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Cr(Ⅵ)是一种高毒性重金属.为了探究炭质材料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行为,首次尝试用不同浓度的锰离子溶液对颗粒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了包括pH、温度、投加量和Cr(Ⅵ)初始浓度对原活性炭和改性活性炭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锰离子改性可以增加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容量,溶液pH、温度、投加量和初始浓度对CKⅥ)的去除率有很大影响.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等温线与Langrmuir模型有更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涂铁石英砂吸附水中Cr(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微微  吴纯德  叶建 《四川环境》2009,28(4):20-22,27
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过滤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涂铁石英砂(IOCS)滤料对水中Cr(Ⅵ)的去除,并探讨其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r(Ⅵ)在IOCS上的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经氧化铁改性滤料表面电位带正电荷,对水中的Cr(Ⅵ)有良好的去除效果。pH值对Cr(Ⅵ)的去除影响较大,随着溶液的pH值升高,滤料表面电位减小,Cr(Ⅵ)的吸附率也减小。IOCS滤料去除Cr(Ⅵ)机理主要为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3.
亚硫酸钠还原法是目前处理含Cr(Ⅵ)废水的常用方法之一,在Cr(Ⅵ)/亚硫酸钠体系中加入染料活性蓝4时,Cr(Ⅵ)被还原去除的同时,活性蓝4也会被快速氧化。初始p H为4.0时,100μmol/L Cr(Ⅵ)与1 mmol/L亚硫酸钠可在3.5min内快速氧化20μmol/L活性蓝4,Cr(Ⅵ)的剩余浓度也低于其排放标准。提高亚硫酸钠浓度至3mmol/L时,活性蓝4在12s内被完全氧化。对活性蓝4的氧化动力学进行假一级拟合,其速率常数随p H降低而升高,p H由6.0降低至3.5时,速率常数由0.000 6 s-1升高至0.012 9 s-1。在较高的亚硫酸钠浓度和较酸性环境下,Cr(Ⅵ)和亚硫酸钠之间的反应加快,产生中间态活性氧化剂的速率提高,使得Cr(Ⅵ)/亚硫酸钠体系降解活性蓝4的效果更优。该体系通过Cr(Ⅵ)和亚硫酸钠之间的反应,首先产生了亚硫酸根自由基SO·-3,在氧气的作用下,SO·-3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了二级自由基,即高活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这两种自由基作为体系中的中间态活性氧化剂,实现了对活性蓝4的氧化。  相似文献   

