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污染地块土壤多氯联苯(PCBs)污染主要来自含PCBs电力设备封存点的泄漏及非故意产生源,建立土壤PCBs筛选标准是开展PCBs污染地块调查、评估和修复的基础.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统计了典型PCBs单体的占比,并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推导了污染地块土壤PCBs风险筛选值.结果表明,不同商用PCBs混合物中共平面PCBs总量(∑Co-PCBs)占比为0.01%~16.10%,难以代表PCBs的总体风险水平.研究建立了PCBs总量、指示性PCBs总量(∑Id-PCBs)及∑Co-PCBs等3个指标共同作为土壤PCBs筛选值体系,敏感用地和非敏感用地情景下,PCBs总量、∑Id-PCBs、∑Co-PCBs分别为2.10、0.24、0.03 mg·kg-1和6.20、0.71、0.09 mg·kg-1.通过6个含PCBs电容器地下封存点485个污染土壤样品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仅控制∑Co-PCBs将低估PCBs污染风险,采用本研究提出的3个指标进行筛选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评估PCBs污染地块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陆域废弃场地生态修复的技术需求,从生态安全角度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评估与优化方法和技术体系,重点包括场地调查,场地污染等级划分,阻力因子体系构建与模型分析,生态安全指标评估以及技术方案比选优化等步骤.研究同时展示了该生态安全评估与优化技术方法在典型陆域废弃场地生态修复中的具体应用,为陆域废弃场地的微尺度生态修复方案确定与优化提供了一种定量化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关闭矿井的逐年增多,矿井废弃后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废弃矿井污染地下水主要模式的分析,筛选出评价指标并利用迭置指数法构建出评价模型,基于.NET平台利用数据库技术与C#语言设计与开发了废弃矿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系统。该系统可以快速地对已关闭或规划关闭的矿井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评价,对规范废弃矿井的管理和煤矿建设项目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工业企业搬迁遗留遗弃场地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产物。搬迁后绝大多数工业用地将重新开发利用为城市发展用地。但是,长期工业生产排放所积累的污染物导致了大量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而这些留下的土地,如不经过调查评估以及土壤修复就开发再利用,会对人体和生态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加强我国工业土地再利用工作的管理。本文主要阐述了窝工工业废弃场地卡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就如何有效的进行我国工业废弃地的再利用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数字     
《环境》2017,(9)
正196家8月8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印发《2017年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公布了部分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监管企业清单,全省一共196家。《方案》还要求各市实施建设用地用途改变及流转的土壤调查评估和分用途管理制度,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73.7%8月21日,广东省水利厅发布《2016年广东省  相似文献   

6.
风险全周期管理是推进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有效实现地块安全可控的重要方式.在《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全球履约背景下,为有效提升汞污染地块的风险预防与管控能力,该文对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深入分析污染地块健康风险全生命周期特征的基础上,围绕地块风险源头-暴露途径-环境受体3个核心风险要素,并结合国内外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经验,构建出适用于此类污染地块的风险全周期分类管控技术体系.该体系根据土壤与地下水风险管控标准评价地块污染水平,并结合地块敏感目标和暴露途径等暴露情景对地块进行分类管控决策.通过对工程修复、风险管控、制度控制等进行多技术有机耦合,可实现对汞污染地块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即在风险产生、风险发展与风险消褪的各个环节,分别施以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及长期管理措施,有效遏制地块新增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污染地块风险的安全可控.该技术体系存在如下特征:1)基于风险的管理决策可以反映地块管理的科学内涵;2)分类风险管控策略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实现最大的管控净效益;3)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基本理念,实现“源头-过程-末端”的全流程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7.
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壤环境的质量与人类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保护人类健康为目的,评估地块内各类指标含量是否符合未来开发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要求。为了了解地块内存在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指标含量,掌握地块土壤环境污染特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十分必要。以某工业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例,分析调查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由此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为类似污染地块或复杂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污染地块的责任范畴,分析了我国污染地块责任追究的现状,针对法律不足、"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两难、无差别原则存在弊端、共同侵权责任如何分摊、责任追究举证难,以及环境损害社会填补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责任追究和责任转移制度较为完善的美国、澳大利亚和部分欧洲国家为例,剖析国际污染地块追责体制的先进经验,提出对我国污染地块的政策建议,包括尽快颁布土壤污染防治单行法、明确污染地块责任的社会化属性、实现污染责任追究差异化以及建立全国污染物监控预警系统等,以期对我国污染土地的责任认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土壤实施整备、城市更新以及用途变更的过程中,被开发地块的环境质量情况,是否满足再开发的要求,需要通过土壤环境调查的结论来确定。以深圳市某地块为例,按照《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以及《深圳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工作指引(试行)》的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介绍了第一阶段土壤环境初步调查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本次场地调查共布设11个土壤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33个。检测结果显示,土壤中检测出的指标为铜、锌、铅、镉、镍、汞、砷、铬、石油烃,各个指标的浓度均未超过其相应的风险筛选值。  相似文献   

10.
