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婷 《环境导报》2001,(6):10-11
空气污染预报是一项复杂和昂贵的地区性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区域气象条件、地形特征以及排放在大气中污染物的演变规律。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70年代就利用先进的监测手段(空气实时监测系统),相继开展了空气污染预报工作,并以此协助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采取削减、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措施,防止或减少污染事件的发生。我国环境保护部门于2001年6月5日起在全国47家重点城市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工作,这是继城市空气质量周报、日报工作后开展的又一项与国际接轨的环保新工作。通过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可为政府管…  相似文献   

2.
郑秀亮 《环境》2020,(4):56-57
正全球领先的大气PM_(2.5)在线源解析质谱系统、多物种高时空分辨率的走航系统、大气VOCs吸附浓缩在线监测系统、超复杂大气组分分析系统……由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信仪器")开发的多种质谱仪器产品,在"蓝天保卫战"中对PM_(2.5)、VOCs等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及分析,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引和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济南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污染影响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了解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济南市2014-2018年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主要污染物浓度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分析了济南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并对济南市6种主要污染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空气质量呈逐年好转趋势,季节上则表现出冬季污染最严重,夏季最轻,采暖期污染物浓度远远高于非采暖期的特点;从日变化看,上下班高峰段是污染最严重时段。在空间维度上,城市外围污染较为严重,市区污染相对较轻。在污染物成分上,PM10逐渐成为颗粒物污染的主体。通过济南市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分析未来3年内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进一步提出合理优化的污染治理方案来改善济南市大气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观测站监测结果为基础对2013年1月大气灰霾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我国针对重污染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善城市及区域大气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城市及区域应对重污染过程及推动空气质量达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形模型的城市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分形模型开展了城市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研究.首先利用分形求和模型分析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用分维数定量描述其浓度分布随机程度,开展了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的背景值和标准值的确定方法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基于橡树岭大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方法,确定了基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三项污染物的中国城市人为源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模型.最后以西安市为示范区,利用本研究方法确定了西安市的大气环境背景值和评价标准值,建立了适用于西安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并开展了2010年该市全年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工作.结果表明,基于分形模型的评价结果认为西安市空气质量年变化呈“U”字型分布,该方法比常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更能表现出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季节分布特征.总体上,2010年西安市空气质量良好,未受到污染天数占83%,但是受沙尘天气影响比较大;西安市空气质量随季节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夏季和秋季空气质量较好,受污染程度较低,冬季和春季空气质量较差,受污染程度偏高.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加强空气重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公众有望提前两三天知晓未来空气质量.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上(2014年4月3日)指出,要抓好空气质量预报和空气重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环境遥感等高新技术,创新空气质量状况发布的渠道和方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据了解,早在1998年,环保部就会同中国气象局在47个城市进行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今年,"三区"中地级以上城市、其他省(区、市)和省会城市都将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吴晓青说,环境监测总站要为各地开展预报业务提供  相似文献   

