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之后,工业文明在新兴科技的推动下发展到顶峰状态。经济持续增长也成为各个国家及地区的重要目标,但在一切欣欣向荣的背后,却隐含着巨大的生态环境风险,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就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分析,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自然资源的庞大消耗,而且在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有害产物,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空气、水源、土壤的污染,如果继续按照现有模式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人类生存及发展的权利就会逐渐被大自然所剥夺。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可以说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是保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伴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工业规模的扩大,社会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逐年上升,同时在利用过程中还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致使生态环境出现明显的恶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开发程度不断深化.在这一过程中地球中的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都...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山东环境保护战略的思考●济南市环境保护局翟立哲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但是由于对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处理不当,尤其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地阻碍着...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三废”造成的。因此,工业生产地域分布对环境污染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谓工业合理布局是指工业生产在地区上均衡分布,不要人为地集中在局部地区和少数大城市,这对保护环境尤其重要。因此,合理布置工业生产不仅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前提。工业布局搞好了,有利于工业“三废”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控制、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解放后,我国工业建设进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5.
三百多年前,西方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形成了在传统工业文明主导下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传统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与其俱生而来的缺陷也逐步暴露;它采取控制和掠夺的方式,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全球自然资源,排放大量自然界无法吸纳的废弃物,打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自我平衡,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日盟总干事Mevrtin W.Holdgate先生在回答如何才能使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协调统一时说:“一个国家未来的繁荣在不小的程度上取决它对‘自然资本’即其土地和水体的肥力,其森林的生产力,淡水资源的纯度和连续性及其沿岸流域生产的程度……凡是有工业发展的地方,同样至关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它对环境可承载的许多经济功能的破坏性影响”。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把国家的繁荣同环境保护联系  相似文献   

7.
魏风枝 《环境保护》2006,(22):41-42
京津冀生态圈中的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和传统特色.易县、阜平、唐县等西部山区县,因自然资源丰富,成为各类金属及石材等工业上游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而在平原地区,则是传统工业特点鲜明,如安国的中草药加工贸易、蠡县的皮毛贸易和制革工业、安新的有色金属熔炼行业等等;在农业方面,顺平的水果基地,定州等市、县的绿色作物生产基地,山区县的天然山珍特产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此外,易县、安新等地也因风景秀美享誉中外.由此可见,保定市的县域经济涵盖门类齐全,无论工业、农业还是贸易、旅游业,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其独特性、互补性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与外市、外省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正是保定立足自身,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竞争力的资本,是保定市县域经济能够继续蓬勃发展的优良条件.  相似文献   

8.
李寿山 《福建环境》1996,13(4):28-28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长期斗争过程的产物。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和手段,它能动地改造着自然环境。一部科学技术发展也就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文明进步史。 十八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标志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崛起,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进机器工业时代。科学技术获得惊人的成就,给人类社会创  相似文献   

9.
建设国家公园,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着"和谐--失衡--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工业文明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大提高,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大量消耗最终造成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荒漠化、动植物物种灭绝等灾难性恶果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工业部门。随着现代工业、交通的迅猛发展,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并不断产生成千上万种的化学物质,以及噪声、振动、辐射等,因此引起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盲目发展工业,滥用自然资源,一度“公害”成灾。大气、水体和土壤受到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给自然界带来的损害是普遍的、长期的、潜在的、严重的。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遗传受到影响,加上出现的“公害”病,人类的  相似文献   

11.
我县的环境、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的破坏已经比较严重,不但影响人民生活,而且妨碍生产建设,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一、环境污染。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规模的向前发展,各种小型冶炼工业,乡镇企业迅猛勃兴;我县是农业县,工业不发达,工业产值仅达到总收入的31.05%。全  相似文献   

12.
王克全 《山东环境》2000,(7):178-178
当今社会工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的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工业的快速发展既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又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工业迅猛发展过程中,造成了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渡开采及大量消耗,同时产生了大量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对周围的水、大气等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同时也造成自然资源大量浪费,  相似文献   

13.
<正>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岸,北接黎巴嫩,南濒亚喀巴湾,东连约旦河谷,面积1.49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在建国后的40年里,以色列不仅在工业上向国际市场提供许多高、精、尖产品,经济上长期保持9%左右的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将近8000美元,而且在农业上自给有余,以占全国人口51%的农民养活着90%多的城市人口,每年输出大量农副产品和先进的农业技术,生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修正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问题。妥善安排成千上万个大、中、小型建设项目的地区分布,使之“按照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和其它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的原则分布于全国”(恩格斯:反杜林论),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布局和工业布局的指导思想。工业合理布局,对于充分有效地利用全国各地的人力、物力和各种自然资源,对于  相似文献   

16.
游成龙 《环境》2000,(5):30-3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条的涵义有三:(1)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2)清洁生产工艺是能耗物耗小、  相似文献   

17.
(一) 资源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只知道森林、矿藏等是资源,并从水域、空气、森林所围绕着的自然环境中享受着大自然景色,采掘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并获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排放气体总量逐年增加,导致大气环境逐渐变差,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本文主要针对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大气环境保护做简要的分析,重点针对雾霾的治理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增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研究开始逐步增加,但理论层面的系统建构和实践层面的体系完善仍需进一步优化。因此,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构建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界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应用等内容的我国自然资源国家资产管理体制,无疑是今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工业也进行地如火如荼,但同时,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尽管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随着自然资源需求量的上升,加上人们开发力度的加大,环境遭到了破环,由此引起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本文主要从我国环境保护现状出发,提出了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