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内在需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和利用处置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提出了以下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健全完善危险废物环境治理政府领导责任体系;健全完善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企业主体责任体系和全民行动体系;健全完善危险废物环境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健全完善危险废物环境治理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欧盟环境治理政策经过40余年的循序渐进发展,现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全面充分的环境治理政策体系。本文通过对欧盟环境治理政策的演变历程,特别是近年来最新进展的梳理,发现欧盟环境治理政策法规体系正逐步完善,在环境治理理念和政策手段创新方面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政策民主科学化程度不断提升,国际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全球影响力日益加强。在总结欧盟环境治理政策的特点及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从完善环境政策体系和治理机制、建立跟踪问责系统、加强区域及部门间的协同合作,重视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这4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环境治理特别是跨域环境治理政策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娟  赵峥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2):162-167,172
“十一五”时期,中国环境治理工作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明显,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增强,基本建立健全了与中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治理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以及全民参与体系。但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环境治理成效存在明显差异。面对中国绿色发展的需要和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健全完善多元主体环境治理模式,全面加强环境法律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环境治理新工具,不断推进环境治理协同联动机制,将是中国环境治理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章楚加 《环境保护》2020,48(3):32-3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我国宪法和法律确立了人大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至上地位,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针对环境治理中的立法权、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和监察权的运作享有监督权限。综观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人大监督实践,监督缺位、监督方式适用单一、监督实施刚性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基于事前预防、事中纠错、事后惩戒的三重监督功能定位,人大监督应当以提升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增强监督内容的针对性、强化监督实施的实效性、深化监督体系的全局性为完善方向,在环境治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以人大监督为核心的、多元监督主体协调合作的复合型权力监督格局。  相似文献   

5.
卢锟  张岩 《环境保护》2020,48(3):51-55
环境治理规则的完善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规则的完善性和实施的有效性方面还存在薄弱之处。为适应构建现代环境治理规则体系的要求,本文从党规政纪、法律法规、环境道德三个层面系统认识环境治理规则的层级结构及其对环境治理主体间关系的影响,并从主体间的规制互动关系、督政互动关系和督企互动关系方面探讨改进完善环境治理规则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各方面提出了要求。这是党中央在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命题之后,第一个在专业领域印发实施的专项指导意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指导意见》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行动纲领,描绘了我国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战略蓝图,提出了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改革与创新的重点方向。下一步要推进制定《〈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配合财政体制等相关改革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推进建立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评价考核机制等完善配套举措来保障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王江  李楠 《环境保护》2022,(10):55-60
农业规模化、工业聚集化和第三产业扩大化既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实现路径和发展样态,也将为生态宜居要求下的乡村环境治理带来诸多新挑战。以乡村农业污染结构变化、工业污染风险陡增和人居环境治理难度提升等为主要表现的新挑战,影响着全面推进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效。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国乡村环境治理体系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乡村环境治理能力也有明显的提升余量,应采取完善乡村环境法律体系,推行以环境底单、企业清单、责任名单为主要内容的“三单”制度,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等举措予以破解。  相似文献   

