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前我们一般传统理念的本质安全就是工艺安全,即从设计安全的角度来预防事故的发生,主要通过采取各种工程手段来达到工艺系统的本质安全。本质安全不仅是硬件工程设计方面的本质安全,还包括软件方面的本质安全.甚至还包括人员方面的本质安全,实际上来说上述各个方面的安全措施的实施就是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安全和治安防卫有很多的共同特征,分析和研究治安防卫达到最佳效果的方法同样可应用于安全和事故防范方面。虽然通常安全不必考虑蓄意的破坏活动,但可以应用治安的脆弱性评估技术来进行安全分析。笔者旨在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安全分析的方法,换一个切入点来辨识安全的脆弱性:将治安防卫中的脆弱性评估方法应用于安全脆弱性分析中,以期达到转换思维模式的目的。为此,讨论了“对立面”分析的人员组成、考虑范围和对该方法的理解,并运用实例,说明从“对立面”来考虑安全脆弱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刘伟 《安防科技》2006,(7):35-36,14
胜利油田轻烃站从始建已运行十年左右,今后的安全工作重点应放在查找安全隐患,采取安全对策措施不断持续改进上面.安全现状评价正是来完成这个使命的,通过安全评价查找目前油田轻烃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安全建议措施,以期通过采取这些安全措施来改善目前轻烃站的安全现状,提高各站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探讨煤矿井下安全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机理,针对煤矿井下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建立了煤矿井下安全系统脆弱性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完成了煤矿井下安全系统脆弱性仿真。结果表明:设备系统对安全系统暴露度效果最显著;环境系统对安全系统敏感度效果最显著;员工系统和管理系统对安全系统适应度效果最显著。为了有效提升煤矿井下安全系统水平,煤矿企业需要通过改进设备系统(尤其是员工安全保障品)来降低安全系统暴露度,通过完善环境管理(尤其是尘毒治理情况)来降低安全系统敏感度,通过加强员工系统和管理系统(尤其是员工违规操作和安全监督检查)来提升安全系统适应度。  相似文献   

5.
郝志强 《劳动保护》2008,(10):70-71
改革开放30年来,各行业和各领域安全生产工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刊从各行业和各领域邀请了几位多年工作在安全安全生产第一线的人员,用他们亲身感受到的安全生产工作进展和变化,来反映我国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国民安全意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安全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着重在于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与控制,通过员工安全行为的养成,主动地影响安全绩效.差别强化是运用行为矫正的原理来增加期望的行为的频率和减少问题行为频率的行为矫正方法.论文分析了行为因素对事故发生的影响,介绍了差别强化的原理,并通过完成工作许可证来示例阐述了如何在安全管理中恰当运用差别强化,来提高安全行为的频率和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频率,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200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建国50年来第一部安全生产法律——《安全生产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安全生产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此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但是《安全生产法》实施两年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依然存在,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可见该法对打击违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导致建筑火灾事故损失的因素,对建筑火灾事故的对策进行了讨论,提出以管理为纲、技术为手段,来构架建筑防火安全体系。该体系强调了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导地位,强调了对象安全态势的时序关联性和动态特征,实施以预先危险分析为依据的动态防火安全管理,即从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建筑防火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认为,应从广泛宣传安全、建设安全文化、加强安全思想教育、采取人性化管理、注重安全奖励等方面,来消除员工"抵触"情绪。图为某企业安全宣传栏。(图片由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有效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抵触"情绪,可使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安全为人人,人人为安全"的良好安全工作氛围。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来消除员工"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模板支架安全性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大模板支架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除了用安全系数来评价安全程度外,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用安全裕度来评价支架实际的安全程度和设计安全水准关系。给出了我国当前高质量的模板支架、一般水平的模板支架和极差水平模板支架的安全水准,在分析了搭设质量对模板支架安全度影响的基础上,指出为了抵抗搭设质量方面的问题,较为富余的安全储备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影响物流企业员工安全参与行为的因素与演化路径,推动对物流企业员工的安全监管,在员工和物流企业具有有限理性的前提下,从物流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博弈机理出发,构建了员工安全参与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模型的演化趋势,通过数值仿真分析物流企业员工安全参与行为及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奖励力度、惩罚力度等参数影响着员工策略的变化,物流企业可加大对员工不积极参与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并适当提高奖励力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物流企业还应建立奖励与惩戒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同时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监督成本,实现对员工安全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2.
