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境保护》2013,(Z1):15
核能是一种低碳能源,发展核能是确保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有力保障,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核安全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保障核安全是实现核能核技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气候变化是当前最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之下,我国提出了自主减排贡献目标。为尽早实现这些减排目标,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中央政府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更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等非国家主体单元的协同努力。通过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等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加强与各方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交流及务实合作,鼓励城市积极参与全球跨国城市气候治理,努力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履约能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我国“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目标有望实现。中国将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未来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以及节能服务产业等方面还会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解振华在27日举行的“中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结构调整是我国当前要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4.
蒋宏奇 《环境》2023,(12):17-18
<正>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人类永续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广东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断探索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绿色低碳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以约占全国6.7%的能源消费和5%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5.
王力  冯相昭  马彤  高健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8):2006-2014
我国已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重点工业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开展减污降碳协同研究对于城市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与低碳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汾渭平原中渭南市为例,采用LMDI分解方法并运用LEAP模型,通过构建多种情景模拟分析污染减排、能源结构改善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对渭南市未来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的影响,预测了该市碳达峰时间及峰值水平. 结果表明,能源结构改善、产业结构优化、交通运输调整具有显著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果,而压减落后产能、工业炉窑改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升级等传统环境治理的潜力逐渐减小. 建议渭南市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改善能源结构、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倒逼能源、产业、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改善,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14,(12):14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是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生动实践,能够促使当地政府更加重视并努力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以考促建、以考促保、以考促美,既是益民利民护民的德政,也能为国家或地区生态  相似文献   

7.
《世界环境》2007,(5):82-83
本期讨论文章:《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要坚持以下原则: ——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中国政府早在1994年就制定和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于1996年首次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2003年中国政府又制定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国将继续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的加剧,节能减排将成为国家长期战略。低碳发展将成为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形式。节能减排将成为低碳发展的切入点,低碳发展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全方位为实现节能减排创造良好氛围,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天津市将紧抓"两个核心、一个连接和两个辅助"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建设,实现国家低碳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仍将以化石燃料作为主要能源,其中燃煤电厂是CO_2的一个主要集中排放源。《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制定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我国政府也作出了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的承诺。降低燃煤电厂CO_2排放已被视为中国完成CO_2减排目标的关键领域。因此研究燃煤电厂CO_2的捕获与储存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探讨CO_2的资源化技术方向,对控制CO_2的减排、保护大气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一、概况为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世界各国提出了近期和中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在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的政策措施中,以市场机制推动低碳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趋势。以碳排放交易制度为代表的市场手段是区域化组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从认识、理念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目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成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时期,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时面临着国内环境质量改善、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等多重严峻挑战。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应对气候变化职能进行调整,为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协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保障。为保障国务院机构改革红利很好地释放,本研究在梳理国内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未来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效果的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国内绿色低碳发展和加快建设全球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陈熹  朱婧 《环境保护》2023,(13):46-51
国家自主贡献减排制度是《巴黎协定》的重要设计,《巴黎协定》通过自下而上的自主减排路径,将各国的INDC承诺目标与整体温升控制目标相联系,以实现国家自主行动。在巴黎气候大会前,各国纷纷提交自主贡献减排承诺,如何实现承诺目标是各缔约方履约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如何通过国内制度设计实现INDC目标,成为我国在《巴黎协定》后思考的主要问题。各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所递交的INDC目标文件中,大部分都提到了本国在国内政策与法律上的响应。其中,日本向联合国提交的INDC承诺中提出,日本将通过促进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双边减排信用制度等政策实现INDC目标,并将促进节能列为最主要的政策。本文分析了日本在节能政策方面的有效做法,提出我国应更加重视节能工作在气候变化应对中的地位,加强节能制度建设、促进节能法治发展,加强节能政策设计,推动智慧节能、技术节能、市场节能。  相似文献   

14.
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12月24日召开"巴黎归来谈气变"中外媒体见面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如果能够完成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雾霾的污染将降低42%.解振华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实际上对解决雾霾有协同效应."主要目标还是节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现在的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今年年底是占12%,我们原来的目标是11.4%,到2020年要达到15%,到2030年达到20%左右."他说,"如果我们这些目标能够实现的话,实际上能使雾霾污染降低42%."  相似文献   

15.
探索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上可持续发展新的战略取向,并且正通过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国际合作与贸易方式的转型,以及管理、政策、技术的组合与创新形成新的发展和竞争格局。中国由于长期高速增长和巨大的社会经济规模,不仅使其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异常复杂,而且其问题与全球性问题的结构具有一致性。经过过去20年的努力,中国在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面临各种新的挑战。未来5-10年,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应以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为主线,通过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效率和总量、计划与市场、制度与技术、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寻找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气候金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所出现的金融解决方案,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趋势。文中主要就气候金融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研究指出,从全球来看,气候金融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而形成,也必将伴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深入而发展。气候变化减缓化、适应化和气候友好技术市场化将是气候金融支持的三大领域。未来10年是中国气候金融业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十三五"期间碳强度减排的投融资需求肯定超过"十二五"期间投融资规模;如果考虑到气候变化适应化的投融资需要,资金规模将会更大。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也是气候金融发展的良好机遇。总而言之气候金融日益发展和壮大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过程中的大趋势。相关金融机构和综合决策部门需要顺应这一大趋势,开拓金融可持续发展思路,创新金融政策和工具,服务发展绿色经济,服务建设环境友好、气候友好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张帆  李佐军 《环境保护》2012,(11):39-42
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暂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但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国已开始受到越来越大的国际减排压力.出于承担国际责任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我国政府于2009年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邹骥     
正邹骥,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总裁,拥有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士学位、技术经济硕士学位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曾作为访问学者完成了哈佛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术合作。邹骥在经济发展、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战略与政策综合决策相关领域工作多年,在业内享有极高声誉和影响力。他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在中国低碳发展战略与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近日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主持会议。徐绍史在讲话中指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目标形势十分严峻,部分指标进度滞后,环境事件时有发生,认识不完全适应新形势要求等。他强调,要多管齐下,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低碳  相似文献   

20.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2):I0002-I0002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3年度报告》,全面介绍了中国为减缓、适应气候变化采取的重大政策措施.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底在北京、上海、广东的碳市场也有望开始启动实际交易,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交易市场.降低总体减排成本.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