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针对改性活性炭脱除硫化氢过程,研究了空速、温度、原料气浓度、颗粒分布孔径4个主要工艺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速在1 500~4 200h-1时穿透硫容随着空速的降低而增加,当空速继续降低为1 200h-1时穿透硫容基本不变;当0~4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穿透时间增加,脱硫效率提高,当温度超过40℃时,随着温度继续升高脱硫效率降低;相同空速下原料气硫化氢浓度变化只改变穿透时间;改性活性炭脱硫剂发挥脱硫作用的微孔结构范围是1~5nm。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高炉煤气的主要燃烧特性,分析了高炉煤气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掺烧时对炉膛换热、过热蒸汽温度、锅炉负荷、热效率、分离装置以及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消除不良影响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天然水中NO_3、NO_2~-的测定是进行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NO_3~-、NO_2~-的水溶液在紫外区216nm处有特征吸收,但两峰重迭,有报告认为可用直接紫外法测定NO_3~-、NO_2~-。本文初步研究了在H_2SO_4-H_2O和NaOH介质中,用2,6—二甲酚做显色剂,利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NO_3~-和No_2~-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动态配气法配置硫化氢恶臭气体,筛选出一种价廉易得、吸收氧化效果好的吸收液,考察了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漂白粉投加量、进气浓度、进气流量、温度、吸收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室温25℃、0~5391mg/m3硫化氢浓度范围、3h吸收时间的条件下,漂白粉对硫化氢去除率在92%以上。此法能在较长时间、较大浓度范围内保持较好的去除效果,适于工业化放大。  相似文献   

5.
水中典型致臭藻类培养浓度与吸光度、浊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晨  马晓雁  李军  张赟 《四川环境》2010,29(4):31-34
颤藻(Oscillatoria Vauch.)和硅藻(Hantzschia amphioxys)是常见的导致地表水体臭味的藻类,本文分别对颤藻和硅藻培养液的吸光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经过光谱扫描发现,颤藻和硅藻在紫外区均无明显吸收峰;颤藻液在可见光区波长为420、440、625和675nm处有吸收峰,硅藻液在420和675nm处有吸收峰,颤藻液的吸光特性优于硅藻。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培养液中藻浓度与吸光度均成正比;本文同时探讨了培养液中藻浓度与浊度的关系,两者为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吸光度或浊度可准确反映培养过程中的藻浓度。  相似文献   

6.
用原子吸收法间接进行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带有颜色的废水中硫酸根离子的测定时,为消除铁和镍的干扰,在标准和试样中加入2%氯化铵。为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加入20%无水乙醇,测定被硫酸根离子从铬酸钡置换出来的铬,吸收波长为357.8nm,准确度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7.
待测样经蒸馏、乙醚萃取、氢氧化钠反萃取后,常见干扰物质均可以除去,PCP-Na溶液在波长320nm处有最大的吸收峰,其它酚类物质在该波长处不干扰测定。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经济,稳定性好。本法测定PCP-Na的回收率,在水中为100.74%,在土壤中为91.45%。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NOx紫外平台,该平台用直接方式测量NO、NO_2气体浓度,相对误差在2%以内,且示值误差小于15ppm;平台响应时间T_(95)小于4.5s;重复性指标中NO和NO_2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05%和0.116%。平台能够精准测量汽车尾气中的NO、NO_2浓度。  相似文献   

