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看,公众心理是环境群体性事件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界定环境群体性事件定义、分类、特征的基础上,以心理需求的角度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切入点,探讨了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心理形成机理,分析了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公众的安全需求、利益需求、信息需求和公正性需求。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背景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地区已成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易发地和多发地,对其进行防范和疏导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以浙江的三个典型事件为例,对该问题进行了案例剖析,从法律保障体系、公众参与机制、信息公开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和法律救济制度五个方面提出了新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环保部门有一个统计,自1996年以来,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一直保持年均29%的增速。2005年以来,环保部直接接报处置的事件共927起,重特大事件72起,其中,2011年重大事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20%。所谓环境群体性事件,说白了就是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大规模民众游行、骚乱。以最近发生的一起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例。2014年5月10日,浙江省余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环保科普教育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工业污染、农业生产污染以及农民生活污染反复叠加并互相影响。历史上的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工业和城市污染又向农村地区大量转移,导致农村地区污染越来越严重。所以,近年来农村地区因为环保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在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系列群体性事件中,高知识负载的环境议题的挑战性集中显现出来,这表明中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境敏感期。虽然每次环保群体性事件平息的结果是停建或迁址,  相似文献   

5.
田飞龙  王又平 《绿叶》2012,(9):13-19
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环境政治"的登场,同时也表明原有的环境政治治理模式的式微。原有模式以管制型政治文化资源与制度技术为主要特征,无法适应现实挑战。单纯的"压力政治"和"民粹政治"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民意需要置于一个公共理性的制度结构中加以权衡。环境信息公开在此类事件的进展中已经获得了某种理解与运用,但其完整的治理逻辑尚未成为共识。环境信息公开,是中国环境政治治理乃至于整体性的现代政治转型的起点步骤和有效动力。  相似文献   

6.
对做好基层环境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万寿  马静  李须虎 《青海环境》2011,21(3):132-133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信访进入高发态势,成为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新诱因。为维护基层社会安全稳定,必须及时落实防范措施,积极做好环境信访工作,预防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新《环保法》对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重污染天气预警、化工企业风险排查、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一系列要求下,"十二五"至今,安徽省环境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未发生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大片上演2016年安徽环境应急演练淮北开战伴随着消防警笛声呼啸震天,水炮车喷雾遮天蔽日,救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采用相对剥夺理论等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了环境群体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事件过程中谣言传播的心理动机,探讨了从社会心理环境建设方面预防和控制环境群体事件的策略。当前,我国社会正发生着全面的、深刻的结构性转型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矛盾和冲突。过去长期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忽视底层民众的切  相似文献   

9.
梁江涛 《环境教育》2012,(11):15-15
破解环保官司难打需法律跟进,环境事件递增制度性破解,环境事件递增需求解制度突破,减少环境群体性事件疏比堵更有效,与污染企业对簿公堂何时能成习惯?“官司难打”是修改环保法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0.
环境社会治理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突出短板。2020年11月13日,环境社会治理专委会2020年年会成功召开,多位专家学者从多种角度围绕“新时代环境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创新”进行了分享与讨论,对推动环境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启示:一是环境社会治理是调整环境治理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制度手段,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完成从“物理”到“人文”的转变,体现平等参与的价值观。二是在转型期社会力量博弈变迁的背景下,环境问题须通过社会力量解决,并配套相应的环境社会治理新策略和手段,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三是坚持系统性思维,以目的为导向、理清治理主体和客体作用,协调布局环境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以环境社会治理核心要素、重点关注内容为抓手,构建环境社会治理体系。面对当前深刻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有必要进一步重点加强环境与社会相互关系与影响研究、环境社会风险防范体系研究、全民行动体系研究、关键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环境监察     
未来十五年是我国环境压力最大的时期,针对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环境风险不断增大,突发性环境事故及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入高发期等情况,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监管体制、建立完备的执法监督体系是确保环境保护目标落实的重要措施。从2002年起,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以原国家环保总局派出机构的身份开始试运行,直至2008年12月华北督查中心挂牌,6个派出机构全部成立。  相似文献   