8.
谢海波 《环境保护》2020,48(3):23-27
地方政府既是我国环境治理中的环境规制者,又是经济发展的领导者和规划者。本文总结了地方政府在我国环境治理体系中角色定位的现状及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地方政府发展观偏差导致对官员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激励偏差;政府环境责任未落实导致惩罚威慑不足;行政权力运行缺乏约束与监督导致政府短视与权力滥用。因此,需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正确环保政绩观,完善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作为环境质量责任者的激励制度;落实政府及其官员环境责任,完善其作为环境治理责任者的惩罚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完善环保履职的第三方主体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虽然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难以满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进一步阐述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相关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提出了系统性的安排。构建现代长江保护治理体系,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需要以颁布实施长江保护法为契机推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以推进"三线一单"编制为基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以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管理为抓手建立推行资源高效利用制度,以统筹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主线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以落实生态环境价值为导向推进完善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以环境治理体系为保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0.
王伟  江河 《环境保护》2020,48(9):30-36
《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是国家层面首个响应与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的重要文件。本文从现代化逻辑演进、制度化规则规范、多元化主体协同、精细化路径集成、无缝化工具支撑五个层面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给予系统阐释,以期推动《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更加全面深入落实。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强化我国农业工业化污染防治,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梳理了我国农业工业化发展历程,阐明了农业工业化过程引发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风险加剧、生态安全风险形势严峻、污染治理难度显著增大等问题.结合当前农业工业化污染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推进基层农业工业化环境治理机制,强化农业工业化环境影响评价及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切实提高环境治理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雯翠  江河 《环境保护》2020,48(6):36-41
《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深刻认识新时代下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供了依据,为理顺不同环境治理者的行为规范提供了方法,也为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治理者的角色演变过程,指出政府、企业、公众在参与环境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并从环境治理者、治理体系、治理目标三个方面对《指导意见》的创新性进行了解读,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指导意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军的一次开创性探索。会议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确立了共产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确立加强党的建设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原则;把调查研究国情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的思想等,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治国理政产生了重要深远影响,是共产党治国理政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历史地探究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治国理政成功的原因,对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悦新 《环境保护》2002,(9):10-13,15
加入WTO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更加激烈的竞争和利益,也就增中了新的挑战,在修定与WTO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同时,实施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关键领域。我国企业能否执行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关键在于政府如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治理”是国际发展理论界为改善全球一体化而推进的一个“比政府和管理更宽的概念”,提倡的是政府管理理念的变化,指的是一种有序管理社会的方式和过程,其核心是通过人们观念的改变而使法律法规得到改变,法律法规的改变又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和可持续问题,环境“治理”强调私营部门与政府的伙伴关系,以及和其他公民社会成员、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以保证政策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环境的含义丰富,也具有时代特点。传统的城市空间管理主要依靠城市政府实施规划准入管理,其本质上体现着对城市建设资金、地域空间资源的计划性配置理念。21世纪信息时代的发展特征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城市空间环境的内容和特点,随着世界经济生产方式的空间性加强,既强调跨越边界、区域差异,又强调控制和协调,创新城市空间环境的管理方式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城市空间环境的概念及城市空间环境发展的特点,在数字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试分析城市空间环境新的治理理念——空间治理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家环境执政能力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界定环境执政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亚洲国家环境执政能力状况以解释这些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并尝试分析亚洲国家环境管理从传统手段向市场手段转变的推动因素,最后提出了亚洲国家转向环境良治的扩大和加强区域、国家和地区机构网络,促进环境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权力的下放和向地方政府的转移,增加国家立法和其他政策制定机构中环境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成员的比例,运用战略环境评价和战略环境管理理念,关注中小型企业遵守环境法规等政策、措施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要想真正改善中国的环境条件,需要中国领导人和整个社会齐心合作,加强环境执政.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环境执政手段正在发生变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国家政府开始积极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是政策形成的初期阶段,而环境执政的主要特点是命令与控制的环境法规规范.这些法规一般技术性很强,关注特定污染物;虽然其过去在改善西方环境条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人们还是日益认识到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因此,现在已开始采纳新的环境执政模式,其特点是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过程更透明,重点从处理已发生的污染问题,向源头控制和更具预防性质的计划方式转变,也越来越重视以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为目标的途径,而不再是简单减少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水平.政府的成功取决于政府强化环境执政的种种步骤.  相似文献   

18.
目前,环境问题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而与此相对的是环境行政所管辖的事务几乎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环境本身“外部性”的特点,以及政府在面对经济利益时的“利益冲动”,如何防止“政府失灵”的发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针对这种情况,在此试通过引入公众参与制度,倡导环境行政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针对目前中国法规在公众参与环境行政执法的制度缺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际上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当前政府控制型治理模式下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采取多方共治模式的构想,阐述了采取这种多方共治模式的深层理论依据,针对共治机构、共治各方权利义务等具体内容对这种多方共治模式提出了初步设计,是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转型的一次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