9.
晏华立  蒋楠  樊佳  黄曌  徐莺  陈放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409-1412
将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curcin在不同温度、酸碱度和Na Cl浓度下进行孵育,测定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对影响其结构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初步探究。研究结果显示,curcin对温度和p H变化相对敏感。当温度上升到70℃后,紫外吸收明显增加,在348nm时新增一个明显的荧光激发峰。极端p H值对curcin结构影响同样较大,特别是当p H值为11时,在348nm处新增荧光激发峰。上述现象表明,温度和酸碱度的改变可能导致curcin中含色氨酸的疏水核心结构出现暴露在外的变性过程。Curcin对上述两个因素的敏感性提示其稳定性还有待提高,才能满足蛋白质药物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海产品中NO2^-、NO3^-和S2^-电导和紫外串联检测离子色谱分析法。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100mmol/L NaOH溶液浸提测定组分,LC-WCX去除干扰,回收率较好。优化了色谱分离和检测条件,25℃分离共存组分,电导和紫外串联检测,有效消除了高浓度Cl-和SO42-的干扰。电导和紫外检测法的线性范围均为0.05-10mg/L,检出限分别为0.75-6.0mg/kg、0.24-5.8mg/kg,回收率分别为88.5%-101.5%、82.8%-107.8%,RSD分别为1.2%-2.7%、1.7%-3.6%。采用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了海鱼和虾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联用技术的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实验证明UV-DOAS技术在检测过程中不会受到H_2O的干扰影响,可用来精确计算NO、NO_2和SO_2的浓度,FTIR技术可根据偏最小二乘法(PLS)计算得到CH_4、HCl、HF、CO、CO_2等其他烟气污染物的浓度,两种监测技术并行,可自由切换。经过长时间测量,各组分气体零点漂移均小于2%F.S,说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实现对高温高湿现场烟气污染物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12.
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对研究森林凋落物在生态养分循环中凋落物分解快慢及其养分释放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秦岭太白县境内落叶松林、油松林不同分解阶段(L-F-H)凋落物室内10d恒温(25℃)浸提实验,初步分析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凋落物DOC含量L层F层H层;DOC_(油松林)DOC_(落叶松);浸提液紫外-可见光谱自200nm到800nm吸光度值趋于减小,L层、F层浸提液谱线呈现明显的单波峰,H层谱线存在端吸收,各谱线的波峰或端吸收都出现在200nm附近;肩峰出现在240~280nm范围内,推测样品中有芳香环结构存在。凋落物不同分解阶段浸提液DOC含量与200nm处吸光度值呈现较强相关性(R~20.9)。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生产过程硫化氢气体产生和逸散的问题,减少人身、环境危害,以张渠区块为重点,进行系列管控措施试验研究。基于开发过程硫化氢分布特征的解析,开展井下治理、地面工艺完善等相关控制技术研究,重点验证抗硫缓蚀剂、硫化氢抑制剂的应用效果。经过治理站点硫化氢含量小于5 mg/m3,综合利用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4.
宝钢在日本川崎重工业和瑞士ABB共同协作下 ,于1997年11月建成投运的专烧高炉煤气的15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供热机组(简称CCPP)运行良好 ,使宝钢的高炉煤气放散率由1997年的13 47 %下降到1998年的5 47 %和1999年1—11月的1 47 % ,将来有可能降到1 %以下 ,发挥了巨大的节能、环保效果。宝钢专烧高炉煤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节能减污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碘量法是分析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经典化学分析方法之一,但在油田现场测定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过程中,存在取样口出现冷凝液导致硫化氢吸收不充分、检测效率低、湿式流量计在取样现场结冰的问题。通过分析取样过程影响因素并找到问题原因,对取样流程装置进行改进,在取样口处增加气液分离装置、适量减少天然气的取样量、用电子流量控制器代替湿式流量计。实验证明,改进后的方法消除了上述问题,能够准确检测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提高现场取样成功概率和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三价铬和六价铬的方法。样品中的三价铬经柱前衍生后,泵入分析柱,与样品中的六价铬分离,分离后的样品经在线柱后衍生,流入可变波长检测器,分别在365 nm和540 nm检测。利用正交实验找出最佳分析条件:水浴加热2 min,加热温度80℃,柱后衍生液流速1.1 ml/min。方法在10 min内完成水中三价铬和六价铬分析,三价铬和六价铬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0 mg/L和0.005~1 mg/L,方法检出限低,分别为18.1μg/L和0.267μg/L,精密度分别为1.16%(0.4 mg/L Cr3+,n=7)和3.07%(0.08 mg/L Cr6+,n=7),样品分析时的加标回收率在96%~102%之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污染问题,其中CO在线监测成为主要关注焦点之一。文章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利用半导体激光器可调谐性及谐波检测技术原理实现CO气体浓度含量的检测。采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作为可调谐激光光源,使用中心波长位于1565nm附近的半导体激光器,通过波长调制技术对附近的CO吸收谱线扫描,采用多次反射吸收池增加测量光程,从而实现微量CO含量在线测量。通过测试验证表明,该分析仪线性误差≤±1%F.S,重复性1.0%。在环保比对验收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能够有效地对烟气排放的一氧化碳含量进行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8.
对硫化氢在油气田中的存在状况和危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危害是引起人员中毒以及氢脆作用造成的油田设备腐蚀。详细介绍了防治硫化氢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沉淀法、物理吸收法、钾碱法和氨水法、氧化法、金属氧化物吸收法、高压静电法等。对各种方法的防治机理及其应用状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二氧化氯在360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以及二氧化氯能够通过微孔性聚四氟乙烯膜的特性进行了静态膜分离的研究。通过研究温度和二氧化氯的浓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可以确定:温度越高越有利于二氧化氯的膜分离,但温度高于20℃时二氧化氯会发生分解,故最佳分离温度应为20℃。  相似文献   

20.
炼油废碱液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炼油废碱液是石油加工过程中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碱洗油品产生的含硫废碱液和含环烷酸钠废碱液。通过研究 ,综述了炼油废碱液的利用技术主要有熬制工业硫化碱、结晶提取Na2S、废碱液造纸制浆、沉淀法再生废碱液和中和法回收环烷酸等。试验发现 ,Fe2O3、ZnO等沉淀剂对有机硫几乎无脱除效果 ,处理后碱液仍散发出恶臭味。经过大量试验和选择 ,采用CuO作沉淀剂 ,不仅沉淀了S2 - ,而且RS -也得以氧化 ,并发现滤渣对残余有机硫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得到了无色、无臭的再生碱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