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在部分区域和小流域探索水环境协同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水污染治理仍处于"各管一段"的碎片化状态,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建议加快推动建立京津冀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高层权威的领导推进机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京津冀及海河流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建立全域统一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区域流域整体性精细化协同管理机制,完善区域流域生态补偿和市场交易机制,健全水污染联防联治责任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2.
陶希东 《环境保护》2012,(Z1):104-106
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地区是一个典型的跨界流域区域,对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战略作用。"五大湖委员会"作为美国对五大湖地区进行跨界治理的专门机构,对我国一些重要流域的跨界治理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其生态系统脆弱,荒漠化问题突出,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挑战。本文从国家战略全局和全流域视角入手,分析黄河流域荒漠化现状及荒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河流域荒漠化协同防治与全流域绿色发展的五大策略,即上中下游协同攻坚,打好黄河流域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保护总体战;创新突破,建立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特区;积极布局推广荒漠化治理重大先进技术工程模式,多途径破解荒漠化治理难题;建立黄河流域绿色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多渠道融资,构建荒漠化治理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本文旨在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统筹协调防治荒漠化,实现全流域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风险识别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水质目标为约束和核心的管理将逐步完善、补充和强化当前的总量控制模式,成为我国中长期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是一个"响应→调控"并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但由于流域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流域污染减排并不能完全确保水质目标的实现.本文将这种由不确定性而引致的流域水质目标的不完全可达性界定为风险,并在分析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框架思路的基础上,识别并实证了水质目标管理中的主要风险来源,主要包括:1在"响应"层面,由于水质响应与负荷削减等措施间的非线性、时滞性、指标不协同等不对应关系带来的风险;2在"调控"层面,由于水环境管理缺乏适应性的调控和反馈机制而产生的水质达标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水质目标风险管理的转变途径及其定量表征方法,以期为流域水质目标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流域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大军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718-1723
流域管理被认为是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式。文章探讨了流域及流域管理的定义,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建立了实施流域管理的理论基础,探讨了流域管理机制、体制和交易成本,和中国的流域管理。文章认为,流域是一个由于水的关系而形成的自然地理单元,但流域管理是对由于水的关系而形成的地理单元上的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管理。实行流域管理是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流域管理在区域以上的流域层次增加了一层信息处理和交流的机制。不同的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问题,可能导致流域管理机制和模式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流域管理组织,如流域理事会、流域委员会和流域管理局等。在流域管理制度的设计中,制度成本是决定组织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决定流域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我国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具有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安排上。  相似文献   

6.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管理体制的设计既要考虑到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也要考虑到流域"生态—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前者决定了流域管理需要"一体化",流域管理机构的事权需要相对集中;而后者则要求流域管理机构的设置需要更强的适应性。因此,长江流域的管理体制应当以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反馈体系来支撑流域决策,并在具体事务上采用具有自主应对能力的,多中心的,政府主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适应性管理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8.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徐州、淮安、盐城、扬州同处于淮河流域和工业发展中期阶段,区域水环境敏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文章研究从流域层面协同推进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区域协同推进的原则、目标和创新机制,建立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的共建机制、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分类差异化管理机制、生态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市场化创新机制等五大机制,为中国东中部同类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富有流域区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回顾了黄海渔业管理的历史,并与国际上的渔业管理发展情况作了比较,指出大海洋生态系作为渔业管理从单种和多种资源管理走向整体化、科学化管理手段的必要性。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向联合国开发署(UNDP)和世界银行(WorldBank)提交的"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监测和保护计划"的有关内容,提出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适应性管理策略。该策略分为:①根据现有资料,找出要解决的问题;②选取适当的空域;③找出具体的研究内容;④根据研究所得成果得出适应的管理策略;⑤通过跨国合作使策略得以实施;⑥实施结果通过反馈机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城市浅水湖泊在城市环境中的角色日益重要,环境治理需求日益迫切.针对城市浅水湖泊的污染特征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根据污染特征及因素针对性提出了“外源性污染、内源性污染控制阶段-水体水质改善与生态系统恢复阶段-长效管理阶段”三个阶段的治理思路,并就各阶段常用的治理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作为城市浅水湖泊治理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红枫湖、百花湖和阿哈水库(简称"两湖一库")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结合"两湖一库"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在充分考虑周边农村和企业的状况前提下,提出了明确责任,严格问责;管理部门主抓,业务部门配合;政府出资,多方筹措;宣传教育为主,依法治理为辅;统筹考虑,分类治理;科研先导,工程主导;切断外源,根治内源等"两湖一库"水源地治理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分区的我国湖泊营养盐控制目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更好地控制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水平,在五大湖泊生态分区的基础上,对不同生态分区的100个湖泊总氮(TN)、总磷(TP)、TN/TP与叶绿素a(Chl-a)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不同生态分区的湖泊营养盐控制目标.结果表明,五大湖泊生态分区中,东北湖区富营养化水平最低,华北湖区富营养化水平最高,近几年五大湖区湖泊富营养水平呈上升趋势.从TN、TP对五大生态分区湖泊Chl-a浓度的影响看,TP是东北和华北湖区湖泊藻类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而TN和TP同时是中东部、云贵和蒙新湖区湖泊藻类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从TN/TP判断,在TN/TP<10的湖泊中,除华北湖区外的其他4个湖区湖泊Chl-a均受TN显著影响;TP仅对东北、蒙新湖区湖泊的Chl-a有显著影响.在TN/TP>17的湖泊中,除蒙新湖区外的其他4个湖区湖泊Chl-a均受TP显著影响,而在中东部、云贵和蒙新湖区,TN对Chl-a也有显著影响.在10相似文献   

