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据报道,上海食药监局和复旦大学药学院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56.2%的家庭有储备药品,一旦过期。超过八成的家庭会把它们当作垃圾倒掉。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地区生活垃圾问题综述所谓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是指在农村地区日常生活中或者是因农业活动而制造出的固体废物,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生活废品。在2006年8月到2007年11月这段期间,卫生部联合爱卫会对全国农村地区的卫生情况进行了走访和调查。结果表明,在农村地区产生的垃圾大多来源于农户家庭本身,占较多比例的垃圾有塑料袋、炉灰、建材以及各种所料品等。在这些垃圾里,有可回收的也有不可回收  相似文献   

3.
选取十大城市为研究对象,认为城市人口数量及GDP与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呈正相关性,我国在垃圾分类立法上不够细致,且执行力度不够,再生回收资源化市场不成熟,关键是资金不足,故应结合立法制定普适性强的收费、奖惩等政策,提高居民主动意识,主动参与到分类管理工作中,共同改善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4.
北梁地区整体改造完成后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居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排放、城市交通噪声影响、公共停车场废气和住户天然气燃烧废气等。因此北梁地区改造必须合理规划,保证生活废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实现有效收集并送至垃圾填埋场处置,避免造成本地区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入手,结合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提出了几点能有效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应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一直认为,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是降低灾难事故损失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使居民在灾难事故发生后,能够沉着应对,并能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处置问题,并最大限度地确保自身不受伤害。今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提出的口号是"防灾减灾从社区做起"。的确,作为居民聚居区,社区的安全影响着辖区内每家住户,每一个家庭的安全则决定着整个社区的平安。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结合什刹海地  相似文献   

