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石油勘探和页岩气开采中会产生大量废弃含油钻屑,热解是实现含油钻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采用TG-FTIR研究了含油钻屑热解及产物分布特性,并在固定床上考察了温度以及热解时间对含油钻屑热解气和热解油的影响规律,对含油钻屑提取油与热解回收油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钻屑热解经历干燥脱气、轻质油热解、重质油分解和矿物质裂解4个过程;350~550℃时热解回收油与含油钻屑提取油中烃类物质组成相似,热解油可以循环利用;含油钻屑550℃下热解80 min,热解油回收率达65%,部分油发生裂解,残渣含油率仅为0.28%。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管控含油污泥,分析了国家、行业、地方3个层面含油污泥处理管控标准现状,比较了各类标准适用范围、含油量及其他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排放限值差异,指出了国内现行标准存在污染物控制指标、限值、检测方法、“油”的含义不一致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油基钻井液在复杂井、深井的钻井作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和重视,但相应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含油钻屑,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针对含油钻屑的特点,研制了一种高效除油剂HBS-6,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剂和软水剂等组分的协同作用下,利用强化分离设备,实现了钻屑含油的去除与无害化处置,含油钻屑除油率达90%以上。同时,还采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除油剂HBS-6的作用机理。HBS-6含有HLB值高且能生物降解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保证除油剂的清洗能力和环保性,同时还采用HLB值低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提高对油的乳化和除油能力,为含油钻屑的无害化处理拓展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田含油污泥的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胜利油田滨一污水站产生的含油污泥经俄罗斯菌剂修复后含油量仍较高,为进一步降低其含油量,采用了植物修复技术.在总面积为1 000 m2的含油污泥修复场地上,分别种植了高羊茅、苜蓿、大豆、玉米和高粱,进行了120 d的植物修复.检测了植物修复前后含油污泥的含油量、基本理化性质、生物毒性、微生物数量和代谢功能多样性.对比发现,植物修复后含油污泥的石油降解率最高可达34.09%,持水率提高,生物毒性下降,微生物数量增加及代谢功能多样性增强.实验说明,植物修复是处理含油污泥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两种方法测定固体废物中的总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固体废物中总氮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用修正的凯氏法消解作比较、凯氏定氮仪定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滴定法分别测定铵态氮,对国家标准土样GSS-7及实际的不同含氮固体废物样舄的测定值进行F检验和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间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修正的凯氏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及修正的凯氏法-滴定法均适用于测定固体废物中的总氮。  相似文献   

6.
苯酚值、碘值、亚甲蓝值、丹宁酸值被普遍用来表征水处理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差异。但国内外对这4项指标检测方法的不统一,限制了活性炭吸附技术的应用,建立一套简易活性炭性能评价体系成了当务之急。在长期指标应用和选炭方法工作的基础上,综合中国及美国标准,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环境友好的指标测定方法。优化了碘值和亚甲蓝值的测定方法,以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回归拟合计算方法取代原本的查表法;确定了各指标测定时活性炭的最佳粒径为<200目;验证了所设碘值、苯酚值、丹宁酸值初始浓度的合理性。使用国家标准亚甲蓝值测定的初始质量浓度(1 500mg/L),可以在大幅度降低药剂耗量的同时更准确地区分各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页岩气井油基钻屑安全处置的难题,采用无机胶凝材料辅以界面改性剂KX对其进行了固化处理,考察了PC32.5水泥、粉煤灰和活性增强材料对固化效果的综合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压汞仪等测试技术,探索了固化材料对油基钻屑的固化机制。结果表明:水泥、粉煤灰和活性增强材料对14 d无侧限抗压强度线性效应显著,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和活性增强材料对14 d无侧限抗压强度交互作用显著;得出了固化材料CS在14 d的最佳质量比。确定了油基钻屑固化配方为:油基钻屑+20%CS+2.2%KX,处理后油基钻屑固化体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960 k Pa,浸出液成分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I级要求。同时处理后油基钻屑固化体中生成了C—S—H凝胶和少量AFt,使其结构更为致密,降低了固化体中污染物的浸出。  相似文献   

8.
