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本文以某化肥厂场地为例,经过现场分析与场地污染识别分区结果,该区域内的地下水埋深在47m左右,本次调查中场地未揭露地下水。调查共分6个区域对样品的重金属类、石油烃类、VOC类、VOCs类、氰化物、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氨氮及游离氨类进行了初步筛查;场地内的氨氮及游离氨有大量检出,在超标区域及附近区域需进行详细调查,增加点位,针对氨氮及游离氨进行采样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某在产企业厂区内受氯代乙烯污染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选取300 m~2污染区域作为电动-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应用场地,安装20根电极,配置1个控制单元,评估电动-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的修复效果。通过定期采样分析场地内监测井中地下水理化性质和污染物质量浓度发现:研究场地中不同监测井中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和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大不相同。通过4个月运行,除MW-D-1,其他4口监测井中顺-1,2-二氯乙烯、氯乙烯质量浓度较初始质量浓度已大幅下降,大部分区域已修复达标或接近达标,说明电动-微生物协同修复系统正在发生作用,加速了场地中氯代乙烯的自然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维空间插值技术的某场地中总石油烃污染分布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总石油烃在场地中的扩散分布规律,立体呈现其污染分布特征,选择华北某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并采用三维空间插值软件EVS-Pro建立地质模型和污染插值模型,对C16总石油烃(脂肪族)(以下简称总石油烃)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位污染物浓度分布差异明显,总石油烃最高值是DB11/T 811—2011《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11.71倍;场地内污染物表现出较强的垂直和水平迁移能力,在空间中的迁移分布特征与生产历史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通过三维插值模型构建的插值结果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污染分布,更好地反映各因素对总石油烃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合肥市某废弃的草酸生产场地的Ni、Pb、As、Ba、Cr、Cu、Hg重金属为研究对象进行测定与分析,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对其表层空间分布进行描述,采用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来源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七种重金属最大值均超过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其中Pb在各土层的最大值均超过了GB 36600-2018中的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最大值在0~0.5m,其他六种重金属最大值均未超过筛选值。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中Pb主要来源于原料生产过程中的遗撒泄漏,Ba、Hg主要来自污水不达标排放。地累积指数评价表明,9.72%点位的Pb处于中度及以上污染状态,其中重污染集中在酸化车间。潜在生态风险法表明,该场地整体处于轻度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流通领域典型持久性有机物存放库房及周边的场地环境风险,按相关标准要求监测了评估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滴滴涕、六六六、汞、砷等因子。结果表明:场地土壤环境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六六六及砷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物主要分布在表层,而场地地下水未发现这些污染物。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计算得出污染修复区域需要修复的污染土壤方量约为150 m3。通过本次评估发现,杀虫剂流通领域特别是存放库房所在场地受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的可能性较高,需要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6.
以石家庄某机械制造企业搬迁遗留场地为例,结合分区与专业判断进行土壤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27个点位不同深度土壤样品中,氰化物、六价铬及多氯联苯均未检出。检出重金属6种,总石油烃2种、苯系物3种,但均未超标。污染主要来源是原辅材料堆存和在工艺过程中遗撒、泄漏迁移所致。  相似文献   

7.
