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菁 《环境工程》2023,(1):278-279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低碳旅游经济也逐步进入大众视野。要实现旅游行业的低碳发展,离不开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低碳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低碳旅游》一书以低碳旅游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过程为基础,通过介绍低碳旅游的相关问题以及国内外低碳旅游经济的实践和发展模式来阐述我低碳旅游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旅游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在低碳经济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共同选择。低碳旅游的兴起不仅为整个旅游业指明了方向,也为生态旅游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北京生态旅游区这一特殊区域为对象,阐述了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区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生态旅游区建设现状与低碳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北京生态旅游区实现低碳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森林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当前森林生态旅游中突出表现的问题,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森林旅游是现阶段旅游界关注、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且具有不可忽视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森林生态旅游也在随之高速发展.但在充分满足人们"返璞归真"愿望的同时,如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项目,也是当前应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做好森林生态旅游问题.  相似文献   

4.
《环境工程》2021,39(1)
<正>生态旅游逐渐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种新型的、主流的旅游方式之一,在旅游产业中大行其道。生态旅游之所以如此受到人们的欢迎,正是因为近年来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们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传统的旅游方式显然有众多设计与这一理念不一致,因此生态旅游的提出与实施是及时且重要的。而一旦将生态理念运用于乡村旅游区规划设计中,会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生态旅游也会产生影响。乡村旅游景区如何在坚守自身特色的同时探索生态规划与设计呢?  相似文献   

5.
赵冬梅 《环境》2001,(9):12-13
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潮流,在我国蓬勃兴起。如何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人们对生态旅游有不同的认识。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旅游经济活动,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关系密切,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  相似文献   

6.
论国家公园模式在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中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逐渐为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所广泛认同。但是,在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中,尤其是在以国家公园模式为主对生态旅游的开发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生态旅游区的资源特点和现行的国家公园模式中生态旅游的开发管理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开发模式的发展趋势作了前瞻性总结。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落后地区旅游开发的质量,分别从低碳环保旅游以及生态旅游两方面,研究环保因素对落后地区旅游开发的促进作用。提出低碳环保旅游,并分析低碳环保对落后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落后地区旅游开发中实施低碳饮食、低碳住宿、低碳交通以及低碳能源的旅游开发模式。对中国落后地区生态旅游现状和意义实施研究,分析生态旅游对落后地区旅游开发的促进作用。最终给出了落后地区实现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构建落后地区低碳环保的新型生态旅游模式,实现落后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是针对生态经济环境下旅游行业发展进行研究的著作,全书分为总报告、理论研究篇、区域发展篇、实践与案例篇四部分。其中,总报告部分以中国生态旅游发展与展望为题对国内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客观分析;理论研究篇分为国际生态旅游发展理论研究进展、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的生活质量及水平不断提升,以此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如今旅游业也已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重要的产业。然而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也滋生出大量不文明现象,以此不仅会致使生态环境遭受很大破坏,还会致使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受到很大阻碍。生态旅  相似文献   

10.
浅谈生态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伟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03-105
生态旅游成为当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带来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显露出不容忽视的生态、社会问题。讨论了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利弊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朱文转  李传红 《环境》2005,(Z1):35-36
1.生态旅游的涵义和开发原则 1.1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理念,在1983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次提出时,是指"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重点强调"被观览的景物不应受到损失",保护好生态资源的永续性,让这些资源能够无限地持续存在下去.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的内涵也不断丰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生态旅游不再单纯是指到未开发的自然界中去观赏,还包括对地质、植被、野生动物等方面的科学考察,对当地历史、民俗等人文方面的探究也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是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新型的旅游形式和观念。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生态自然环境特点、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生态旅游形式的分析,并针对目前福建省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促进全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旅游能够巩固美丽乡村的发展之基,带动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使穷山恶水变成奇山秀水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价值.然而,在当前生态环境旅游发展实践过程中,仍旧存在生态旅游认识不清概念泛化、生态旅游实践滞后不科学等问题,如在实践过程中不重视实际生态体验和参与,生态平衡意识淡薄,在认知层面认为生态环境旅游只是打造自然环境风景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虽然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了国家竞争力,但是却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为此,国家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旨在确保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概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谷艳慧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8):162-164,172
旅游是世界性的"朝阳产业".生态旅游是建立在资源的持续利用基础之上,集旅游、娱乐、教育、生态保护于一体,代表旅游发展方向的新的旅游形式.在认真分析莱芜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发展生态旅游是莱芜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目前存在的制约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莱芜市发展生态旅游要高起点规划设计,加强管理,整合资源,扩大宣传,丰富生态旅游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努力打造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形成生态旅游热点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湄潭县旅游资源丰富,本文介绍了湄潭旅游资源的现状,从缺乏旅游精品、资源整合不足、文化挖掘不深、旅游宣传不力、旅游设施滞后、旅游人才匮乏等方面分析了旅游产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从茶文化、乡村休闲度假和浙大西迁文化和湄江山水四方面设计了生态旅游产品;从低碳旅游设施建设规划和体验式生态旅游规划两方面规划了绿色服务产品,并提出从旅游者、从业者和政府三个层面构建管理型生态旅游;最后对湄潭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若干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态旅游在我国方兴未艾,前景远大,但生态旅游不“生态”的现象和行为已严重影响并制约着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生态旅游存在的某些环境问题与产生原因,提出了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绿色生态旅游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生态旅游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现象.为了能在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满足人们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就必须有一套有效的生态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本文对生态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及其应用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更好地促进生态旅游与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从理念到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生态旅游存在的不足,提出低碳旅游的量化及建立各项标准及其指标评价体系并将之融入低碳旅游全过程以实现低碳旅游的标准化,重点在于实现低碳理念、低碳参与者及低碳实践3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物流业为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也是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产业,实现其低碳化有利于增强行业竞争力、缓解环境问题、推动社会经济生态低碳化发展.物流业面对低碳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应正视行业低碳化发展在政策和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同时需要政府健全低碳物流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物流相关基础设施;企业要有效实现共同配送和联合运输,积极推进低碳物流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完善物流信息系统,优化物流节点;社会公众形成低碳意识,支持低碳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