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瑛 《绿叶》2014,(1):36-36
为什么总是怀念埋我凄苦童年的故乡 越是年老,越是梦长 如一片云,无论风把我吹到哪里 柴门,草垛,石碾,风箱 泥墙缝冒出的炊烟  相似文献   

2.
抬眼朝乡村望去,总有一缕炊烟特别自信。它们超越翠绿的森林和青灰色的瓦房,陡直地升上空中,如龙蛇般在空中飞舞,并与各家备户吐出的炊烟汇合一起,在乡村的天空中跳着优美的舞蹈,把天空喊醒了,把大地喊醒了,天地便更加精神抖擞,更加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3.
故乡的向往     
在外待的时间长了,越是思念故乡。 对城市的喧嚣烦躁了,就更留恋乡间的宁静与淡泊。  相似文献   

4.
桐坑,名不见经传之地,处皖南绩溪县东北部原胡家乡境内。从绩溪县城到桐坑村,沿途可观登源河、龙川,从车窗掠过的是青秀山水、点点牛羊、粉墙黛瓦、袅袅炊烟,不时可见桃源般的村落。  相似文献   

5.
罗明宝 《青海环境》2000,10(4):150-153
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广阔,人口稀少,就西部地区而言,越是面积大省越是生态大省,同时又是环境最恶化的地区。近几年来各地区采取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优化环境。笔者经历了20多年的环保工作,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调查认为:在青海生态极为脆弱的地区封山育林效果明显,封育8年可提高50%。而人工造林成本高,成活率低。因此封山育林是目前生态建设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英琦 《绿色视野》2011,(10):61-61
当西方的资本主义陷入经济衰亡时,当东方的恐怖主义加紧制造人肉炸弹时;当全球各种极端气候、生态危机直逼临界崩溃时;当仓皇的人类在大地上寻求种种拯救之路时,却忘了一个最重要、最迫急、最终极性的使命:越是进化接近尾声,越是应当面向星空,面向宇宙母亲回头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的最终使命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乡野短笛     
<正>在不绝于耳的鸟鸣声中,捕鱼归来的扁舟,静静地泊在了南岸的树下。暮霭中,农家的屋顶上升起了袅袅炊烟。谁家的母亲,拉长声音,在呼唤晚归的孩子。说桃花湖立春前三天,我去桃花湖畔散步。那时,清清  相似文献   

8.
宋晓明 《绿叶》2022,(11):59-62
<正>是古镇,也是驿站,人们成群结队地来,在此吃喝、住宿、观光、吟诵,演绎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清代诗人吴雯《过仁义驿》有诗句“古驿藏深谷”,河谷太深太安静太寂寥,古镇热闹的炊烟点燃人心的希望,长长的古道在此变得温馨温暖。  相似文献   

9.
“节省能量可能损害你的健康”——这是研究人员在研究了住在新建办公楼和住宅楼内的人,所呼吸的空气的质量后得出的结论。专家们指出:一般来说,越是新建的办公大楼,危害性越大。  相似文献   

10.
亲近味道     
曾少令 《绿色视野》2014,(11):64-64
张爱玲在《流言》中说她喜欢汽油味,还喜欢肥皂的味道。世间诸般味道,而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自然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谈起味道,我首先想起的是故乡,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乡间升起了袅袅炊烟,烟雾萦绕,一阵风轻柔地拂过,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烟味儿,扑鼻而来,一阵熟稔的晕眩,一阵熟悉的烟香。  相似文献   

11.
草垛之上     
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在树木和村庄的包围中,星罗棋布着。远远审视,宛如落入民间的太阳,在炊烟生起的地方,守护着村庄;又像一轮堇色的太阳,转动着属于村庄四季的轮回,瘦瘦胖胖,残残缺缺。到最后,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了,一些老的面孔消失了。草垛依旧蹲在村庄的角落里,默不做声。从  相似文献   

