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初步估算及减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OECD提供的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计算方法,结合中国反刍动物能量供应的特点,初步估算了中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反刍动物摄入总能量的6.9%~7.5%通过甲烷排放而损失掉,1990年甲烷排放量为5.80Tg,约为全球动物排放量的7.2%。文中提出采取秸秆处理,舔砖和过瘤蛋白使用,改善管理等改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水平,也可减少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减少农业甲烷排放的技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总结了温室气体甲烷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甲烷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甲烷的排放机理以及优先研究的领域;估算了我国农业甲烷排放的贡献:中国约占世界人工源甲烷排放量的10.48%,其中农业排放占一半以上;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筛选低排放水稻品种、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改进饲料、使用添加剂和生长调节剂、改进遗传、促进繁育等减少稻田和反刍家畜甲烷排放的若干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初步估算及减缓技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OECD提供的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计算方法,结合中国反刍动物能量供应的特点,初步估算了中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反刍动物摄入总能量的6.9% ̄7.5%通过甲烷排放而损失掉,1990年甲烷排放量为5.80Tg,约为全球动物排放量的7.2%。文中提出采取秸秆处理,舔砖和过瘤蛋白使用,改善管理等改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水平,也可减少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IPCC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初步计算了中国动物废弃物源的甲烷排放量。20年间,中国动物废弃物源的甲烷排放量增加了75%,1990年的甲烷排放量为1.198Tg,占全球的10%左右。并提出发展沼气池、贮留池不仅能减少甲烷排放,而且能产生其它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动物废弃物源甲烷排放量的初步估算与减缓技术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IPCC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初步计算了中国动物废弃物源的甲烷排放量。20年间,中国动物废弃物源的甲烷排放量增加了75%,1990年的甲烷排放量为1.198Tg,占全球的10%左右。并提出发展沼气池、贮留池不仅能减少甲烷排放,而且能产生其它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不同农业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三年的田间试验发现,稻田甲烷排放通量随着农业措施的不同而大幅度地变化。在1990年至1992年的三个晚稻生长季节里,试验地块的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为10.83、25.18及19.85mg/m~2·h。半旱式栽培使甲烷排放量减少了约1/3;施用硫酸铵、烤田、间歇灌溉亦可显著地降低甲烷排放通量。高有机肥与长期淹水是造成稻田甲烷排放量大的主要原因。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关键在于调节灌溉水。只要采用合适的灌溉制度。有机肥用量的增加不一定引起甲烷排放量的增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动连续测量系统,对不同施肥情况下稻田甲烷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施肥是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重要因素。增施有机肥会导致甲烷排放量增加.应用化肥可降低甲烷排放,有机肥加倍处理,32d甲烷总排放量16.40gCH_4/m ̄2,是化肥加倍处理的1.56倍;常规施肥处理介于两者之间。略高于常规加倍处理。肥料种类对甲烷排放量也有影响。全施有机肥高于有机肥加化肥(1:1)组,施沼渣肥组次之,全化肥组排放量最低,不到全有机肥处理排放量的1/5.有机肥又以施人畜粪的甲烷排放率最高,绿肥次之,沼渣肥和稻草的甲烷排放率最低。有机肥的多级利用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农业耕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0—1992年期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观测了北京地区洼里乡的稻田中甲烷的排放情况。其间农田中施用了有机堆肥和几种化学肥料,以观察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通常的农业耕作条件下本地区甲烷排放水平为17.6mg/m~2·h,并且在整个生长期中间有两个排放高峰,高峰期甲烷排放量占全年排放总量的65%以上,试验结果还显示有机肥料具有增加甲烷排放的作用;化学肥料,如硫胺、尿素等,在其有效作用期间,有抑制甲烷排放的作用,间歇灌溉是有效控制甲烷排放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今天在这里召开甲烷排放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座的同志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做了很多工作。大家都知道,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甲烷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化和甲烷排放有一定关系。我国甲烷排放量,尤其是由煤矿和稻田产生的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人均排放量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开展甲烷排放的研究并不算很早,过去除了从安全角度对煤矿甲烷问题做过工作外,别的领域的工作就比较少了。现在从全球气候变化来看,研究甲烷是很现实的。国外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我们并不算落后,研究工作逐渐跟上来了。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要把甲烷排放的研究工作做上去,将我国甲烷排放的问题搞清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8个稻田土壤的培养实验,研究了土壤特性在水分和小麦秸杆两因子两水平处理下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下的甲烷排放量均与土壤砂粒含量成正比(p<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淹水条件下,无论施加小麦秸杆与否,甲烷排放量均可通过土壤砂粒含量和C/N比的线性组合得以定量表述,其决定系数(R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控制稻田甲烷排放以及减少甲烷排放的潜力。试验结果表明:(1)用沼渣代替农家肥堆肥作基肥时,4种沼渣基肥处理中,有3种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比施农家肥的处理减少24~62%,比单纯施化肥处理减少11~56%;1种沼渣(马粪)由于腐熟度不够,其处理甲烷减排效果不明显;(2)改换氮肥的施用种类。以硝铵、硫铵代替尿素作追肥,甲烷排放通量分别减少26%和46%;(3)稻田的科学灌溉技术,从水用分蘖到抽穗期间,间歇落干,可以明显减少甲烷排放,而对产量无影响;(4)水稻半旱式栽培技术,也可明显抑制稻田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12.
亚热带红壤性稻田的甲烷排放量为55.239/m2·a.不同年度间有差异;在年度内(水稻生长季节)亦有差异.以8月排放最多,其余月份依其排放量的顺序是7月,6月,5月,9月,10月.甲烷排放率的日变化有规律性,16时前后出现最大值,6时左右出现最小值,呈单峰型,日变化幅度与天气有关,季节变化比较复杂,无规律性,在不同年度、不同稻季(早、晚季),其变化也不一致.稻田甲烷排放与水稻生产和生长密切相关,水稻的种植和生长是稻田甲烷排放的基础和根源.  相似文献   