井下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噪声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煤矿井下环境相对封闭、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开滦集团东欢坨及荆各庄2煤矿井下5个不同作业区人员进行了共计200份的噪声危害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将SPSS分析得到的数据用于分析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归纳出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因素,并对噪声、影响因素及症状之间建立了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影响的理论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井下有限空间内,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最严重的症状是耳鸣,危害最轻的症状是畏惧感;参与调查的多为年龄较大、工龄较长的作业人员,噪声对工龄较长者的危害程度要大于对年龄较大者,且工龄与噪声危害之间存在Pearson相关性系数大于0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释采空区影响下火成岩断裂破坏诱发地表裂缝的形成原因,通过建立两种采动影响下的火成岩断裂物理力学模型,推导出采动影响下火成岩初次断裂和周期性断裂判据。结合铁法晓南矿开采出现的地表裂缝,分析了火成岩断裂破坏机理,并对火成岩断裂破坏进行了预测。通过与现场实测地表裂缝位置加以验证,证明了所建力学模型的可靠性,并给出了后续生产中关于地表裂缝的规避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立球形容器与管道、2个球形容器与管道组成的2种形式的连通容器试验装置,研究初始压力对连通容器甲烷-空气混合物泄爆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通容器内泄爆超压随初始压力增加而增大,并与初始压力近似成线性关系;对于2个球形容器与管道组成的连通容器,起爆容器的泄爆超压始终小于传爆容器;泄爆方式和点火方式对连通容器泄爆超压有较大影响,大容器点火时,2个容器的泄爆压力差随初始压力增加而增大,但小容器点火时,2个容器的泄爆压力差随初始压力的增加变化较小;初始压力对不同结构和尺寸的连通容器的泄爆压力的影响不同,当令初始压力对大容器点火时,小容器内泄爆压力受影响最大,而当对单球形容器与管道组成的连通容器的小容器点火时,小容器内泄爆压力受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土介质炸点痕迹特征参量及其控制影响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再分析和有效利用,得到爆源特征与炸点痕迹特征参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利用土介质上的炸点痕迹反演爆源特征的方法,并实现编程计算。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编队内碰撞是编队飞行最大的安全威胁。为解决编队飞行灵活性与编队飞行安全的矛盾,建立了编队内各机碰撞风险评价模型指标体系,使用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确定了各指标的碰撞权重,实现了编队内各机碰撞的风险评估。以空军航空兵某部一架机型G与一架机型H混合双机编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简便易操作,可提高编队飞行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在线监测硫铁化合物氧化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利用三氧化二铁、氢氧化铁及四氧化三铁与硫化氢反应制备硫铁化合物,在线监测了硫铁化合物的氧化升温和氧化尾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浓度。根据试验结果,推测并验证了装置中残余的硫化氢气体及吸附在硫化反应产物中的硫化氢气体对二氧化硫的监测有严重干扰。为消除硫化氢干扰,在氧化反应前用饱和湿度的高纯氮气对试验装置进行吹扫。结果表明,吹扫时间至少为10 min,才可以驱除试样中的硫化氢气体,从而避免对二氧化硫的监测产生干扰。同时,硫铁化合物的氧化升温与二氧化硫的生成及生成量密切相关,可以用二氧化硫来判断设备内硫铁化合物是否具有危险性,从而为硫铁化合物的自燃提出更早更全面的判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驾驶模拟系统平台,以不同车道类型及不同交通流状态(自由流/稳定流/不稳定流/强制流)为虚拟试验场,应用心理试验设计方法,测试得到21名被试在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视觉注意力需求及驾驶行为。对5种车道类型及4种交通流状态下被试驾驶时的视觉注意力需求特性和驾驶行为特性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不同车道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视觉注意力需求变化情况。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交通流状态下驾驶人视觉注意力需求与驾驶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基于驾驶行为特性的驾驶人视觉注意力需求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驾驶人视觉注意力需求与制动次数、油门踏板位移和车辆轨迹偏差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事故致因模型是用于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的重要理论依据,模型的可操作性是决定事故预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目前国内研究较为持续和系统的事故致因"2-4"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增强其在事故分析时的可操作性。首先,研究了事故致因"2-4"模型中组织内、外部原因的各个阶段原因因素的划分情况;其次,根据得到的各阶段原因因素划分结果,对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事故原因的因素进行了编码;最后,以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对事故致因"2-4"模型原因因素编码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划分了事故致因"2-4"模型中的各原因模块中的原因因素,并得到了不安全动作和物态、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外部因素等5个层级原因,确定了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的30个原因因素。对事故原因因素进行系统编码,提高了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预防的可操作性,增强了其应用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腈生产装置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工艺特性,依据偏差分析原理建立了丙烯腈装置的异常处置原则与标准,设计了具有环境质量浓度监测评估和过程参数偏差预警分析的双重监控预警平台。该平台通过建立的OPC通讯技术,实时获得现场环境质量浓度及关键参数的信息,进行泄漏扩散事故的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处置,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动态分析预测危险气体环境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可能对周边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