7.
针对数字化监测系统的应用,以大气监测为切入点,做了简单的论述。利用数字化检测系统,开展大气监测,利用各类传感和其他手段,能够实现大气信息采集和分析,生产相关报告,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区域大气环境污染光学探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污染物的形成、转化、输送和演变过程具有极强的时空相关性,研究和发展能适用于多组分环境污染物的快速、实时、动态监测技术是科学研究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基于光谱学原理的环境监测技术,由于其具有非接触、无采样、高灵敏度、大范围快速监测等特点,是国际上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气象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针对京津冀地区大气重污染发生-演变-消散全过程的核心科学问题,通过建立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立体观测网,开展重污染时段和重污染过程的车载走航、机载观测地基遥感和卫星遥感观测,综合运用大气环境监测网以及超级站等观测平台,获取大气污染物的光学特性、环境气象信息等演变规律,从而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光谱学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区域大气和全球环境状况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珠三角城市群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严峻发展态势,建立与完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并形成统一的、综合性的监测网络系统平台,是动态掌握区域内环境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的重要途径。基于珠三角监测网络共性关键支撑技术研究成果,通过集成实时联网、网络化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地理信息技术、数值预报模型及信息发布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系统平台,从而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业务管理平台提高了监测系统集成化水平,避免了监测网络站点分散、传统人工传输监测数据引起信息滞后的问题;解决了监测仪器设备复杂多样、管理方式不统一,集成程度低的问题;为监测网络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提供自动化、网络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丁冰  陈健  王彬  伊力塔 《地球与环境》2016,44(1):130-138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环境中日益增多的PM_(2.5)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旨在分析总结目前PM_(2.5)空间分布的相关监测方法以及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当下,PM_(2.5)浓度的监测不仅涉及大气化学、污染物的源解析、大气化学运输模型、线性及非线性空气质量模拟等方面,还涉及地理信息系统与卫星遥感等新技术的运用。本文在比较传统PM_(2.5)监测与新型监测方法不同的基础上,分析了各自的优劣,为空气质量监测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是中国北方海洋资源丰富的省区,既有海洋生物、海水化学、海洋能源等狭义的海洋资源,又有港湾、海洋交通运输航线、海洋旅游景观、滨海浴场和海洋空间等广义的海洋资源。论文对辽宁海洋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评述,并计算了辽宁沿海各个地区的海洋资源丰度。随着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辽宁主要海洋产品的产量逐年增长,论文重点探讨了经济增长与资源产出(产品)的关系,据此计算了辽宁沿海各地的海洋经济资源丰裕度指数。通过海洋资源丰度和海洋资源丰裕度指数两个指标的对比,既反映出各个地区海洋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状况,而且海洋资源丰度和海洋资源丰裕度指数这两个指标在地区排列顺序上完全一致,充分说明了海洋资源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微生物降解纤维素是当前处理纤维素废弃物最有效的方法。文章对此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了系统的汇总,阐述了3种不同的纤维素酶(C1酶、Cx酶,纤维二糖酶)的提取,性质及测定方法,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硝化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化反应包括NH4^+氧化为NO2^-和NO2^-氧化为NO3^-两步,其中NH4^+到NO2^-的氧化不是唯一的限制步骤;已发现叠氮化钠(NaN,)能有效的抑制亚硝酸盐氧化;丙烯基硫脲(ATU)抑制氨氧化反应。用呼吸仪的综合参数——细菌最大氧吸收速率(OUUmax/X)来描绘好氧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比生长速率具有准确性和唯一性,并得到了较多学者一致认可。浓度较高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分别抑制氨氧化反应和亚硝酸盐氧化反应,用抑制性动力学方程来分别描述高浓度氨氮浓度和亚硝态氮浓度对氨氧化反应和亚硝酸盐氧化反应的影响;对比氨氧化动力学和亚硝酸盐氧化动力学参数值与一步硝化动力学参数值可以看出,参数值差异较大;因此,要准确地描述NH4^+氧化为NO3^-的动力学模型,必须将氨氧化与亚硝酸盐氧化反应独立出来,将NH4^+氧化为NO2^-和NO3^-氧化为NO3^-这两步综合在一个反应动力学公式里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生物降解特性。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降解最适pH为6.5~8.0,温度为20~35℃,菌株FS1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生物降解反应速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具有高效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中日两国环境标志发展情况研究对比,提出了促使我国环境标志产品的评价工作向科学性、系统性发展的相关建议:一是从严控制环境标志产品环境性能,拓宽参与人员的范围,增加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类别,减少某些行业的企业现场检查;二是加强环境标志商标保护,开展环境标志打假行动,维护环境标志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三是加强环境标志宣传力度,提高环境标志的公众认知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6.
凹凸棒土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连军  黄中华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7):315-317,320
通过比表面测定,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元素测定等,探讨了凹凸棒土的结构与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焙烧法活化凹凸棒土比酸或盐改性处理效果好,用420℃焙烧2h的凹凸棒土处理化废水,COD去除率可达75%,脱色率达97%。  相似文献   

17.
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芳  余剑  曾虹燕 《交通环保》2004,25(5):45-47
介绍了生物柴油的特点和性质以及主要的生产方法;综述了生物柴油的国内外研究、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发展生物柴油对中国石油安伞、国民经济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作用;并展望了该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尹华  李桂娇  彭辉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Z1):226-22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应用现状。阐述了研究和开发微生物絮凝剂的必要性 ;概括了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 ;讨论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结构、特性、性能及作用机理 ;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 ;最后 ,展望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介绍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状况 ,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生态系统健康是一门交叉学科 ,对它的认识 ,首先是从生态系统自身开始 ,进而发展到从人的角度来看待生态系统健康。笔者指出研究生态系统健康关键在于建立生态系统功能失常的分类方法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变化环境、人类健康、经济发展与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家庭装修会造戍室内环境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甲醛、笨等有机物,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课题拟采用活性炭作吸附剂净化室内空气。寻求一种科学方法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以使净化过程更经济,操作简单,有利于推广使用。实验以甲醛为目标物质进行模拟研究,对比了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洼炭、竹炭对甲醛的吸附效果,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通过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大大提高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能够有效地吸附甲醛,且吸附性能都超过了市场上吸附性能良好的竹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