12.
黑麂的呼唤     
重阳岭上人家山谷里的傍晚来得早,山头上的傍晚来得迟,前面岭子上终于出现了一个小村寨。红色的、金色的树叶一片灿烂,树上的小果密如繁星,袅袅的炊烟在晚霞中浮动,好一片乌桕树林!植物也有感知,山下的乌桕才刚刚变色,可山上的对大自然的变化,却作出敏感的回应。它们就是这样融  相似文献   

13.
周榕 《绿叶》2010,(8):48-51
“低碳乌托邦”很容易极端地片面强调“低碳”.这样往往就会忽视在城市里居住的人。低碳的理念很合理.规划得也特别科学.但反而越是这样整齐一致的“低碳规划”,就越可能削减城市生活里最有魅力的那一部分——偶然性,多样性,差异性与随机性。  相似文献   

14.
元正 《环境教育》2013,(5):76-82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鄂尔多斯。那时的鄂尔多斯水草极为丰美,牛羊遍地,野鹿成群,百鸟飞翔,堪称生命的快乐世界。(一)深秋。夕阳的余辉带着一种落幕的慵懒,漫不经心地从草尖滑过,清风从耳畔轻轻拂过,鹿群从眼前飞快掠过,草丛中偶尔传来昆虫的低吟浅唱,散落在绿色中的蒙古包冒着缕缕炊烟,苍苍茫茫的大草原四下悄然。此时,猎人阿牛已经在草原上奔走了一天。他的肩上背着猎枪,腰间挂着猎获的野兔、野鸡,他一边无意地用手拨弄着  相似文献   

15.
<正>因千年积淀的文脉,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防里古村,像极了一本摊开的线装古书,将丘陵谷地、阡陌炊烟、山岚松涛,无不装点得古色古香。千年"进士村"防里地处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最南端,古属吉安市安福县,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增置分宜县时,将防里划到分宜。因地域、历史沿革关系,防里深受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闻名的庐陵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故乡的河     
我跪在湿漉漉的沙砾上,泪流满面,抽噎不已——为永远失去了恩重情深的父亲,也为永远失去了哺育过我的母亲河而痛哭!人们恣意地破坏生态环境,终将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惩罚。静夜里,我常常想起故乡,想起那莽莽苍苍的群山,想起那层层叠叠的梯田,想起那袅袅腾腾的炊烟,想起那宁静的村落里的鸡啼和狗吠。当然,在故乡的景物中,最让我眷恋和思念的,莫过于那条清清粼粼的小河。小河有个美丽的名字:凤凰河。它发源于古  相似文献   

17.
"据说被电磁辐射多了,容易生女孩哦,是不是真的?""说微波炉辐射最大,今后,你还敢用微波炉吗?"……这一切都是电磁辐射惹的祸?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电磁辐射的担忧倏然潜进大家的心里。越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给人造成的心理压力也越大,这些无影无踪而又无所不在的电磁辐射,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00,(5)
综观人类文化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奇特而有趣的现象:许多伟大的天才都伴有心理异常,甚至精神病态的状况,越是了不起的天才,其病态越厉害。研究这一问题的科学家得出一个结论:遗传是决定天才发展的主要因素。美国一心理学家在研究这奇特现象时,列出一张很有趣的“遗传表”。  相似文献   

19.
马小淘 《绿叶》2010,(6):87-89
低碳,忽然间就无处不在了。低碳不是口号,没必要这么响亮,低碳越是像一句脱俗的号召,就会离切实的百姓生活越遥远,而所谓以身作则的"低碳时刻",大概也是社会超脱规则或忘记规则的时刻——一个国家的环境,不可能靠个别人的自我沉溺完成。待到没有人再天天嚷嚷低碳,低碳模式却已然进入生活深处,我们的环保才算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魏鸿 《环境教育》2004,(5):62-62
我生长的城市,被十万大山包围着.属于澜沧江东岸的横断山脉。我童年的大半脚印就撒落在这横断山脉的深处、去得最多的自然是大尖山,这座山生长着最繁茂的森林:当然不是去游玩,那时的我还无法享受这样的奢侈。我们到大山深处,为的是砍回一担担的柴禾,准时让家里的灶膛升起温暖的炊烟.用一担担柴禾换回油盐酱醋,而且每逢寒暑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