日本持续开展了20多年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工作,在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已属于国际领先水平。通过总结日本在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地下水污染整治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在地下水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鉴于我国污染地块环境管控法规制度缺失,土壤环境监管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的实际,为了加强对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规范对污染地块的开发利用,文章从厘清污染地块监管责任、明确监管责任、建立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立了相关的风险管控制度,以期为我国污染地块环境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污染场地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业化发展,我国的污染场地数量不断增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规范污染场地管理,国家及地方层面陆续颁布了系列污染场地管理标准文件,但我国的污染场地标准体系建设尚处在初期阶段,存在调查评估导则缺乏支撑性技术标准、修复过程标准严重缺失、风险评估方法过于保守以及后期风险管理忽视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污染场地标准体系现状基础上,提出建立进一步开展场地高精度调查、层次化风险评估、修复全过程管理及后期风险管理等技术标准体系,以期推进污染场地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每年残留于田间的农药包装废弃物约有十万吨以上,其污染产生的环境危害日益显现,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环境管理势在必行。建立基于生产、使用、回收及安全处置各环节管理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防治政策规范体系,是提升我国农药废弃包装物环境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业企业搬迁遗留的大量污染场地,是城市土地开发的重要来源。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作起步较晚,污染场地风险管理与修复体系尚不健全。通过北京市污染场地案例调研,分析了北京市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以及监管概况,探讨北京市污染场地修复工作中目前存在的标准缺失、原位绿色修复技术缺乏和监管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并从技术标准支撑体系、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和全过程监管框架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北京市污染场地管理与修复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区域风险源进行准确识别与危险性评估是落实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本文以我国东部某区为例,进行区域风险源的识别与危险性评估。通过识别,筛选出具有显著危险性的3家面风险源和14家点风险源企业。为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和防控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这将为我国土壤、场地污染防治管理提供基本法律依据,并逐步建成完善的污染场地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其中,监管体系、资金体系和责任体系是污染场地管理体系中的3大重要方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各自污染场地管理法律制度体系中,均规定了明确的监管主体,采用了多样化的监管手段,建立了可持续的污染场地专项基金,确定了明晰的责任判定和追究原则,为我国场地污染防治立法和制度设计中监管体系、资金体系和责任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磷化工企业由于搬迁、改造或关闭而遗留大量的污染地块.污染场地不仅危害区域环境、影响居民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地块的再开发利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后续地块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贵州某磷化工企业地块为例,通过地块污染调查,摸清了地块污染特征、污染范围和分布,可作为示范案例为同类地块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违法成本低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尚未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评估体系。开展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工作,形成"调查-评估-诉讼-赔偿"的工作模式,让违法者赔偿环境损害的全部成本,可以从源头和制度上遏制环境污染违法。结合某市的危险废物存储及倾倒事件具体实例计算了环境污染损害数额。提出了对企业法人终身环保责任追究和终身环境损害赔偿、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和信托基金、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制度体系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污染地块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忽略污染扩散风险的问题,以湖南某地下水污染地块及周边为研究区,开展风险评估和动态变化趋势评估。采用定量-定性结合的方式,通过指标筛选和确定,建立了耦合数值模拟预测和风险筛查静态风险评估的污染地块地下水污染动态风险评估方法。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随时间逐渐向下游扩散,地下水中Cr(Ⅵ)在38 d时浓度达到最大值1239.5 mg/L,585 d时迁移至河流,917 d时地下水污染羽面积达到最大。基于风险筛查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和基于数值模拟和风险筛查的地下水污染动态风险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地块地下水污染风险总分分别为76.2和72.4,风险分级均为高风险地块,但后者略低于前者,表明针对污染物在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迁移情况,定性分析结果相比定量分析结果可能趋于保守。动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该地块始终为高风险地块,地下水污染风险先上升再下降,在500~700 d时达到最高风险95.2分。建议污染地块应尽快开展地下水风险管控或修复,避免污染扩散导致风险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台湾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政策、立法和管理的经验及相关案例,认为我国应健全政策法规,建立可持续的资金筹措和激励机制,土水并治,尽快启动专项调查和评估,严格遵循先恢复再利用的原则,重视有机污染,加强加油站的污染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