以柴油作为唯一碳源,经过富集驯化,筛选出7株石油烃降解菌单菌,并分别测定其对柴油和油基钻屑的降解效能,利用其中4种菌(K-2、K-3、K-6和K-7)构建复合菌群对油基钻屑进行进一步降解试验。结果表明:(1)K-7对柴油和油基钻屑降解能力最强,降解率分别可达67.5%和28.8%;(2)最佳的复合菌群组合为K-3、K-6和K-7,其对油基钻屑的降解率达到了37.5%,较单菌最优降解率提高约30.2%;(3)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复合菌群能有效降解油基钻屑中的烷烃和芳香烃,对长链烷烃、支链烷烃、烷基萘芳香烃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4)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判断K-6为红酵母菌属(Rhodotorula sp.),K-2、K-3、K-7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量餐饮废水的含油量,利用乳化剂将餐饮废水配制成乳状液,测定其在特定吸收波长的吸光度,依据绘制出的标准曲线推算出相应的餐饮废水中含油量。实验表明,选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既能很好保证实验要求,也有很好的经济性;在搅拌速度为10 000 r/min的条件下,搅拌时间选取5 min便可得到稳定的乳化液;通过对实验数据方差和加标回收率的计算,发现实验数据波动较小,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将此方法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637-2012(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对比,2种方法测定结果相近。此方法测得的数据准确、可靠,能够简单快速地得到餐饮废水中的含油量,并且不使用有机溶剂,消除了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0.
动态膜技术以其高效、低成本等优点,在船舶含油废水深度处理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船舶含油废水中有机物组成极其复杂,其在动态膜处理过程中的分子特征及变化尚需进一步研究。采用超高分辨质谱研究船舶含油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在动态膜过滤过程处理不同时间的分子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船舶含油废水经动态膜处理前有超过2 200种DOM分子式,其主要由CHOS、CHONP等含杂原子类物质组成。动态膜处理过程中,前10 min由于活性炭的较强的吸附能力,对大部分有机物显示出良好的去除率,废水的COD和DOC去除率均在80%以上,此阶段对大分子质量、不饱和氧化性DOM去除效果较好。随后活性炭吸附能力下降,动态膜对COD和DOC的去除率逐渐衰减,60 min时均下降至50%左右。60 min后船舶含油废水中DOM的分子组成未观察到明显变化。本研究揭示了船舶含油废水在动态膜处理过程中DOM分子层面的组成和变化特征,为动态膜技术高效处理难去除船舶含油废水提供一定的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厂污水污泥的热值测定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高旭  马蜀  郭劲松  范莹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1938-1942
建立热力学指标是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热力学分析的基础工作,目前仍缺乏污水污泥化学能测试的标准方法。采用IKA C5000型自动热量计对某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水、出水、初沉污泥、剩余污泥、混合污泥和脱水污泥进行了热值测定,样品前处理采用103~105℃烘干获得干燥基,用苯甲酸进行加标回收。参照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得到样品的高位热值。试验结果显示:出水干燥基的热值为05 kJ/g,进水干燥基的热值为4 kJ/g以上,各工艺段的污泥干燥基热值较高,基本都在12 kJ/g以上,接近右江褐煤水平。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0.452%,相对标准偏差≤±0.136%。通过同一批样品的元素分析及Dulong公式理论推算,发现2种方法可得到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非甲烷烃是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监测项目之一,国外多采用色谱法测定,并有专用仪器生产,其流程大同小异,基本上是先通过一个空柱测定总烃,再经过一分离柱只测定甲烷,两者之差即非甲烷烃,以ppm CH_4表示结果。分离的方法有冷冻、反吹、吸附,选择燃烧和柱分离。实际上它测定的并不全是烃,而是包括了大气中所有能在氢火焰上给出响应的有机物。目前,关于非甲烷烃,国内尚未统一测定方法和制定控制指标。鉴于近几年来,国  相似文献   

13.