7.
朱飞鹰 《环境与发展》2020,(4):76-76,78
近年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提升了整体的发展水平,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比如,城市生产生活垃圾的增多,使得各个城市面临着较大的垃圾回收与处理压力。垃圾填埋场的存在能够实现城市生产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但是,当前,一些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存在着严重的渗漏问题,不仅造成了土地污染,还影响了垃圾处理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渗漏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渗修复措施,有利于保障垃圾填埋场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运营过程中容易产生恶臭气体,恶臭气体的控制也是困扰生活垃圾填埋场环保运营的一个主要环保问题。恶臭气体的无组织排放易引发填埋场周边居民环保投诉。因此,全面查找恶臭气体来源,制定有针对性控制措施,加强恶臭污染物的收集处理,将有效降低恶臭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升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的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
应用蚕豆根尖和鲫鱼外周血细胞的微核测定技术对垃圾渗滤液遗传毒性进行了监测.用CODMn为1 415 mg/L的垃圾渗滤原液处理蚕豆根尖9 h,微核千分率(MCN)最高达到(25.62±0.87)‰,同时将垃圾渗滤原液分别稀释到CODm为710 mg/L、470 mg/L、280 mg/L和200 mg/L,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处理蚕豆根尖,其MCN均呈现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另外,用稀释后CODMn为1.5~14mg/L的垃圾渗滤液喂养鲫鱼,结果也显示,随渗滤液浓度的增高,鲫鱼外周血细胞MCN增大.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液体,随着接触垃圾渗滤液的时间增长,会有导致生物体细胞分裂受阻和造成细胞内遗传物质损伤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印刷电路板(PCB)的组成及其中的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比较了几种废弃电路板回收处理方法,着重分析了最为常用的机械处理法及其设备和分选技术,并论述了实现我国废弃电路板资源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热等离子体技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经济性不佳已经成为阻碍热等离子体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回收废热预热垃圾、提升终产物附加值以及增加可燃物含量3个途径来提高热等离子体技术的经济性,并对上述建议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论认为,只要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完全可以有效地降低热等离子体垃圾处理技术的运行费用,并促进该技术在未来实现更多的商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2.
比利时政府发现,不少生产厂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致力于它们的外表包装,以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结果造成废弃物的大量增加,影响了环境保护。为此,政府特别组建了2家大型的专业公司,处理工业包装垃圾和生活包装垃圾。它们不负重望,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得80%以上的废弃包装垃圾得到回收处理,大量循环利用材料的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欧元,无论规模还是产值都居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3.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了城市垃圾的现状和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及处理的意义.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多种处理渗滤液方法,并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选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垃圾渗滤液,又称渗沥水或浸出液,是指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浴,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滤出来的污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其化学特性与填埋场废物成分、填埋方式、填埋龄以及填埋场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一般评价渗滤液的指标包括:COD Cr、BOD5、SS、总氮、氨氮、重金属等,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性有机物、氨氮,无机盐类物质含量较高,一般都极难处理而且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渗入到地下影响地下水,对周围的居民和植物的生存有很大的影响,渗出的渗滤液味道十分难闻也会产生沼气,影响大气环境。因此渗滤液的处理是城市垃圾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本次课题通过实验对渗滤液进行不同技术路线处理,探索渗滤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不足,结合垃圾生物处理特点,设计了集混合菌群降解、生物过滤除臭、污水回用及植被绿化于一体的立体处理体系。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城市生活垃圾的“三化”处理中具有显著的潜势:既使生活垃圾在食物链外形成安全的闭路循环,防止有害物质向人居环境入渗;同时,处理设施的立体化、终产物的生物转化以及即刻的市场效应,有效地增强了系统的消纳能力,缓解了传统处理方式对城市空间的压力。该系统对我国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居民日常涉水活动中,居民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可通过人体消化道、呼吸及皮肤吸收3种途径长期暴露于人体,从而引起各种健康危害效应.对国内外饮用水DBPs水质标准及暴露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发生在不同涉水过程中的暴露途径及影响暴露途径和暴露效率的因素,重点对3种暴露途径下的常用暴露估算数学模型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对国内外暴露参数的研究现状及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从多方面分析了城市垃圾对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二次污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实现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
选用赣州地区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现已达到拆除期限的建筑物的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粘土砖,分析了其化学组分和矿物组分,然后通过不同建筑垃圾掺量混合材试验、活性激发试验以及复合混合材试验。结果表明,掺适量建筑垃圾可有效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添加Ca O能够激发废弃混凝土活性,可达81%,可提高废弃粘土砖活性39.58%;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粘土砖相互抑制了彼此活性,不宜混合回用。建议建筑垃圾必须分类和活性激发,有利于提高建筑垃圾水泥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孔云明  朱祥斌  王懋祥  金芳勇 《安全》2018,39(1):35-36,39
通过对该铜冶炼企业劳动者职业病危害认知情况、态度及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知识、态度及需求现状,为改善和促进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文中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方法对该企业劳动者职业病危害认知情况、态度及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劳动者所在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及危害防护的准确知晓率分别为63.6%、55.8%和57.4%,不同文化程度劳动者对岗位所在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及危害防护的准确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85.3%的劳动者知道职业健康检查与一般健康体检是不一样的;调查对象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佩戴率为78.3%;96.9%的劳动者能主动获取个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岗前和在岗期间培训、公告栏、警示标识及告知卡等是该企业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知识主要获取途径,占总获取途径的60%以上,期望获取途径中讲座咨询途径较其他途径增幅较大,占总期望获取途径的18%以上。该企业劳动者对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及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偏低,劳动者个体防护用品实际佩戴执行情况稍有不足,用人单位在今后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活动中应增加职业病危害知识的讲座咨询内容。  相似文献   

20.
职业病是伴随生产活动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特殊疾病群,劳动者一旦罹患不同类型的职业病,通常是不可逆转的,国际国内目前均无良方妙术根治这类疾病。但是,职业病是完全可预防的。有效地改善劳动条件,净化生产环境是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最佳途径,这一途径所采取的针对性防护措施属于一级预防。 首先,大力改善劳动条件是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最佳途径。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必须依法遵守职业卫生“三同时”原则,即卫生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预防性卫生监督与卫生预评价以及竣工验收评价必须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