13.
Dingemans BJ  Bakker ES  Bodelier PL 《Ecology》2011,92(5):1166-1173
Wetlands are significant sources of atmospheric methane. Methane produced by microbes enters roots and escapes to the atmosphere through the shoots of emergent wetland plants. Herbivorous birds graze on helophytes, but their effect on methane emission remains unknown. We hypothesized that grazing on shoots of wetland plants can modulate methane emission from wetlands. Diffusive methane emission was monitored inside and outside bird exclosures, using static flux chambers placed over whole vegetation and over single shoots. Both method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methane release from grazed vegetation. Surface-based diffusive methane emission from grazed plots was up to five times higher compared to exclosures. The absence of an effect on methane-cycling microbial processes indicated that this modulating effect acts on the gas transport by the plants. Modulation of methane emission by animal-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deserves further attention considering the increasing bird populations and changes in wetland vegetation as a consequence of changing land use and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4.
王玲  魏朝富  谢德体 《生态环境》2002,11(2):158-162
稻田是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之一。文章对稻田甲烷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包括稻田甲烷排放的机理、规律;重点分析了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因素以及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措施。最后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应以现有的田间数据为基础,建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模型,预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甲烷主要人为排放源及各排放源的排放通量,甲烷在大气中的浓度及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估算了上海市各人为排放源的甲烷排放通量。  相似文献   

16.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是大气中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总量研究概况,及甲烷排放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和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水田甲烷排放通量的研究进展及有关的土壤和环境因素作了综述。指出用于减少水田甲烷排放的措施不应导致水稻的减产和引起其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应开展落干期间水田作为大气甲烷汇的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Methane as a gas influencing our climate is of high importance according to the Kyoto-Protocol. The more precisely we can determine anthropogenic and biogenic sources, the more effective measures we can take to reduce the gas. Direct emission of methane from plants apparently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total emission but has not been accounted for in emission balances until now.

Methods

A model was created to calculate methane emission for a short time period in regional resolution for Lower Austria and to relate the results to known literatur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First mode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mount of methane released from plants in relation to emissions from other known sources are of importance.

Perspectives

The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both measurements and quantification require reduction by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