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巢湖流域典型村庄生活污水水质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巢湖流域典型村庄生活污水水质特征,本文采用定点定期采样法,对巢湖流域两类典型村庄生活污水水质进行了2年测定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月份两村生活污水的COD、NH4+-N、TN、TP等指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各指标浓度在6—8月较低,而COD和TN浓度在12—2月较高;两村的生活污水COD、NH4+-N、TN、TP全年变化范围为46.77—424.80 mg.L-1、4.30—17.40 mg.L-1、9.36—34.38 mg.L-1、0.27—3.06 mg.L-1;大汤村和电厂新村两村生活污水全年COD、NH4+-N、TN、TP平均值分别为171.98 mg.L-1和219.60 mg.L-1、8.07 mg.L-1和11.52 mg.L-1、17.80 mg.L-1和21.33 mg.L-1、1.15 mg.L-1和1.53 mg.L-1.  相似文献   

2.
在温室条件下以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接种Glomus versiforme和G.mosseae对其生长、碳水化合物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versiforme的组培苗和接种G.mosseae的组培苗分别在第二级侧根和第一级侧根中观察到最高的菌根侵染率、泡囊数、丛枝数和侵入点.两种丛枝菌根真菌都显著提高了茎粗、叶面积、叶片数、根系体积、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两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促进了叶片和根系可溶性糖以及总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丛枝菌根真菌也提高了叶片和根系中SOD、POD和CAT活性,但显著抑制了叶片和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G.versiforme对柑橘组培苗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的促进效果较好;G.mosseae对组培苗抗氧化酶的促进效果较好.表4参26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既有积极向上的、有利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落后的不利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就像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进取性、进步性和自发性、盲目性一样.是同时存在.不可分离的.对此.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必须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环境化学》2012,31(7)
为揭示巢湖流域典型村庄生活污水水质特征,本文采用定点定期采样法,对巢湖流域两类典型村庄生活污水水质进行了2年测定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月份两村生活污水的COD、NH4+-N、TN、TP等指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各指标浓度在6—8月较低,而COD和TN浓度在12—2月较高;两村的生活污水COD、NH4+-N、TN、TP全年变化范围为46.77—424.80 mg.L-1、4.30—17.40 mg.L-1、9.36—34.38 mg.L-1、0.27—3.06 mg.L-1;大汤村和电厂新村两村生活污水全年COD、NH4+-N、TN、TP平均值分别为171.98 mg.L-1和219.60 mg.L-1、8.07 mg.L-1和11.52 mg.L-1、17.80 mg.L-1和21.33 mg.L-1、1.15 mg.L-1和1.53 mg.L-1.  相似文献   

