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别列举国内外工程泥浆、工程渣土和装修垃圾相关专利和标准,对已实行的部分标准、专利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我国建筑垃圾管控的弊端,提出在专利创新方面改进、合理管控的建议和依据。指出建筑垃圾标准规范制定、理论与技术创新是今后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筑垃圾产量暴增,大量建筑垃圾露天堆存严重阻碍城市的发展,怎样妥善处理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已成为城市管理者需要应对的问题。本文因我国目前突出的"垃圾围城"问题而引发思考,明确了建筑垃圾定义及产生来源,通过对上海市建筑垃圾组分分析,认为建筑垃圾的出路在于资源化;同时通过与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已有经验比较,结合我国国内具体情况指出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的问题,认为只有发挥政策的引导、技术的研发、资金的支持和规划的配合的共同作用,才能解决建筑垃圾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3.
段珍华  黄冬丽  肖建庄  崇丹  王星 《环境工程》2021,39(10):171-177
目前,翻新、改装、重装家居屋舍俨然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建筑装修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似有"围城"之势,但却鲜有人研究其资源化途径。通过大量文献综述和多次实地调研,较全面地剖析了我国建筑装修垃圾的管理现状,并对其产生来源、分类与特点进行了概括和解读,发现建筑装修垃圾成分极其复杂、波动性大,不应沿照一般建筑垃圾处置模式进行资源化加工和利用,前端分拣管控迫在眉睫,通过进一步对比生活垃圾的成分特点与资源化途径,指出建筑装修垃圾前端分拣的可行性,并对其资源化处置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管控炼化装置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危险物料与能量的意外释放,建立了能量隔离与上锁挂牌管理程序,开发了能量隔离管控系统和智能锁定设备。基于装置能量隔离点位信息和作业活动实际建立能量隔离管控方案,采用RFID设备标签对现场隔离点位进行确认,通过智能钥匙在线授权实现对隔离点位的锁定,隔离锁定操作信息实时传输到系统后台,实现能量隔离与上锁挂牌的过程管控和状态监测。该管控系统在某石化企业大检修工作中得到部署应用,有效保障了检维修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的"不想分类、懒得分类、分类标准难把握"等垃圾分类痛点问题以及打破市面上的智能垃圾分类装置难以实现垃圾精准分类导致的"垃圾投放‘分了类’,垃圾处理一锅烩"的尴尬局面。本文介绍了一款基于条码识别、二维码识别以及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垃圾精准分类系统,并探讨了基于智能垃圾精准分类系统的从业人员来源及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资源条件实现垃圾分类行业的创收,为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随意堆放建筑垃圾占用土地,偷排建筑垃圾堵塞河道、甚至污染水源……近年来,建筑垃圾处理不当带来的弊端频频被曝光,建筑垃圾围城已非危言耸听。"在越来越多城市通过焚烧发电等方式有效处理生活垃圾的时候,建筑垃圾处理却远远滞后,似乎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据广州市城管委统计,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珠三角每天产生的建筑垃圾则超过7万吨,到2020年,我国至少新产生建筑垃圾50亿吨。事实上,建筑垃圾几乎是可以100%回收利用,是制成混凝土、建筑用砖等再生产品的原料。然  相似文献   

7.