12.
以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有影响力的100个环境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Logistics回归方法。利用环境污染生境、污染主体特征、污染物特征、对象敏感性、社会敏感性、治理难度和治理效果7类变量23类观测指标解析了影响环境事件发生的显著因素。以此为基础,分别给出了控制和预防大概率小损失、大概率大损失、小概率小损失和小概率大损失环境事件发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毅敏 《环境教育》2012,(10):65-67
近年来,涉环保问题渐成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因之一。在目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阶段,涉环保群体性事件有可能继续高发态势,呈现出由潜流暗涌到激涛澎湃的特点、。多年来,专业的环保宣教工作人员一直在利用媒体、网络、活动、展览、课堂等各种平台,借助新闻、图片、影视、声音、艺术、文化等多种手段致力于环保宣传手段的创新和改革,致力于环境教育效应的最大化。不可否认,多年不懈的环保宣教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2009,(1):55-59
未来十五年是我国环境压力最大的时期,针对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环境风险不断增大,突发一陛环境事故及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入高发期等情况,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监管体制、建立完备的执法监督体系是确保环境保护目标落实的重要措施。从2002年起,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以原国家环保总局派出机构的身份开始试运行。直至2008年12月华北督查中心挂牌,8个派出机构全部成立。  相似文献   

15.
长期相对滞后的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是造成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再次对我国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按照生态文明的规范内涵,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建设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在对已有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现行自然资源治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设计资源治理的框架设计填补这些现实需要与主要问题。按照将自然资源系统嵌入动态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并纳入相互影响与关联的思路,本文从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互动、科学的评估体系与信息传递,多主体参与和多中心治理途径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设计了有机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框架的核心内容与结构。  相似文献   

16.
社会风险的增加促成了风险规制的生成,其要求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消除或减轻风险,以此干预经济发展项目的开展。当前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存在公众参与先天不足、专家权威遭质疑、政府立场不坚定等主要问题。为保障风险规制的运行,需要运用"重复"手段来培养公众环境风险意识;构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使风险规制与责任制度相结合,提高审批标准,落实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7.
张虎彪 《绿叶》2013,(3):44-48
转型期环境议题的建构充满复杂性和多样性,其不仅需要客观的社会事实,还需要行动者发挥其行动力。本文通过对X江镉污染事件的介绍,从社会建构的角度分析了X江镉污染事件的产生机制,探讨了环境议题建构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模式的影响和转变。  相似文献   

18.
如何破解资源配置的两大不公?如何增加我们这个社会的韧度?如何在群体性事件中构建一种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如何让底层民众能够参与经济资源的分配、表达自身的政治诉求?县级政权是官民矛盾的交汇点,是群体性事件中民众面对的主要对象,是中国政改可行的切入点。搞几个县级试点,撬动中国的政治发展,给我们的民族一点信心,给整个国家一点希望,天塌不下来。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展是我国"十三五"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解决我国发展与保护矛盾的根本途径。系统动力学是模拟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效力的常用分析工具,本文对系统动力学在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政策仿真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研究显示:系统动力学应用的区域范围方面,该方法全面应用于从国家直至县域等各个尺度的区域绿色发展研究,区域绿色发展通常被分解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子系统;应用的主要领域方面,水土资源、能源、水环境、固废治理、绿色产业等领域应用较多,大气环境、绿色消费等领域应用相对较少;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软系统分析法、各类优化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与系统动力学的集成应用日益普遍。文末根据文献梳理情况,提出未来应在决策变量设计、历史数据挖掘、环境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反馈等方面进行方法改进。  相似文献   

20.
在环境治理的问题上,20世纪人类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契约、技术与制度的崇尚,反映了近代以来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中立与道德祛魅精神。然而,随着环境危机事件的频发,特别是在环境以及生态问题构成了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的情况下,依靠契约、制度、技术的环境治理方案陷入低效甚至失灵的境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开拓了环境治理的新思路,让我们看到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环境合作治理模式建立的希望。环境合作治理是一种可以将所有力量整合到合作行动体系中的治理模式,能够有效应对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并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建立在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只有当环境治理采用了合作模式,才能在环境的维度上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