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3,(8):4-4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日前开幕,主题是"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和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发来贺信。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6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低碳日,"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续"是当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围绕上述主题,在前两年活动的基础上,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国活动方案,积极开展了以建设生态文化为主线,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节能降碳为重点,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形成了节能降耗、绿色消费、低碳环保的社  相似文献   

3.
面对石油开发与湿地保护相制约的现状,以低碳、低耗、低污染为目标,积极推进绿色低碳生态矿区建设。围绕海外河油田绿色低碳生态矿区建设,以分级管理的方式,实现作业现场无落地油泥,钻井现场无落地泥浆,基建现场无垃圾,井站无油污,设备无渗漏,工业污水"零"外排,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危险废物安全转移,工业、生活垃圾妥善处置的环保工作目标,探索创建绿色低碳生态矿区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口号为"七十亿人的梦想: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5年"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主题。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中共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新《环境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以"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的多场讨论展现出一个残酷的现实:低碳经济绝大部分时刻还只是一个概念,低碳生活也只是处在令人尴尬的纸上谈兵阶段。这的确是个令人沮丧的消息。博鳌亚洲论坛是政界  相似文献   

7.
<正>在学校"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的行动过程中,作为绿色环保小记者的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利用暑假参加了"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课题研究。我们通过上网搜索,聘请老师专题讲座,了解了高碳的危害、什么是"低碳生活"、怎样过"低碳生活"。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在假期里详细了解、记录自家生活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又通过计算器软件和家长一起计算自家生活中的碳排放量。通过计算,我感到十分震惊,想不到家庭生活中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做法,比如电脑、手机充电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已经完成了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建立了“1+N”政策体系,制定了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实施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重点从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推进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期为相关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能存钱的银行,城市里随处可见,能存废电池等有害垃圾的银行,你见过吗?走进井巷社区服务中心内的雷锋超市,不足40平方米的超市里,一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通知》强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以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为目标,坚持贴近生活、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6月5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5年"环境日"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加速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随着物质条件极大改善,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方  相似文献   

12.
正会议期间,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提升建筑品质创建绿色学校"这一主题,从绿色学校创建体制机制、可持续校园与课程的创新、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等方面作专题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施,加快创建中国绿色学校,推广优秀校园建筑案例,切实  相似文献   

13.
李松梧 《环境教育》2009,(12):53-53
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提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力求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双管齐下,才是应对危机的良策。  相似文献   

14.
正塑料是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在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应用广泛。不规范生产、使用、处置塑料会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带来生态环境污染,甚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积极应对塑料污染,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年底,  相似文献   

15.
低碳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可持续的综合发展模式,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两个跨越"具有重大意义。2006—2014年间四川低碳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但增速缓慢,经济、社会、能源等高碳化特征依然明显,针对四川低碳发展的现状和资源禀赋,建议从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消费、低碳环境、低碳科技等探索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6月14日,第四届全国低碳日主题活动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深圳航都文化公司及深圳市科协出品的《绿·道》等7部"绿色"影片参映,"绿道卫士"志愿者征集启动仪式也同时进行,意在呼吁更多传媒界人士加入绿色传播工作。众所周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超额完成碳强度下降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20%左右,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美中不足的是,与群众的要求和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  相似文献   

17.
彭近新 《绿叶》2011,(7):13-27
开发利用绿色低碳能源已成全球共识,以绿色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为基础的绿色低碳发展发展呈现磅礴之势,诸多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显现出云蒸霞蔚的图景。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角度考察,绿色低碳经济既不是昙花一现的时尚,更不是人为设局的陷阱,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必然的一场深刻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中,中国应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高度审示和统筹长远的总体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沱江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及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分析,重构流域经济发展格局,推动沱江流域全面绿色转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分析沱江流域碳达峰碳中和的人口经济发展、碳排放总量与产业结构等基础条件,发现沱江流域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存在社会主体参与不够、节能减排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现实困境,提出协同推进沱江流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五大路径,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建议在做实做细中学化学教育顶层设计的同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新时代中学化学教材改革。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消费,使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保护生态、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2019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在中小学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生态环境意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绿色社会的最小单元,加快推进“绿色家庭”创建,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从绿色生活宣传、激活创建活动、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努力。绿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奠定了坚定的社会基础。当前,各地正在以绿色家庭创建为抓手,通过发挥家庭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绿色家庭创建活动,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主动成为绿色生活、减污降碳的拥护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