建筑垃圾具有复杂的时空特征,其产生量、变化量难以估算和准确监测,测绘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建筑垃圾的多源遥感精准识别、堆放量和变化量的准确监测与模拟,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揭示城市建筑系统代谢机理的基础和关键。从多学科交叉视角,梳理国内外建筑垃圾空间分布、体量估算及变化监测与模拟的发展趋势和代表性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支撑环境保护和城市建筑代谢的深入研究。将建筑垃圾监测及其空间分布分为传统方法和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辅助的遥感识别方法进行总结。建筑垃圾的体量估算方法包括基于统计数据和基于立体模型的估算方法。最后总结了建筑垃圾变化量动态监测和城市建筑代谢模拟的研究现状。通过系统分析和总结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对提高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的监管水平,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建筑代谢的交叉学科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建筑垃圾的处理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其主要处理方式仍是传统填埋。垃圾填埋会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释放温室气体甲烷等。建筑垃圾产生于建筑工业,在建筑工业整个环节中贯彻清洁生产理念是解决建筑垃圾问题的根本措施。调研世界建筑垃圾处置现状和发展趋势,可知建筑垃圾管理的主要措施是源头减量、施工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贯彻"避免产生、尽量减少、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弃置"的原则,具体通过优化设计、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施工过程管理和废物就地利用等方式实现,最终降低外运至消纳场的建筑垃圾量。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筑垃圾用于道路材料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道路拆除的建筑垃圾中包含大量的钢筋以及混凝土、砖瓦物料,采用"分拣-破碎-筛分-制砖-烘干"模式进行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作空心砖、泡沫混凝土材料,道路拆除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可以取代砂子,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通过对道路拆除中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有效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建筑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研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实施模式,从处理技术和利用模式上进行革新,提高建筑垃圾的使用范围,促进环境了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增长。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15,(9)
<正>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超50%,数十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其过程中的大拆大建不仅导致众多短命建筑的产生,也制造了大量建筑垃圾,消耗了大量资源。然而,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无序堆放和填埋带来的垃圾围城困境。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概念及该系统在环境监测领域应用的实际意义,文中结合赤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实际,重点分析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环境监测领域应用中需要关注的流程内容和功能模块的实现,还包括智能环境监测实验室在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中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些可以说明,地理信息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必将尽快成为智能移动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优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建筑垃圾渣土资源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利军 《环境工程》2017,35(5):122-124
建筑垃圾渣土作为"建筑副产品",已造成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通过对西安市建筑垃圾渣土的现场调查及工程再利用,借鉴发达国家及国内省市建筑垃圾渣土的成功管理经验和资源再利用的成功范例,提出了西安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的对策建议,对"十三五"期间减少已有建筑垃圾的存量并遏制增量和建设西安森林城市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石化行业现场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管控现状,分析了现场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虑现场安全管理和监督监控的实际需要,设计了石化行业直接作业现场智能化管控系统,并深入研究作业现场违章行为图像识别的关键技术。现场应用表明,系统充分体现了日常管理、实时监控、智能报警、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各类违章行为图像识别准确率达到80%以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危化品运输事故多发,运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现状,依托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改革和科技计划项目研究,以"不倾翻、泄漏收集、全方位监控"为技术目标,从事故防控和过程监控两个方面出发,介绍了危化品运输安全智能化管控的四大关键技术,即重点区域车路协同监控技术、车辆识别跟踪及安全预警技术、侧翻事故主动防控技术和泄漏事故主动防控技术,并以宁波石化基地为工程背景,借助区域动态场景沙盘对涉及交通工程、信息工程、车辆工程、消防救灾等多学科知识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集成应用示范。结果表明:四大关键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危化品公路运输安全的保障性,可支撑国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的重大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集先进的测量设备、传感器、网络通讯、计算机等技术于一体的海洋水文观测实时共享系统。围绕实时、准确、持续地获取海洋水文数据及其即时共享技术开展相关研究,重点探讨了远程观测子系统、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建模、实时共享子系统建设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海洋水文要素的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动采集、实时稳定在线传输与动态共享。该系统成功地在天津港环境监测和黄骅港安全通航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建筑工程垃圾减量化概况及评价标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确立,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成为工作重心。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重点介绍了国内建筑工程垃圾的组成与规模以及减量化策略与技术,并在建筑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的建设全周期角度上,根据相关类似的评价标准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筑工程垃圾的减量化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可为未来行业标准的确立提供建议,助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加大危险废物监管力度,江苏省实施了危险废物市内转移网上报告试点工作,开发了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环境监管,简化审批环节,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通过分析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应用,阐述申报登记、经营台账、查询统计、信息预警、网上转移、日常监督等模块内容,针对系统在危险废物转移实时监控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开发电子联单的二维码标签和系统的手机操作软件,并共享交通部门GPS监控数据的优化建议.优化后的系统有助于降低危险废物转移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真正实现危险废物的全过程安全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