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呼和浩特市气候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呼和浩特市1961—2008年气象资料,采用迈阿密模型和Thamthwaite emorial模型,计算了该地的温度生产潜力、降水生产潜力和气候资源潜力,分析了48年来三种生产潜力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近30年来该地粮食产量的变化和三种气候资源潜力的利用效率。指出:(1)该地光热资源丰富,降水资源不足,水热在时间上匹配不合理和降水年变率大限制了光热资源的生产潜力的发挥,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2)目前呼和浩特农业生产的气候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仍较低,开发潜力较大,特别是温度生产潜力的开发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近日,有关"黑龙江出台法规规定: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的报道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关注。6月14日颁布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规定,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必须经过气象部门批准,而且探测出来的资源属国家所有。这是我国首个规范气候资源利用的地方法规。(6月19日《三湘都市报》)尽管黑龙江省人大法工委有关人  相似文献   

3.
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的推算方法及小地形的气候效应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提出了山区农业气候资源(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空间分布的推算方法。为适应计算机技术在山地气候研究中的开发应用,作者使推算模式函数化,便于用计算机绘制山区小网格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图。文中也提供了上述多项农业气候资源的小地形效应值。本文提出的推算方法在福建省沙溪流域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能有效地揭示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的宏观与微观变化,效果是令人满意的,精度也是高的。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与气象息息相关。以气象事业发展为切入点,探讨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公共气象服务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气象防灾减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文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新状态下,只有拓展气象服务发展新的理念、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进环境气象业务上新的台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战略、优化气候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用创新机制构建气象生态文明的法制框架和宣传氛围等工作,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拓气象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稻米品质温光潜势的估算及其在我国的地域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水稻灌浆结实期间温度、辐射和米质之间的关系,首先建立了米质温度函数。然后通过估算不同温度下由辐射引起的米质降解率,建立了米质辐射订正函数。将上述两函数结合,则可得估算一地米质气候资源潜力的米质温光潜势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估算了我国各稻区的米质温光潜势值。从潜势在全国的分布可以看出:我国米质气候资源对于米质优化具有普适性质;潜势因地域而异,具有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潜势随季节有别,具有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在地形复杂地区,潜势还呈现出多层次的垂直地带性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是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协调和优化的关键因素。柴达木盆地的资源开发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核心,重点构建以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体系。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以及主要工业布局将对水资源利用、盐湖水盐平衡、重点湖泊湿地保护、绿洲安全和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或带来累积性生态环境风险。针对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提出了区域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布局的优化调控对策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牧区牧草气候资源评价模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分析确定能够反映中国北方牧区牧草与气候资源条件的7个气候因子,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牧草气候资源评价模型,选取中国北方5省(区)168个气象站点资料进行计算,分别从资源总体状况、资源效能、资源利用角度对中国北方5省(区)牧草生态气候资源分布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代表我国北方牧区最主要气候资源分布类型的三种典型区域的气候资源特点,为畜牧业发展及草地生态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环境》2004,(10):6-9
红线调控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红线调控"是要构筑和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以环境要求为基础和底线,建立与环境容量、资源约束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新格局.把珠江三角洲划分为环形山地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区、三角洲平原农业都市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生态防护区,将生态环境的敏感区域设置为红线范围,在这些区域退"经济"进"环保",改变珠江三角洲整体密集开发的空间布局.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人工影响天气不仅能够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灾、抗灾和减灾,提供城乡公共服务,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还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但是人工影响天气有诸多环境影响,例如使用气候资源会造成环境污染、形成生态系统扰动等。采取对比研究、法律规范研究等多种方法对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提出我国需要理顺和完善现有的人工影响天气行政管理体制,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并完善决策的程序,妥善解决相关争议,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以人口数量和地区生产总值最大化为优化目标,以水资源可利用量、水环境容量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约束,构建了包括产业结构、种植业结构和养殖业结构等要素的区域水环境承载力优化模型,为以种植业与养殖业为主要污染源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调控提供方法,丰富水环境承载力调控的方法体系.以承德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经济发展调控与污染控制不同情景方案下,研究区可承载的人口与产业规模可分别提升2.6%~29.5%和18.5%~31.8%,表明产业优化和污染控制水平对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区尚有人口和经济增长空间;(2)控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特别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减少畜禽养殖规模是提高研究区水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农业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是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敏感指标;(3)在水环境承载力约束下,污染控制指标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存在下限阈值,表明研究区污染控制水平对水环境承载力具有短板效应.