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污染,环境利益受损,政府买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生态环境损害的解决路径,从2018年起,全国开始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现损害担责是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山东作为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7个试点省市之一,开展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积极实践探索。山东省对"10.21济南章丘重大非法倾倒危险废物事故"生态损害赔偿案件的处理对于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创新经验。本文以山东省的改革实践作为研究视角,面对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现存问题,结合山东的试点实际分析了实施成效,从赔偿磋商、鉴定评估、资金管理三个方面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多元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式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践中的有益探索,是推进该项制度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实践探索中存在的直接修复、替代修复、缴纳赔偿资金以及法定义务以外提标改造等多元化赔偿方式,分析了存在的赔偿资金管理主体多样化、赔偿资金使用繁琐、修复效果评估不统一等问题,通过典型案例的经验介绍为其他多元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式的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雨迪 《环境与发展》2020,(2):203-204,206
我国的环境司法处于发展初期,有关环境纠纷的司法救济程序散落在不同的部门法中。为了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和公共环境利益,构建环境司法专门化势在必行,但是在特殊的环境保护法院进行专门化的环境审判过程中,出现环境诉讼保护对象的争议性、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承担的特殊性等问题亟待解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特殊环境诉讼规则应运而生,虽然目前还面临着一些困境,但是整体上构建环境司法体系的进程依然在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4.
集体合同是职工通过工会或选出的代表与用人单位签订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协议。其内容包括工资报酬、工时休假、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等。一项集体协议可以是多项内容,也可以是单项内容。目前已开始推行集体合同法律制度。集体合同法律制度的实行,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1)工会组织力量较强;(2)国家法律对结社权的保障及劳动法制的完备集体合同的主要作用是劳动者通过代表其利益的有组织的力量,经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确认基本的劳动条件,劳动者个人所签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不能低于集体合同中的规定。正是由于集体合同的内容对…  相似文献   

5.
德国集体合同制度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集体合同法律体系以及相应的集体合同制度。完善的立法不但保障了集体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劳资关系的良性发展。德国劳动标准集体协议作为联邦政府集体劳动法律的组成部分,属于集体劳动合同的一种,其目的不仅仅是保护劳动者,更是要在竞争激烈、利益对立的环境中,创造更加科学合理的劳动条件。《德国劳动标准集体协议》的颁布使得劳动标准集体协议成为约束劳资双方的有效手段,奠定了集体协议作为劳资自治核心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起重机械制造合同、技术协议内容不规范、制造图样与型式试验图样不一致、图纸未转换、合同评审及设计控制3-作形同虚设等等问题,错误、缺陷较多。通过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监检人员第一项工作就是对技术文件的审查确认,责任重大。监检机构和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把关,从源头上确保起重机械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违法解雇期间对遭遇违法解雇的劳动者,我国《劳动合同法》将“复职”作为第一顺位的救济方式。然而,由于劳动关系人身依附性和持续性的特征,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复职制度在我国存在诸多困惑,复职裁判的执行也走入了困境。比较分析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以及北京、上海、广东的立法、司法实践,复职制度现存的问题需要通过出台相关司法解释,重新界定“劳动合同已经不能履行”的考量范围,区分实体违法和程序违法等途径,使其成为真正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今年第6期刊登了“职业病待遇补偿的主体确认与法律适用”的案例,以及劳动保障同仁的评析文章.笔者对该案发表一点意见,供磋商.  相似文献   

9.
要完善劳务派遣中的工伤损害赔偿责任问题,就要确立要派单位的雇主地位,建立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的雇主连带责任。在工伤保险责任的分担上,既从劳动法的角度以强制约定防止责任逃避,也要在民事协议上放宽两方雇主的任意约定比例,从而达到收放自如的法律调整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少社会组织基本建成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专门化组织体系,广泛开展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维护了公共环境利益,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但普遍也面临着外部环境有待优化,内部建设亟需加强,制度安排必须完善等实践困境,需要通过优化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外部环境,加强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能力建设,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及配套机制等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法律能力,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大家好!本期我们将继续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合规性审查中企业规章制度的审查所需要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下面我们先看看孙总今天和我们讨论的是什么问题?孙茜:谢谢主持人!企业规章制度中包含很多制度,如薪酬管理、休假制度、离职制度、奖惩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合规性审查往往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对这些制度可能引起的法律风险进行排查。对于企业来说,法律风险总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2.
《安全生产法》在赋予从业人员人身安全权利保护的同时,又对其事故伤亡的经济权利予以确认。法律第一次就从业人员事故伤亡的工伤保险补偿和民事损害赔偿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3.
结合知识产权现有的实践活动,结合中国的行政程序,提出了知识产权审查机制的基本框架,实现了知识产权审议的基本程序和开展重大经济活动的一般程序的有机融合。在该基础上,对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查机制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概念设计,为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审查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险权是一种具有社会权、受益权等多重属性的公民基本人权。确认和保护公民的社会保险权,是我国社会保险法应确立的首要宗旨。基于这一主旨的要求,社会保险法既应强化规定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义务,更应重视国家社会保险职责(特别是政府职责)的法制化建设。为了确保公民社会保险权的实现,我国还应为相关当事人提供完善的非法律救济和法律救济两种途径,当前尤其应着力完善综合运用宪法、行政法、劳动法、刑法等多种手段的法律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5.
发生交通事故会涉及损害赔偿问题,如何及时、合理、合法地得到赔偿,大有学问。公安交警机关对解决当事人的损害赔偿事宜,有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是决定性的,更不是惟一的。所以,交通事故受害人及其亲属为了得到损害赔偿,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自己应有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人身损害赔偿填补法律空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填补了我国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及赔偿标准的法律空白。 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表示,让无辜的受害人能够得到司法救济、让无视他人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的侵权人承担责任和风险,是制定此司法解释的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17.
安全生产信访举报是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相似文献   

18.
在劳动争议司法实践中,劳动仲裁时效往往是当事人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对于仲裁时效法律适用的准确把握,不仅涉及到仲裁与诉讼的有效衔接,更决定了案件的审理方向和处理结果。仲裁时效作为一种抗辩事由,在一方当事人(主要是用人单位)提出的情况下,无论是仲裁机构还是人民法院均应当审查仲裁时效期间是否超过法律规定,此无争议。但对于当事人未提出仲裁时效抗辩的情况下,应否主动审查仲裁时效期间,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掌握标准并不统一,造成司法实践中比较混乱,有必要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诉讼时效,即指在法定时期内不行使权利的权利人在诉讼中丧失胜诉权的法律制度.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的申诉时效,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争议当事人如果不在法定期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则丧失通过仲裁程序保护自己合法利益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的仲裁制度是世界各国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了解决劳动争议的仲裁制度和司法救济制度。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目前的解决劳动争议的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仲裁制度在制度设置和实际操作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立法现状,参照和借鉴国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一些立法和实践经验,对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