企业周边地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取化工企业和金属采选与冶炼企业各4家,测定其周边土壤砷、镉、汞、铬和铅5个重金属含量,与其对照点相比,并进行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化工企业周边土壤无重金属超标点位,未出现累积现象;而在金属企业周边重金属污染物有累积趋势,在4个金属企业周边监测点镉和汞均较对照点高,2个金属企业分别有60%和80%的点位镉轻微超标,1个企业全部监测点位砷轻微超标,这3个企业综合污染评价为轻度污染。相对化工企业而言,金属冶炼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更加重要。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受自然成土因素影响,同时也受企业排放污染物类别和排放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调查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其中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是环境调查的重点,而科学的调查采样方法则是确保调查结果准确性、客观性的必然要求。有鉴于此,首先从污染场地特征分析、调查目标两个角度介绍了场地环境调查的准备工作,然后探讨了布点中的前期准备以及具体方法,最后围绕土壤样品以及地下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其中氨氮含量非常高,是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为了寻求垃圾填埋场防渗与污染控制设计的理论依据,把握氨氮在地基中的迁移机理,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运移概化为渗滤液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性质成层土壤中入渗迁移.通过大型土柱室内试验,研究了设有黏土防渗层的饱和-非饱和成层土壤中氨氮入渗迁移规律.提出了氨氮在黏土防渗层及非饱和黏土层中的吸附特性及在迁移过程中发生的三氮转化反应规律.氨氮质量浓度随土柱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还原环境中,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比例很小,硝化细菌活动性不强.总结了影响氨氮迁移和转换的影响因素,土壤的性质(成分)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氨氮为研究对象,利用HYDRUS-1D软件模拟多个污染场地氨氮质量浓度的折减系数,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折减系数与场地污染源、包气带特征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依据关联度计算结果,建立了以主要特征指标为自变量、折减系数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综合反映包气带对某一特征污染物的衰减能力.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典型场地资料有限的前提下,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得到地下水中的氨氮质量浓度预测值,并保证计算误差在统计学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异味污染近几年已引起高度重视,但由于相关导则标准不完善,致使异味调查是当前污染地块调查工作中的突出难点。针对华南地区某农药厂地块进行异味调查,从生产工艺分析和预采样分析两方面着手,构建污染地块异味污染物识别技术路线,提出异味污染物筛选的基本原则和依据,探索开展土壤气异位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从生产工艺分析、土壤预采样以及土壤气预采样中分别识别出异味污染物21种、31种和12种,汇总后共40种。此外,从相邻地块调查中识别出2种。最终筛选出试验地块关注的异味污染物为42种,包括苯系物14种、烷烯烃10种、硫化物5种、含氧有机物6种、氯代烃3种、胺类和其他4种。异味污染较为严重的点位主要位于亚胺硫磷车间、氯乙酸车间和排水管网附近,其中黏土层的污染物质量浓度较高,相关区域和土层应作为今后调查的重点。研究可为农药厂地块或其他类似污染地块的异味污染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吹脱捕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某矿区6个煤矿的矿井水中有机物进行测试,并以美国国家环保局(U.S.EPA)推荐使用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为依据,对该矿区矿井水有机污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矿井水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为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5种;上述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值均低于非致癌风险限值,但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存在致癌风险,致癌风险值分别为5.54E-06,4.64E-06;各煤矿矿井水的非致癌风险值也均低于非致癌风险限值,但煤矿1和煤矿2的致癌风险超过限值,暴露受体长期接触这2个点位的水体,将影响暴露受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以某有机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综合选择USEPA、ASTM和VROM等认可程度较高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结合我国的人群特点和场地特征修正风险评估参数,对该场地污染土壤进行健康风险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苯、苯并(a)芘和苯并(a)蒽3种有机污染物分别超过了其风险筛选值。通过口腔摄入、皮肤接触和呼吸吸入污染物3种暴露途径计算健康风险,污染土壤对人体产生的叠加致癌风险概率CR和非致癌危害HQ分别达到了9.59×10-5和15.46,会对该场地上的居民产生较大健康危害。根据CR和HQ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0-6和1,将土壤中苯并(a)芘和苯并(a)蒽的修复目标值确定为0.033 mg/kg和0.33 mg/kg。  相似文献   

14.
污水灌溉对地下水污染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焦作市南部新河沿岸灌溉区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污水和大气降水进行了土柱淋滤模拟实验,分析了氯离子、总硬度及TD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渗出液中的污染物浓度最初较小,随后出现最大值,最后开始下降.表明当地浅层地下水中氯离子、总硬度及TDS污染与污水灌溉有关.  相似文献   

15.