5.
大鸨生长期能量代谢和蛋白质沉积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日龄笼养大鸨 (Otistarda)的能量代谢和蛋白质沉积量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5 0日龄、70日龄、30 0日龄和 4 0 0日龄雄性大鸨的能量日摄入量分别为 14 98.9kJ、2 376 .2kJ、2 397.4kJ和 2 4 6 5 .9kJ;能量代谢率分别为 82 .3%、81.8%、81.8%和 83.1% ;蛋白质的日沉积量分别为 5 .8g、13.4g、15 .8g和 13.5g .表 3参 9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力负荷下凤眼莲去除氮、磷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力负荷(0.14、0.20、0.33和1.00m3.m-2.d-1)对凤眼莲去除富营养化水体氮、磷效果的影响,试验期间进水TN、NH4+-N、NO3-N、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85、1.33、2.92和0.50mg.L-1。结果表明,凤眼莲净化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低水力负荷(0.14、0.20m3.m-2.d-1)下,出水TN、NH4+-N和TP均达到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Ⅳ类水质标准;当水力负荷提高到1.00m3.m-2.d-1后,出水TN、NH4+-N、NO3-N和TP质量浓度明显上升。4种水力负荷下,凤眼莲净化系统对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84.95%和80.65%、73.87%和73.04%、51.60%和64.05%、30.77%和47.79%,即随水力负荷的提高而降低;相应的TN、TP去除负荷分别为0.58和0.06、0.72和0.07、0.83和0.11、1.47和0.23g.m-2.d-1,即随水力负荷的提高而增加。综合考虑净化效果和污水处理能力,本试验条件下凤眼莲系统的水力负荷宜控制在0.33m3.m-2.d-1。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GC-ECD)测定了洪湖鹭科鸟类(包括白鹭、池鹭)的胸脯肌肉、肝脏组织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结果显示,鹭科鸟体内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六氯代苯、艾氏剂、七氯、环氧七氯等大部分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白鹭肌肉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1.3—89.4 ng.g-1和162—2149 ng.g-1(以脂重计,下同),平均值分别为37.3 ng.g-1和943 ng.g-1;肝脏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73—30.6 ng.g-1和280—957 ng.g-1,平均值分别为14.6 ng.g-1和566 ng.g-1.池鹭肌肉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61—25.8 ng.g-1和68.4—261 ng.g-1,平均值分别为11.5 ng.g-1和189 ng.g-1;肝脏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63—18.9 ng.g-1和147—1305 ng.g-1,平均值分别为13.1 ng.g-1和553 ng.g-1.统计分析显示,HCHs和DDTs在洪湖鹭科鸟组织中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析结果表明,洪湖湿地系统可作为有机氯污染的潜在源区,而候鸟可成为有机污染物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的传输介质.洪湖地区鹭鸟体内有机氯污染与全球其它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有机氯农药尚未对本区鸟类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8.
郜逗  张成君  张菀漪  胡军  胡晓兰 《生态环境》2011,(10):1518-1522
通过采集兰州市银滩湿地秋(10月)、冬(12月)两季不同水环境中的表面沉积物,分析鉴定硅藻属种的分布和组合特征。结果表明硅藻优势种随采样点和采样时间发生变化。10月份以Gyrosigma scalproides、Cymatopleura solea var.regula、Navicula viridula var.rostellata、N.simplex、N.exigua、Nitzschia palea、N.angustata var.acuta、Cymbella affinis为相对优势种。12月份以Gyrosigma Parkerii、G.acuminatum、Navicula veneta、N.viridula var.rostellata、Nitzschia angustata var.acuta、N.palea、Cocconeis placentula为相对优势种。银滩湿地在秋季和冬季以指示淡水环境硅藻为主,底栖种和附着型种为特征。出现了一些指示中营养的有机污染种,表明了水质的营养化程度升高。有机质含量、pH、Cl-和P是中营养有机污染种主要的影响因素,表明银滩湿地的富营养化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海南芒果园土壤环境及其对芒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海南芒果(Mangifera indica)生产的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在芒果园采集了植株和土壤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了各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并阐明了芒果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海南芒果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较低(为四级以下水平),有效钾含量相对较高.Ca、Mg、B、Ni含量较低,Cu、Mn含量较高.海南芒果种植地环境质量较好,Cr、Pb、Cd等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Hg、Cu、As、Pb含量为一至二级标准.六六六、滴滴涕含量低于一级标准.海南芒果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农药残留量和Cr、As、Cd含量符合无公害芒果的要求.芒果对大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害元素(Hg、As、Cd)的生物吸收系数较大.锰主要在叶片中积累,铜则主要积累在果实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持续增长,自然环境和资源受到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人们面临很多挑战.而这些挑战又与资源、环境、人口、贫困、体制等问题密切相关,它们是涉及当前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济南市生态环境现状和资源利用现状,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济南市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对城市的发展提供依据.图2,参7.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原煤中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倪建宇  冯新斌 《环境化学》1998,17(4):339-344
研究了贵州省各主要煤田中主要采煤层的As,B,Ba,Be,Cd,Co,Cr,C,Hg,Li,Ni,Pb,Sb,Se,Sr,Tl,V,Zn等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贵州省原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总体上的世界范围内的一致,但Sb,As,Hg等有害元素则明显富集,由于煤炭成因上的特殊性,其微量元素的组成除受煤植物的影响外,后期在煤作用对其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气气溶胶中元素种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用化学逐级提取流程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简称IAEA)气溶胶、室内和室外气溶胶、煤飞灰中元素的组成和种态进行了分析,应用仪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各种态中元素的含量,计算出元素在各种态中的分配比例。按照气溶胶中元素不同种态的环境和生物活性以及主要来源来分类,评述了元素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吸收和转化能力,并对气溶胶中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作出了初步的探讨。实验数据表明,气溶胶中的不同元素在各种态中的分布是有差异的。地壳来源元素中,Sc,Al,Fe和Ti主要分布在不溶物态中,稀土元素主要分布在氧化物态和不溶物态;不溶物态沉降到地表后不易进行迁移和转化,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氧化物态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Mn在气溶胶中主要分布在水可溶态和氧化物态,环境可交换性要比Al,Fe,Ti等大得多。人为来源元素的环境可交换态的比例都比较高,这说明它们通过干、湿清除过程沉降到地表后,水可溶态可以直接进入水循环;碳酸盐、氧化物和有机物态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进入生态环境中,对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西北四城镇大气粉尘重金属元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大气中含有较多粉尘、粉尘听 重金属元素被人体吸收后,可导致一系列疾病,通过对四典型城镇的降尘采样,发现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的粉尘有毒重金属元素含量高;工业不发达的小城镇粉尘有毒重金属元素含量低。西北城镇粉尘主要有毒重金属元素是铅与砷。机动车、燃煤烟尘及工业粉尘是西北城镇大气粉尘有毒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西太平洋海域海水和雨水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测定了西太平洋海域中海水、海水悬浮物和海面上雨水的元素组成和浓度。通过富集因子的计算,探讨海面上雨水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及其来源,讨论了海面上气溶胶粒子大小与洗出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质量粒径大小的微量元素在公海上具有相似的洗出因子。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针对近年来开展生态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给风景区带来巨大生态影响的问题,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的角度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为今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生态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中,马尾松林、茶园与农田是风景区中3个主要景观类型,三者面积与周长之和分别占全区的84.581%和81.669%;景观要素的面积、周长、斑块数的分布极不平衡,尤其在3类主要景观类型中,在斑块面积、周长方面差异显著;各景观要素面积与周长的分布极为相似,而斑块数的分布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景观要素面积、周长、斑块数等斑块特征分析表明,茶园、居住地、经济林等人工或半人工经营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高,而马尾松各天然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低,从而证明了人类经营活动的干扰是导致自然风景区景观破碎的主要因素之一.表3参18  相似文献   

