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总体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总体要求。按照这一要求,只有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思想,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加强党的领导,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搞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创新。只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才能搞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创新。只有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才能搞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3月3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201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思路确定,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坚持改革创新、生态优先,全面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海洋监测评价、海洋生态环境行政监管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3.
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对于提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国内对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评估的相关研究集中于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和运用,暂未建立持续长效的评估机制。本文在分析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北海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优势建设内容、存在问题及发展目标,构建了涵盖蓝色经济体系、资源保障体系、生态安全体系、软实力支撑体系四个层次的评估框架;通过分析国家海洋局现有指标体系对单个保护区建设评估的适用程度,融入广西打造"海洋经济强区"、实现"三大定位"新使命的战略要求,针对北海市建设现状及实际发展需求,提出了北海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评估指标选取的6点建议并相应完善了指标体系:(1)考核海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情况;(2)注重海洋环保产业发展态势;(3)考虑生态问题及相应保护工作成效;(4)体现示范区建设的动态过程;(5)关注对外交流及合作情况;(6)重视利益相关群体的意愿和诉求。  相似文献   

4.
生态制度文明,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规范建设的成果,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关系,反映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本章在翔实介绍生态制度文明的含义、特点、分类、功能、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实际,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和生态制度立法的缺陷与完善等问题做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面对公众关心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创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分重要而紧迫,但又不能急于求成。本文从分析生态文明制度特征及其建设障碍入手,提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建设方向及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虽然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难以满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进一步阐述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相关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提出了系统性的安排。构建现代长江保护治理体系,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需要以颁布实施长江保护法为契机推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以推进"三线一单"编制为基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以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管理为抓手建立推行资源高效利用制度,以统筹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主线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以落实生态环境价值为导向推进完善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以环境治理体系为保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7.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性、协调性,将海洋环境保护职责整合到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打通了陆地和海洋,开启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时代。本文在客观分析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观点和方法,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法律与标准管理、经济与生态管控、陆地与海洋防治、督查与调度督导、科研监测支撑、企业与公众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角度,提出加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举措,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本文回顾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壮大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当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工作定位、体制机制建设、政策导向和工作格局转变等方面提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巴南区过去5~10年间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回顾和当前形势及重点挑战的辨析,结合国家及市级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体系,从生态空间管控、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治理等六个方面为该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经历了行政主导、科技优先二个阶段,现在必须加上生态文明这个新的要素,这是环境保护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我国环境法权利机制严重不足,环境权立法已具备条件且刻不容缓。我国生态文明立法应重视政策性的"软法"的作用,通过立法后评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领域建设在法制上的全面融合。研究指出,首先应重视政策性的"软法"的作用,可通过生态文明职能机制(委员会或促进会等)颁布政策性规范,通过宣传教育手段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并通过工青妇等团体共同推动,特别是重视发挥政协的作用;其次是制定专门的《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并规范政府的行为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要求,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再次是对现行立法的后评估工作要把生态文明的要求作为评价要素,通过立法后评估推动法制上的五位一体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