14.
磷与湖泊富营养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磷的存在形式、来源,磷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提出当前控制富磷污染存在问题,并对除磷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湖库营养状态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湖库氮、磷污染负荷增加,富营养化问题有增无减,已经成为我国湖库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以2005年-2007年我国大陆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83个湖泊、541个水库的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单项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我国湖库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我国湖库受营养盐污染的形势十分严峻,富营养化成为我国湖库共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总体而言,水库的富营养状态要优于湖泊,但水库的富营养化污染也不容乐观;总磷超标情况要重于总氮,透明度超标比例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17.
湖泊流体动力学模型及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二维浅水非恒定流的控制方程出发,建立了一个二维湖泊流体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天津于桥水库的实际情况,对该水库引水期和非引水期的湖水流场的不同情况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引水期水库的流场达到稳定状态时,水库流场有一个自东向西的水流主要通道.还对水库出口处有初始水体流速的情况进行了模拟.模拟的结果与于桥水库的实际污染物浓度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有机聚集体(OA)是水体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重要枢纽,但在不同营养水平湖泊中的比较研究仍相当匮乏.于2019~2021年间,采集了不同季节贫营养抚仙湖、中营养天目湖、中度富营养太湖和重度富营养星云湖表层水样,利用扫描电镜、表面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等研究了4个典型湖泊中OA及其附着细菌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抚仙湖、天目湖、太湖和星云湖中,OA丰度的年均值分别为1.4×104、 7.0×104、 27.7×104和16.0×104ind·mL-1; OA附着细菌丰度的年均值分别为0.3×106、 1.9×106、 4.9×106和6.2×106 cells·mL-1;附着细菌占总细菌的比值分别为30%、 31%、 50%和38%.(2)夏季OA丰度显著高于秋冬季;但夏季附着细菌占总细菌的比值为26%,显著低于其它3个季节.(3)湖泊营养状态是影响OA及其附着细...  相似文献   

19.
天然湖水表面微层砷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建栓 《环境科学》1995,16(4):61-63
采用玻璃板表面微层水样器采集表面微层湖水,利用高效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联用技术测定水样中亚砷酸盐,砷酸盐,-甲基胂酸盐(MMA)和二甲基胂酸盐(DMA)含量,并和相应表层湖水(水面下的0.5m)中相同4种不砷形态含量对比,结果表明,4种砷形态在湖水表面微层和表层中的含量分布有较大差异,表面微层水中的含量通常高于表层水,它们在湖水表面微层中具有一定的富集现象,富集倍数分别为As(Ⅲ)1.66  相似文献   

20.
瑞典的四大湖泊,维纳恩湖、韦特恩湖、梅拉伦湖和哈马伦湖,都属于构造成因,具有多种方向的断层裂缝,极大地影响着湖泊底部的地形特征与次级湖盆的形成.这四大湖泊都多次受到冰川活动的影响,其中最近一次冰川活动大约在10000年前开始从瑞典中部退缩.同时,这四大湖泊之间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湖泊的形状、大小以及流域面积和湖体大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本文主要讨论这些湖泊中与水生生物有关的一些过程,包括水量平衡、滞水时间、水温、各大湖次级湖盆之间的水交换及其内部水流运动等.并以维纳恩湖为例,讨论了污染、水交换和养分保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