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行业观察     
<正>生态环境部:重点部署六大任务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水平2020年12月22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包括环境管理的需求、面向基层的实际环境问题,重点部署六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环境问题成因机理,以及时空和内在演变规律等前沿基础研究,提升科学认知。二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精准治污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称水专项)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旨在为中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水专项"实施以来,遵循着以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集成创新为出发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要闻近日,环保部部长李干杰主持召开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攻关项目启动大会。会议不仅通过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实施方案,还决定成立28个跟踪研究专家团队,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进行驻点指导。治气"攻关A治气要强化科技支撑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当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存在薄弱环节,采暖  相似文献   

4.
<正>7月19日,省生态环境厅在广州组织召开"送技术服务进企业"造纸行业专题宣讲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指导和帮助广东造纸企业进一步提升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切实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相似文献   

5.
正8月1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在佛山市南海区召开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场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全国生态环保系统"以案为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项治理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7月4日省委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3月26日,"京津冀地区大气PM2.5污染成因及对策研讨会"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区域环境质量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唐孝炎共同主持。研讨会围绕PM2.5污染成因与机制、来源与对策、控制技术三个方面展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朱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等分别作报告,内容涉及污染成因与效应、大气二次细粒子形成机制、排放清单与来源解析、京津冀治理措施与进程等。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环境部李干杰部长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生态环境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项十分光荣、极端重要、专业很强的政治性工作,是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部门是生态环境事业的"战略支援部队",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保障。近年来,成都市环保局紧扣国家、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部署,坚持以提升生态环保宣教  相似文献   

8.
张晓芒 《环境》2022,(2):49-51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第二年,也是尤为关键的一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进一步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进一步提升区域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惠州市生态环境局仲恺分局优化提升专项执法排查行动工作机制,按照最新方案部署专项...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黔江河水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利用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黔江河专项监测报告的数据,分析黔江河水质污染现状及其成因,黔江河闸桥至下坝断面水质污染严重,主要与城市建成区功能区布局和居民生产生活有较大关系,生活污水直排、部分污染物沉淀或被河床截留为主要原因.根据黔江河水质现状、污染成因,提出通过应急治理、水质改善和建立长效治理机制等三个阶段治理黔江河水污染,为有效的改善黔江河的水域环境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孟伟 《世界环境》2010,(6):21-22
<正>环境科技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十一五"期间,国家启动了污染源普查、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三大环境保护基础战略性工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积极参加这三大工程建设,在其中发挥着突出的技术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