16.
在严格厌氧条件下,研究了驾琼盆地东方1-1-1井垂直剖面不同沉积层地质样品中的厌氧纤维素分解菌.结果表明: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在各样品中都存在,但其分布有很大随机性,与样品埋藏深度无相关性,与样品中一些有机物含量,如纤维素、半纤维素也无相关性,厌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高的样品,其在生物模拟产甲烷实验中的单位有机质产气量也较高,有显著的相关性.菌体形态主要为杆菌和球菌.  相似文献   

17.
醌类图谱分析在环境微生物生态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各种非培养微生物测定法的重视,醌类图谱分析作为微生物群体指标已在各种环境中得到了应用.首先是样品的分析测定技术得到了提高,如用硅胶柱代替薄层色谱.醌类图谱分析的特点是能够同时对应微生物生态评价的3个重要指标,即微生物群体结构、生物量及微生物多样性.在结合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在土壤、污泥及堆肥等不同环境样品及不同微生物反应过程中,已通过醌类图谱分析对这3个指标在微生物生态系中的变动进行了成功的评价.另外,对C-14同位素标记醌类图谱分析法及醌类图谱分析法在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等最新进展也进行了简介.图4表3参43  相似文献   

18.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plant bioindicators are often determine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Instrumental methods used for trace element determination require digestion of samples. There are different methods of sample preparation for trace element analysis,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best method should be fitted for the purpose of a study. Our hypothesis is that the method of sample preparation is important for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Here we compare the results of 36 element determinations performed by ICP-MS on ashed and on acid-digested (HNO3, H2O2) samples of two moss species (Hylocomium splendens and Pleurozium schreberi) collected in Alaska and in south-central Poland. We found that dry ashing of the moss samples prior to analysis resulted in considerably lower detection limits of all the elements examined. We also show that this sample preparation technique facilitated the determination of interregional and interspecies differences in the chemistry of trace elements. Compared to the Polish mosses, the Alaskan mosses displayed mo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of the major rock-forming elements with ash content, reflecting those elements’ geogenic origin. Of the two moss species, P. schreberi from both Alaska and Poland was also highlighted by a larger number of positive element pair correlations. The cluste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more uniform ele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Polish mosses primarily reflects regional air pollution sources. Our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method of sample prepar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race element determinations.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藏墨脱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河谷地区(海拔2500m以下热带亚热带山地)属东喜马拉雅山地的一部分,在区系亲缘上属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喀西山和那加山以及尼泊尔等东喜马拉雅地区区系的一部分;其热带成分与我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也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是第三纪以来印度-马来成分沿中南半岛迁移和交流的结果.也与同二者在地理上密切相连有关.在植物区系区划上,本地区山地基带植被是一种由热带植被向亚热带植被水平过渡的具有浓郁亚热带特色的半常绿雨林,但其典型的印度-马来成分仍然有限,而泛北极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占优势,并拥有东亚或中国-喜马拉雅的特征科属;因此墨脱雅鲁藏布江大峡湾地区应归入泛北极植物区中的东喜马拉雅植物地区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地区河水主要离子和锶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河下游地区河水主要阴阳离子、锶元素及其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其水化学组成主要以Ca~(2+),Na~+,HCO_3~-和SO_4~(2-)离子为主,分别占阴阳离子组成的75%以上.干流与支流间在化学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黄河干流的SO_4~(2-),NO_3~-和Cl~-具有共同的来源,而支流河水中的SO_4~(2-),NO_3~-和Cl~-来源不同.黄河下游具有较高的锶含量及较低的锶同位素组成,锶含量变化范围在0.0429 mg·l~(-1)-0.936mg·l~(-1)之间,平均含量为0.394 mg·l~(-1),锶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在0.70986-0.71139之间,平均值为0.71118,其中黄河人海口的锶同位素组成(~(87)Sr/~(86)Sr=0.70986)与现代海水锶同位素比值(0.70916)相近,表明其锶同位素组成受海水作用影响较大.对主要元素、微量元素锶及其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发现,黄河下游地区河水锶同位素组成主要源于蒸发盐岩和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作用,而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由锶同位素平衡方程计算得出,黄河下游地区河水锶同位素组成由大气降水和岩石风化作用混合而成,其中大气降水对黄河下游地区~(87)Sr/~(86)Sr的贡献率约为30%,而岩石风化对其贡献率约为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