在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因油基钻井液具有稳定性强、润滑力强等优势得以广泛应用,但也带来了油基钻屑处理问题。目前油基钻屑处理技术较落后,存在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探索一种高效油基钻屑处理技术非常紧迫。探讨了真空热解的各个条件对油基钻屑真空热解效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热解条件下的热解特性并回收分析了热解油。研究结果表明:1)热解终温是影响油基钻屑热解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热解终温、终温时间及真空度的提高,油基钻屑的热解效果提高;随着升温速度的提高,热解效果降低;2)油基钻屑热解的最优条件为:终温500℃,终温时间60 min,升温速度30℃·min~(-1)和真空度80 k Pa,在此条件处理后残渣含油率0.135%,低于国内外最严格排放标准值(0.3%),因此,真空热解资源化处理油基钻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索氏提取-减量法、减量法和自行开发的高效抽提法,对一系列已知组成的含油污泥进行了油、水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抽提法在油、水含量的测定精度方面优于其他2种方法,对于不同组成的含油污泥,由其测定的油含量与含油污泥样品实际油含量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由其测定的水含量与含油污泥样品实际水含量的相对偏差均小于7%。在测定效率方面,高效抽提法也优于其他2种方法,40 min即可完成10 g油-水-固质量比为3:2:5含油污泥中油、水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利用索氏提取一减量法、减量法和自行开发的高效抽提法,对一系列已知组成的含油污泥进行了油、水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抽提法在油、水含量的测定精度方面优于其他2种方法,对于不同组成的含油污泥,由其测定的油含量与含油污泥样品实际油含量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由其测定的水含量与含油污泥样品实际水含量的相对偏差均小于7%。在测定效率方面,高效抽提法也优于其他2种方法,40min即可完成10g油一水一固质量比为3:2:5含油污泥中油、水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对于进口固体废物合法性进行鉴别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中国近3年进口固体废物的鉴别情况,详细分析了进口固体废物及《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中固体废物的种类、来源地、申报名称、鉴别结果等,指出了当前进口固体废物鉴别依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中国固体废物鉴别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山西某钢铁厂各工艺单元产生的固体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法,测定汞的分布特征及其浸出毒性。结果表明:(1)汞的最优推荐分析方法为DMA-80或Lumex RA-915+汞分析仪直接测定汞含量较低的烧结钢渣、高炉渣及转炉渣,微波辅助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间接测定汞含量较高的除尘灰和粉煤灰,可以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可信度。(2)除尘灰及粉煤灰中汞浸出质量浓度分别为0.25、0.12 mg/L,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限值(0.1mg/L),因此除尘灰和粉煤灰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应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后综合利用;烧结钢渣、高炉渣及转炉渣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安全无害堆放或使用。  相似文献   

18.
含油污泥脱水性能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添加絮凝剂处理含油污泥 ,研究了影响含油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因素 ,试验结果表明 ,用 PAC和 CPAM絮凝剂处理含油污泥 ,可将污泥比阻从处理前的 8.9× 10 1 4 m/kg降至 1.0 9× 10 1 2 m/kg和 0 .11× 10 1 2 m /kg,助滤剂 Ca O与絮凝剂复配使用可进一步降低污泥比阻。污泥比阻随着污泥含油量的减少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危险废物处理技术进展及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固体废物的目前状况、产量,分析了一些典型危险废物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提出了深人开展危险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的方向,并给出了环保部门应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处理油基钻屑,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以及分离温度对油基钻屑油相回收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最终确定超临界CO2流体处理油基钻屑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1 MPa,萃取温度55℃,分离温度64℃。各因素对油相回收率的影响依次为:萃取压力分离温度萃取温度。在最佳条件下,油相回收率为99.65%,处理后废渣油相含量0.08%,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同时达到GB18599-2001的Ⅱ类固废物要求,可安全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