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有效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行区域之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比较具有重要意义。以循环经济内涵为出发点,从资源能源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三方面系统构建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选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3个省市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作为评价对象,开展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滞后,其经济增长方式亦表现更为粗放。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实现以环境资源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资源优化经济增长转变的发展模式。定量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是循环经济的基本内容。基于能值理论,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经济社会能值、资源利用、环境压力和综合指数5个方面评价了福建省自2000年以来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福建省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消耗不可更新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下降;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但是资源利用率低,净生态效益低下;废弃物还未对环境造成过大压力,环境压力主要来自于经济发展对不可更新资源的依赖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不可更新资源利用,加强保护和开发可更新资源,逐步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是福建省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良好协调的生态环境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本文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四个维度,建立了由16个指标组成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2015年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仿真并解析了北京市未来五年的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北京市循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从产业协同发展、资源环境供给侧改革、生产者责任延伸、税收激励机制、信息公开五个方面,提出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正向工业化后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相对突出,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也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治本之策。本文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从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徘、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描述性方法对广东省近11年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广东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及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鹤  刘鑫  吴文瀚  王博 《环境工程》2014,32(6):148-152
作为典型的"两高一资"行业,水泥行业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建立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业已成为水泥工业实现资源能源节约、污染源头削减、废物综合利用、降低环境负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资源产出、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排放及产品质量五个方面选择了18个指标,利用AHP-BP(层次分析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建立了水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全面评价水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后引入制约因子概念,并结合该模型进行实例研究,探讨研究对象下一步开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6.
依据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构建了工业发展水平、资源减量利用、资源再利用和污染物减量排放4类共18项指标在内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权重,对连云港市2006~2010年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连云港市整体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先增长,再平稳,后增长的趋势,其中资源减量利用水平和污染物的减量排放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良好势头,但资源再利用水平不高,有逐年下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67,自引:3,他引:64  
运用BPEIR概念模型及特尔菲法选择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1985至2003年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1985年以来,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依次历经缓慢提升、快速发展以及目前的稳定发展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化趋势增强,综合评价指数分布在区间(1,1.5)内;并对2003年影响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发现资源减量投入成为主要限制因素。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安全对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依次为57%、19%、13%和11%。为提高现阶段江苏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相关建议,比如减少物质投入,推广适合本区域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产模式,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构建经济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3R"理论原则,构建了适合青岛市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分级标准和评判模型,并对2005年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为0.7291,处于Ⅱ级水平,即中等循环状态;其下属的三个功能指标评价结果表现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人均废水排放量、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是影响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电子废弃物是目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其不合理处置会造成人体健康危害和环境污染,作为一种潜在可回收利用的二次资源,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概述了当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现状,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相关情况,提出了建设电子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体系对于构建循环经济和和谐社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德国垃圾管理思路演变概述 通过立法对生活垃圾进行管理是德国垃圾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从1972年的《废弃物处理法》到1994年的《促进废弃物闭合循环管理及确保环境相容的处置废物法》(简称《循环经济法》),都是德国政府为适应不同时期生活垃圾的性质和时代要求而制定的垃圾法,其中《循环经济法》的制定实施引导德国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走向新的转折点--循环经济的开始.德国在世界上最早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循环经济法》是目前最完整地体现了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废弃物管理法,它强调了对垃圾的处理是为了实现整个资源、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而不再是对废弃物的简单处置.废弃物应是一种资源,应该加以回收利用,实现物质“从摇篮到坟墓再到摇篮”的闭合循环,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