4.
纳米零价铁去除磷酸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颗粒具有独特核-壳结构,使其具有较强氧化还原特性,比表面积大和表面活性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不同环境介质中多种污染物的去除修复。本研究采用传统的液相化学还原法合成nZVI颗粒并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磷酸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nZVI颗粒的性质。实验研究了nZVI投加量、PO3-4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对nZVI去除PO3-4效率的影响及微米零价铁(micro-ZVI)和nZVI去除PO3-4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PO3-4初始浓度为20mg/L时,随着nZVI投加量从200mg/L增加到1000mg/L,PO3-4去除效率从32.94%上升到90.17%;当nZVI投加量为600mg/L时,随着PO3-4初始浓度从10mg/L增加到100mg/L,PO3-4去除效率从87.33%下降到45.77%;当nZVI投加量为600mg/L且PO3-4初始浓度为20mg/L,溶液pH分别为3和4时,PO3-4去除效率分别为83.63%和92.36%;nZVI和mZVI投加量均为600mg/L且PO3-4初始浓度为10mg/L,nZVI的PO3-4去除率(87.33%)是mZVI(8.86%)的9.86倍。研究结果表明,nZVI能够高效去除水体中的磷酸盐,主要去除机理是吸附和化学沉淀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锆和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共同改性活性炭,制备一种新型去除污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水处理吸附剂,并考察吸附剂加量、反应温度、pH值、共存阴离子等影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锆-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改性活性炭(Zr-CTAC-AC)吸附剂适用于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在100mg/L以下的污水,随着Zr-CTAC-AC加量的增加,硝酸盐、磷酸盐去除率逐渐增加,单位吸附量逐渐下降,Zr-CTAC-AC加量为8g/L时,硝酸盐去除率为79%,Zr-CTAC-AC加量为4.0g/L时,磷酸盐去除率可达91%,但应在较低的pH值范围内使用;反应温度对Zr-CTAC-AC的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共存Cl-、HCO3-和SO42-可使硝酸盐的吸附率降低,但对磷酸盐吸附率影响较小;1mol/L NaCl溶液可使吸附到Zr-CTAC-AC表面的硝酸盐90.9%左右被解吸出来,1mol/L NaOH溶液可使吸附到Zr-CTAC-AC表面的磷酸盐78.4%左右被解吸出来。Zr-CTAC-AC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制备方法简单,且可循环利用,处理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制TiO2作为光催化剂,利用光催化-混凝联合处理含Cr(Ⅵ)废水,研究了废水的pH值、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有机物和混凝剂种类对含Cr(Ⅵ)废水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EDTA,pH值为1,紫外灯120min左右,二氧化钛加入量为0.4g,采用FeCl3和PAM作为混凝剂时,Cr(Ⅵ)的去除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7.
在花生壳吸附剂量为1.0g、pH2.0、温度30℃、振荡速度140r/min、吸附时间360min条件下,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50 mg/L、75 mg/L、100 mg/L、125 mg/L、150 mg/L)的Cr(Ⅵ)溶液等温吸附曲线。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符合得更好;该吸附是一个优先吸附过程;最大饱和吸附量为6.25mg/g。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特殊点源含油污水进行预处理,实验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极结构、电流密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可生化性的改善情况,探究了电解过程中余氯、总氯变化情况,并对比了静置与活性炭吸附对余氯和总氯的去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以Ti/RuO_2-IrO_2板状电极为阳极、金属Ti板为阴极,当实验条件为电流密度80 A/m~2、电解120 min时,氨氮去除率达95.5%,COD去除率达56.7%,B/C值由0.19提高到0.33,此时对应的能耗为8.36 (kW·h)/m~3;电解出水经活性炭吸附180 min后,余氯浓度降至0.97 mg/L,总氯浓度降至3.72 mg/L。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沉淀法去除气田废水中的氯离子,选用CaO和NaAlO_2作为处理剂,处理含氯气田废水,并研究工艺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O摩尔比为13、NaAlO_2摩尔比为4、温度40℃、溶液初始pH值为10,搅拌反应2 h时氯离子去除率最高。该条件下,二次除氯后氯离子浓度从2 338.14 mg/L降至181.18 mg/L,去除率为92.25%。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车载巡回处理装置对小城镇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采用自制的UV-Fenton试验装置研究了pH值、FeSO_4剂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pH值为4.0,进水中COD为825 mg/L时,FeSO_4和H_2O_2的投加量分别为0.008 mol/L和0.08 mol/L,此时COD去除率72.22%,出水COD为216 mg/L;随着FeSO_4投加量缓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转而下降,FeSO_4最佳投加量为0.008 mol/L;不同H_2O_2和Fe~(2+)配比对COD去除效果具有影响,(10:1)时为最佳配比。经过氨吹脱和混凝沉淀预处理的渗滤液采用UV/Fenton处理工艺,出水中COD可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中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本实验室制备的N-F原子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作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对甲基橙(MO)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在催化剂用量固定为3cm2时考察了不同初始浓度、pH值、溶解氧(DO)等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可见光区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当溶液DO为19.2mg/L、pH值为3、初始浓度为10mg/L、反应时间300min时,降解率可达82.3%。  相似文献   

12.
周利  刘凯  兰星  董洋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61-1063,1092
实验探索了高MLSS(溶液悬浮固体浓度)下多孔颗粒载体—膜生物反应器发生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可能性。研究了溶解氧(DO)、C/N、氨浓度及氨负荷、pH等因素对短程硝化、反硝化和TN去除的影响。实验发现,当控制pH=7.5、DO=1.0mg/L、C/N为6时,该反应器能同时达到较高的NH4 —N和TN出除率。  相似文献   

