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inn)在广东的分布及其危害进行了调查,利用试管分项提取法和圆形纸层析法,进行了飞机草化学成分预试。结果表明,飞机草在广东的分布很广泛,湛江市尤为突山,成为严重危害当地生态的恶性杂草。其危害主要是抢夺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和土壤营养,具有化感作用,破坏植物多样性,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还能使人畜和鱼中毒。飞机草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皂甙、氨基酸、酚性成分和鞣质,未检出文献记载的糖炎、香豆素、谷甾醇和生物碱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