广州城市土壤砷的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广州市城市土壤表层(0~10 cm)426个样品,研究土壤As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土壤的As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土壤砷质量比变幅为1.40~144 mg·kg~(-1),平均值为17.4 mg·kg~(-1).各行政区中,土壤砷平均含量和中值均是越秀区和荔湾区最高;各功能区中土壤砷平均含量以城市公园为最高.根据污染指数判断,有37%土壤样品受到不同程度的砷污染,各行政区中越秀区和荔湾区土壤砷污染最严重,各功能区中城市公园土壤砷污染最严重.城市历史和工业活动与城市土壤砷污染密切相关,建议密切关注城市公园土壤砷污染对人类健康和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企业对所在场地地下水定期开展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预防地下水污染。本文结合飞机制造企业生产活动及污染物排放特点,对场地地下水进行监测布点,并分析地下水可能的污染途径,发现良好的管理手段和环境特性能保证场地地下水环境质量,而企业生产活动直接影响着场地地下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安徽某硫铁尾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某硫铁矿尾矿区农田土壤、农作物进行重金属污染分析和风险评价,为硫矿区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管理与土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布设30个采样点采集土壤及其毛豆样品,ICP-MS法测定Cu、Zn、As、Cd、Pb重金属全量,运用单因子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生物富集系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 H值在3. 37~4. 60,均值为4. 03,土壤呈强酸性、酸性。比对安徽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研究区土壤已明显遭受外源重金属污染;比对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风险筛选值,受到Cd、Cu重金属污染,其中60%采样点Cu超标,76. 67%采样点Cd超标,但都远低于标准风险管制值;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农田以Cu、Cd污染为主;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总体已遭受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总体为轻微综合潜在生态危害,Cd在67%以上检测点为中等风险水平、10%为强风险水平。研究区农田农作物毛豆籽粒中Pb、Cd、As质量比均值未超过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限量值,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EF)从大到小依次为Cd、Zn、Cu、As、Pb。  相似文献   

18.
对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排放浓盐水的6次水样中11种挥发性卤代烃质量浓度进行分析,依据3个基础营养级水平(藻、蚤、鱼)的急性毒性效应(L(E)C50),采用商值法对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中的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二氯一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四氯乙烯和三溴甲烷进行了环境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1,1-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3种挥发性卤代烃的环境质量浓度/无影响质量浓度(PEC/PNEC)比值大于1,存在一定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污染场地总石油类馏分分段法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某汽车工业污染场地开展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推荐模型,采用馏分分段法对总石油类进行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该场地主要污染物为总石油类,土壤污染物中C12~C16脂肪烃的非致癌危害商在敏感用地和非敏感用地两种用地方式下均大于1,地下水污染物中C8~C10脂肪烃、C12~C16脂肪烃、C16~C21脂肪烃、C21~C34脂肪烃、C21~C35芳香烃的非致癌危害商在两种用地方式下均远大于1;2)敏感用地方式下,土壤中总石油类的修复限值为1 023.92mg/kg,地下水中总石油类的修复限值为1.805 mg/L;3)非敏感用地方式下,土壤中总石油类修复限值为3 292.92 mg/kg,地下水中总石油类的修复限值为11.457 mg/L。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采暖期济南市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于2020年12月18日-2021年1月8日在市区手工采集PM2.5样品,分别利用重量法和离子色谱法对PM2.5和9种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对其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均值为(78±52)μg/m3,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均值为(43.2±32.7)μg/m3,在PM2.5中占比55.3%,是PM2.5的主要组分;随着污染加重,NH4+、NO3-、SO42-等二次离子(SNA)在PM2.5中占比显著提高,二次转化明显增强;SOR、NOR与风速、气压、混合层高度呈负相关,与气温、湿度呈正相关,在静稳天气下更容易产生二次转化;观测期间PM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