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大型公建项目规模大、参建单位多.EHS管理难度大等特点,结合国家“双控机制”(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要求,提出网格化“双控机制”践行方法,该方法以安全风险网格化为组织方式,以“三卡”(网格风险识别卡、网格风险控制卡、网格风险巡视卡)“四牌”(网格风险告示牌、网格隐患治理牌、网格风险预警牌、网格督办牌)为载体,以数据量化为效果评估手段,贯穿大型公建项目各专业施工阶段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传递安全生产职责及管理压力,促进参建相关方协同管理、共同监督,提高隐患治理及时性,降低隐患整治时长,实现安全风险可控、在控,杜绝安全生产事故事件,为项目顺利竣工投运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双碳”3060目标。隧道建设阶段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土木领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隧道工程建设阶段的碳排放量,对节能减排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杭温铁路HWZQ-3标段隧道36.187 km/7座喷射混凝土工程为例,通过帕累托分析方法,分析了隧道工程全生命碳排放总量,以无碱液体速凝剂研发为主线,从材料、机械和运输三个层面进行碳排放测算,并根据现场实际测算的回弹量结果,得出了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值。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要求: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控"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此拉开了"双控"机制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127次会议上指出,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简称"双控"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在2016年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焕宁都明确提出要构建"双控"机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把"双控"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与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层次日益增加。新时代,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生态环境保护有坚定的决心和最强的力度。2020年9月,我国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责任,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硬仗,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引导,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实现“双碳”。  相似文献   

6.
当时针指到2006年5月24日,河北兴泰发电公司实现了安全生产2000天,累计发电总量突破1570亿千瓦时,公司的安全生产逐步实现了由被动监督式管理向自觉遵守的人性化管理的转变,由事后处理变事先预防,并先后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在具体工作中,兴泰公司在做到了坚持“四个标准”,做到“五个转变”,实现“六个到位”。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从以细颗粒物(PM2.5)控制为主转变为PM2.5与臭氧(O3)协同控制新阶段,O3已成为空气质量达标和持续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生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大幅削减VOCs的排放量是现阶段O3污染防治的关键。本文基于“十四五”我国VOCs排放的预测结果,提出了VOCs总量控制的总体思路、范围和技术路线,设计了VOCs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确定了总量分配指标和指标权重,进一步得出各省(区、市)2025年控制情景下VOCs排放的削减率、削减量以及排放总量,并以此为基础对“十四五”时期VOCs总量控制提出了以区域总量控制为主,结合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集群实施总量控制;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集群或园区综合治理;建立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综合VOCs排放量核查核算及减排绩效评估的考核体系;同时提出了建立市场化的减排机制和舆论监督的实施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分析了发展生态工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了推进生态工业发展的思路,为内蒙古生态工业的发展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双控"机制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简称为"双重预防机制"。2016年10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提出"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要求各地区、各有关单位按照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源头管控"原则,迅速贯彻、积极行动,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扎实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3-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居民直接生活能耗碳排放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其空间格局变化,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居民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的碳排放空间依赖作用较为显著;居民消费水平、居民直接生活能耗碳排放强度、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对居民人均直接生活能耗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家庭规模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呈现较强的负向抑制作用。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在碳排放方面凸显为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差异,并在集聚格局上表现出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和煤电基地,承担着向华北、东北等地区输电的重要任务。作为全国最大的电力外输省份,在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框架下,内蒙古燃煤机组发展将受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制约。为了解决内蒙古电力输出所需要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及总量减排核算问题,本文利用CMAQ模型模拟内蒙古煤电基地污染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分析内蒙古地区环境容量分布情况及不同电力发展情景的环境影响,提出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煤电输出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正>面对安全生产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国兵器内蒙古一机集团(以下简称内蒙古一机集团)增强红线意识,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提升本质安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确立了“零隐患、零违章、零伤害、零事故”的安全目标,针对机械车辆研发制造行业安全管理特点,以“433”安全工作法为主线,以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为根本,积极构建全方位、全链条、多层次发展格局,从根本上破解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为核心,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双降”、“双控”、“一杜绝”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狠抓“三深化”、“三推进”工作措施落实,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出“紧盯1个目标、围绕1条主线、树牢2个理念、夯实2个基础、抓好3项工作、实现3个转变”的“112233”安全工作法,形成一套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系。以打造一流安全企业为目标,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3年行动为主线,树牢安全发展、绿色发展2个理念,基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基”建设,抓好责任落实、双重预防机制、不安全行为3项工作,推进实现管理职能、工作作风、服务意识3个转变。结果表明:“112233”安全工作方法能够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工作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本研究通过梳理温室气体协同管控的国际经验,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排污许可制的固定污染源温室气体管控体系设计方案,并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分近、中、远期,提出了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温至气体管控体系、逐步完善现有MRV管理制度体系、加快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统筹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分步建设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以及有序推进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六项具体建议,为我国将温室气体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差、数据录入工作量繁琐、数据汇总分析不明确的问题,利用易安卓编程语言与SQLite数据库技术,采用瀑布生命周期模型的软件开发方法,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中双控机制的基本内容为依据,设计包括个人信息管理、法律知识库检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可视化分析、其他6大功能模块的APP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提供适合相关管理人员使用的可视化界面,减少了复杂繁琐的工作量,为标准化工作的定点巡检与数据的完整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也为非煤矿山、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锅炉作为高耗能特种设备,是最主要的消耗能源设备,做好锅炉的节能减排工作对完成国家能源消耗双控指标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锅炉节能工作自立法以来,工业锅炉能效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也到了巩固和攻坚环节。本文以广州地区工业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工业锅炉能效指标和比较测试周期内主要能耗参数,梳理出工业锅炉的节能潜力和空间,得出节能发力点,对广州市在"十四五"期间做好工业锅炉节能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对碳排放量影响的角度探讨空调新技术较之常规空调技术的区别,以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武汉为例,具体计算了6个应用不同空调技术的工程实例.结果表明,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变频技术、蓄能技术、热回收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量,提出了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与碳排放量的经验关系式,给出了实现绿色空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老工业城市面临资源过度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使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宁夏石嘴山市2010—2020年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限制石嘴山市发展的制约因素,使用灰色预测GM(1, 1)模型对石嘴山市未来几年生态安全状态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石嘴山市生态安全由2010年的“恶劣”逐渐转变为2020年的“临界安全”。目前,制约石嘴山市生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化肥施用量和能源消耗量。石嘴山市未来几年生态安全状态将继续呈现好转,其状态将由“临界安全”逐渐转换为“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利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和各省的化石能源消费及水泥产量数据,对1980-2011年我国碳排放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及各省碳排放量呈现明显的阶段分布特征;各省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地均碳排放强度存在以低值集聚为主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集聚趋势不断变化且在2006年后逐渐稳定;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地均碳排放强度最终呈现北京、江苏和浙江的显著性“高—高”区,甘肃、青海、四川、新疆、宁夏和云南的显著性“低—低”区及大量不显著区稳定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