13.
以四川某气田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破胶絮凝处理后进行氧化对比实验,氧化剂选用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次氯酸钠、Fenton试剂。研究表明,絮凝实验最佳条件为氧化钙、硫酸铝和硫酸亚铁投加量分别为3,1,1 g/L。4种氧化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为:高锰酸钾投加量0.5 g/L,pH值为4;过硫酸钾投加量0.25g/L,pH值为6;次氯酸钠投加量15 g/L,pH值为4;Fenton氧化方法pH值为3.5,双氧水投加量25 g/L,七水硫酸亚铁投加量10 g/L。出水COD_(Cr)最多可降至800 mg/L左右,最大COD_(Cr)去除率72.96%,处理效果良好,为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强化混凝工艺对含聚采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在以PFS作为主混凝剂,Potenflo1315和Potenflo1365作为助凝剂的强化混凝实验中,分别考察了pH值、PFS投加浓度以及有机助凝剂Potenflo1365和Potenflo1315的投加浓度对含聚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5.0时,当投加浓度为150 mg/L的PFS与2.5 mg/L的Potenflo1365复配后,对含聚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COD_(Cr)去除率达到88.8%,浊度去除率达到98.1%,经处理后废水主要指标可以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某增塑剂企业生产废水的产生量为300m~3/d,该废水具有COD_(Cr)浓度高、可生化性较差、污染物质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等特点。工程设计采用以气浮、水解酸化、UASB、CASS为主体的处理工艺,文章介绍了各处理单元主体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在进水COD_(Cr)、NH_3-N平均质量浓度为8775.5mg/L和115.5mg/L的情况下,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_(Cr)、NH_3-N平均质量浓度为438.3mg/L和17.7mg/L,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填料塔胺法脱硫实验装置,以乙二胺/磷酸溶液为吸收剂,通过条件实验,考察了操作参数对SO_2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率随液气比、填料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空塔气速、气相入口SO_2浓度及吸收贫液中四价硫S(IV)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空塔气速和贫液S(IV)浓度对吸收率的影响显著;实验条件下,吸收液气比不宜低于1.73L/m3,贫液S(IV)浓度宜控制在0.1mol/L以下;增大吸收液流量或降低贫液S(IV)浓度均会降低液相传质阻力。  相似文献   

17.
提出实验室用电位滴定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方法。在国标法的基础上研究及优化了标定方法和实验方法,用电位滴定仪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方法的检出限约为0.15mg/L,测定下限为0.60mg/L。实验证明,标准样品测量值均在推荐值范围内,对0.6mg/L,5.0mg/L,8.0mg/L浓度的NaC2O4标准溶液进行5次测定,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9%,0.97%,0.73%。在做低浓度的水样时,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可以选择0.005mol/L。  相似文献   

18.
选取聚丙烯工业吸油棉为固定化生物载体材料,通过开展材料改性及固定化工艺优化研究,制备出适用于溢油污染海岸线环境的固定化高效石油降解生物制剂。结果表明:优选0.2mol/L NaOH溶液作为固定化载体材料改性液,改性前后比表面积由33.120m~2/g增至189.621m~2/g,平均孔径由16.997nm增至36.810nm;明确最优固定化参数:固定化初始pH值7~8、固定化初始温度28~32℃、载体投加量2.00~2.50g/L;固定化高效石油降解生物制剂TPHs降解率均高于游离菌群和未改性载体材料,环境耐受性及原油降解效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含Cr(Ⅵ)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还原处理含价铬的废水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微生物还原Cr(Ⅵ)因素包括生物体密度、初始Cr(Ⅵ)的浓度、碳源、pH、温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含氧阴离子和金属离子。微生物还原Cr(Ⅵ)技术作为一种富有创新的研究应用于Cr(Ⅵ)污染的环境恢复。  相似文献   

20.
以TiO2为催化剂,对有机颜料艳红RGS母液进行了一系列光催化降解试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溶液pH值、初始浓度、不同光源和照射时间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相对初始浓度为0.2、pH<8、催化剂用量为1g/L时,以紫外灯(254nm)为光源,反应120 min,脱色率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