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甘宁青)农业生态气候资源量化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量化分析和分类评价农业生态气候资源 ,根据西北地区 (甘宁青 )165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 ,采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动态模型 ,首先计算了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指数、效能指数和利用系数 ;然后通过对多年逐月平均效能指数的模糊动态聚类 ,划分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12个类型并进行了相应评价 ,结果表明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潜力、匹配状况和利用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 ,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有诸多的好处,例如优化农业农村资源配置、发展生态产业、引进农业新技术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这些都是正面的影响。同时,不能忽视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的负作用,如石油农业、过度开发、病害引入和污染产业转移等。政府应趋利避害地调控这些正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滨海新区是天津风电气候资源最为丰富,也是风电项目最为集中的地区。本文进行了天津滨海新区风能资源的天气学分析,并利用滨海新区风能资源详查结果,提出了风电资源气候资源应用的建议,为风电项目建设和运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湖泊水资源问题与优化调控战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湖泊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实施优化调控战略是中国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文中扼要综述了中国湖泊水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短缺、湖泊水资源污染和相关问题,指出湖泊资源优化调控的思路是进行湖泊流域系统的综合调控,目前针对中国湖泊水资源问题的优化战略措施包括:实施湖泊水资源流域管理战略、建立流域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增加科技投入并因地制宜实施环境整治、流域污染的全过程与全方位控制、实施环境教育战略。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浦东北部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丽君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0):2116-2124
主体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功能区的过程,是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并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的有效手段.浦东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本文对该区域进行主体功能区划研究,旨在明确该区域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并提出空间格局优化的建议.本研究根据国家和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技术方法,结合区域特征,建立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并通过网格分析和空间分析,获得各指标的空间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自下而上方法与自上而下方法形成并修正分区方案.本研究将该区域划分成5类主体功能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提升区、优化开发协调区和优化开发拓展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与环境存在较大压力,产业布局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以期为政府未来规划修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和GIS的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干旱地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定量研究生态环境调控的理论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借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它们的结合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时空变化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以及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处理。本文针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问题。提出一种RS和GIS支持下的生态环境调控量化研究方法,包括基于RS和GIS的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量化指标体系、生态环境调控管理模型、调控方案优选与实施。并介绍一个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17.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5):200-210
该文以无锡市滨湖河网水力调控作为研究基点,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调水对河网水质浓度时空分布影响,揭示河网水质对调水的响应机制,针对具体河道逐条提出基于水质改善目标的水力调控阈值,为水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边界浓度的影响在水力调控过程中至关重要,水力调控应建立在相对较好的边界条件上,优化水资源分配,改善整体河网水质。水位的调控并未呈现出一致性规律,水位的增加对河网水质改善不一定呈现积极作用。调整水位与流速的措施均是通过边界引入水源,对于一般河道的水力调控,调整流速和水位均可以作为常规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8.
以海洋装备主体材料钢铁作为研究对象,概述了结构钢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叙述了结构钢在海洋环境不同区域的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腐蚀行为和机理。阐述了耐蚀结构钢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国内外海洋环境用典型耐蚀低合金钢,目前主要通过微合金化技术和组织调控技术提高合金钢材料的耐蚀性。对比国外相关研究,我国耐蚀结构钢开发相对滞后,除了利用微合金化技术、组织调控技术这2种方法提高结构钢材料的耐蚀性外,采用传统腐蚀研究方法结合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新型腐蚀研究方法,挖掘海洋环境因素、材料成分和组织结构因素对结构钢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对加强结构钢腐蚀机理研究、加快新型耐蚀结构钢的开发、延长海洋装备的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米质气候资源的地域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稻米品质受着气候条件的明显影响。在我国不同地域,米质气候资源各不相同,对米质的影响也各具特色,总的趋势是,北方优于南方;西部优于东部;晚茬口水稻优于旱茬口;在地形复杂地区,米质气候资源还具有垂直地带性结构。我国丰富的米质气候资源为各种类型优质米的生产创造出优越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太湖流域河流水质达标率下降的现状,构建基于水质模型的水环境优化方案的效果分析方法。以太浦河为例,应用WASP模型分析河流水环境优化调控方案的效果,应用实测水文水质数据率定和验证河流水质模型参数,设定枯水期污染物蓄积、降雨导致面源释放和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引起的水质超标3种情景,通过模型模拟调水和抽水等调控措施的效果,分析不同的调控方案与水质改善效果的响应关系,为水环境优化方案筛选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