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波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处理有机氯污染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处理常州某农药厂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和南通某化工厂有机氯污染场地土壤,考察不同参数条件下实验装置对污染土壤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18kW、微波辐射时间20min、土壤处理量400kg/h、土壤含水率15%、活性炭添加量0.03kg/kg的最佳条件下,实验装置运行稳定,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中氯丹去除率可达70%左右;有机氯污染土壤中邻二氯苯、石油烃总量、1,2-二氯乙烷、苯酚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98%、91.29%、98.52%、74.74%。研发的污染土壤微波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实验装置对有机氯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微波修复原油污染土壤时原油去除率与微波能耗、含水率和含炭率等因素的关系,并应用MATLAB编程拟合出经验公式。结果分析表明:微波能耗在0~288 kJ范围内,污染土壤的原油去除率随微波能耗线性增加;在含水率为6%、含炭率为4%、微波能耗从0增加到288 kJ时,原油去除率从0%增加至92.3%;含炭率在0%~4%范围内原油去除率与含炭率成线性关系,在微波能耗为288 kJ、含水率为6%、含炭率从0%增加到4%时,原油去除率从12.3%增加至92.3%;原油去除率与含水率成二次曲线关系且开口向下,微波修复原油污染土壤的最佳含水率为6.6%。研究结果对微波修复原油污染土壤技术的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微波强化高级氧化对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土壤邻苯二甲酸二丁甲酯(DBP)为处理对象,过碳酸钠(SPC)为氧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索微波强化高级氧化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子,比较MW/SPC、水浴/SPC和单独MW 3种反应体系对DBP去除的效果,通过自由基猝灭实验分析体系主要活性物种,研究DBP去除途径及MW在体系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微波强化高级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SPC投料比、含水率、反应温度和微波辐照时间;在SPC/DBP(摩尔比)为800,含水率为80%,反应温度为80℃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21.7mg·kg~(-1)的DBP 40 min后,DBP的去除率达到85.14%;土壤的初始p H对DBP去除率影响不显著,MW/SPC体系中主要活性物种是HO·;DBP去除途径主要是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绝缘油污染土壤微波热脱附的影响条件,考察了温度、停留时间、土壤含水率、污染物初始浓度和微波功率对土壤中绝缘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停留时间显著影响土壤中绝缘油的去除率,在400℃、微波处理时间5 min的条件下,土壤中绝缘油的去除率为98.6%.当土壤含水率为5%时,土壤中绝缘油的去除率达到最佳.在微波处理15 min内,土壤中绝缘油的去除率随着绝缘油初始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微波功率越高,土壤中绝缘油的微波热脱附效率越高,综合考虑能耗和去除率,微波功率为1 000 W时较优.绝缘油污染土壤微波热脱附机理研究表明,脂肪烃主要通过蒸汽蒸馏和热解吸两种方式从土壤中脱除.本研究结果可为高浓度绝缘油污染土壤微波热脱附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微波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升温特性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了微波功率、土壤受污染程度和各种吸波介质对微波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升温特性的影响,所用的吸波介质有水、颗粒活性炭、铝、镍、三氧化二钴、三氧化二铬和氧化锡.实验中以氮气为保护气微波辐照各种石油污染土壤样品,测量样品的升温特性.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微波加热功率的增加,石油污染土壤的升温速率和最高温度都增大,功率从4...  相似文献   

6.
利用矿化垃圾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研究,以期在低成本、易操作、修复效果好的前提下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分别研究了矿化垃圾与石油污染土壤的混合比例、土壤含盐量、含油量和含水率对矿化垃圾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并通过3D-EEM(三维荧光)和GC-MS(气相-质谱)技术分析了体系石油污染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在矿化垃圾与石油污染土壤的混合比例为6:4、土壤不添加盐分、含油量为4%、含水率为30%的条件下,运行94 d后土壤中石油去除率最高可达58.61%;同时,基于3D-EEM分析发现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荧光峰位置在处理前后均出现在Ex/Em=300 nm/330 nm处,其去除率为44.89%,表明矿化垃圾床对三环及其同系物和单环及其同系物的芳烃去除效果较好;另外,基于GC-MS技术分析得出,经矿化垃圾修复后,土壤中石油总去除率为66.57%,除正十八烷去除率(19.84%)较低外,其他烷烃的去除率均高于56.8%。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电动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效率,通过配制重金属复合污染模拟土壤,构建电动修复实验装置,利用2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研究了酒石酸浓度和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BCR法对土壤金属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以酒石酸为电解液显著提高了重金属的去除率;重金属去除率受酒石酸浓度和修复时间影响显著;以0.05 mol·L~(-1)酒石酸为电解液修复120 h后,重金属去除效果最好,重金属总去除率为86.15%,Cu~(2+)、Mn~(2+)、Cd~(2+)、Pb~(2+)、Zn~(2+)的去除率分别为75.67%、98.11%、85.1%、70.75%和90.9%。BCR分析表明,酒石酸有助于提高土壤中弱酸提取态重金属含量,提高了重金属的迁移性能,从而有利于电动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超声破解吸持稠油粘土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频率为28 kHz的超声辐照下,研究了超声作用功率和辐照时间对石油污染土壤淋洗液中吸持稠油粘土颗粒的破解作用,并采用GC/MS分析了超声辐照时间对淋洗液中特征有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作用功率和辐照时间的增加,粘土颗粒吸持的稠油显著下降,辐照时间为45 min,作用功率为100 W时,粘土颗粒吸持稠油的解吸率为7925%;作用功率为60 W,辐照时间为75 min时,粘土颗粒吸持稠油的解吸率为77.36%。超声波能够显著增加解吸稠油在水中的溶解率,辐照时间为45 min,作用功率为80 W时,水相含油率升高92%;当作用功率为60 W,辐照时间为75 min时,水相含油率升高近1倍。随着超声辐照时间的增加,极性相对较强的环烷酮类有机物的相对丰度随之增加,极性相对较弱的环烷二酮类有机物相对丰度则显著减小。超声波有利于异位化学淋洗在高含粘土颗粒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优化及其对油污土壤的修复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牛肉膏蛋白胨-布氏哈斯培养基、蓝色凝胶培养基作为初筛和复筛培养基,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2株可产生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石油烃降解菌。并将菌株投加到油污土壤中进行修复研究,考查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株菌对中度石油污染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向油污土壤中直接投加菌株修复70 d时对石油烃的去除率为52%;(2)向油污土壤中投加降解菌并同时补充氮营养液,修复70 d时对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去除率可达到75%;对土壤中正构烷烃的去除率为66%;(3)与土壤的含水率及土著菌的降解效果相比,向油污土壤中投加降解菌以及补充氮磷营养液是影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气相抽提技术(SVE)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的土壤治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不饱和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本实验以我国南方典型土壤红壤(粘性较大的土壤)为实验土样,选用最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苯作为污染物,采用一维土柱通风模拟SVE过程,研究了通风流量、土壤含水率以及间歇操作对苯污染红壤去污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土柱垂向气相中苯浓度变化趋势一致,通风初期浓度迅速降低后进入长时间的拖尾阶段,拖尾阶段初期进行间歇操作可降低能耗达到较经济的治理效果.通风流量与土壤含水率是影响净化时间和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两者均存在最佳值.当通风流量为600 mL/min,含水率为17.2%时本实验净化时间降低为36 h,去除率为99.9%,达到了最佳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